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許慈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北海人,字成國。
獻帝建安中曾在交州,或云任太守。
吳人程秉、薛綜,蜀人許慈均從熙問學(xué)。
有《釋名》,用音訓(xùn)推求事物所以命名之由來,為探求語源、辨證古音之重要著作。
全后漢文·卷八十六
熙,字成國,北海人。
(北海屬青州部,故伏滔《青楚人物論》以劉成國為青士有才德者。
)官位未詳。
有《謚法注》三卷,《釋名》八卷。
(案:《后漢·文苑·劉珍傳》,「撰《釋名》三十篇,」蓋別有一書,或珍創(chuàng)始,而劉熙踵成之也。
《隋》、《唐志》作劉熙撰,不書官位。
今所見舊刻本,或題安南太守,或題徵士。
《隋志》《大戴禮》注梁有《謚法》三卷,后漢安南太守劉熙注」,則舊刻本亦有所據(jù),然恐不確。
唐調(diào)露元年始改交州總管府為安南都護府,前此交趾并無安南之稱。
近人或云當(dāng)作南安,亦不確。
南安本漢天水,東漢改為漢陽。
《續(xù)志漢陽郡》注補引《秦州記》「中平二年,分置南安郡,魏為廣魏,晉為略陽,其地屬涼州刺史部」,而劉熙久居交州,陳壽言之再四。
蜀志·許慈》「師事劉熙,建安中自交州入蜀」;《吳志·韋曜傳「見劉熙所作《釋名》,信多佳者」;《程秉傳》「避亂交州,與劉熙考論大義,遂博通《五經(jīng)》;《薛綜傳》「少避地交州,從劉熙學(xué)」。
計熙在交州,值獻帝初年,或先士燮為太守,殆未可知,然不當(dāng)稱安南。
其為徵士,亦不見于史,故皆不從。
又案:《后漢·光武十五王傳》別有劉熙,建安十一年嗣瑯邪王;《魏志·劉馥傳》「馥孫熙,嘉平六年嗣建成鄉(xiāng)侯。
姓名偶同,非即其人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三國蜀魏郡人,字公興。
通禮制喪服。
劉備定蜀,與許慈同為學(xué)士,典掌舊文。
許慈彼此忿爭,形于聲色。
劉備因使倡家效其訟爭之狀,以感悟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三國蜀南陽人。
許慈子。
傳父業(yè),治《》、《尚書》等,為博士。
僧道宗 朝代:隋至唐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54—638 【介紹】: 隋至唐初僧。同州馮翊人,俗姓衛(wèi)。幼出家。北周廢佛時返俗。隋初復(fù)剃落,住同州大興國寺。聚徒化俗,從者頗盛。煬帝大業(yè)末,薦餒相尋,道宗施物拯濟,時許德望,舉為寺任。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九 持志科
生馮翊衛(wèi)氏。弱年從釋。專志大論。周廢二教。遁返俗服。隋有天下。即剃落。住同州大興國寺。蓋其先所居地也。敷弘連席。徒侶鼎臻。檀施填委。共給豐裕。隋大業(yè)末。歲薦饑。羸氓餒士。莫不襁負就食。其名與蒲之道遜。并稱關(guān)河之間。眾舉知本寺任。宗以喪亂來。僧無律儀。乃躬抵京輦。迎至沙門智首。中夏講說。率其屬三百馀人。橫經(jīng)以聽。無倦色。釋文至結(jié)界篇。乃至寺無凈地。不可以護法受夏。因停講翻穢。又每布薩。未嘗說欲至訓(xùn)涉。必對之流涕沾巾。歔欷不已。貞觀十二年。以疾終。春秋八十有五窆于城東。
續(xù)高僧傳·卷第十四 義解篇十
釋道宗。
姓衛(wèi)氏。
憑翊人也。
行性虛融寬仁篤愛。
優(yōu)洽成濟有名當(dāng)世。
弱年遺俗敦務(wù)釋門。
專志大論講散文旨。
周武廢道隱形俗壤。
內(nèi)蘊明禁外附世塵。
隋朝開教便預(yù)剃落。
住同州大興國寺。
寺即文祖之生地也。
房宇堂塔前后增榮。
背城臨水重輪疊映。
寺立四碑峙列方面。
宗于其中敷弘連席。
悟物既廣開洗塵心。
而形解雄邃聽徒崇重。
四方賓客日別經(jīng)過。
周給供擬著名道俗。
大業(yè)季歷薦餒相尋。
丘壑填骸人民相食。
惟宗偏廣四恩開化氓隸。
施物所及并充其供。
故蒲州道遜。
同州道宗。
住隔關(guān)河途經(jīng)即日。
情同拯濟騰實廣焉。
眾以德望攸歸。
舉知寺任。
統(tǒng)收僧侶。
旨弘被。
以法寄人弘成濟在律僧眾馀學(xué)彝倫斯亂。
乃到京室。
延請沙門智首。
中夏講說。
宗率其部屬三百馀人。
橫經(jīng)承旨初不覺倦。
立寺極久凈地全無。
雖未執(zhí)觸終染宿煮。
釋文至此宗乃知非。
銜慨晚學(xué)未成護法。
乃停講翻穢方進后文。
又常徒布薩物貴新聞。
眾多說欲不赴斯集。
及聞欲之為教。
誠為悕求。
本是厭怠不成圣法。
自爾盡報躬臨說戒。
諸有不來量事方許。
每至累約。
言涉勤繁者。
皆為之流淚沾巾歔欷不已。
其欽敬正法為若此也以貞觀十二年遘疾卒于所住。
春秋八十有五。
門徒弟子五百馀人。
奉佩法訓(xùn)無因景仰。
乃竭情厚葬。
故??駕連陰幢蓋相接。
數(shù)里之間皂白斯?jié)M。
墳于城東立碑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