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明溫州府平陽人,字宣子。崇禎元年進士,歷知寧國、涇縣,有能名。曾從督師周延儒軍,延儒被譴,民興亦坐除名。福王時起故官,以馬、阮擅權(quán),謝病去,流寓涇縣。南京陷,起義兵,城陷走免,唐王以為御史,事敗歸。維基
尹民興(?—1646年),字宣子,湖廣武昌府嘉魚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尹民興是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授寧國知縣,調(diào)任涇縣,有明智聲譽;調(diào)任北京,因陳啟新假托而謫為福建按察檢校。不久敵軍入侵,他上疏時務(wù)十四事,遷任職方主事,做事符合上意,擢官郎中。尹民興上奏表彰張居正、熊廷弼功績,請求給予恩典,勸勉群臣;又請召還劉宗周、金光辰,未獲允許。周延儒督師,他從軍贊畫;延儒得罪,他也被除名,后來才獲釋。弘光帝繼位,他恢復(fù)原職,上疏說:「熹宗時,崔呈秀、魏忠賢叛逆,士大夫失去斗志忘記君主,幾乎成為殘馀的惡勢力,因此到了先帝末年,大臣不是伏地而獲爵,就是獻策以攀祿,都是忠孝不清晰的禍害。聲討罪行逆臣是司馬的職責(zé),現(xiàn)在不看朝廷大臣臉色的人就是逆案的阮大鋮,不在四方行檄,怎能消除跋扈將軍的氣焰。古人破格求才,只在使貪使詐,不在使逆。若為逆案翻案,則崔呈秀、魏忠賢也能撫恤;周鐘那些逆臣也可因才寬恕過錯吧。」很快他因病辭官,寄居涇縣。南京淪亡,尹民興和吳漢超、趙初浣起兵守城,擔(dān)任監(jiān)軍。城內(nèi)鄉(xiāng)民都用蒸麥為糧,用荷鋤作戰(zhàn);他擅長謀略,吳漢超擅長戰(zhàn)事,清軍多次戰(zhàn)敗,指攻打難度不下于江陰。適逢副總兵洪日升守河敗走,涇縣人崔珽投降清朝當(dāng)內(nèi)應(yīng)。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十六日早上,清軍佔據(jù)東山發(fā)炮,當(dāng)晚是城陷,清軍屠之,只有九十多人倖存,徽州失守。他逃到福京,朝廷授與他僉都御史巡撫紹興、嚴(yán)州、杭州、徽州,不久加任太仆少卿,守仙霞關(guān)。曾德自仙霞關(guān)調(diào)守福京,尹民興彈劾曾德放縱淫掠。福京失陷,他抑郁而死。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席之。少孤貧,取糠秕自給,不輕受人一飯。為同里薛敷教所知。講學(xué)東林書院,師孫慎行。其學(xué)以慎獨研幾為宗。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出為廣東提學(xué)僉事。粵俗奢麗,供張遠(yuǎn)勝他省,瑋悉不受。以大吏建魏忠賢生祠,即日引去。崇禎帝即位,復(fù)出,累遷左副都御史。不久病卒。有《如此齋詩》。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韋玉,武進人。萬歷己未進士,除戶部主事仕至都察院協(xié)理院事左副都御史謚清惠有如此齋集維基
張瑋(1586年—1643年),字席之,號二無,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少孤貧,取糠秕自給,不輕受人一飯,為同里薛敷教所知。講學(xué)東林書院,師孫慎行,其學(xué)以慎獨研幾為宗。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一(解元),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進士,授戶部主事。調(diào)兵部職方,歷郎中。時欲瑋典筦鑰,瑋謝不可,出為廣東提學(xué)僉事。至即聚諸生講學(xué),士風(fēng)大變。魏閹勢滔天下,爭建忠賢祠,撫臣某亦議建,移文于瑋,欲瑋撰上梁文,瑋怒裂文,棄官歸。崇禎二年,起為江西參議,歷福建副使,改江西副使,備兵嶺北,時山寇盤踞,蹂躪至數(shù)郡。瑋至,身冒矢石,斬首千馀級,又諭賊眾乞降,雖在軍旅,未嘗手釋書卷。生徒負(fù)笈至者,講學(xué)如平時。以里人大學(xué)士吳宗達薦,擢南京尚寶司正卿,進太仆少卿。時烏程相柄國,瑋上疏請罷斥以謝天下,又疏各鎮(zhèn)兵號數(shù)萬,半系本地豪貴占役與衙役,借名食糧,茍實實清汰,則兵食俱足。近大帥劉玘等縱兵焚掠,宜加盧象升部堂銜童,并賜劍印節(jié)制,皆不報。坐事調(diào)南京大理丞,引疾去。久之,起應(yīng)天府丞。疏言:「山東南北咽喉,軍國命脈所系。今大盜披猖,道途梗塞,轉(zhuǎn)輸不通者三月矣。倘不早滅,害胡可言。乞特遣兵部侍郎一人整兵往剿,否則起故尚書鄭三俊、范景文任之。」帝以為借端市恩,降旨切責(zé)。是歲,四方大旱,瑋以軍食可虞,奏請禁江西、湖廣遏糴,而令應(yīng)天、常、鎮(zhèn)、淮、揚五郡折輸漕糧銀赴徐易米,則小民免催科之苦,太倉無顆粒之虧。他十庫所收銅、錫、顏料、皮、布,非州縣土產(chǎn)者,悉解折色,且盡改民解為「官解」,以救民湯火,所司多議行。遷南京光祿寺卿,召為右僉都御史。已而左副都御史房可壯下獄,以瑋代之。又奏宇內(nèi)不靖,盜賊蝥起,皆由郡縣不恤其民,巡方漫無激揚所致,上大悅。時總憲劉宗周、僉都金光辰與瑋同視事,長安目之曰「三清」。未幾,以病謝歸。崇禎十六年(1643年)四月病卒,年五十八。檢視遺囊蕭然,僅得遺表曰:「中原寇患宜用文臣,如王守仁用伍文定故事。又必稍寬文法,俾得展布。」遺命以布衾斂,毋受賻,毋易吾生時節(jié)。福王時,贈都察院左都御史,謚清惠。
人物簡介
劉憲章(1591年—1660年),字端甫,號澹安。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明末政治人物,復(fù)社成員。天啟四年(1624年)甲子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十六名舉人。崇禎十年(1637年)丁丑科第三甲第七十一名同進士出身,授中書舍人。十三年(1640年),任頒詔。敕授徵仕郎。十四年(1641年),任冊封。崇禎十五年(1642年),充壬午科順天鄉(xiāng)試分考官。考選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巡視皇城。實行保甲,國戚、奸民都不敢橫暴。不避時諱、不受私囑、不憚權(quán)貴,數(shù)十次上疏論人才得失、民生利弊。力救劉宗周、張瑋、金光辰,舉薦惠世揚、黃道周。崇禎十六年(1643年),任癸未科會試監(jiān)試官。巡按直隸真順廣大,巡按真定府時,奏請免除助餉8000兩,免徵運解天津豆料。緝拿占產(chǎn)奪妻的巡撫屬役張九成,杖殺窩藏盜匪的成五云,奏請?zhí)帥Q大盜張申。流寇起,協(xié)同督撫練兵防禦,三關(guān)告急,巡察三關(guān)、邢襄。敕授文林郎,有敕命三道。后補河南道御史,以年邁引疾歸鄉(xiāng)。為復(fù)社成員,列名武進縣第二位。清初巡撫、巡按聯(lián)合舉薦,奉詔起籍,以臥病為由未就任。
人物簡介
【生卒】:1593—1644 【介紹】: 明常州府宜興人,字玉繩,號挹齋。萬歷四十一年進士。崇禎初拜大學(xué)士,參與機務(wù),善伺意旨,帝甚信任。實庸懦無才略。清軍逼近畿,自請督師,駐通州不敢戰(zhàn),謊稱奏捷。后事泄,十六年十二月勒令自盡。維基
周延儒(1593年—1644年),字玉繩,號挹齋,直隸宜興縣宜城鎮(zhèn)人,明末政治人物、狀元,東閣大學(xué)士。因貽誤軍機,被賜死。周延儒少時聰穎,被譽為神童,有名文。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連中會元、狀元。時年二十余歲,又與同年馮銓友善,其后結(jié)為姻親。天啟中期升遷右中允,掌管司經(jīng)局事務(wù)。馮銓罷相后,周延儒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崇禎帝即位,誅魏忠賢,召延儒為禮部右侍郎。周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且為復(fù)社領(lǐng)袖,曾深得崇禎信任,屢蒙召對,崇禎二年(1629年),崇禎帝召周延儒密議,“漏下數(shù)十刻乃出,語秘不得聞”,崇禎三年正月,韓爌致仕,三月李標(biāo)致仕,九月成基命致仕,延儒得以任首輔。崇禎六年(1633年)三月,刑科都給事陳贊化劾周延儒“招權(quán)納賄、游客李元功借叢威人”,又揭發(fā)延儒嘗告訴李標(biāo)云:“今上羲皇上人也”。六月,周延儒被溫體仁逐出京城,溫體仁把持了內(nèi)閣,民間的對聯(lián)說“禮部重開天榜,狀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內(nèi)閣翻成妓館,烏龜王八篾片,總是遭瘟”。崇禎十年(1637年)溫體仁被罷免。周延儒再度入閣。崇禎十四年,重任首輔的周延儒在其門生張溥的勸說籌劃下,悉反溫體仁時的弊政,凡周延儒所請減稅、施恩、恤民、用心等事,崇禎帝皆忻然允許。周延儒又言「老成名德,不可輕棄。」于是當(dāng)時被罷免的名臣鄭三俊掌吏部,劉宗周掌都察院,范景文掌工部,倪元璐佐兵部。其他如李邦華、張國維、徐石麒、張瑋、金光辰等,布滿九列。又釋放在獄的傅宗龍等,追贈已故文震孟、姚希孟等榮譽,中外一時都說周延儒賢能。崇禎十五年(1642年)周延儒又勸皇帝剝奪東廠的權(quán)力,史稱“都人大悅”,東廠特務(wù)恨之入骨,當(dāng)時崇禎皇帝十分重視尊敬周延儒,曾經(jīng)在新年時向他一揖說:「朕以天下聽先生」,但是周延儒實際上庸駑無材略,且性貪,根本不能勉救局勢。同年五月,山東兵備僉事雷演祚彈劾周延儒門生范志完督師山東時縱兵淫掠,并赴京與其對質(zhì)。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旗壓境,震動燕都。內(nèi)閣首輔周延儒請求督師抗擊清兵,并明言說「但言愿捐軀報國,援兵事實非所長」。但周延儒帶兵出京后,駐軍通州,不敢迎戰(zhàn)。每日與部屬飲酒作樂,“每日幕客攢集,午后始開門收文書,應(yīng)故事”,向朝廷謊報軍情,偽造勝績。崇禎不知內(nèi)情,對周延儒褒獎有加。后來,周延儒得知清軍兵退,遂謊報戰(zhàn)功。朝廷論功加周延儒為太師。后錦衣衛(wèi)指揮使駱養(yǎng)性上疏揭發(fā)真相,其他的官員也相繼彈劾延儒。崇禎大罵:“最恨周延儒對朕使乖(玩弄計謀欺瞞)。”崇禎十六年七月,崇禎在中左門召見群臣,親自審訊范志完,最后范遭誅殺,并逮治董廷獻,而周延儒的地位受到動搖。崇禎十七年(1644年)周延儒受命縊死。當(dāng)駱養(yǎng)性持圣旨及吊繩至延儒官邸時為酉時,周延儒向家人一一哭別,拖延至第二天清晨近卯時才自縊,相隔兩個月后,崇禎也在此黎明破曉時分自縊。清廷列周延儒入《明史·奸臣傳》。
人物簡介
維基字明卿,號魯山,南直隸安慶府桐城人。少孤,為童子時即受知于同邑左光斗,妻以兄女。天啟五年(1625年)登丁未科進士,初為南樂縣知縣,歷政三載,政績卓著,調(diào)繁滑縣,擢授工科給事中,首劾權(quán)相溫體仁,被謫。體仁敗,復(fù)起為給諫。累遷大理寺卿,特疏出劉宗周、金光辰于獄,薦史可法于吏部。總兵黃得功被逮,疏請釋之,得出鎮(zhèn)鳳陽。尋以兵部侍郎總督宣大,越二年以疾乞歸。甲申京師陷,馬士英擁立福王,視孫晉為東林黨魁,乃倉皇奉母,避居浙江仙居,因自號馀庵,又曰遁翁。筑室龍眠山,率子弟讀書其中。年六十八卒。刊有《東甌》、《黃山》、《廬山》、《曹溪》、《南岳》諸集,居家事母汪太淑人以孝,教子若孫以嚴(yán)。子孫中麟、孫中彖,一為順治甲午舉人,一為順治乙未進士。里人稱為孝節(jié)先生。
孫晉,字明卿,號魯山,南直隸安慶府桐城人。少孤,為童子時即受知于同邑左光斗,妻以兄女。天啟五年(1625年)登丁未科進士,初為南樂縣知縣,歷政三載,政績卓著,調(diào)繁滑縣,擢授工科給事中,首劾權(quán)相溫體仁,被謫。體仁敗,復(fù)起為給諫。累遷大理寺卿,特疏出劉宗周、金光辰于獄,薦史可法于吏部。總兵黃得功被逮,疏請釋之,得出鎮(zhèn)鳳陽。尋以兵部侍郎總督宣大,越二年以疾乞歸。甲申京師陷,馬士英擁立福王,視孫晉為東林黨魁,乃倉皇奉母,避居浙江仙居,因自號馀庵,又曰遁翁。筑室龍眠山,率子弟讀書其中。年六十八卒。刊有《東甌》、《黃山》、《廬山》、《曹溪》、《南岳》諸集,居家事母汪太淑人以孝,教子若孫以嚴(yán)。子孫中麟、孫中彖,一為順治甲午舉人,一為順治乙未進士。里人稱為孝節(jié)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