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645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伯興,一字佩潛。崇禎十六年進士。南明弘光朝任中書舍人。清兵破南京,自殺。維基
龔廷祥(?—1645年),字伯興,號佩潛,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今江蘇無錫市)人,明末政治人物。龔廷祥為馬世奇門生。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人,崇禎十六年(1643年)進士。弘光年間官中書舍人。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兵破南京,龔廷祥聞知老師馬世奇殉國,在家設立祭位,哭祭恩師。五月二十三日,穿戴大明冠服,告別文廟,徒步至武定橋,嘆道:“大丈夫當潔白光明,置身天壤,勿泛泛若水中鳧,與波上下。”遂投秦淮河死。與馬世奇、華允誠并稱“錫山三忠”。
人物簡介
【生卒】:?—1646 【介紹】: 明江西新喻人,名養(yǎng)正,號瑞門,以字行。性孝友,積學力行。崇禎十六年進士。李自成破北京時,被俘。大順軍撤時南歸,寓吉州。南明隆武帝授為兵科給事中。清軍破贛州,被殺。維基
萬發(fā)祥(17世紀—1646年11月8日),名養(yǎng)正,字發(fā)祥,以字行,號瑞門,江西臨江府新喻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萬發(fā)祥在十六歲時成縣學生,博學而才高,有籌劃國事的志氣,父母去世后服闋才參加科考,得督學侯峒曾置于前列;崇禎十二年(1639年)在馬世奇主考的江西鄉(xiāng)試中舉人,同考官萬載知縣唐昌齡評其策論中有「忠肝義膽,可覘他日立朝」的句子。次年(1640年)會試僅中副榜,回鄉(xiāng)后條議解除馬糧、折布等弊政,又讓產給兄弟、建宗祠奉先祖先,事關名教都會發(fā)憤抗言;到十六年(1643年)再次參加會試得吏科都給事中吳麟徵提拔,殿試成二甲進士,館選時由左都御史李邦華揀為庶吉士第五人,旋授翰林院編修。甲申之變后,萬發(fā)祥發(fā)誓殉死,但服毒數次也不死,絕食數日又不死,得知馬世奇和吳麟徵殉難就前往哭喪,被大順軍隊抓獲;大順朝廷打算授官給他,他堅持不接受,牛金星發(fā)怒裍夾他,暈倒復蘇后再押赴西市,他也不為所動。不久清兵攻至,他就往南方逃走投靠編修楊廷麟,每天素衣向北哭,哭到淚盡而劉血;廣信舉人劉日杲抱負忠憤,二人對哭,日杲為其寫下《貞女歌》。隆武帝于福州即位,楊廷麟與萬元吉奉命守衛(wèi)贛州,萬發(fā)祥兼任兵科給事中從守,清軍包圍圍急,楊廷麟守大南門,他則守小南門。十月三日城將破,他依然穿著甲胄督戰(zhàn),到天光時遭清軍擒獲,不屈身中三刀而死。其弟萬衍祥輯錄遺文,入崇祀鄉(xiāng)賢及忠孝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賜謚烈憫。
人物簡介
【生卒】:?—1646 【介紹】: 明浙江會稽人,字羽侯,號格庵,晚號稱東餓夫。劉宗周弟子。崇禎四年進士。由庶吉士改禮科給事中。以劾王應熊入閣不由廷推,下詔獄。旋起歷吏科都給事中,屢忤首輔周延儒,又詆兵部尚書陳新甲奸邪,既而會推閣臣失帝意,謫戍均州。弘光時任大理丞。明亡為僧。有《章格庵遺書》。維基
章正宸(?—1646年),字羽侯,號格庵,晚號禹東餓夫。浙江會稽人,明末政治人物。早年師從劉宗周,崇禎三年(1630年)中式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聯捷辛未科進士 ,工部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與馬世奇、張溥等相交莫逆。崇禎六年(1633年)任禮科給事中,因上疏彈劾輔臣王應熊,崇禎帝大怒,被逮下詔獄拷訊,給事中吳麟徵、傅朝佑救之無效,被革職歸鄉(xiāng)。崇禎九年(1636年)冬,召起為戶科給事中,十二年任湖廣鄉(xiāng)試副主考,從廢卷中拔取曹胤昌為第一名。巡視蘇松諸郡餉務,陳漕政八害一要,升吏科右,十三年巡視太倉銀庫。十四年,洛陽被攻陷,福王朱常洵被殺,崇禎于乾清宮召對群臣,章正宸相繼彈劾首輔周延儒、兵部尚書陳新甲、督師楊嗣昌,在會推宣大總督人選上,首輔周延儒欲以門生江禹緒陪推,又欲起復被革職的門生前江陵知縣史元調和恢復前輔臣馮銓冠帶,被正宸爭論,未能成功。十五年五月,會推閣員,章正宸與吏部尚書李日宣、掌河南道御史張瑄共事,先推十三人,帝命再推,又列十一人,六月辛酉,崇禎召對中左門,以濫舉房可壯、宋玫、張三謨三人,將李日宣、章正宸下獄,又謫戍均州。安宗時,官至大理寺左寺丞,見國事日非,棄官歸里;魯王監(jiān)國時,授吏部左侍郎,掌部事,守赭山(在浙江蕭山縣),招募赭山鄉(xiāng)民組建赭山營。紹興失陷,出家為僧。
人物簡介
【生卒】:1588—1648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汝立,號鳳超。華允誼弟。天啟二年進士。從高攀龍學,傳其主靜之學。崇禎時官兵部員外郎,疏言溫體仁等徇私亂政,被奪俸,尋歸養(yǎng)親。福王時起吏部員外郎,十余日即辭歸。明亡后,以不肯剃發(fā),被殺。有《春秋說》、《四書大全參補》。人物簡介
維基華允誠(1588-1648),字汝立,號風超,南直隸常州府無錫(今屬無錫)人。華允誼弟。天啟二年(1622)進士。從高攀龍學,傅其主靜之學。崇禎時官司兵部員外郎,疏言溫體仁等徇私亂政,被奪俸,尋歸養(yǎng)親。福王時起吏部員外郎,十余日即辭歸。明亡后,以不肯剃發(fā),被殺。有《春秋說》、《四書大全參補》。馬世奇與華允誠,龔廷祥并稱"錫山三忠"。
華允誠(1588年—1648年),字汝立,號鳳超,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人,明末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員外郎。清初,因不肯剃發(fā)被殺。華允誠出生于無錫簪纓世家,曾祖父華舜欽,官瑞州府知府,祖父華啟直,官四川參政。有弟華允誼。華允誠少年師從錢一本,學《易經》,長大后師從同鄉(xiāng)高攀龍,在首善書院講學。天啟元年(1612年),中式辛酉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聯捷壬戌科進士,天啟四年(1624年)從高攀龍入京,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因魏忠賢擅權,二人先后告歸。崇禎改元,華允誠復出,官工部營繕司主事,轉員外郎,后調兵部。曾彈劾溫體仁、閔洪學等徇私亂政,疏陳“三大可惜,四大可憂”,指出“次輔體仁與冢臣洪學,同邑朋比,惟異己之驅除,閣臣兼操吏部之權,吏部惟阿閣臣之意,造門請命,夜以為?!?。被奪俸半年,不久辭歸養(yǎng)親。弘光帝時,起為吏部員外郎,十馀日即辭歸,閉門讀易。永歷二年(即清順治五年,1648年),因不肯剃發(fā)被人告發(fā),斬于金陵。與馬世奇、龔廷祥并稱“錫山三忠”。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追謚節(jié)憫。《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維基【介紹】: 明揚州府寶應人,字君徵,一字圣任。師從劉宗周、黃道周。與倪元璐、馬世奇等切磋學問。天啟二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曾任御史,巡按浙江。后掌河南道事,以嚴正為群小所憚。《有讀書札記》、《醉陶集》。
喬可聘(1589年—1675年),字君徵,號圣任,直隸揚州府寶應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行二,庚子年八月十五日生。天啟元年,喬可聘中式辛酉科鄉(xiāng)試二十七名,治易經。天啟二年(1622年)聯登壬戌科進士,吏部觀政,授中書舍人。崇禎年間上疏彈劾呂黃鐘、張捷;改任河南道御史,巡按浙江。隊伍走到金華時遇上水漲,船只無法通過,也找不到纖夫,蘭溪知縣盛王贊持笏在雨中大聲說:「村民正在耕作,縣令請求親自協(xié)助?!顾⒖坛思巛浢坝觌x去,之后在朝廷推薦盛王贊,其時人們都稱贊他們的行為。不久,喬可聘因為部下貪污被貶為應天府知事,后升大理寺副。安宗繼位,喬可聘官復原職,管河南道事,疏請取消廠衛(wèi)、停止宴會,未獲理會。御史黃耳鼎外任官職時,彈劾劉宗周,牽連大量大臣,喬可聘指出劉宗周在朝廷態(tài)度嚴肅,為社稷做事,但黃耳鼎討厭外轉,因此誣陷善類,抒發(fā)私欲,并非人臣;同時請求讓自己出任黃耳鼎的轉官,事情最后終止。黃澍親自彈劾馬士英,馬士英恨之入骨,而黃澍巡按湖廣的名聲不好;劉僑為迎合馬士英而指控黃澍,奏章送到司法。劉宗周怨恨劉僑,打算救黃澍,可是喬可聘說:「劉僑是在迎合馬士英,不過黃澍貪污有證據,請傳何騰蛟查奏。」人們都說他的言論得體。當初劉宗周彈劾叛從大順或清朝的二十三人,到李沾代行職權時打算推翻,喬可聘監(jiān)持不可,在御史臺和章正宸侃侃而談,小人都忌憚他們。左良玉率軍東下,馬士英撤走所有江北兵力防禦,當時清兵日漸逼近,喬可聘和成友謙共同上疏請求留下江北兵力,固守淮安及揚州,控制潁州、壽州,命劉良佐還鎮(zhèn)。馬士英于弘光帝面前指二人大罵,舉朝都為之氣懾。南京失陷,回鄉(xiāng)終老。
人物簡介
馬瑞,無錫人,字而采,號大林,父世名,與兄世奇齊名。天啟元年舉人以薦授知州,居鄉(xiāng)里稱長者。瑞才華富瞻稱其門風。崇禎十六年進士,除吉水知縣,不赴,改應天府武教授,遷國子博士。維基
馬瑞(?—17世紀),字爾采,常州府無錫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馬瑞是天啟元年舉人馬世名之子、崇禎四年進士馬世奇侄子。崇禎十二年(1639年),馬瑞中式己卯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六年(1643年)成進士,授江西吉水縣知縣,未赴,改任應天武學教授,到弘光遷官國子監(jiān)博士。馬士英曾以同姓招攬他,他拒絕后被罷官,回鄉(xiāng)寫佛書過活終老。
人物簡介
維基徐調元,字爾贊,明無錫人。丁丑進士,馬世奇弟子,初授黃岡知縣。
徐調元,字爾贊,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丁丑科進士,授黃岡知縣。時流賊勢方熾,城中無兵,調元募壯勇固守,賊攻圍一月遁去。官捕得盜三百余人,調元鞠之,皆被賊者,無所得食,故相聚行劫。請于撫按,誅其奸淫殺人者,而釋其馀。父喪歸,起補金華縣。東陽縣諸生許都作亂,所在應之,都以宣大故帥房大成為謀主。調元探其潛至城下,邀與計事,迎之別館。大成不疑,明日議事府治,立縛大成斬以徇。賊眾掩至,城守固,遂四散剽掠。乃率諸將夾擊之,一鼓破賊,蕩其巢穴,赦其妻子,論功,有旨召用。南都時,馬、阮當國,朱大典素恨調元,因事羅織,遂被逮下刑部。會左良玉擁兵入朝,大典御之中道而潰,調元得脫,歸年八十卒。
人物簡介
沈戩谷(?—17世紀),字子禧,號器車,浙江湖州府德清縣人。沈戩谷是馬世奇的門生,在天啟元年(1621年)于蔡懋德房下中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獲文震孟取錄為會試副榜,任于潛教諭,十年(1637年)成進士,獲授棗強知縣。當時正值饑荒,他捐出俸祿買米煮粥賑災,發(fā)現冤獄后立刻平反;之后入朝擔任刑部主事,年多后外任廬州知府,到十七年(1644年)因病南歸。很快李自成攻陷北京,沈戩谷淡泊名利,不再出門獨力著書,隆武二年(1646年)改名沈謏,自號渚椒子。他的族弟沈中階,字上襄,崇禎十五年舉人,研究性理,不仕清朝。
人物簡介
錢振先(1599年—1645年),字其若,號凝庵,直隸常州府無錫縣民籍。萬歷己亥九月十四日生。顧憲成識之童子中。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鄉(xiāng)試四名,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會試一百二十八名,二甲五十二名,戶部觀政,六年癸酉授南兵部車駕司主事,八年乙亥調用,十三年庚辰升南光祿寺丞。歷官金華府知府。以憂歸。在東林,與馬世奇、龔廷祥以學問、名節(jié)相砥礪。申酉之際,避地湖州。清兵至,投苕溪死。
人物簡介
【生卒】:1601—1649 【介紹】: 明常州府宜興人,字錫君,改字仲緘,號牧游。崇禎十年進士。歷官長沙知府,以督鄉(xiāng)兵鎮(zhèn)壓各地民眾起事,得知兵名。南明隆武時任湖北巡撫,與總督何騰蛟聯合李錦、高一功等,共同抗清。永歷時進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后兵敗退衡州,又退廣西,在潯州病死。謚文忠。有《堵文忠公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牧游,無錫人。崇禎丁丑進士,除南戶部主事,歷長沙知府,有《只可吟》。維基
堵胤錫(1601年—1649年),字仲緘,直隸無錫縣(今屬江蘇無錫市)人,明末及南明大臣。堵胤錫生于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歲父母雙亡,投靠岳父陳大懋,師從馬世奇,崇禎十年(1637年)中進士。官至長沙府知府。當時山賊蕭相宇作亂,數敗官兵,堵胤錫能率鄉(xiāng)兵破賊,遂以知兵出名。李自成死后,其馀部李錦、田見秀、劉汝魁、賀蘭、李來亨等被堵胤錫安撫。弘光時,歷湖廣參政,行事“茍利國家,我則專之”。永歷時,任兵部尚書。遭瞿式耜、李元胤的猜忌。堵胤錫等人主張聯合大順軍和大西軍,何騰蛟、瞿式耜反對。瞿式耜同黨的丁時魁、金堡等上疏劾奏他在湖南“喪師失地之罪”。永歷三年(順治六年,1649年)十一月與忠貞營的淮侯劉國昌出兵,是月二十六日,至潯州(今廣西桂平),吐血病卒。贈潯國公,謚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