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陶垕仲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3—1529 【介紹】: 明陜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為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為江西提學(xué)副使,倚恃氣節(jié),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后無文,唐后無詩,以復(fù)古為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yīng)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為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詞學(xué)圖錄
李夢陽(1473-1530) 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人,徙居河南扶溝。卒后門人私謚文毅。天啟時追謚景文。倡文必西漢,詩必盛唐,開明代詩文復(fù)古運動之先河,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延相并稱"前七子"。文沉博偉麗,詩雄渾豪壯,才力富健,籠罩一時。亦能詞。有《空同集》,詞在集中。
黃鶴樓志·人物篇
李夢陽(1473—1530) 明代文學(xué)家。字天賜,又字獻吉,號空同子。甘肅慶陽人,祖籍扶溝(今河南開封)。弘治五年(1492)山西鄉(xiāng)試解元,弘治六年進士,任戶部主事,官終江西提學(xué)副使。后為權(quán)貴所惡,去職家居二十馀年卒。卒謚景文。工詩、古文,與徐禎卿、邊貢、何景明并稱四杰,明“前七子”之一,又為明“十才子”之一。曾多次游覽黃鶴樓,吟詩作賦。所作七律《登黃鶴樓》《漢江》、七絕《夏口夜泊別友人》等詩情深意雋,跌宕有致。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天賜,更字獻吉,慶陽人,徙扶溝。弘治癸丑進士,授戶部主事正德初歷郎中罷歸復(fù)起江西提學(xué)副使天啟中追謚景文有空同子集
明詩紀事·丁簽·卷一
夢陽字獻吉,慶陽人。
弘治癸丑進士,授戶部主事。
遷郎中,以劾張鶴齡系獄。
尋宥出,代韓文草疏劾劉瑾,謫山西布政司經(jīng)歷,復(fù)摭他事下獄,得釋。
瑾誅,起故官,出為江西提學(xué)副使,坐作宸濠《陽春書院記》削籍。
天啟中,追謚景文。
有《空同集》六十六卷。
(《四庫總目》:夢陽才力富健,足以籠罩一時。
《橫云山人史稿》:弘治時,李東陽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
夢陽譏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與何景明、除禎卿、邊貢、朱應(yīng)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
又典景明、祖卿、貢、海、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
大復(fù)集》:空同有超代軼俗之見,其高者不能外前人,下者已踐近代。
夫意象應(yīng)曰「合」,意象乖曰「離」。
空同丙寅間詩為「合」,江西以后詩為「離」。
丙寅間作,叩其音,尚中金石,江西以后之作,辭艱者意反近,意苦者辭反常,色澹黯而中理,披慢讀之,若搖鞞鐸耳。
《國寶新編》:李獻吉朗暢玉立,傲睨當(dāng)世。
讀書斷自漢、魏以上,故其詩文卓爾不群。
晚始泛濫諸家,益濟宏博,或失則粗,矯枉之偏,不得不然耳。
王廷相《家藏集》:李獻吉以恢闊統(tǒng)辯之才,成沈博偉麗之文。
游精于秦,漢,割正于六朝,執(zhí)符于雅謨,參變于諸子,用成一家之言,遂能掩蔽前賢、命令當(dāng)世。
黃省僧《五岳山人集》:先生古賦《騷選》、樂府古詩、漢魏覽眺諸篇,逼煩東樂。
近體歌廳,少陵、太白,往匠可淩,后哲難繼。
明興以來,一人而已。
升庵集》:唐子元薦與馀書論本朝之詩,李、何一出,變而學(xué)杜,壯乎偉矣!
然正變云擾,而剽襲雷同;比興漸微而《風(fēng)騷》稍遠。
《藝苑卮言》:李獻古詩如金鳷擘天,神龍戲海;又如韓信用兵,眾寡如意,排蕩莫測。
國朝習(xí)杜者凡數(shù)家華容孫宜得杜肉,東郡謝榛得杜貌,華州王維楨得杜筋,閩州鄭善夫得杜骨。
然就其所得,亦近似耳。
唯獻吉具體而微。
四溟詩話》:李獻吉極苦思,垂成如一二句弗工,即棄之。
田深父見兩惜之,獻吉曰:「是自家物,終久還來。
」 《國史唯疑》:正德七年、九年黃河連清,李夢陽詩云:「今瑞定于今帝運,世人休擬圣人生。
」蓋婉辭也。
至嘉靖改元,始直書其事,為入繼大統(tǒng)之祥云:「紫蓋復(fù)從嘉靖始,黃河先為圣人清。
」 《詩談》:關(guān)中李夢陽崧高之秀,上菁青冥;龍門之派,一瀉千里。
獨其論黃、陳不香色,而時不免自犯其言。
詩藪》:李獻吉詩文山斗一代,其手辟秦、漢、盛唐之派,可謂達磨西來,獨辟禪教。
又如曹溪卓錫,萬眾皈依。
馮時可《元成選集》:空同歌行,縱橫開闔,神于青蓮;七律雄渾豪麗,深于杜陵。
異色絕焰,吾無間然。
張偉《談藝錄》:李獻吉雄豪壯麗,如長江巨浸,滔滔千里,雖有枯槎敗筏,無妨飄蕩。
《明詩選》:陳臥子曰:「獻吉志意高邁,才氣沈雄,有籠罩群俊之懷。
其詩自漢、魏以至關(guān)元,各體見長,然崢嶸清壯,不掩本色。
其源蓋出于《春風(fēng)》。
」李舒章曰:「獻吉以雄厚之思,發(fā)清剛之氣,如華岳秋高,奇云秀彩,變動不竭。
古詩、樂府純法漢、瑰,下及阮、謝,無不神合。
近體則專宗少陵,然于合處反見其離,于離處反見其合。
」 孫枝蔚《四杰詩選》:王元美謂律至獻吉而大。
其大者若《冬日象山書院》:「人亡故國還祠廟,世異陰崖尚品題。
」《臺寺夏日》:「云雷畫壁丹青壯,神鬼虛堂世代遙。
」《熊監(jiān)察至自河西》:「封事幾騰天北極,籌邊真歷地西頭。
」《繁臺次秦氏韻》:「草綠梁臺猶殿閣,花殘宋苑只宮墻。
」皆氣象高古者也。
王士禛《古夫于亭雜錄》:錢牧翁撰列朝詩,大旨在尊西涯,貶李空同、李滄溟。
又因空同而及大復(fù),因滄溟而及弇州,素垢指瘢,不遺馀力。
夫其駁滄溟古樂府、擬古詩是也,并空同《東山草堂歌》而亦疵之,則妄矣!
所錄《空同集》詩,亦多泯其杰作。
黃省曾吳人,以其北學(xué)于空同,則擯之,于朱淩溪應(yīng)登、顧東橋璘輩亦然。
子竊非之。
《明詩別裁》:空同五言古宗法陳思、康樂,然過于雕刻,未極自然。
七言古雄渾悲壯,縱橫變化。
七言近體開合動蕩,不拘故方,準之杜陵,幾于具體,故當(dāng)雄視一代。
錢受之詆其模擬剽賊,等于嬰兒之學(xué)語。
至謂「讀書種子從此斷絕」,吾不知其為何心也!
馬星冀《東泉詩話》:北地七言歌行最為擅場,如《漢京篇》、《去婦詞》、《土兵行》,皆有杜陵之風(fēng)。
起調(diào)尤工,其《送李中丞赴鎮(zhèn)》:「黃云橫天海氣惡,前飛鹙鸧后叫鶴。
陰風(fēng)夜撼醫(yī)無閭,曉來雪片如手落。
」《送李帥之云中》:「黃風(fēng)北來云氣惡,云州健兒夜吹角。
將軍按劍坐待曙,紇干山搖月半落。
」起調(diào)相同,亦有轍跡可尋。
田按:空同志壯才雄,目短一世,好掊擊人,而受人掊擊亦甚。
然究一時才杰,亦不能出其右也。
成、弘之間,茶陵首執(zhí)文柄,海內(nèi)才俊,盡歸陶鑄
空同出而異軍特起,臺閣壇坫,移于郎署,始猶依違,不欲顯然攻之也。
贈昌谷《崢嶸百年會》詩云:「我?guī)熱绕饤钆c李,力挽一發(fā)回千鈞。
大賢衣缽豈虛擲,應(yīng)須爾輩揚其塵。
」至西涯六十壽詩。
則僅「文章班馬則,道術(shù)孟頗醇」二句頌其文章。
而「絕藝邕斯上,高情頡籀鄰。
一揮驚霹靂,只字破風(fēng)塵。
絢練玉侯宅,蒼茫海岳濱。
幽刂光沕窟,巨榜照嶙峋。
星燦將軍碣,云垂學(xué)士珉。
崖題半?yún)浅瘫辇R秦」等句,專頌。
揚其書法,軒輊已見微意。
及西江放廢后,茶陵已歿,乃放言不諱,作《朱淩溪墓志》云:「一時篤古之士,爭慕響臻,而執(zhí)政顧不之喜,惡抑之。
北人樸,恥乏黼黻,以經(jīng)學(xué)自文,曰:后生不務(wù)實,即詩到李、杜,亦酒徒耳!
』而柄文者承弊襲常,方工離浮靡麗之詞,取媚時眼。
見淩溪等古文詞,愈惡抑之曰:『是賣平天冠者。
』凡號稱文學(xué)士,率不獲列于清銜,陰欲困之。
」北人謂劉文靖,柄文者謂茶陵也。
平心而論,茶陵詩文固自可傳,而空同復(fù)古之功,亦不可沒。
從古文人相輕。
由來已然,論者固不必為之左右袒矣。)
維基
李夢陽(1472年—1529年),字獻吉(一說又名獻吉,字恩賜),號空同子。陜西慶陽(今甘肅)人,祖籍河南扶溝,明朝文學(xué)家、詩學(xué)家、詩人、政治家,弘治六年癸丑進士,官至江西副使。因事還歸故里,家居十余年而卒。他以作為前七子領(lǐng)袖統(tǒng)領(lǐng)文壇、掀起明朝文學(xué)復(fù)古運動而著稱,與何景明并稱“李何”,兩人又與王世貞、李攀龍并稱“李何王李”,是為“明朝文壇四杰”。在詩文上,李夢陽竭力反對臺閣體綺靡不實、千篇一律的詩風(fēng),主張通過“宗漢崇唐”的復(fù)古以臻風(fēng)雅。他以此提出的一系列觀點最終使得明朝詩風(fēng)發(fā)生大變,掀起了持續(xù)一個世紀的詩文復(fù)古運動。李夢陽以一生不畏權(quán)貴著稱,亦因此而五次入獄,最終被朝廷除名,放歸鄉(xiāng)里,郁郁而終。作為明朝詩壇領(lǐng)袖與復(fù)古運動的主導(dǎo)者,李夢陽一直飽受爭議。文學(xué)界歷來對他評價不高,多以“剽竊套作”“詩作毫無靈魂”對其定論。贊揚者則認為他的詩歌并不局限于擬古,多揭露現(xiàn)實、抒發(fā)真情的佳作,并稱他為“晚明文學(xué)的先驅(q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5—1615 【介紹】: 明僧人。原姓沈,法名祩宏,字佛慧。仁和人。十七歲補邑庠,后信仰凈土。三十二歲出家受具足戒,學(xué)華嚴,參禪要,歷游諸寺。隆慶五年回杭州,居云棲寺,人稱云棲大師或云棲祩宏。與紫柏、憨山、蒲益并稱明四大高僧。倡佛教各宗并進,戒為基礎(chǔ),彌陀凈土為歸宿。主張儒、釋、道三教一致。有《戒疏發(fā)隱》、《彌陀疏鈔》、《楞嚴經(jīng)摸象記》、《竹窗隨筆》、《四十八問答》等二十余部。其遺書編成《云棲法匯》。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5—1615 【介紹】: 明僧。杭州府仁和人。俗姓沈,字佛慧,號蓮池。先習(xí)儒,后為僧。居云棲寺三十余年,禪凈雙修。世稱蓮池大師、云棲大師。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仁和縣人。姓沈。年十七。補邑庠。雖業(yè)儒。每書生死事大四字。于案頭自警。一日啜茗。失手碎茶甌。有省。遂投西山性天理和尚薙發(fā)。于無塵律師處受具。北游五臺。參遍融后。又謁笑巖于柳庵求開示。巖曰。你三千里外求我開示。我有甚么開示。師恍然。即禮辭。過東昌道中。聞譙樓鼓聲忽悟。偈曰。三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擲戟渾如夢。魔佛空爭是與非。遂南歸住云棲。開凈土門。以攝三根。由是四眾翕然尊之。侍郎王公宗沐。問夜來老鼠唧唧。說盡一部華嚴經(jīng)。師曰。貓兒突出時如何。王無語。師自代云。走卻法師留下講案。仍頌曰。老鼠唧唧。華嚴歷歷。奇哉王侍郎。卻被畜生惑。貓兒突出畫堂前。床頭說法無消息。無消息。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世主妙嚴品第一。問世尊默然良久。外道謂開我迷云??丈套谎浴5坩屧?。善說般若作么生。師曰。良久處。欲望開迷。陰霾萬里。晏坐邊。擬開般若。說竟多時。雖然如是。鞭頭得旨??绽镲w花。且畢竟見個甚么。十二月廿八。臨終時。預(yù)于半月前別眾曰。吾將他往矣。人皆莫測。至期果示微疾。面西而逝。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蓮池袾宏。
字佛慧。
仁和沈氏子。
父號明齋。
母周氏。
師生而穎異。
試屢冠諸生。
于科第猶掇之也。
顧志在出世。
幾案間。
輟書生死事大以自警。
一日閱慧燈集。
失手碎茶甌。
有省。
乃視妻子為鶻臭布衫。
于世相一筆盡勾。
作歌寄意。
棄而專事佛。
雖學(xué)使者力挽之。
不回也。
從蜀師性天剃度。
乞昭慶無塵玉律師受具。
即單瓢只杖游諸方。
北游五臺。
感文殊放光。
至伏牛。
坐煉囈語。
忽現(xiàn)舊習(xí)。
入京師。
參遍融笑巖二大老。
皆有開發(fā)。
經(jīng)東昌府。
忽有省。
作偈曰。
二十年前事可疑。
三千里外遇何奇。
焚香擲戟渾如夢。
魔佛空爭是與非。
時以母服未闋。
懷木主以游。
每食必供。
居必奉。
至金陵瓦官寺。
病劇。
幾為主者舁就茶毗。
病間。
歸得古云棲寺舊址。
結(jié)茅默坐。
懸鐺煮糜。
曾絕糧七日。
倚壁危坐而已。
胸掛鐵牌。
題曰。
鐵若開花。
方與人說。
久之檀越爭為構(gòu)室。
漸成叢林。
清規(guī)肅然。
為諸方道場冠。
而師始啟口說法。
弟子日進。
六時觀念。
中夜警策。
慈顏溫諭。
無異花開見佛矣。
師以精嚴律制。
為第一行。
著沙彌要略具戒便蒙。
梵網(wǎng)經(jīng)疏。
以發(fā)明之。
又從參究念佛得力。
遂開凈土一門。
著彌陀疏鈔。
融會事理。
指歸唯心。
又以高峰語錄。
最極精銳。
乃并匡山永明。
及古德機緣中吃緊語匯一編。
名曰禪關(guān)策進。
以示參究之訣。
自是道風(fēng)大播。
朝野歸心。
若大司馬宋公應(yīng)昌。
太宰陸公光祖。
宮諭張公元忭。
大司成馮公夢禎。
陶公望齡。
并一時諸縉紳先生。
次第及門。
問道者。
以百計。
靡不心折。
盡入陶鑄
觀興浦庵偈所謂。
一朝踏破香巖缽。
雙報君恩與佛恩。
始知東昌之悟真。
戴角虎。
不但稱理而談已也。
師持論嚴正。
詁解精微。
監(jiān)司守相。
下車就語。
侃侃略無少屈。
諸賢豪候參者。
無加禮。
皆忘形屈勢。
至則空其所有。
非精誠感物。
何能至是哉。
侍御左公宗郢。
問念佛得悟否。
師曰。
返聞聞自性。
性成無上道。
又何疑返念念自性耶。
仁和令樊公問。
心雜亂如何得靜。
師曰。
置之一處。
無事不辦。
坐中一士曰。
專格一物。
是置之一處。
辦得何事。
師曰。
論格物。
只當(dāng)依朱子。
豁然貫通去。
何事不辦得。
或問。
師何不貴前知。
師云。
譬如兩人觀琵琶記。
一人不曾經(jīng)見。
一人曾見。
而預(yù)道之。
畢竟同觀終場。
能增減一出否。
侍郎王公宗沐問。
夜來老鼠唧唧。
說盡一部華嚴經(jīng)。
師云。
貓兒突出時如何。
王無語。
師代云。
走卻法師。
留下講案。
又書頌云。
老鼠唧唧。
華嚴歷歷。
奇哉王侍郎。
卻被畜生惑。
貓兒突出??堂前。
床頭說法無消息。
無消息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世主妙嚴品第一。
師直擯曲說。
語無回互。
而世所宗。
天主寔義。
又期立論破之。
凈慈僧性蓮。
請師講圓覺經(jīng)。
聽者日數(shù)萬指。
大釜日炊兩度。
眾猶不給。
募贖寺前萬工池。
植蓮放生。
因盟朝士。
修天圣故事者二紀。
后師八十誕辰。
又增拓之。
合城中上方長壽兩池。
皆為放生設(shè)。
著放生文。
行于世。
海內(nèi)多尊奉之孝定慈圣皇太后。
崇重三寶。
偶見師放生文。
甚嘉嘆。
遣內(nèi)侍赍紫袈裟齋資。
往供。
問法要。
師拜受以偈答之。
師極意悲幽冥苦趣。
自習(xí)??口。
時親設(shè)放。
嘗有見師座上現(xiàn)如來相者。
觀力之使然也。
師天性樸實。
簡淡無緣飾。
虛懷應(yīng)物。
貌溫粹。
胸?zé)o崖岸。
而守若嚴城。
畫叢林。
日用量。
施利厚薄。
因果覈。
罪福明。
雖粒米莖菜。
未嘗虛費。
五十年中。
不設(shè)化主。
養(yǎng)老病供眾僧。
海內(nèi)衲子。
擔(dān)簦負笈而至者。
肩摩轂擊。
食指日以千計。
稍有盈馀。
輒散施諸山。
庫無儲蓄。
別有供師者。
咸納之。
以為衣藥貧病施。
略無虛日。
簡私記近七載中。
實用五千馀金。
師生平惜福。
嘗著三十二條自箴。
垂老躬自浣濯出溺器。
終身衣布素。
一麻布幃。
乃丁母艱時物。
今尚存。
他可知已。
師以平等大悲。
攝化一時。
非佛言不言。
非佛行不行。
非佛事不作。
佛囑末世護持正法者。
依四安樂行。
師實以之。
憨公云。
歷觀從上諸祖。
單提正令。
未必盡修萬行。
若夫即萬行以彰一心。
即塵勞而見佛性者。
古今除永明。
唯師一人而已。
先儒稱。
寂音為僧中班馬。
予則謂。
師為法門之周孔也。
萬歷乙卯六月。
入城。
別諸弟子首及宋守一等遍。
及故舊。
但曰。
吾將他往矣。
人皆莫測。
還山。
具茶湯設(shè)供。
與眾話別云。
此處吾不住。
將他往。
眾罔知。
七月朔。
晚入堂坐。
囑大眾曰。
我言眾不聽。
我如風(fēng)中燭。
燈盡油乾矣。
次夜入丈室。
示微疾。
瞑目無語。
弟子圍繞。
師復(fù)開目云。
大眾。
老實念佛毋捏怪。
毋壞我規(guī)矩。
眾問誰可主叢林。
師曰。
解行雙全者。
又問目前。
師曰。
姑依戒次。
言訖面西念佛。
端然而逝。
師。
生于嘉靖乙未。
世壽八十一。
僧臘五十。
師自卜寺左嶺下。
遂全身塔于此。
其先耦湯氏。
亦后師祝發(fā)。
建孝義庵。
為女叢林主。
先一載而化。
亦塔于寺外之右山。
師得度弟子廣孝等。
為最初上首。
其及門受戒得度者。
不下數(shù)千計。
而在家無與焉。
縉紳士君子及門者。
亦以千計。
而私淑者無與焉。
其所著述。
除經(jīng)疏外。
有戒疏事義問辯。
疏鈔事義。
楞嚴摸象記。
遺教節(jié)要。
水陸儀文。
竹窗隨筆。
二筆三筆。
四十八問答。
凈土疑辨。
往生集。
崇行錄。
名僧輯略。
正訛集。
自知錄。
云棲紀事。
山房雜錄等。
二十馀種行世。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四
禪師。名佛慧。字幻也。會稽人。其先史氏?;鄢跎?。出家行腳。俱有奇徵。乃與幻有禪師。同出笑巖寶公之門。洎住嘉禾之優(yōu)曇苑。自號懶石叟。著懶石語。累萬千言。格盡物情。時共珍之。又疾當(dāng)世學(xué)者走聲便軟煖。一澄之以枯淡。數(shù)十年門無宿賓。惟一能明侍者。終身料理巾瓶而已。及其法鼓乍鳴。有道緇素。爭集如云?;墼弧K拇笾|孰不有。五味之食孰能無。白玉體個個分明紫金身。人人可得爭柰食之不常而食。衣之不常而衣。八萬種魔。寧教易曉。四百四病。以何遣除。諸仁者不是祝發(fā)了。叫做出家。披金襕叫作出家識文達理。叫作出家。能行苦行。叫作出家。避喧求靜。叫做出家。有人緣。叫作出家。感天供。叫作出家。緊要在著草鞋。入釋迦腹里。屙屎放尿跨大步。穿達磨心中。戴角披毛??莶菽閬怼V钡冒倩ㄏ喽?。鼓動含靈。喚起維摩寂默。十方如來。密付汝印。一切天魔。自然傾膽。咦。鳥啼春晝閒彌勒?;òl(fā)東風(fēng)見故人。又曰。一番相見一番新。好看缽盂添柄。幾處行來。幾處險密。奇艇內(nèi)藏輪海。不顧山頭月白。一任浮沉空。無柰雨腳風(fēng)。清大家和會。參方衲子講席。高流居士宰官。天仙魔梵。有情無情。生一乾坤。死一乾坤。圣一法界。凡一法界。何曾謾得諸人。若也謾得。便討說個是非好惡。賢善才能。尊卑異類。灼然些子。謾不得欠不得。你道是甚么境界。會么。滿目塵埃千圣眼。半身落魄五宗心。晚移燕京多寶庵。重修笑巖之令。足不越閫者。復(fù)十馀載。緇素餐風(fēng)而過。從者多不堪其嘯唾而去。朝廷知而敬之。老且耄矣。忽思南歸。復(fù)止優(yōu)曇。俄示疾。簡歷。謂小師曰。后二日可。小師涕泣固留?;坌χZ。為遲三日。懇再留不許。遠近從游者聞之趨。置龕室。適工報竣。而跏趺示寂。閱世九十一。坐七十有八夏。 贊曰。明之中葉。象教崇隆之際。公則闃然一室。嗒然一我。雖德重大內(nèi)。弗居也。以故。追隨于公者。皆一時賢君子。受公面折。欣如獲寶。于其鬻聲都市。駕譽權(quán)門之流。得非天壤與。公語音如鐘。足有輪紋。皤皤黃發(fā)。齒落更生。共疑為果地人再世。豈茍然哉。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三
釋袾宏,字佛慧,號蓮池。姓沈氏,古杭仁和人,世為名族。父德鑒,匑匑宿儒,人稱“明齋先生”。母周氏,淑性善容,慈惠愛物。宏生而穎異,幼習(xí)帖括。年十七,入縣學(xué)屨,試冠諸生,學(xué)行文藝,鳴于一時。顧澹于世味,視科第蔑如也。與從游講論,必折歸佛理。棲心凈土,家戒殺生,瓜蔬必祭。居常太息,曰:“光陰過隙,人壽幾何?吾年三十,而后當(dāng)超然長往,與世無求?!睙o何,婦張氏生一子殤,婦亦亡已??逼剖谰?,不欲續(xù)娶。母強之為議,婚湯氏。年二十七,居父喪,三年服闋。又丁母憂,因涕泣曰:“親恩罔極,正吾答報時也?!泵骷尉敢页蟪Γ鼫c茶,捧至案,盞裂,乃笑曰:“因緣無不散之理。”明年訣湯曰:“恩愛不常,生死莫代,吾往矣,汝自為計?!睖酁⑷辉唬骸熬埾?,吾自至耳?!焙昴俗饕还P句詞,竟投西山無門洞性天理祝發(fā),乞昭慶寺無塵玉律師就壇受具。居頃之,一瓢一杖,遍游諸方。嘗北詣五臺,夜禮文殊,感見異光,至伏牛隨眾煉磨。入京師參遍融、笑巖,皆有開發(fā)。過東昌,忽有悟,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擲戟渾如夢,魔佛空爭是與非?!币阅阜撮?,乃懷木主以游,每食必供,哀慕無已。至金陵瓦官寺,病幾絕,時即欲就荼毗,因念曰:“吾一息尚存耳?!蹦酥共¢g歸。越中多禪期,宏與會者五,終不知鄰座名字。隆慶辛未,乞食梵村,見云棲山水幽寂,有終焉之志,山故伏虎禪師剎也。楊國柱、陳如玉為結(jié)茅三楹以居之。宏吊影寒巖,絕粒七日,倚壁危坐。村多虎,環(huán)山四十里,歲傷數(shù)十人。居民苦之,因發(fā)悲愿,為諷經(jīng)施食,虎患遂止。歲亢旱,村民乞禱雨,宏笑謝曰:“吾但知念佛,無他術(shù)也?!北妶哉埐灰?,乃擊木魚,循田念佛,時雨隨注,如足所及。民感異之,相與庀材木荷鋤钁,競發(fā)其地,得柱礎(chǔ)而指之。曰:“此云棲寺故物也。師福吾土,吾儕愿鼎新之,以永其福?!辈蝗粘商m若,外無崇門,中無大殿,惟禪堂安僧,法堂奉經(jīng)像,馀取蔽風(fēng)雨耳。自此法道大振海內(nèi),衲子歸心,遂成叢林。時教綱滅裂,禪道不明,往往掠影,宗門撥無凈土,有若狂象,宏大懼之。又因思念佛一門,橫截生死,普攝三根,于是單提凈土,著《阿彌陀經(jīng)疏鈔》十馀萬言,總持圓頓諸經(jīng),融會事理,指歸一心。一時緇素,歸心凈土,若水赴壑,謂佛設(shè)三學(xué),以化群生。戒為基本,基本不立,定慧何依?思行利導(dǎo),必固根本,乃令眾誦《梵網(wǎng)戒經(jīng)》及比丘諸戒品,因著《沙彌要略》、《具戒便蒙》、《梵網(wǎng)經(jīng)疏發(fā)隱》以發(fā)明之。初,宏發(fā)跡參方,又憶昔見《高峰語錄》,謂“自來參究此事,最極精銳,無逾此者。向懷之行腳,欲并匡山永明而一之,更錄古德機緣中語編之,曰《禪關(guān)策進》,合刊之以示參究之訣,蓋禪凈雙修,不出一心。”萬歷戊子,歲大疫,日斃千人,太守余良樞請宏詣靈芝寺禳之,疫遂止。梵村舊有朱橋,潮汐沖塌,行者病涉,宏議倡造,無論貧富貴賤,人施銀八分而止?;驊]工大施微,不易集事,乃不日累千金,鳩工筑基,每下一椿,持咒百遍,潮汐不至者數(shù)日,橋竟成。嘗著《放生文》,傳誦海內(nèi),慈圣皇太后見之,嗟嘆不已,遣內(nèi)侍賚紫伽黎,咨問法要。宏書偈進曰:“尊榮豪貴者,由宿植善因。因勝果必隆,今成大福聚。深達罪福相,果中更植因。喻如錦上華,重重美無盡。如是修福已,復(fù)應(yīng)慎觀察,修幅不修慧,終非解脫因。?;鄱阈?,世出第一義。眾生真慧性,皆以雜念昏。修慧之要門,但一心念佛。念極心清凈,心凈土亦凈。蓮臺最上品,于中而受生。見佛悟無生,究竟成佛道。三界無倫匹,是名大尊貴?!贝仁ド浦?。嘗講《圓覺經(jīng)》于凈慈,聽者日數(shù)萬指。因贖寺前萬工池為放生池,復(fù)增拓之,歲費百馀金。山中設(shè)放生,所救贖飛島、禽、蟲、充牣其中,歲費粟二百石以養(yǎng)之。亦有警語,使守者依期對禽畜宣白,即羽族善嗚噪者,聞贊唄聲,寂然而聽,宣罷,乃鼓翅飛嗚,其感應(yīng)如此。道風(fēng)日播,一時賢士卿,若大司馬宋公應(yīng)昌,太宰陸公光祖,宮諭張公元汴,司成馮公夢禎,陶公望齡,及門問道者,以百計,皆扣關(guān)擊節(jié),靡不心折。監(jiān)司守相下車伏謁,胥 忘形屈勢,空其所有,非精誠感物,何能至是?以萬歷四十三年七月四日示寂,世壽八十有一,僧臈五十,塔于寺左嶺下。宏天性樸實,無緣飾,虛懷應(yīng)物。貌溫粹,弱不勝衣,而聲若洪鐘。胸?zé)o崖岸,而守若嚴城。善藏其用,文理密察,經(jīng)濟洪纖,不遺針芥。即畫叢林日用,量施利,酌厚薄,覈因果,明福罪,養(yǎng)老病,條理井然。其自律甚嚴,嘗以三十二條自警,垂老躬浣濯服,瑣細不勞侍者。終身衣布縷,一麻幃乃五十年前物,猶不忍棄,他可知已。平等大悲,攝化一切,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佛屬末世護持正法者,依四安樂行,宏實以之。憨山為作墓銘,且尊為法門周孔,推崇至矣。將終時前數(shù)日,入城別諸弟子及故舊,但曰:“吾將他往?!边€山具茶湯,與眾話別。中元設(shè)盂蘭盆,為薦先宗,乃告人曰:“今歲我不與會?!庇胁居浢茴}云:“云棲寺直院僧代為堂上蓮池追薦沈氏宗親。”始知其懸記也,其了明去來如是。繼妻湯氏,后宏祝發(fā),建孝義庵,為女叢林主,先一載而化,亦塔于寺右。所著經(jīng)疏外,有雜錄《竹窗三筆》等二十馀種,行于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41—1600 【介紹】: 明浙江嘉興人,字懋中,號葵陽。隆慶五年進士,出張居正門下。授編修。曾奉使朝鮮。累官至少詹事,兼侍讀學(xué)士。萬歷初張居正欲使充同考官,意在使第三子得中,洪憲固辭。及張居正敗,攻之者至以逆詔籍其家,洪憲嘆云:“江陵誠驁,然輔幼主實有功?!币虼瞬粸榧烧咚?,乃辭歸。有《朝鮮國紀》、《讀禮日鈔》、《碧山學(xué)士集》等。
槜李詩系·卷十四
洪憲,字懋忠,號葵陽。
自稱碧山學(xué)士。
秀水人。
隆慶丁卯解元。
辛未進士。
文名冠天下。
選庶吉士。
升編修,奉使朝鮮,止攜圖書數(shù)卷。
丁丑江陵以人望推憲分較禮闈,欲屬其子。
憲堅避之。
歷庶子少詹事侍讀學(xué)士。
當(dāng)憲初入翰林時,為館課,輒傾其曹,前輩無敢雁行者。
性又嚴峻,好直言。
遂為時忌。
萬歷戊子主順天試。
取王錫爵子衡為榜首,李鴻又申時行,婿也。
言者遂以攻憲,下廷臣覆試,文皆如格,事乃白。
然憲遂自劾求斥,慰留再四,疏十上,竟告疾歸。
著有皇明文憲、朝鮮典志、鑾坡制草、學(xué)易詳說、學(xué)詩多識、碧山學(xué)士稿等書。
詩頗俊雅,不多作,其于文特精制藝,神圣工巧,合并為一。
評者謂其體:凡三變,初為渾灝踔厲之文,嘉靖辛酉、甲子間,風(fēng)氣冗弱,先生與同里趙玉虹獨為古學(xué)救之,以精練典則。
隆慶辛未后,文體復(fù)振,皆先生力也。
庚寅歸里,文益簡淡。
高遠宦成之后,嗜此不厭。
文成,人爭購為奇寶,遠方之士,重繭而來。
及門數(shù)百人,如會稽陶望齡、晉陽王浚初、華亭董其昌、同郡朱國祚、陳懿典、馮夢楨,陶鑄甚眾。
嘗曰:此王制也,即唐之詩,宋之表也。
君子有從周之思,切勿視為羔雁。
其持論如此。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懋忠,嘉興人。隆慶辛未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使朝鮮歷官少詹事掌翰林院事有碧山學(xué)士集
維基
黃洪憲(1541年10月3日—1600年9月15日),字懋忠,號葵旸,自稱碧山學(xué)士,中軍都督府嘉興中左千戶所(今浙江嘉興市)人,祖籍江西新淦,以解元中式隆慶辛未進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隆慶元年(1567年)浙江鄉(xiāng)試第一名。隆慶五年(1571年)辛未科聯(lián)捷會試第二名,殿試二甲第十三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參修《大明會典》,書成,升右春坊右庶子兼侍讀。善寫文章,“其于文特精制藝,神圣工巧”。張居正二子張敬修與張懋修相繼在會試中中式,史孟麟彈劾少詹事黃洪憲監(jiān)試舞弊。奉旨出使朝鮮。官至少詹事。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八月卒,年六十歲。

人物簡介

維基
袁汝萃(1569年1月26日—17世紀),字天遇,號綠巖,湖廣荊州府石首縣人。
袁汝萃早年出身國子生,以《書經(jīng)》中萬歷十六年(1588年)湖廣鄉(xiāng)試舉人第六十五名,二十九年(1601年)會試中式第一百七名,成三甲第五十一名進士,獲授河間府教授,轉(zhuǎn)四川富順縣知縣,為治寬嚴得體,操縱有方,聽訟判決如流。
又復(fù)敦崇學(xué)校,一時人士均受陶鑄,古循良之遺也。
歷升山西按察司僉事、四川布政司參議、四川按察副使。
天啟初,以奢安之亂,因老疾病重,彈壓無力被彈劾罷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73—1769 【介紹】: 清江蘇長洲人,字確士,號歸愚。乾隆元年,以廩生試博學(xué)鴻詞。四年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讀、左庶子、侍講學(xué)士、日講起居注官、內(nèi)閣學(xué)士,官至禮部侍郎。十四年,以原品休致。高宗賜詩極多。卒謚文愨。論詩專主格律,所作平正通達,然實乏才氣。有選本《唐詩別裁》、《明詩別裁》、《國朝詩別裁》、《古詩源》,著有《竹嘯軒詩鈔》、《歸愚詩文鈔》、《說詩晬語》。四十三年,徐述夔案起,以曾為徐氏《一柱樓詩》作序,奪謚,并毀墓碑。
晚晴簃詩匯·卷七十六
沈德潛,字確士,號歸愚,長洲人。乾隆丙辰舉博學(xué)鴻詞。己未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禮部侍郎,加尚書、太子太傅。贈太子太師,謚文愨。有《竹嘯軒詩鈔》、《歸愚詩鈔》。
詞學(xué)圖錄
沈德潛(1673-1769) 字確士,號歸愚。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早貧,以授徒教館為生40余年,科舉試十七次始中,年已六十七,備享乾隆榮寵,官至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早年師從葉燮學(xué)詩。有《說詩晬語》、《沈歸愚詩文全集》、《歸愚文鈔》、《歸愚詩鈔》、《歸愚詩鈔馀集》、《竹嘯軒詩鈔》、《矢音集》、《黃山游草》、南巡詩》等,編《古詩源》、《唐詩別裁集》、《明詩別裁集》、《國朝詩別裁集》(后名《清詩別裁集》)等。
黃鶴樓志·人物篇
沈德潛(1673~1769) 清代學(xué)者、詩人。字確士,號歸愚。長洲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乾隆四年(1739)進士。官至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加尚書銜,贈太子太師,卒謚文愨。工詩,主張格調(diào),提倡詩教,有《古詩源》《唐詩別裁》《明詩別裁》《清詩別裁》等著述多種,影響頗廣。于《唐詩別裁》中高度評價崔顥《黃鶴樓》:“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有七律《黃鶴樓》。
歸愚詩鈔·序
沈德潛將鋟其《歸愚集》,前稽首而請序,且曰:「人臣私集,自古無御序例,第受特達之知,敢恃寵以請,不即望序,或訓(xùn)示數(shù)語可乎?
」德潛老矣,憐其晚達而受知者,惟是詩。
余雖不欲以詩鳴,然于詩也好之習(xí)之,悅性情以寄之,與德潛相商榷者有年矣。
茲觀其集,故樂俞所請而序之。
夫德潛之詩,遠陶鑄乎李、杜,而近伯仲乎高、王矣,乃獨取義于昌黎「歸愚」之云者,則所謂去華就實,君子之道也。
夫子之訓(xùn)小子曰:「何莫學(xué)夫詩?
」使如后世雕龍祭獺之為者,圣人將斥而禁之,顧反疏其源而導(dǎo)其流乎?
亦惟是名教之樂,必有言之不足而長言之者,舍是其何以哉!
昌黎因文見道,始有是語,固不必執(zhí)風(fēng)骨體裁,與李、杜較甲乙。
而歸愚叟乃能深契于此,識夷守約,斂藻就澹,于向日所為壯浪渾涵,崚嶒矯變,人驚以為莫及者,自視若不足,且有悔心焉。
是則李、杜、高、王所未及言,而有合于夫子教人學(xué)詩之義也。
夫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遇,德潛受非常之知,而其詩亦今世之非常者,故以非常之例序之。
異日者江國行春,靈巖駐蹕,思欲清問民艱,暇咨新什,將訪歸愚叟于愚公溪谷之間矣。
詩古文書窗所夙嗜,踐祚以來,萬機鮮暇,雖時寄興吟詠,而古文不數(shù)數(shù)為之,是序構(gòu)思染翰,至四刻始就,非復(fù)有曩日弓燥手柔之樂,況能津逮古人耶?
歸愚叟于近代詩家,視青邱、漁洋殆有過之無不及者,故樂為之序,不復(fù)計其工拙遲速。
書卷以賜。
歲云暮矣,封事稍稀,更償文債,亦足為藝林增一勝事也。
乾隆辛未小除夜書于坤寧宮之東閣。
歸愚詩鈔馀集·跋
吾師《歸愚詩鈔》二十卷行世既久,海外爭購之,同于雞林賈人之得白傅詩矣。茲又成馀集若干卷,薰沐誦之,其長篇大幅,包絡(luò)宇宙,滅沒變化,出奇無窮,老杜之「欲掣鯨魚碧海中」也;其近體律絕,工整開闔,渾成一氣,語近情遙,老杜之「老去漸于詩律細」也。而其中忠愛圣主,寢寐縈懷,比于老杜之「每飯不忘君」「終身荷圣情」,若同一軌。 且吾師之詩,又有不可及者。古今詩人年華既暮,風(fēng)旨不失,鋒刃盡銷,評者擬諸掃殘毫穎;師則與年并高,進而不已。人推大年,詩歸大雅,烏可得而涯量之耶?謹成跋語,用志仰瞻。 乾隆丙戌秋七月,會稽門生梁國治拜題。
一一齋詩·序
人但知作詩本性情,不知作詩全在眼界。眼界不能別是非,審雅俗,出入于源流正變而得其宗,雖有成就,烏足以言詩?確士向刻《留飯草》,此確士于今人中辟門仞處;今刻《一一齋詩》,此確士于古人中辟門仞處。昔歐公六一齋,以齋中五物并己為六;今確士之齋,一物都無,惟具只眼,屋一人一,故云「一一齋詩」,讀之可以得確士人與詩之概矣。橫山葉燮題。
一一齋詩·序
余交確士垂二十年,中間每一相聚,或縱談古今,或分題角藝,流連文酒,外無事也。余于確士為舊交,為同道,故知之最深。確士長于古歌詩,每一篇就,呈橫山先生,先生輒曰:「工夫到,才力大?!瓜壬豢掀堄型圃S,而傾倒如是,則確士之詩可知矣。先生嘗以及門詩稿數(shù)種郵寄新城尚書,后新城復(fù)書,余及永夫弟辱承獎許,而于確士首嘆其烹煉之功已至,何與橫山先生言若合符節(jié)也!確士偕余論詩,謂詩無問工拙,要得古風(fēng)人之比興之義,自人雕刻曼辭,視為嘲風(fēng)雪、弄花草之具,而詩漸亡,甚者淫哇雜響,艷詞側(cè)出,而六義盡刓無馀矣。 吾于唐人中首取陳正字、杜拾遺。陳如《感遇》三十章,杜如「三吏」「三別」、《奉先詠懷》《北征》等章,足以泄道人情,補察時弊,政其上也;又如白傅諷喻,風(fēng)格少頹,然才麗之中,實含美刺,即其次也。吾所取法,必詩外有事在者。今讀確士《一一齋詩》,雖宗不一家,家不一格,而于比興為工,中有《擬古》《寒夜述懷》諸作,尤為魁壘杰出,因信工夫果在詩外,而非尋常拈髭弄墨者比也。由是益涵養(yǎng)性情,浸淫學(xué)術(shù),不違于眾論,不牽于毀譽,其所造更有超群軼倫者,又何以量吾確士耶? 余與確士交最久,知最深,故能言其生平所得力與作詩大旨如此。若夫伐材之富,遣言之工,及源流升降之故,識者能喻之,且論確士詩已為第二義,故不復(fù)序次云。同學(xué)弟張景崧頓首撰。
竹嘯軒詩鈔·序
稱詩于近代,言人人殊。尚規(guī)格者祖構(gòu)雷同,主靈異者鑿空無朕。二者交譏,大約取其辭,不惟其情;考諸聲,不衷諸道。古人所謂言志永言之義,闕焉無聞,辟玉卮無當(dāng),雖美,何觀矣?吳門沈子碻士,物疏道親,獨工綴述。其于詩也若車然,扶輪而遠也;若川然,卬浦而大也。然猶悔其少作,卷帙所存,率皆立年以后,或正辭諷諭,或主文譎諫,比興則虬龍云霓之意也,物色則秋蘭紫莖之遺也。追述在昔,宗經(jīng)正緯,雕玉以作器也;羌無故實,非傍詩史,匠心以運斤也。雖準之前古,不無離合,然窮其吐納,會其委源,敦厚統(tǒng)夫關(guān)鍵,辭華管夫樞機,意窺象先,韻流文外,亦彬彬爾雅者已。顧予往來吳中,吳人稱碻士詩者未既其寔,甚或弦絕調(diào)高,受嗤拙目,猶見橐駝言馬腫背,山中人不信魚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木大如魚,從古然也。且夫左思《三都》,價增士安;劉協(xié)《雕龍》,聲騰家令。求之今日,罕遇其人。西施雖美,能見重于鬻薪之日哉?雖然,良玉之貴,詎由荊廷;良驥之貴,詎由千金?非必國門為傳,而名山為湮也。悠悠無窮,有知子云者。寧都魏世微序。
矢音集·序
古來君臣遇合,庶績凝而萬邦乂,相與形諸永言,以彰一德之治,若帝庸作歌而皋陶賡歌,成王游卷阿作歌而召公遂歌,其最盛也。后如漢武之柏梁,宋孝武之曲水,唐太宗之望海喜雪,玄宗之花萼樓,宋仁宗之賞花釣魚,明宣宗之憫農(nóng)減租,史冊艷稱。然皆君有詠歌,臣工偶和,又皆臣依君韻,罕聞君和臣詩;臣下復(fù)從而賡和之,且積成卷帙者,有之,自少宗伯沈歸愚先生始。先生為諸生時,姓名已聞九重,迨入翰林應(yīng)制,命和御制《消夏詩》,深愜宸衷。召對時,惜先生博通晚達,嘉先生風(fēng)格老成,遂同魚水契合。五年之內(nèi),晉秩列卿,敕和殆無虛日。中間用先生韻,而先生仍和御制者十居三四,此歐陽氏所云圣賢相遭,萬世一遇者也。辛未冬,先生祝皇太后萬壽赴京,陛辭時,皇上制詩序以賜先生,因取全稿釐定重刊,而以敕和詩別為一集,起《消夏十詠》后,及巡行嵩洛,省方吳會之作,題曰「矢音」,屬予序之。 昔穆脩稱韓愈《元和圣德詩》《平淮西碑》、柳宗元《雅章》《鐃歌》制作如經(jīng),聳唐德于盛漢之表。竊謂韓柳之詩,誠足鏗鏘金石,鼓吹軒陛;而先生隨所攄寫,皆寓古大臣忠愛之忱,和《詠柳絮》而念萬姓之無衣,和《駿骨圖》而慮權(quán)奇之隱伏,和《觀打魚》則思物命之宜留,和《各省告豐》則恐文具之無實,和《擘藍御筆》而陳山左鴻哀,和《豆班集》而籌金堤蟻穴,如此之流,未易枚數(shù)。先生因事納規(guī),皇上虛衷善受,賜詩云:「笑予結(jié)習(xí)多難遣,嘉汝臨文不忘箴。」君臣之間,兩無猜嫌,此又韓柳當(dāng)日未聞膺茲隆盛者也。前予《西湖志纂》就,附先生名進呈,蒙皇上賜詩代序,兼文綺之錫;今又掛名簡末,何其幸歟!退老田間,玉堂天上,想望主臣一德,亙古殊榮,不啻神往于虞廷成周之世矣,猗與盛哉!乾隆癸酉冬月,玉笥傅王露題。
黃山游草臺山游草·序
黃山、天臺,天下之奇境也。五岳外,與匡廬、羅浮、武夷、峨嵋并峙。毋論遠方人士,徒托之夢想,即生其地者,或牽于紛擾,性情不屬,往往未能至焉。吾友歸愚沈先生于歲之正月,獨裹糧策杖,往游黃山。秋九月,復(fù)縱覽天臺之勝。其兩山峰之峭削,水之清激,云物之澄鮮,松石之瑰異,丹臺仙館,霞城石梁,一一踐履其境。且于天都見云海之奇詭,于華頂見日月之合度,造化亦若默為相之者。宜其見之于詩,寫難狀之景,宣未泄之蘊,镕鑄古人而自開生面也。先生自記,久擬往游,苦無休暇,今以寬閒無事之身,得踐宿約而歌詠之。昔歐陽公位登兩輔,境遇不為不??;然讀其《思潁》之詩、《歸田》之錄,若未能恬然于進退之間。而先生值明盛,予告賜閑,因得以望八之年游名山而窮險奧。計其遭逢,有視歐公為較優(yōu)者矣。唐皇甫持正序顧逋翁著作,謂翕輕清以為性,喣鮮華以為詞,許其脫塵坱而超微妙也。以之移贈作者,庶可無愧斯言。五峰山樵李果序。
黃山游草·跋
黃山,天下奇絕境也,欲游者久,苦無暇。己巳夏,蒙恩歸里。明年春正,由浙西詣歙洲,攜筇屐,裹糗糒,凡明秀荒詭之處,約略俱到。識黃山面目,并識黃山性靈。既以嘆造化之秘于此盡泄,而又感君恩之賜閑,得以允踐而歌詠之也。同游者周子迂村。得詩三十四篇,游會稽詩九篇亦附于后,均屬迂村點定。德潛識。
臺山游草·跋
庚午秋九月十九日,為臺岳之游,匝一月。有敕賡和御制,于郵遞聞之,旋歸,未盡山之名勝。然譬諸于人,眉目并見;譬諸于衣,裘領(lǐng)已挈也。臺岳高厚深渾,甲于兩浙,猶黃山奇秀詭幻,甲于江南。予一歲兩游其地,并以詩紀之,在造化為傷惠,在予為傷廉矣。詩二十九章,點定者亦周子迂村。德潛識。
歸愚詩馀·序
詞者詩之馀。詩所難言,假閨房兒女子之語,通之于《離騷》、變雅之義,其辭益微,其旨益遠。肇自開元、天寶以及五代十國,作者眾多,元老若韓、范、司馬,理學(xué)若朱仲晦、真希元諸公,亦皆為之。其始多芊綿綺麗,繼變?yōu)榧ぐ嚎犊僮優(yōu)闀缫莞叱?,不著色相,愈進而愈工矣。國朝擅場推梅村、迦陵、竹垞三先生,然而狀山川之險峻,闡忠義之幽微,一事一物,動關(guān)理道,或亦未之及焉。宮傅沈公素不填詞,今夏忽為倚聲,用以滌暑。半月成四十馀闋,大約激昂慷慨、曠逸高超之作居多。其賦黃山、盤山諸闋,峰巒森秀,奇詭奧深;題武穆、忠肅兩墓,嘆長城之壞,究周內(nèi)之冤;詠落花而念榮謝之無常,過邯鄲而嘆盛衰之一夢,逢七夕而信智巧之徒勞。撫時見道,無不中律呂,分清濁,氣足力全。至其風(fēng)神駘蕩,搖曳多姿,欲與周、柳爭衡,孰知為望百歲老人筆哉! 憶在髫年,見竹垞先生與趙秋谷贊善填「我」字韻詞,相戒必用成語,竹垞先生有句云:「數(shù)天下英雄,使君與我?!官澤埔蚨w筆。公之詞出,而海內(nèi)詞家并當(dāng)棄殳卻走,退避三舍也已。乾隆丁亥七月望日,小侄顧詒祿謹序。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六
釋普悅,字敷和。
姓趙氏,江寧人也。
幼習(xí)儒術(shù),頗擅文詞。
應(yīng)童子試,已錚錚有聲。
乃志切超塵,自行薙染。
得戒后,即依隆覺冶牧。
精研律部,操行篤謹,不踰矩矱。
每當(dāng)春雷冬雪,馥?戒香。
調(diào)護苾芻,為引禮導(dǎo)師之冠。
冶牧遷化,乃就主席。
愿力彌宏,躬行愈勵。
嘗謂“毗尼一門,為入道之始。
非踵其形跡,奉其圓具,即詡南山正宗也。
”必于教授導(dǎo)引之旨,悉心研求,夙夜罔懈,精實猛進,乃能討覈律義,庶幾不誤。
否則捍格難通,無有是處。
是以規(guī)儀嚴肅,不教而成。
十方學(xué)子,群仰陶鑄。
大江南北,聲譽流聞。
與千歲戒法,兩相輝映。
得法弟子若岫雯清者,號為一時龍象。
以乾隆三十一年九月十日示寂,壽七十有三,臘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