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陳鼎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十
鼎,字邦器,號蕓窗,濟之子。
文學(xué)。
著有《大竹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16—1475 【介紹】: 明江西安福人,字純道。正統(tǒng)十三年進士第一,授修撰。次年,即入閣預(yù)機務(wù)。輔政近三十年,頗能持正存大體。后與萬安同在內(nèi)閣,主張多不見用。成化中,官至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卒謚文憲。有《可齋筆記》、《彭文憲集》。
明詩紀(jì)事·乙簽·卷十八
時字純道,安福人。正統(tǒng)戊辰第一人及第,授修撰。郕王監(jiān)國,入閣須機務(wù)。進侍讀,忤旨,不與閣事。尋遷左春坊大學(xué)士,再迢太常少卿。天順初,仍入閣兼翰林學(xué)士。成化初,進吏部侍郎,再進兵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改吏部,進少保。卒贈太師,謚文憲。有《文憲集〉四卷。
維基
彭時(1416年—1475年),字純道,又字宏道,號可齋。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安??h(今江西省安??h)人。
明朝狀元,政治人物。
生于永樂十四年(1416年),明英宗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一甲一名進士及第(狀元)。
景泰年間,授翰林院修撰,入閣為閣老之一,但因守制回籍。
英宗復(fù)辟,免除受難。
天順元年,徐有貞得罪,岳正、許彬相繼被罷免。
入閣,太常寺少卿兼兼翰林院學(xué)士。
天順年間,與李賢(當(dāng)時明朝首輔)、呂原為當(dāng)時的宰輔,政興治良。
天順八年,又建議禮制,因而又升為吏部右侍郎,兼學(xué)士。
成化年間,兵部尚書、太子太保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成化十一年,《英宗實錄》成,累官至太子少保,李賢、陳文相繼過世之后,成化四年四月至成化十一年三月間,為明朝首輔。
成化十一年(1475年)卒,贈太師,謚文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1513—1593 【介紹】: 明山東蓬萊人,號竹庵,一號行庵。
陳鼎子。
嘉靖二十三年進士。
授行人,擢御史。
沉靜自守,不事趨謁。
嘗以錢法及鹽政事劾錦衣衛(wèi)陸炳。
累升總督陜西、宣大軍務(wù),守邊甚嚴(yán),擊斬叛人丘富等。
官至南京刑部尚書,致仕歸。
卒謚恭靖。
維基
陳其學(xué)(1512年—1593年),字宗孟,號行庵,山東登州衛(wèi)軍籍直隸寧國府宣城縣人(今安徽宣州市)人。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卒謚恭靖。山東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式甲辰科三甲第五名進士。授行人,二十六年六月選授湖廣道監(jiān)察御史,曾彈劾錦衣陸炳倚勢擅專。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巡按兩淮鹽法。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二月升陜西按察司僉事,三十二年正月升榆林道右參議,歷官肅州兵備副使、左參政。嘉靖四十年(1561年)閏五月升山西按察使,七月擢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大同。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五月,升右副都御史,巡撫陜西。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四月,改任總督南京糧儲右副都御史。次年三月升戶部右侍郎,四月升兵部左侍郎總督陜西三邊軍務(wù),任內(nèi)平定丘富叛變。四十五年十月以三年考滿,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總督如故。隆慶元年(1567年)四月罷職回籍。同年冬起復(fù)總督宣大山西都御史,四年正月為都給事中張鹵所奏,令回籍聽用。五月以原職提督神機營,十月官至南京刑部尚書,五年八月致仕歸鄉(xiāng)。卒年八十二,謚恭靖。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海明,字懶愚,號破山,姓蹇氏,四川大竹人,卓錫蕪湖某寺滅度,后筑塔于崇義庵畔,著《破山語錄》。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號破山。蜀之蹇氏子。弱冠得度。從慧法主。聽講楞嚴(yán)。咨疑不決即出蜀。住破頭山。鞭逼三載。忽于經(jīng)行之際。見一平世界。不覺墮落巖下。損足。至半夜翻身。劇痛有省。叫曰。屈屈。一居士曰。師腳痛耶。師劈面一掌曰。非公境界。尋參博山。復(fù)參云門。后參天童。童問那里來。師曰云門。曰幾時起身。師曰東山紅日出。童曰東山紅日出。與汝什么相干。師曰老老大大。猶有這個語話。童曰我既如此。你許多絡(luò)索。又從那里來師震威一喝便出入室次。童問內(nèi)不放出。外不放入。政恁么時。以何為界。師曰。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崇禎己巳出世。僧問萬法從心生。萬法從心滅不生不滅。心在甚么處。師曰。謝三娘不識四字。僧禮拜。送法衣至。上堂。大庾嶺頭提不起。雞足山前成滯貨。衲僧今日獲一披。如云普覆華王座。大眾記取三十年后。切忌不可動著。何也動著則禍生。問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為什么惟佛與祖乃能知之。師曰知音不必頻頻舉。八兩原來是半觔。問破山堂內(nèi)有僧否。師拈拄杖曰。向前來與汝道曰。執(zhí)拄杖者是誰。驀頭一棒。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八
釋海明,字破山,人稱曰萬峰老人。
姓蹇氏,世居渝城,后徙大竹,遂為大竹人。
生含聰睿,質(zhì)挺奇標(biāo),識者謂其狀類黃檗。
年十九,祝發(fā)于大持庵,以融光尊宿為師。
偶聽慧然法師講《楞嚴(yán)經(jīng)》至“一切眾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zhuǎn)”。
終日疑悶,乃讀古人語錄頌古,無可入處。
遂孤身出蜀,見數(shù)耆宿,莫能取決。
俄棲楚之破頭山,經(jīng)行萬丈懸崖,自誓刻期取證,限以七日。
日盡晌午,忽見銀色世界,一平如掌,信步舉足,不覺墜巖,左足已傷,尚不自知,胸中塊磊,渙爾解釋,但叫屈屈。
自此出山南行,見憨山、博山、雙髻、雪橋諸宿,微有啟悟。
再謁湛然,頓圓大戒。
聞天童密云悟,赴金粟,徑往造請,機語契合,竟付以源流一紙,信金一緘,祇受而返,息止苕溪。
崇禎己巳冬,嘉禾紳耆,向其道風(fēng),請主東塔。
遐邇學(xué)者,歸之如云。
壬申春,張金吾振宇、馮銓部伯井皆蜀人,請明還蜀,闡化鄉(xiāng)里,而明亦動峨鷲瓦屋之思,辭密西邁,卓錫萬峰古剎。
既而中慶、佛恩、白兔,已振威音;鳳山、棲靈、祥符、無際,并撒布衣。
感紳薦之歸依,受藩王之隆養(yǎng)。
二十年間,九坐道場。
譚梁生司業(yè)所云“花開攜李,果熟蠶叢”者,信不虛也。
明季甲申之變,刀兵橫起,殺人盈野,有李將軍立陽者,殘忍尤甚,人呼“李鷂子”。
嘗請明至營中,明思導(dǎo)以慈念,化其殺機,陽遂強之食肉。
明曰:“公不嗜殺人,僧何惜一口。
”陽曰:“弟子不殺人,愿師常肉食。
”然每于暴怒之下,多所全活。
時以曹山酒志公鴿比之,尤有足多者。
清順治癸巳,蜀難漸平,乃回梁山,依金城寨,去寨半里,有舊紳別墅,尚馀老桂二株,葺而居之,顏其堂雙桂院曰“福國”。
未幾,四眾歸之,遂成叢林。
山門、佛殿,一時聿新。
康熙甲辰,總制李凱既定巫山,道通川楚,以母喪故,再使延請,明不得已,杖錫巴渝,盤桓九旬,相得甚歡。
及其別也,李公亨之牢醴,明喟然嘆曰:“昔遇惡魔而踰閑,今逢善友而昭戒。
”從茲不近酒肉矣。
遂辭而歸。
丙午春,年已七十馀,道俗稱慶,來者萬指,方祝無量。
無何,示疾垣化,時康熙五年三月十日也,壽七十四,臘五十九,塔于梁山艮龍山麓。
別眾偈云:“初開劫運九開爐,七十年來志不渝。
每見駒隙難度尾,常聞老蚌易生珠。
”得法弟子八十馀人,可謂英靈并集。
已而或疑其濫,不知明際革,狂禪滿地,過于峻拒,恐將折而趨邪?
故以傳法為衛(wèi)法也。
明著述最富,其傳者《破山語錄》、《山居詩》、《雙桂草》諸集,幾盈尺,已付梓云。
葉翼云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葉翼云(1596年—1648年),字敬甫,號載九,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嘉禾鄉(xiāng)蓮坂人。
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吏部觀政,本年授吳江縣知縣,初至,歲大旱蝗,緩征平糴,捐捧設(shè)粥,步禱龍祠,日行數(shù)里,立法驅(qū)蝗,蝗皆墜湖死,是歲雖災(zāi),不害時。
議者以國帑詘,欲因畝加賦,翼云條上其不便,所省六萬。
周行城郭,相度形勢,令城外四周皆康衢,可馳馬其上,增筑臺舍,嘗自戎服閱兵郊外,夜復(fù)巡行阛阓間。
十七年夏,北都變聞,不軌者洶洶思亂,翼云廉得其主名,立捕殺之,一邑帖然。
尤好獎拔才士,培養(yǎng)善類。
遷刑部主事,乞歸,吳民思之不置。
唐王入閩,擢稽勛員外郎。
順治五年三月,鄭成功破同安,守將王彪、折光秋、知縣張效齡棄城而走,葉翼云署知縣,陳鼎為教諭。
八月,佟國器、陳錦、李率泰率清軍至,因城破被獲,不屈死,闔門遇害。
魏崧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魏崧(1785年—1854年),又名高崧,字祝亭、一字維岳,號式南,湖南省新化縣人,道光二年(1822年)舉人、道光三年(1823年)進士。
歷任四川樂山、大竹、隆昌、興文、鄰水、南充和南川等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