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包世臣

相關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吳江人,字山子。
包世臣、李兆洛交往,能文,工書,其書法理論為世臣所取。
篆書尤工。
有《私艾齋文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31—1807 【介紹】: 清順天大興人,字石君,號南厓。乾隆十三年進士。通經學,與兄朱筠并負時譽。乾隆帝重其學行,累擢侍講學士,直上書房,授嘉慶帝學。嘉慶間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卒謚文正。有《知足齋集》等。
晚晴簃詩匯·卷八十
朱圭,字石君,號南厓,晚號盤陀老人,大興人。乾隆戊辰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晉太子太傅。贈太傅,謚文正。有《知足齋集》。
全臺詩
朱圭(?~?),字石君,號南崖。陜西大興人。清乾隆十三年 (1748)進士,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福建提督學正,官至禮仁閣大學士。著有《知足齋文集》?! ‖F(xiàn)存詩作見余文儀《續(xù)修臺灣府志》,僅〈孫武水索題渡海圖鹿鹿久未報適將有臺灣之行即書以贈行〉一首。又載于林豪《澎湖廳志》〈藝文〉及陳漢光《臺灣詩錄》兩處。(江寶釵撰)
詞學圖錄
朱圭(1731-1806) 字石君,號南崖,晚號盤陀老人。
順天大興(今北京)人。
筠弟。
乾隆進士,官大學士,晉太傅,謚文正。
工隸書,包世臣稱其真書逸品上。
有《知足齋集》、《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等。
維基
朱圭(1731年2月18日—1807年1月13日),字石君,順天府大興縣(今北京市)人,學者。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嘉慶帝的師傅。是自唐朝科舉制施行以來,最年輕的進士(實歲17,虛歲18)。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43—1805 【介紹】: 清安徽懷寧人,本名琰,字頑伯,號完白山人,又號笈游山人。少好篆刻??途咏鹆昝烽H家八年,盡摹所藏秦漢以來金石善本。遂工四體書,尤長于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稍參隸意,稱為神品。性廉介,遍游名山水,以書刻自給。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
詞學圖錄
鄧石如(1743-1805) 原名琰,因避嘉慶諱,以字行,號頑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
懷寧(今屬安徽)人。
書法家、篆刻家,碑學書家巨擘,擅長四體書,篆書成就最大。
張惠言、包世臣都曾從之學書法。
性廉介無所合。
時翁方綱擅篆書,以石如不至其門,力詆之。
劉墉、陸錫熊見其書,皆大驚,踵門求識面。
包世臣推其篆書為神品,錢坫與世臣游焦山,見壁間篆書心經曰:"此非少溫(李陽冰)不能作,世間豈有此人耶?
"曹文埴稱其四體書皆為清朝第一。
黃鶴樓志·人物篇
鄧石如(1743—1805) 清代篆刻家、書法家。初名琰,字石如,以字行,號頑伯,別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安徽懷寧(今安徽懷寧)人。曾入畢沅幕,三年后辭歸。為碑派書法大師,開一代碑學之先聲,影響深遠?!肚迨犯?鄧石如傳》載,湖廣總督畢沅的幕僚多“裘馬都麗,石如獨布衣徒步”。乾隆年間先后兩次登臨黃鶴樓,作七律《登黃鶴樓》二首;另有隸書《登黃鶴樓和畢秋帆韻》、草書《壬子秋日登黃鶴樓作,呈敬之先生正之》等書法作品存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59—1844 【介紹】: 清江蘇金匱人,初名鶴,字立群,號臺仙、梅溪。
諸生。
嘗客游畢沅幕中。
與翁方綱、包世臣等人交游。
工篆、隸、詩畫,精鐫碑版,學識淵博。
有《履園叢話》、《說文識小錄》、《梅花溪詩鈔》、《蘭林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81—1839 【介紹】: 清江蘇荊溪人,字保緒,一字介存,號未齋,晚號止庵。
嘉慶十年進士。
官淮安府學教授。
習經世之學,與包世臣齊名。
好古兵略,兼精武術。
曾應邀緝淮北鹽梟。
后隱居金陵,潛心著述,成《晉略》以寓平生經世之學,非徒考訂。
又有《說文字錄》、《介存齋詩》、《味雋齋詞》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一八
周濟,字保緒,又字介存,號未齋,晚號止安,荊溪人。嘉慶乙丑進士,官淮安教授。有《介存齋詩》。
詞學圖錄
周濟(1781-1839) 字保緒,號末齋,又號止庵、介存居士。荊溪(今宜興)人。清嘉慶十年(1805)進士。授淮安教授。歸后隱居南京春水園,專心著作。周天爵任湖廣總督,聘之入幕,道卒。喜為經世之學,通兵法,習騎射。精詞學,承張惠言之緒馀,為常州詞派主要理論家。有《介存齋文稿》、《介存齋詩》、《介存齋詞》、《存審齋詞》、《介存齋論詞雜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86—1826 【介紹】: 清湖北蘄水人,原名學濂,字太初,號秋舫。嘉慶二十四年進士。官監(jiān)察御史。曾典廣東鄉(xiāng)試,任會試同考官。學宗宋儒,工詩。有《詩比興箋》、《近思錄補注》、《簡學齋詩存》、《白石山館遺稿》。
晚晴簃詩匯·卷一二八
陳沆,字太初,號秋舫,蘄水人。嘉慶己卯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有《簡學齋詩存》。
黃鶴樓志·人物篇
陳沆(1785—1826) 清代官員、學者。原名學濂,字太初,號秋舫。湖北蘄水(今浠水縣)人。嘉慶二十四年(1819)狀元,授修撰,歷任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廣東學政、禮部會試同考官。平生精研古賦,為清代古賦七大家之一、試帖詩八大家之一。有《簡學齋詩文鈔》等。傳說嘉慶皇帝曾賜其“唯楚有才”匾額,懸掛在黃鶴樓上。年僅十歲就曾游覽黃鶴樓并題詩,嘉慶十八年后又多次到武昌,還應武昌鹽法道章廷梁之邀留居武昌胭脂山,期間亦多次登臨黃鶴樓。先后作黃鶴樓詩《中元黃鶴樓待月》《黃鶴樓夜坐》《江邊黃鶴古時樓》等多首,其《九日登黃鶴樓》于黃鶴樓詩碑廊中有錄。
簡學齋詩·跋一
道光甲辰夏月,晤小舫太史于都門,出其尊人秋舫先生詩集一編,披讀數(shù)過,卓乎漢唐人手筆,諸家評語亦皆精當,欣佩無似。憶道光辛巳年,關月生孝廉就沈陽講席,將出山海關,先生于月生為甥舅行,送之以詩,云:「三年客里不曾離,我昨南歸汝淚垂。今我北來剛一月,又逢送汝出關時?!埂复翰荽夯M帝城,可堪仗策事孤征。燕臺已覺離家遠,況隔燕臺十五程?!埂给喚G江頭花覆煙,時平壯士罷屯田。若非潦倒書生筆,那得輕看塞外天?!埂副智俦橐捹p音難,從此秋心孰與彈。妒殺出關詩句好,下車先與陸生看?!蛊鋾r獻正在桂香巖學使幕中,故末句及之。他日,獻來京,先生云「陸君、陸公皆不文,非生不可,似不妨引賈生之例耳?!勾怂恼?,情真語摯,風骨清高,不知編集中云何未載,可見先生詩集遺佚者甚多。獻初識先生,系嘉慶丙子年在汪均之、奐之昆季齋中,先生在魏默深同年處見獻擬古詩,中有「鸞鏡試新衣,隔簾蝴蝶飛」「庭草枯復青,與君久離別」兩聯(lián),頗為嘆賞,此訂交之始。己卯秋,獻就館出關,先生贈以大毛裘,雖古人解衣之雅,亦無以過焉。越年馀而先生歸自粵東,又贈之以朱提五十,其時以館谷尚豐,固辭未受,而感恩知己,則未嘗一日忘懷也。獻每過先生,無不見,見必商榷古今,忽屢過而未得一見,心竊疑之,乃排闥入,先生大笑,語之曰:「吾近獲奇寶,杜門謝客者數(shù)日,今手鈔畢矣。天下之寶,當與天下共之,不妨攜吾鈔本去手錄一過也?!蛊鎸毞撬?,乃儀部龔定庵所為古文上下卷也。先生好賢重友之誠如此。今汪均之、奐之昆季、關月生、龔定庵諸君俱歸道山,惟獻與魏默深尚留戀京華,屈指舊交,如晨星寥落,撫今思昔,能無悵然。且喜太史習其先人之業(yè)而能世其家,凡先生之有志焉而未逮者,將于太史期之也,獨詩也乎哉?五月二十一日,丹徒陸獻謹跋。
簡學齋詩·跋二
讀秋舫詩,知其懷抱深遠,立心忠厚,非徒以詩人自畫者也。既與縱談,果然所愿。秋舫力自淬精為有用之學,勿玩物以荒遠大,詞章尤足損人意氣也。況所懷益大,則詩亦自能醇厚深遠,第于詩求之,淺矣。三卷以前,猶見使才,語露痕跡,四卷以后,則益進樸至,多有得之言。按之,皆有典要,其內泊如也,其外闊如也,益以蘊釀,何難繼風人之義耶?丙子六月,借讀三日,敬悅非可語譬,謹識所能見及者歸之。均之汪正鋆拜書于自訟之室。
簡學齋詩·跋三
幽嶺石古,曉江春濃。連檣飛度,好夢屢逢。嘉慶二十一年六月,晤秋舫于都門,出示《秋舫詩鈔》七卷,塵事紛紜,悤悤未暇讀也。越二日,秋舫見予詩況,遂索所以況秋舫詩者。因閉門靜讀一過,敬識四語,可以盡秋舫之詩矣,未能盡秋舫之人也。六月二十一日,奐之汪正榮記。
簡學齋詩·跋四
秋舫之詩,好命余閱,至此本凡三次矣。其改詩如改過,虛心實力無留難焉。故其稿凡三易,每易輒勝,其為卷凡三,而亦每卷必進。然秋舫近詩之進,則不于詩中得之矣。自狂狷不似中行,而鄉(xiāng)原者似之,而圣人之去取特異,蓋真?zhèn)沃g,相去至微而不可以道里計也。論詩必三百篇,聞者罕不大噱,而不知自從刪后更無詩,非其體制格律之不同,乃其本末真飾之迥絕也。秋舫更以其虛心實力,嚴察而樸存之,使無一字非真誠流出,而必三百篇焉,則讀者亦皆動其真誠,而竟如三百篇矣。丁丑十月,魏源讀,謹跋。
簡學齋詩·跋五
余閱秋舫詩,此其第四次矣。如羊角風,轉而益上。如白雪曲,唱而愈高。大抵甲戌年是其轉關,丙子后乃其進境,其中甘苦曲折,源一一能悉之。學問之道無窮,而性情之故有本,改詩如改過,心虛而力勇,今愿與秋舫益勉之。己卯孟冬,魏源校畢,再識。
簡學齋詩·跋六
空山無人,沈思獨往。木葉盡脫,石氣自青。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成連東海,刺舟而去。漁洋山人能言之而不能為之也,秋舫其庶幾乎?其庶幾乎?壬午季春,魏源書于藤陰書屋。
簡學齋詩·跋七
甲戌春,余與秋舫定交京師,初見其詩,推為船山勁敵,別才五年,精進若此。卷中古體尤勝,五言造意深妙,用力堅苦處,殆非船山所能也。七言才壯而氣逸,間有一二浮句冗字,惟固存而慎發(fā)之,則謹嚴中益見排奡,當與昔賢抗衡千載,況吾輩耶?承示又將出都,索詩貺別,即題此卷,附呈教正:少年搖筆吐長虹,人海鶯花電埽空。萬古居然回腕底,一魁曾不介胸中。青蓮祠畔金尊月,黃鶴樓前玉笛風。料得懷人高詠地,江天兀傲又孤篷。漁弟吳嵩梁。
簡學齋詩·跋八
水之大者,風已定,必有陰浪。
琴之古者,響已徹,必有泛聲。
陰浪彌勁,泛聲最悠,韋、柳二公以是雄視百代,作者其嗣響,已盥誦再三,為之斂衽退避矣。
道光壬午六月十二日,安吳包世臣記。
簡學齋詩·跋九
沖澹者其神,真樸者其質,詩品在蘇州、道州之間,不可以尋常畦徑求之。諸體俱佳,五古尤勝,必傳無疑。癸未中春,敬堂姚學塽謹跋。
簡學齋詩·跋十
秋舫天才俊亮,落筆不能自休,近更加以檢束,骎骎乎窺漢魏之門矣。卷中多精悍之作,如「各有天地身,攀附詎非恥」「一念靜躁間,終古霄壤侔」,皆見道語,可以針頑立懦,不當徒以詩人目之。乙酉初春,云汀陶澍拜讀。
簡學齋詩·跋十一
外舅陳先生既歿,越二十馀年,其子小舫檢篋中所藏遺詩,編次友朋選定者曰《詩存》,其馀若干首為《詩刪》,以授梓人。名澧襄讎校之役,終卷而嘆曰:今之刻是編者,使先生以詩傳,非先生意也。先生內行淳美,于學無所不窺,而篤好宋五子書,詩則馀力為之。當嘉慶時,登上第,入翰林,恬于進取,交游不過數(shù)人。暨道光初年,屢膺衡文之命,所得皆知名士,士林稱為文宗。官京師久,祿薄不能迎養(yǎng)親,將乞歸,親聞之,弗許。名灃時尚幼,見先生端坐一室,事圖籍外恒忽忽不樂,私心竊以為憂。乃無何而疾作,年甫逾四十,曾不得大用于世,至今有馀憾焉。先生作詩,多不自收拾,是編斷自己巳以后,然少作為一時傳誦者,他人詩集雜記中往往見之,今所錄不及十之二三。讀之者孝弟之心油然以生,然則先生雖以詩傳而不僅以詩傳者,自在也。抑聞先生著述有《近思錄補注》十四卷,尤為平生所得力,董而理之,上諸史館,以備儒林之采擇焉,是則小舫之責也夫。咸豐壬子孟春,婿葉名灃謹識。 (簡學齋詩,錄入:顧青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99—1870 【介紹】: 清江蘇儀徵人,初名廷颶,字讓之,號晚學居士。
諸生。
包世臣學書,筆法兼采各家,篆、分功力尤深。
畫亦高雅有致。
詞學圖錄
吳熙載(1799-1870) 名廷飏,字讓之,亦作攘之,別署讓翁、晚學居士、方竹丈人等,堂號師慎軒。
江蘇儀征人。
少為包世臣入室弟子,邃于小學,工四體書,篆隸學鄧石如,行楷法包世臣。
亦善畫,最工篆刻,得鄧石如精髓,對清末印壇影響甚大,一生刻印數(shù)萬,多不刻邊款,以致流傳甚少。
有《吳讓之印譜》、《師慎軒印譜》、《晉銅鼓齋印存》、《通鑒地理今釋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10—1899 【介紹】: 清安徽合肥人,字薪甫,一字石坪,八十歲后自號石翁。
以歲貢生選寧國訓導,不就。
學書于包世臣,一生精研,晚年能超脫古人之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陽湖人,字聽臚,號汀鷺。
包世臣婿。
咸豐二年舉人。
以知府官河南。
因母死難于戰(zhàn)亂中,痛憤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