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901 【介紹】: 滿洲正白旗人,庫雅拉氏,字穎之。同治四年進士。光緒間,官至禮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義和團運動中,附和載漪、剛毅,支持圍攻東交民巷各國使館。后訂立辛丑條約時,被指為首禍處死。
人物簡介
【生卒】:?—1901 【介紹】: 清漢軍正白旗人,隸內(nèi)務府,何氏,字菊儕。以貢生考取筆帖式,累遷郎中兼護軍參領(lǐng)。光緒中,歷奉宸苑卿,左翼總兵,副都統(tǒng),工部右侍郎,調(diào)戶部。協(xié)助載勛、剛毅統(tǒng)率京津義和團。八國聯(lián)軍侵占北京,隨慈禧太后西逃,充行在查營大臣。辛丑條約后,被指為袒護義和團“禍首”之一,被迫自殺。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901 【介紹】: 清陜西長安人,字展如。同治十三年進士。光緒間官至刑部尚書,充軍機大臣兼任順天府尹。義和團起,赴涿州探虛實。迎合端王、剛毅,主撫用拳民。八國聯(lián)軍陷京,隨慈禧太后至西安。和議成,以禍首賜自盡。
趙舒翹(1848年—1901年),字展如,號琴舫,晚號慎齋,陜西長安縣人,晚清大臣。八國聯(lián)軍后,庚子拳亂時支持義和團殺害外國人,八國聯(lián)軍時隨慈禧西逃,后在《辛丑和約》第二條被指為戰(zhàn)犯應予賜死,由此自盡多次但未死,被岑春煊命士兵將之悶死。同治十三年(1874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光緒八年(1882年)起,歷任刑部員外郎、湖廣司郎中、安徽鳳陽知府、浙江溫州道、浙江布政使。二十一年,任江蘇巡撫。二十三年,內(nèi)召入京,任刑部左侍郎兼禮部左侍郎,次年升刑部尚書。二十五年,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軍機大臣兼管順天府尹事。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庚子拳亂爆發(fā),與大學士剛毅奉旨調(diào)查回奏。趙認為「拳匪不可恃」,但屈從剛毅,遂提出「撫而用之,統(tǒng)以得帥,編入行伍」、「因勢利導」的招安政策。二十六年,八國聯(lián)軍陷燕京,隨慈禧太后逃至西安。《辛丑條約》簽訂時,聯(lián)軍指趙為拳亂「禍首」,逼清政府嚴懲。慈禧太后把趙的「革職留任」,改「交部嚴懲」,再改「斬監(jiān)候」,最后定「斬立決」。西安紳民聞訊,連署為趙請命,愿以全城之命,保其免死。太后不敢將其押往刑場,怕引發(fā)民變,命「賜死于其門第」,令陜西巡撫岑春煊監(jiān)督執(zhí)行。趙素來體健,試吞黃金、吞鴉片、服砒霜,十幾個小時皆不死,痛苦不堪。后岑春煊施以「糊加官」,命武士以燒酒噴紙,糊其七竅方才窒息身亡。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七九【生卒】:1869—1913 【介紹】: 清安徽廬江人,字彥復,號君遂。吳長慶子。蔭生。官刑部主事,與剛毅爭一案,憤而自脫公服出署。棄官后居上海,曾電請西太后歸政光緒帝。后以唐才常事牽連,避往日本年余而歸。工詩文,與陳衍等相酬和。有《未焚草》、《北山樓詩文集》。
吳保初,字彥復,一字君遂,廬江人。蔭生,官刑部主事。有《北山樓集》。二十世紀詩詞文獻匯編
吳保初(1869—1913),字彥復,號君達,晚號癭公,安徽廬江人。淮軍將領(lǐng)吳長慶之子,與譚嗣同、陳三立、丁惠康并稱“清末四公子”。光緒二十一年(1895)授刑部山東主事,旋派充貴州司主事,秋審處幫辦。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保初上《陳時事疏》,刑部尚書剛毅抑不上達,乃憤然引疾南歸。宣統(tǒng)三年(1911)在上海臥病,民國三年(1913)卒。遺著有《未焚草》、《北山樓集》、《北山樓續(xù)集》,安徽古籍整理委員會編輯為《北山樓集》,黃山書社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