人物:張寶

相關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護法篇第五之三
釋復馀,字本忠,號道南。
姓羅氏,南平人也。
父紹德,母氏朱。
家世耕讀,力崇儉素。
馀生性穎異,頗軼凡童。
九歲隨母省舅,舅奉佛唯謹。
馀因問曰:“佛何人也?
”舅乃以出家、成道,了明生死雅意,淳淳為馀說之,由是有謝俗心。
年二十五,始禮鼓山涌泉寺徹悟落發(fā)。
初聆凈土法門,即夙夜禮誦無倦容。
逾年從妙蓮受具,益加精進,妙窮玄旨。
嘗答張寶池問金經四句偈曰:“金經以蕩相為宗,不外遮照兩用。
遮則除執(zhí)而顯真空,照即成用而顯妙有。
蓋相盡則體現而妙用隨,此經中密意也。
又復依真故,則一相無相而不壞假名。
依俗故,則萬法齊彰而體原空寂。
不壞假名故,即不變隨緣。
所謂無所住而生心,彌陀所以不舍眾生也。
體原空寂故,即隨緣不變,所謂住即非住,是以感應道交也。
此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即經中四句偈義也。
”又云“禮佛不可有我,有我則慢生。
念佛不可無我,無我則無佛。
”凡所論說身心體驗,多成妙諦。
當妙蓮刱極樂寺時,邀馀佐助,猶以理末達而涉事,恐從迷積迷為辭。
固請乃行。
至則為之董飭工役,擘畫材用,蚤夜孳孳,罔言勞瘁。
及院宇落成,率爾謝去。
庚子主鼓山戒壇,逾年住建之光孝寺。
未幾引退,南游緬甸,遂歷印度禮諸勝跡。
參叩哲匠,多所啟悟。
但道涂深阻,跋涉艱辛,還至緬郊,已亟勞痡。
夢一老人,授藥三丸,吞之而瘥。
晨視凈水盂中,鏗然有聲,瑩瑩三舍莉。
其二且緣登盂上,忽而墜下,至今照耀佛前,其靈感如此。
歸而重葺光孝,而妙蓮復敦迫南行,方屬以極樂主席。
會國事多故,中外騷然,侵奪僧產,強假佛寺,別立私會。
所在見告,怡山、鼓山幾且不保。
馀乃內渡滬濱,要約諸山長老,謀以自存。
因偕寄禪入京,請開佛會。
俄而寄禪寂于都門,群相氣沮。
馀獨慷慨自奮,悲涕陳詞,為寄禪追悼,且言:“外人覬我教產,日以強鄰代保相誘聒。
僧侶無知,多為所煽。
政府何不一援,坐使暴夫為淵毆魚,盡入其網。
”于是吊者麇至,名公巨子多據樞要,群相感動,而總會規(guī)條得邀允許,保護寺產之命,隨之而下。
馀始還閩,組南洋支部,而駭浪驚濤,漸告寧息。
馀專修凈業(yè),垂數十年。
雖在奔走,而其誦禮未嘗少輟。
檳嶼士女沐其風化,歸心蓮社數逾千人,著有《凈土法語》一卷。

人物簡介

簡介
朱明月(?
-1868年),清朝貴州反清領袖,原名張寶三,湄縣三土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