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慧浚。本姓陳。山陰人也。幼而穎悟精進(jìn)邁群。旦輒燒香運想禮敬移時。中則菜蔬一飯鮮肥不食。雖在居家有如出俗。父母不能割其志。及年十八許之從道。內(nèi)外墳典經(jīng)眼必誦。深禪秘觀無不必入。靜而無競和而有節(jié)。朋游舊狎未嘗戲言。宋宰江夏王義恭雅相推敬。常給衣藥四時無爽。不蓄私財悉營寺舍。竹園成立浚之功也。禪味之樂老而不衰。年七十三。宋大明八年而卒。葬于傅山。同寺有化尼。聰穎卓秀。多誦經(jīng)律。蔬食苦節(jié)。與浚齊名。
人物簡介
【生卒】:1345—1392 【介紹】: 明鳳陽府定遠(yuǎn)人,字文英。少孤,太祖收為養(yǎng)子。初授帳前都尉,從大軍征福建,遷大都督府同知。隨鄧愈定吐蕃,封西平侯。十四年,副傅友德取云南,乃留鎮(zhèn)于彼,宣恩布惠,安撫各族。性沉毅,好賢禮士,愛護(hù)士卒。在滇十年課農(nóng)桑,開屯田,浚滇池,通井鹽之利,多有建樹。沐氏自此,世世鎮(zhèn)云南,直至明末。既卒,追封黔寧王,謚昭靖。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二十一
英字文英,定遠(yuǎn)人。從太祖起兵,賜姓朱氏,后命復(fù)姓。累功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西平侯,拜征南右副將軍,征云南。事平,留鎮(zhèn)云南,卒追封黔寧王,謚昭靖。田按:史稱黔寧讀書不釋卷,暇則延諸生講說經(jīng)史。及觀其《贈掌記劉彥炳之東阿》詩,亦彬彬乎雅音也,黔寧鎮(zhèn)滇后先十年,有威惠。其卒也,多以詩挽之者,內(nèi)侍李文秀輯為《黔寧集》。如和州潘仁、沅州劉有年、慈溪桂慎等詩,馀皆具錄別卷。明興,開國武臣儒雅好事首推岐陽武靖王李文忠,嘗師事金華名儒范祖干、胡翰,通曉經(jīng)義。史稱其作為詩歌,雄駿可觀。余檢徐大章《始豐稿》有《跋岐陽王雪庭詩卷后》云:「《雪庭》詩一首并跋尾,岐陽王所制以贈杭僧康上人者也。上人精修白業(yè),解行兼至,王開府鎮(zhèn)杭,親禦翰墨,為之詠贊。上人假雪為號,王摹寫雪狀,詞旨精詣。」今惜不得《雪庭》詩錄之。潁國公傅友德有文集,傅青主曾見之,今亦不可得。又蘄春侯康茂才亦有「茫茫江滸皆魚鱉,何處堪容魯仲連」之句。錄黔寧詩,附記于此。
人物簡介
【生卒】:1593—1644 【介紹】: 明浙江上虞人,字玉汝,號鴻寶、園客。工書畫。天啟二年進(jìn)士。授翰林編修。崇禎初,疏攻魏忠賢遺黨,為東林辨誣。進(jìn)侍講,復(fù)請毀《三朝要典》,遂焚其板。又上制實、制虛各八策。八年,累進(jìn)國子祭酒,為溫體仁所忌擠,落職。十五年,起兵部右侍郎兼侍讀學(xué)士,明年,超拜戶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雖勤于職事,而時勢已去,亦無計可施。李自成克北京,自殺。謚文正,清謚文貞。有《鴻寶應(yīng)本》、《兒易內(nèi)外儀》、《倪文貞集》。維基
倪元璐(1594年1月7日—1644年4月25日),字玉汝,號鴻寶,浙江上虞人,書法家,進(jìn)士出身。與黃道周、王鐸并稱「明末書壇三株樹」,又與王鐸、傅山、黃道周、張瑞圖合稱「晚明五大家」。萬歷二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生浙江上虞(今紹興市上虞區(qū))。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進(jìn)士,授庶吉士,四年任編修,五年冊封德藩,給假養(yǎng)病。七年四月假滿,五月江西主考。崇禎元年(1628年),升翰林院侍講,元璐請求毀去《三朝要典》,逐來宗道、楊景辰等閹黨。歷遷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右中允。崇禎四年(1631年)進(jìn)右諭德,充日講官,七年進(jìn)右庶子。崇禎五年,元璐四次奏疏乞歸,不準(zhǔn)。曾說“吾平生不熱愛官,不喜居要人牢籠之內(nèi)。”崇禎八年(1635年)遷國子監(jiān)祭酒。后被溫體仁嫉妒,因而去官閑住。崇禎十五年(1642年)重新啟用為兵部右侍郎兼侍讀學(xué)士。次年至京,面陳制敵機(jī)宜。五月,破格提拔為戶部尚書兼翰林院學(xué)士,仍充任日講官。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陷京師,倪元璐蕩盡家產(chǎn),募得數(shù)百死士,馳赴北京勤王。倪元璐入都時,強(qiáng)邀祝湯齡前往,但被婉絕。元璐得知崇禎殉國,“束帶向闕,北謝天子,南謝太夫人”,復(fù)題案曰:“南部尚可為。死,吾分也。毋紟棺,以志吾痛,”當(dāng)日自縊死。
人物簡介
姚思虞(1593—1657),字元遜,一字彥襄,號賡堯,又號缺庵,青縣中街人。明萬歷二十一年生,弱冠以高才中鄉(xiāng)試,萬歷四十年(1612年)得中舉人。官河南蘭陽知縣。尋升陜西臨兆府同知,未赴,解組還。會國變,隱居鄉(xiāng)里。順治元年(1644),有聘書徵召入京,亦托疾不赴。順治十四年(1657)卒,傅山為撰《姚缺庵墓志銘》。雍正十一年奉旨入忠義祠配享。著有《姚思虞詩文集》,《康熙青縣志》及《津門詩抄》錄其詩。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山西汾陽人,字滄起。天啟二年進(jìn)士。官至翰林院侍講。有《周易纂》、《春秋纂》。維基
朱之?。?596年—1671年),字擢秀,號滄起,山西汾州府汾陽縣民籍。天啟元年(1621年)乙卯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聯(lián)捷壬戌科進(jìn)士。刑部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四年授翰林院檢討、徵仕郎、纂修實錄、教習(xí)內(nèi)書堂。七年五月升國子監(jiān)司業(yè)。崇禎元年(1628年)充會試同考官,轉(zhuǎn)翰林院侍講,后奉詔吳越之行。四年(1631年),因受到黨爭牽連被罷免還鄉(xiāng)。清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授予內(nèi)翰林書秘院侍讀,篡修明史副總裁,不久辭職回鄉(xiāng),與傅山、王覺斯等人為友,唱和詩文。著有《排青樓詩草》、《周易纂》、《春秋纂》等書稿存世。
人物簡介
曹良直(?年—1643年),字古遺,山西汾陽縣(今山西汾陽市)人。崇禎十年(1637年)丁丑科進(jìn)士,曾任尉氏縣知縣,歷官靈壽、雄縣,擢兵科給事中,曾因制軍事兵形條例八事而聞名,崇禎九年(1636年),與傅山一起為袁繼咸辯誣。崇禎十六年(1643年),劾首輔周延儒十大罪。是年秋,京師瘟疫流行,良直中疫而卒,年三十馀。
人物簡介
【生卒】:1613—1685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嘉興人,字秋岳,一字潔躬,號倦圃,別號金陀老圃。明崇禎十年進(jìn)士,官御史。清順治元年,授原官,后屢起屢躓,至廣東布政使,降山西陽和道,以裁缺去官。工詩。富藏書。有《劉豫事跡》、《靜惕堂詩集》、《靜惕堂詞》、《倦圃蒔植記》等。(⊙ 《清史列傳》卷七八)晚晴簃詩匯·卷二十
曹溶,字潔躬,號秋岳,嘉興人。明崇禎丁丑進(jìn)士,官御史。入國朝,歷官戶部侍郎,降廣東布政使,再降山西陽和道??滴跷煳缗e博學(xué)鴻詞,以丁憂未赴。有《靜惕堂集》。詞學(xué)圖錄
曹溶(1613-1685) 字潔躬,一字鑒躬,號秋岳,又號倦圃。浙江秀水人。其詞為浙西詞派之先河,合情景之勝,與龔鼎孳領(lǐng)袖一時。有《靜惕堂集》。詞集名《靜惕堂詞》。清詩別裁集
字潔躬,浙江嘉興人。崇禎丁丑進(jìn)士。國朝官至戶部侍郎。著有《靜惕堂詩》?!鹬ヂ撮L于近體,秋岳長于古詩,而古詩之中,五言尤勝,惟著述太多,不免良枯并見耳。芟而薙之,是在持擇者。槜李詩系·卷二十三
溶字潔躬,號秋岳;平湖人,居秀水。崇禎丁丑進(jìn)士,由行人授御史。入本朝,以御史視學(xué)畿內(nèi),歷副都御史、戶部侍郎,外轉(zhuǎn)廣東布政使。后降補(bǔ)山西陽和道,裁缺還里。甲寅逆藩叛,閣臣薦為邊才,隨征福建,丁母憂,不受職而歸。戊午,以宏博徵,復(fù)薦修明史,俱辭不赴。乙丑八月卒,年七十三。溶天性梗直,為御史劾輔臣謝升,削籍,熊開元密參、周延儒,廷杖。溶疏白其冤。甲申為流賊所執(zhí),拷掠三晝夜,委廄中,得不死。后任副憲時,遇熱審,多平反。居塞上五年,歲饑,力請賑救。生平長于經(jīng)濟(jì),未竟其用,乃獨肆力于文章,諸體雄駿,而尺牘尤多長箋小幅,人爭寶之。其詩源本少陵,蒼老之氣,一洗嫵調(diào)。與合肥龔鼎孳齊名,世稱龔曹。晚年自號鋤菜翁,筑室范蠡湖,顏曰倦圃。蒔花種竹,置酒倡和無虛日。愛才若渴,四方之士倚為雅宗者四十年。家多藏書,勤于誦覽。嘗以明季門戶紛爭,是非失實,輯續(xù)獻(xiàn)徵錄六十卷。又痛崇禎朝輔相失人,著五十輔臣傳五卷。外有靜愓堂詩文集三十卷。年來予每從倦圃游,始嘆先民風(fēng)流未墜。茲錄其詩,概置巳刻者,惟取閩游集及癸亥迄乙丑之作用冠斯卷,一代鉅公,足以起衰式靡矣。維基
曹溶(1613年—1685年),字潔躬,號秋岳,晚號倦圃、鋤菜翁、金陀老人,浙江嘉興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藏書家,同進(jìn)士出身。生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崇禎九年(1636年)舉浙江鄉(xiāng)試第三名,崇禎十年(1637年)聯(lián)捷丁丑科第三甲第三名,官至監(jiān)察御史。明亡仕清,仍為御史,官至戶部侍郎、廣東布政使,后左遷至山西陽和道。與錢謙益、吳偉業(yè)、龔鼎孳、陳之遴并列“江浙五不肖”。曹溶歷仕明清兩朝,雖為貳臣,卻與明遺民顧炎武、屈大均交往甚密,并幫助傅山化解官司。顧炎武與曹溶交情篤厚,《靜惕堂詩集》收有曹溶酬贈顧炎武的九題十一首詩。順治十三年,朱彝尊曾于為曹溶廣東布政使的幕僚,其后又隨曹溶至山西大同。康熙五年(1666年)六月,曹溶時任山西按察副使,與顧炎武至雁門訪李因篤。康熙六年(1667年)秋,告老辭官,從此不再涉入仕途,曾被舉博學(xué)鴻詞科而不就。喜好宋元文人集,收藏甚廣,筑有“靜惕堂”。朱彝尊《竹垞詩話》稱曹溶“博征文獻(xiàn),集三百年名公卿手書墨跡,裝璜成冊,多至七百家。”晚年自號鋤菜翁,筑室范蠡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卒。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生卒】:1615—1673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合肥人,字孝升,號芝麓。明崇禎七年進(jìn)士,授兵科給事中。甲申年,被李自成任為直指使。清軍入北京,起為吏科給事中。順治間與馮銓等相傾軋,降官。康熙間歷任刑、兵、禮部尚書,屢疏為江南請命,又為傅山、閻爾梅開脫,為士人所稱。詩文與錢謙益、吳偉業(yè)稱江左三大家。有《定山堂集》、《香嚴(yán)詞》等。
龔鼎孳,字孝升,號芝麓,合肥人。明崇禎甲戌進(jìn)士,官給事中。入國朝,歷官禮部尚書。謚端毅。有《定山堂詩集》。詞學(xué)圖錄
龔鼎孳(1615-1673) 字孝升,號芝麓。合肥人。明崇禎七年(1634)進(jìn)士。授兵科給事中。李自成破北京,授直指使。入清,歷官禮科給事中、太常寺少卿、左都御史、刑部尚書。謚端毅。工詩,與錢謙益、吳偉業(yè)并稱"江左三大家"。其詩標(biāo)舉興會,感慨興亡,聲情悲壯,成就遜于錢、吳。其詞雕搜彩致,仍歸生色真香。有《定山堂詩集》。詞集名《定山堂詩馀》,又名《香嚴(yán)詞》。清詩別裁集
字孝升,江南合肥人。崇禎甲戌進(jìn)士。國朝官至刑部尚書,謚端毅。著有《定山堂集》?!鸷戏事曂c錢、吳相近,又真能愛才,有以詩文見者,必欲使其名流布于時,又因其才品之高下而次第之。士之歸往者遍宇內(nèi)。時有合錢、吳為三家詩選,人無異辭。惟宴飲酬酢之篇,多于登臨憑吊,似應(yīng)少遜一籌。定山堂詩馀·卷一《白門柳》題辭
「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沉水香,儂作博山壚。」靡曼相傾,恣心極態(tài),江南金粉,奉為艷宗,吾所云然,不耑斯謂。要之發(fā)乎情,止乎禮義,其大略可得而觀焉。(《定山堂詩集》錄入:顧青翎)定山堂詩馀·卷二《綺懺》題辭
湖上旅愁,呼春風(fēng)柳七,憑欄欲語,時一吟花間小令,為曉風(fēng)殘月招魂,脫口津津,尋自厭悔。昔山谷以綺語被訶,針錘甚痛,要其語誠妙天下,無妨為大雅罪人。吾不能綺,而詭之乎懺,然則吾不當(dāng)懺綺語,當(dāng)懺妄語矣。維基
龔鼎孳(1616年1月5日—1673年10月12日),字孝升,號芝麓、香巖,直隸合肥(今安徽)人,祖籍江西臨川,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文學(xué)家,崇禎甲戌進(jìn)士,任給事中。明亡,降闖,隨即降清,康熙初年,官至禮部尚書。其詩文并工,與吳偉業(yè)、錢謙益并稱為“江左三大家”。明萬歷四十三年一月十七日(1616年1月5日)出生于合肥。少年早慧,擅長八股文,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科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十八歲聯(lián)捷進(jìn)士,拈鬮筮得湖廣蘄水縣(今湖北浠水)知縣,對抗農(nóng)民軍,“增城浚壕以守”,歷七年無恙,“蘄人德之,立生祠祀焉。”崇禎十四年(1641)秋,龔鼎孳以“大計卓異”返京,隔年授兵科給事中,嘗有“一月書凡十七上”的紀(jì)錄,直聲震天下。娶江南歌妓顧眉生。崇禎十六年(1643)十月,彈劾周延儒、陳演、王應(yīng)熊等人,又疏詆呂大器為陳新甲私人,因此杵旨降罪下獄,崇禎十七年二月,出獄。甲申之變,大順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龔鼎孳投降李自成,授直指使,巡視北城。大順滅亡,睿親王多爾袞至,龔鼎孳降清,以原官任,升吏科右給事中,又升禮科都給事中,遷太常寺少卿,升左都御史。順治三年(1646)六月丁父憂,請賜恤典,工科給事中孫珀齡嚴(yán)劾鼎孳是明朝罪人,“辱身流賊,蒙朝廷擢用,曾不聞夙夜在公,惟飲酒醉歌,俳優(yōu)角逐。聞訃仍復(fù)歌飲留連,冀邀非分之典,虧行滅倫,莫此為甚!”有司議降二級,后遇恩詔獲免,恢復(fù)原官。大學(xué)士馮銓被劾,睿親王會集科道官員質(zhì)訊,龔鼎孳彈劾馮銓依附魏忠賢作惡,馮銓反指責(zé)龔鼎孳曾接受大順朝北城御史之職。多爾袞問龔鼎孳是否屬實,龔鼎孳承認(rèn)說是,但又補(bǔ)充:“豈鼎孳一人,何人不曾歸順?魏徵亦曾歸順太宗。”多爾袞責(zé)罵說:“人果自立忠貞,然后可以責(zé)人。己身不正,何以責(zé)人?鼎擎自比魏徵,以李賊比唐太宗,殊為可恥。似此等人,何得侈口論人,但縮頸靜坐,以免人言可也。”后來馮銓任職如故。順治十二年十月,龔鼎孳因奏疏忤帝意,被降八級調(diào)用。因所薦順天巡按御史顧仁貪污伏法,再降三級。康熙二年(1663年)仍任左都御史,官至禮部尚書??滴跏辏?673年),秋九月初一日卒,謚「端毅」。乾隆三十四年,詔削其謚。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三【生卒】:1621—1664 【介紹】: 明末清初直隸鉅鹿人,字猶龍,號雪樵。順治三年進(jìn)士。入翰林,出為山西按察使,官至四川布政使。傅青主、孫夏峰、申□盟均與之交往。有《且亭詩》。
楊思圣,字猶龍,號雪樵,鉅鹿人。順治丙戌進(jìn)士,歷官四川左布政使。有《且亭詩》。清詩別裁集
字猶龍,直隸巨鹿人。順治丙戌進(jìn)士,官四川布政使。著有《且亭集》。維基
楊思圣,字猶龍,號雪樵,直隸鉅鹿(今屬河北省)人。清初政治人物。楊思圣于順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二甲第三十三名進(jìn)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弘文院編修。官至四川布政使。卒贈工部侍郎。有《且亭集》。
人物簡介
陳上年(?—1677年),字祺公,直隸清苑(今屬河北)人。清初官員。陳上年為順治六年(1649年)進(jìn)士。授鞏昌府推官,內(nèi)遷兵部。順治十六年(1659年),出京擔(dān)任涇固道。順治十七年(1660年),轉(zhuǎn)任山西布政使司參議、管按察使司副使事、分巡雁平道(今山西代縣)。李因篤長期寄居陳家擔(dān)任塾師,“其投契之深,有同骨肉”。康熙五年,屈大均亦寄居陳上年家中,由李因篤撮合,娶王壯獻(xiàn)之女華美為妻室。顧炎武、傅山等人都曾獲陳上年資助。康熙六年(1667年),上年裁缺歸里。康熙十二年(1673年),再起用為廣西分巡右江參議道。吳三桂反清,扣押巡撫傅弘烈,并威脅上年投降,上年不為所動。康熙十六年(1677年)被幽縶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