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胡惟庸

相關(guān)人物:共 34 位。
共 3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1?—1385 【介紹】: 元明間浙江湖州人,字叔明,以隱居于仁和之黃鶴山,號黃鶴山樵,亦作黃鶴樵者,又號香光居士。
趙孟頫外孫。
敏于文,工畫山水人物,與黃公望、倪瓚、吳鎮(zhèn)為元末四家。
元末曾官理問。
畫山水師巨然,得外氏法,詩畫與倪瓚齊名。
芒鞋竹杖,居山中幾三十年,作畫均以“萬壑在胸”為基礎(chǔ)。
明洪武初知泰安州,嘗謁胡惟庸于私第,惟庸既誅,牽連下獄瘐死。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十八
蒙字叔明,吳興人。元末官理問。洪武初,為泰安知州。坐胡黨死。 (王達(dá)《聽雨樓諸賢記》:王蒙字叔明,號黃鶴山樵,趙松雪之外孫也。素好畫,得外氏法,然不求姘于時,惟假筆意以寓其天機(jī)之妙。為文章不尚矩度,頃刻數(shù)千言可就。 都穆《談纂》。王叔明洪武初為泰安知州,泰安廳事后有樓三間,正對泰山。叔明畫泰山之勝,張絹素于壁,每興至,輒一舉筆,凡三年而畫成,傅色都了。時陳惟允為濟(jì)南經(jīng)歷,與叔明皆妙于畫,且相契厚。一日胥會值大雪,山景愈妙,叔明謂惟允曰:「改此畫為雪景可乎?」惟允曰:「如傅色何?」叔明曰:「我姑試之?!挂怨P涂粉,色殊不活。惟允沈思良久,曰:「我得之矣?!篂樾」瓓A粉筆、張滿彈之,粉落絹上,儼若飛舞之勢,皆相顧以為神奇。叔明就題其上曰《岱宗密雪圖》。自誇以為無一俗筆,后惟允固欲得之,叔明因輟以贈。陳氏寶此圖百年,非賞鑒家不出,松江張學(xué)政廷采,好奇之士,亦善丹青,聞陳氏蓄是圖,往觀之,臥其下兩日不去,以為斯世不復(fù)有是筆也。徐武功尤愛之,嘗謂客曰:「予昔親登泰山,是以知斯圖之妙。諸君未嘗登,其妙處不盡知也。」后以三十千歸嘉興姚御史公綬,未幾姚氏火作,此畫亦付煨燼。惜哉! 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黃鶴山樵王叔明為錢塘崔彥暉作《云林小隱圖》。叔明所長在重巖復(fù)嶂、楓丹栗黃,宏麗之致耳。而此圖則清遠(yuǎn)滃郁,大有北苑、襄陽妙致,驟見之以為大癡老人,又疑老人不辦是也。圖后意似小未盡,問之王百谷,云:「猶及見全本,蓋少有浥瀾,為裝師截去耳?!诡}署者僧泐季潭。叔明既手書所撰云林詞,而同時為辭賦記序詩歌者凡廿七人,多佳士。而馀所知僅山陰王裕、金華蘇伯衡、始豐徐一夔、嘉興鮑恂、桐盧俞和、臨安錢宰、會稽唐愚士而已。沈道禎戲謂馀惜不及文待詔生,當(dāng)一一為考以報(bào)。蓋待詔最能詳勝國先朝士大夫始末故也。 《六硯齋筆記》:王叔明仿董北苑《風(fēng)雨蕭寺圖》,氣韻掀簸,物象俱備,不知較北苑所作相去幾何?顧叔明自是寫圖手,遠(yuǎn)近位置歷然,不為山林煙靄之所汩沒。余又見其為陶宗儀寫《南村圖》,鳧鴨貓犬,紡車舂碓,家人器具,一一畢備,若子久渾厚,云林疏簡,雖各極所擅,而施之以圖,似終遜黃鶴矣。云間沈良者題曰:「墨云擁高山,頃刻風(fēng)雨至。劃然海潮聲,草木爭偃地。曠野少人行,山僧獨(dú)歸去。衲衣盡沾濕,敲戶何急事?倉皇前村民,乘屋一何亟!一婢已抱甕,一婦更持器。重茅惜被卷,破屋家所寄。戴笠者漁郎,理網(wǎng)屈雙臂。老翁若望家,擔(dān)物終不棄。陸走尚甚危,水行可無畏?前溪風(fēng)雨惡,篙折水流駛。行者當(dāng)早歸,居者不豫備。北苑為此圖,黃鶴師其意。想見晚來睛,云凈山橫翠。始信霎時間,真宰時相戲。予家有董北苑《風(fēng)雨蕭寺圖》,是思陵所題,筆法高古精絕。叔明相訪,出以示之,稱賞不置。子輒以贈之。叔明為臨此卷,予展賞題此俚言,時至正庚寅秋七夕次日也。華溪沈良?!褂犰填}云:「郎娘屋破葺茅茨,風(fēng)雨溪山樹欲飛。出世不知休歇去,緇郎何事始知?dú)w。俞焯題于都城寓舍?!箯堖h(yuǎn)題云:「吾師一峰道人,曾有模董源《風(fēng)雨蕭寺圖》,今見此可謂雙劍,神物須合,子中其藏之以俟。云間張遠(yuǎn)?!钢駪性唬骸糕藕恫坏靡娨环遄?。合參兩家筆法?!?張丑《清河書畫舫》:王叔明小畫一幀,首題巖居高士,次題「黃鶴山人王蒙為雅宜山中陳惟寅畫」。筆法秀雅,積墨清潤,點(diǎn)染之間,咫尺千里,自非胸襟灑落,心手和調(diào),斷斷不能以成斯圖。益知名下無虛士。觀此真跡,殊覺偽者甚可笑也。同時倪、鄭二公,各有詩題額云:「幼輿丘壑末忘情,萬疊青山照眼明。擬向畫圖深處住,一檐晁日聽松聲。遂昌尚左生?!埂腹P精墨妙王右軍,澄懷臥游宗少文。叔明絕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倪瓚?!蛊浜笫迕髯灶}選體一首,斷續(xù)不可以句,借無王集參補(bǔ)附此。今圖尚藏陳公云礽處,第恨紙弊墨殘,粗存梗概,正猶隔霧看花,惟想像神妙耳。信乎畫法之工也! 張丑《真跡日錄》;黃、王合作小幅,「仆暇日為郡曹劉彥敬畫《竹趣圖》甫畢,而一峰黃處土見過,仆出此求印正。處士以為可為添一遠(yuǎn)山并樵徑,天趣迥殊,頓增深峻矣。時省郎耿君督兵華亭,索仆畫甚急,思拙筆弱,頃刻不就,因輟此奉獻(xiàn)。吳興王蒙敬題。」「叔明公子,文敏公之外孫也。天姿神品,其于翰墨,深入晉、漢,至于鑒裁,尤所精詣,鷗波之宅相,非予而誰耶?至正壬辰冬,□□□人公望拜□?!?田按:元季四家,惟倪、王明初尚存。董宗伯云:「叔明畫從趙文敏風(fēng)韻中來,故酷似其舅。又泛濫唐、宋名家,而以董源、王維為宗。故其縱逸多姿,又往往出文敏規(guī)格之外。若使叔明專門師文敏,未必不為文敏所掩也??芍^名論。叔明畫有題名王子蒙者,是其早歲所作。叔明一作叔銘,又號香光居士,余嘗見《丹山瀛海卷》,即署斯號。叔明詩無專集可采,多據(jù)墨跡錄入。畫家贗托者多矣,馀所錄皆據(jù)明以來賞鑒家著錄,流傳有緒者,庶足存其真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10—1381 【介紹】: 元明浙江浦江人,字景濂,號潛溪。
幼敏明強(qiáng)記,從吳萊等名師學(xué)。
元順帝至正中,隱居龍門山,號玄真子。
朱元璋取婺州,與劉基、章溢、葉琛并征至應(yīng)天,授江南儒學(xué)提舉,授太子經(jīng)書。
主修《元史》,又預(yù)修日歷等。
遷國子司業(yè)、禮部主事,官至學(xué)士承旨知制誥。
官內(nèi)庭久,未嘗訐人過。
洪武十三年,其長孫宋慎坐胡惟庸黨死,帝欲置其死,賴皇后太子力救,乃全家謫茂州卒于夔州。
為明開國文臣之首,學(xué)者稱太史公。
正德中,追謚文憲。
有《宋學(xué)士文集》。
詞學(xué)圖錄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浦江(現(xiàn)在浙江義烏)人。
元末順帝曾召為翰林院編修,以奉養(yǎng)父母為由,辭不應(yīng)召。
朱元璋時就任江南儒學(xué)提舉,為太子講經(jīng)。
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
累官至翰林院學(xué)士承旨、知制誥。
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辭官還鄉(xiāng)。
后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全家流放茂州(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途中病死于夔州。
與劉基、高啟并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
明立國,朝廷禮樂制度多為濂制,朱元璋稱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贊許"當(dāng)今文章第一",四方學(xué)者稱為"太史公"。
有明一代,開私家藏書風(fēng)氣者,首推宋濂。
有《宋學(xué)士文集》。
人物簡介
宋濂(一三一零—一三八一),字景濂,浙江浦江人。早年師從柳貫、黃潛,元時授翰林院編修,隱居不赴。明初,官至翰林學(xué)士承旨制誥,任《元史》總裁,以老致仕。謚“文憲”。有《宋學(xué)士集》。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景濂,金華人。洪武時官學(xué)士。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景濂,浦江人。元至正末,用薦除翰林編修,以親老辭,入仙華山為道士。明初徵授皇太子經(jīng),為元史總裁官,仕至翰林學(xué)士承旨,兼太子贊善大夫。正德中追謚文憲。有潛溪、翰苑、芝園、蘿山諸集。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四
濂字景濂,浦江人。元末,以翰林院編修徵,不就。太祖取婺州,召見濂,還金陵,徵為江南儒學(xué)提舉,授太子經(jīng),改起居注。洪武初,充《元史》總裁官,除翰林學(xué)士。降編修,遷國子司業(yè),謫安遠(yuǎn)知縣。召為禮部主事,遷贊善大夫,擢侍講學(xué)士,進(jìn)學(xué)士承旨,致仕歸。以孫慎得罪,安置茂州,道卒。正德中,追謚文憲。有《潛溪》、《鑾坡》、《芝園》、《蘿山》、《朝天》諸集七十五卷。 (王世貞《藝苑卮言》:高帝嘗謂宋濂:「浙東人才,惟卿與王祎耳。才思之雄,卿不如祎;學(xué)問之博,祎不如卿?!褂謬L與劉誠意論文,誠意謂:「宋濂第一,其次臣不敢多讓。」 徐泰《詩談》:宋景濂、王子充詩亦純雅,以文名。 沈士謙《明良錄略》:濂嘗奉制詠鷹,令七舉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 《詩藪》:宋承旨不喜作六朝語,而《思春曲十韻》如「南浦沈書傳素鯉,東風(fēng)將恨與新鶯」,「物華半老胭脂苑,春霧輕籠翡翠城」,「因彈《別鶴》心如剪,為妒文鴛繡懶成」,「陽臺樹密朝霞迥,巫峽潮回暮渚平」等句,特精工流麗。 田按,景濂自幼嗜學(xué),家貧無書,每假藏書家,手自筆錄。天大寒,硯冰堅(jiān),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不敢逾期約。又嘗入青蘿山,不下書屋者屢年。得鄭氏所畜書數(shù)萬卷,無不盡閱,閱無不盡記。師事吳淵穎、黃文獻(xiàn)、柳待制,皆元代耆宿。學(xué)既刻苦,授受復(fù)有淵源,故所著文章,雄峙一代。遭時遇主,司制作之柄,為開國文臣之首。蠻夷朝貢,數(shù)問宋先生安否,日本得《潛溪集》,雕板國中。當(dāng)其恩遇優(yōu)濃,醉學(xué)士之詩歌,甘露百歲衣之賞賜,論者傳為盛事。暨乎安置茂州,侘傺于荒江野寺,投繯以歿。方希古祭文云:「公之厭斯世而不居,甘遠(yuǎn)跡于峨岷,蓋將吊重華于九疑,唁屈子于江濱。吁!可悲也!」集中小詩,猶是元習(xí);長篇大作,往往規(guī)模退之,時亦失之冗遝。蓋兼才為難,自唐以來如韓退之、蘇長公世不多見,正不必美備難具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11—1375 【介紹】: 元明間浙江青田人,字伯溫。
劉濠曾孫。
元順帝元統(tǒng)元年進(jìn)士,官高安縣丞、江浙儒學(xué)副提舉。
方國珍初起時,為江浙行省都事,力主加強(qiáng)鎮(zhèn)壓。
當(dāng)局不能用,乃棄官隱居。
在鄉(xiāng)組織武裝,與方氏相抗。
至正二十年,受朱元璋聘至應(yīng)天,陳時務(wù)十八策。
勸勿尊奉韓林兒,為籌劃用兵次第,獻(xiàn)計(jì)先滅陳友諒,次取張士誠,然后北定中原。
吳元年,授太史令,累遷御史中丞。
明建國后,封誠意伯。
曾與李善長、宋濂定明典制。
洪武四年,以弘文館學(xué)士致仕。
后為胡惟庸所譖,憂憤而死。
一說為惟庸毒死。
謚文成。
通經(jīng)史,精象緯,工詩文,與宋濂并為一代文宗。
有《郁離子》、《覆瓿集》、《犁眉公集》等。
詞學(xué)圖錄
劉基(1311-1375) 字伯溫,號犁眉公。浙江青田人。朱元璋聘為謀臣,多用其言,授御史中丞、弘文館學(xué)士,封誠意伯。追謚文成。博學(xué),尤精象緯術(shù)數(shù)。其詩恣縱有奇氣,為明代表性詩人之一。文則閎深肅括,與宋濂等開一代風(fēng)氣。詞秀煉入神,為永樂以后諸家所不及。有《誠意伯文集》,詞在集中。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伯溫,青田人。洪武時,封誠意伯。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伯溫,青田人。元進(jìn)士,洪武初官至御史中丞論佐命功封誠意伯正德中追謚文成有覆瓿集犁眉公集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三
基字伯溫,青田人。元進(jìn)士。吳元年,授太史令。洪武元年,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三年,授弘文館學(xué)士,封誠意伯,卒。正德中,追謚文成。有《覆瓿集》二十四卷、《寫情集》四卷、《犁眉公集》五卷。 (游潛《夢蕉詩話》:青田劉伯溫,論者稱其乘時佐命之功,炳機(jī)克終之道,甚與漢子房相似。然或謂子房乃為韓報(bào)仇,怕溫則嘗委事于元,其出處不免有間,是蓋未深論也。夫伯溫生元世,豈能超出天地外,不為元人也哉?憂時痛國,每形于辭。如《憫亂》諸作二、三末句云:「惆悵無人奏丹扆,側(cè)身北望淚滂沱。淮濆何日歌《常武》?腸斷嚴(yán)最戍鼓鼓撾」,「天涯地角風(fēng)塵滿,極目云霄欲斷魂。江湖愁絕無家客,佇看青天淚眼昏。」至如《吊諸葛武侯》,《祖豫州》、《岳武穆》諸賦,悲憤愁激,讀之使人躑躅思奮,其志可諒也。 胡應(yīng)麟《詩藪》:國初越詩派昉劉伯溫,吳詩派昉高季迪,閩詩派昉林子羽,嶺南詩派昉于孫蕡仲衍,江右詩派昉于劉崧子高。五家才力,咸足雄據(jù)一方,先驅(qū)當(dāng)代。 田按:文成《覆瓿集》元時作,《犁眉公集》則入明后詩也?!陡碴场愤h(yuǎn)勝《犁眉》,前人已有定論。文成為開國文臣,故錄其入明應(yīng)制之作,以為壓卷。此集以《紀(jì)事》為名,尋常共見之集,無事可紀(jì),概所不錄。若人為《詩綜》所未采,與采而未備者,意在補(bǔ)遺,不從此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14—1390 【介紹】: 明初鳳陽府定遠(yuǎn)人,字百室。
少讀書有智謀,策事多中。
元末迎謁朱元璋,勸元璋效法漢高祖,“行仁義,禁殺掠,結(jié)民心”。
從下滁州,為掌書記。
力贊渡江。
元璋為吳王,拜善長右相國。
洪武初任左丞相,封韓國公,制詞比之蕭何。
四年,致仕。
十年,復(fù)命與李文忠總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臺。
胡惟庸案,坐胡黨者眾,善長如故,且領(lǐng)御史臺事。
至二十三年,善長已老邁,久不問事,乃以胡黨追問,一門七十余人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17—1391 【介紹】: 明僧。
浙江臨海人,俗姓周,字季潭,名所居室為全室。
洪武中詔致有學(xué)行高僧,首應(yīng)詔至,奏對稱旨。
詔箋釋《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楞伽》,曾奉使西域。
深究胡惟庸案時,曾遭株連,太祖命免死。
后在江浦石佛寺圓寂。
有《全室集》。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宗泐。
臺之臨海人。
字季潭。
別號全室。
八歲從訴笑隱學(xué)佛。
十四薙落。
二十受具。
洪武四年。
住徑山。
太祖高皇帝。
徵江南有道浮屠。
師應(yīng)召稱旨。
命住天界。
上。
丕建廣薦法會。
于蔣山太平興國寺。
宿齋室。
卻葷肉不御者一月。
服皮弁搢玉圭。
上殿面大雄氏。
行拜獻(xiàn)禮者三。
詔集幽爽引入殿。
致三佛之禮。
命師升座說法。
上臨幸。
賜膳無虛日。
每和其詩。
稱為泐翁。
十年冬。
詔師箋釋心經(jīng)金剛楞伽三經(jīng)。
制贊佛樂章。
丁巳。
奉使西域還朝。
授右街善世。
因命育發(fā)。
將授以儒職。
師姑奉命。
至發(fā)長。
上召而官之。
師再辭求免。
愿終釋門。
上嘉嘆從之。
賜免官說以旌其志。
相城道衍。
負(fù)奇志。
搖膝高吟。
傍若無人。
師每正色責(zé)之曰。
此豈釋子語耶。
學(xué)士宋公濂。
嘗贊師像曰。
笑隱之子。
晦機(jī)之孫。
具大福德。
足以荷擔(dān)佛法。
證大智慧。
足以攝伏魔軍。
悟四喝二玄于彈指。
合千經(jīng)萬論于一門。
向上關(guān)。
如涂毒鼓。
撾之必死。
殺活機(jī)。
類金剛劍。
觸之則奔。
屢鎮(zhèn)名山。
教孚遐邇。
詔升京剎。
名溢朝紳。
夙受記于靈山之會。
今簡知于萬乘之尊。
云漢昭回。
天章錫和于全帙。
寵恩優(yōu)渥。
玉音召對于紫宸。
屹中流之砥柱。
轉(zhuǎn)大地之法輪。
信為十方禪林之領(lǐng)袖。
而與古德。
同道同倫者耶。
后追治胡惟庸黨及師。
著做散僧。
執(zhí)役建寺。
徐察其非辜取還。
復(fù)領(lǐng)右善世。
居無何。
以老賜歸槎峰。
渡江示寂于江浦之石佛寺。
師博通古今。
凡經(jīng)書過目輒成誦。
善為詞章。
有全室集。
行于世。
國初高僧師。
與復(fù)見心齊名。
見心疏放。
師謹(jǐn)密。
故其得禍為尤輕。
噫。
亦幸耳。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三
宗泐禪師。姓周氏。臺之臨海人。號季潭。別稱全室。為笑隱?公之望子。歷坐名坊。而赴明高帝之詔。兼領(lǐng)天界住持?;艽笥?。機(jī)契宸衷。應(yīng)旨涉流沙。度蔥嶺遍游西天。通誠佛域。往返十有四萬馀程。皓首還朝。天子嘉其高行。自唐貞觀以來。未之有也。泐生族甚微。父母俱早卒。寄食貧里。貧里不能善之。甫八歲。宿根不昧。趨本郡天寧寺。求佛為師。時笑隱?公。說法其間。泐跪拜于?公膝下。公愛而異之。試以心經(jīng)。脫口成誦。公大喜曰?;柰净劬嬉?。得度數(shù)載。藏文世典。咸貫通焉。?公屢易名剎。泐皆從侍。公嘗問曰。國師三喚侍者。侍者三應(yīng)。且道。是平實(shí)商量。是格外提持。泐遽對曰。何得剜肉作瘡。曰。將謂你奇特。泐便喝。公拈棒。泐拂袖趨去。?公告寂。乃召懷渭曰。吾據(jù)者床。四十馀年。尚遺望也。然不盡之案。惟你與宗泐。任之耳泐既還臺。寓云峰。隱紫籜。領(lǐng)天寧。俱以誠愨。淳厚之風(fēng)?;旧???と藘A信。如葵日也。又僑隱雙徑。時渭禪師。居越之寶相寺。遣使迎泐。泐笑卻之。使再至。僅得遺簡。蹤跡杳然。元末。武林名賢。強(qiáng)泐出居中天竺。雖當(dāng)烽燧四警之際。而施為壯闊。交接從容。無少長貴賤。皆得而瞻禮之。不減?公說法時也。蓋以中竺經(jīng)燬。昔繇?公而新。故泐之光闡前績。湖江稱美焉。明初。詔主天界。高帝以慧曇西往之跡未終。欲修之難其人。泐應(yīng)旨。于洪武丁巳西行。壬戌還朝。復(fù)居天界。常入大內(nèi)。開襟論道。泐留京既久。朝臣黨立。間有嫉之者。泐遂退居鳳陽之槎槎峰。丙寅。帝思泐見。詔歸天界。于是。來往禁廷不容己。廷士建議。以泐于內(nèi)圣外王之略。無不畢備。請以中順大夫祿。而旌泐。泐引去。至江浦石佛寺示疾。乃喚侍者曰。者個聻。侍者茫然。泐厲聲曰??唷>谷霚?。年七十有四。坐夏六十六。龕歸天界?;鹪〉迷O(shè)利。光潤明燦者三十颙。建塔于?公之后。泐之宿愿弘深。辨才無礙。際遇乎佛心天子。常于慈明殿設(shè)榻。召問心經(jīng)樞要。泐窮理顯性。徹果該因。深淺開遮。無機(jī)不被。天子默以神會。乃敕箋語流行。爰有御制序文。冠于經(jīng)首。其訶曰。二儀久判。萬物備周。子民者君。育民者法。其法也。三綱五常。以示天下。亦以五刑。輔弼之。有等兇頑不循教者。往往有趨火赴淵之為。終不自省。是兇頑者。非特中國之有。盡天下莫不亦然。俄西域生佛。號曰釋迦。其為佛也。行深愿重。始終不二。于是。出世間。脫苦趣。其為教也。仁慈忍辱。務(wù)明心以立命。執(zhí)此道而為之。意在人皆如此。利濟(jì)群生。今時之人。罔知佛之所以。每云法空虛而不實(shí)。何以導(dǎo)君子引小人。以朕言之則不然。佛之教。實(shí)而不虛。正欲去愚迷之虛。立本性之實(shí)。特挺身苦行。外其教而異其名。脫苦有情。昔佛在時。侍從聽法者。皆聰明之士。演說者。三綱五常之性理也。既聞之后人各獲福。自佛入滅。其法流入中國。間有聰明者。動演人天小果。猶能化兇頑為善。何況聰明者。知大乘。而識宗旨者乎。如心經(jīng)。每言空。不言實(shí)。所言之空。乃相空耳。除空之外。所存者本性也。所謂空相有六。謂??诳照f相。眼空色相。耳空聽相。鼻空嗅相。舌空味相。身空樂相。其六空之相。又非真相之空。乃妄想之相。謂之空相。是空相。愚及世人。禍及古今。往往愈墜彌深。不知其幾斯空相。前代帝王被所惑。而幾喪天下者。周之穆王。漢之武帝。唐之玄宗。蕭梁武帝。元魏主燾。李后主。宋徽宗。此數(shù)帝。廢國忘政。惟蕭梁武帝。宋之徽宗。以及殺身。皆繇妄想飛升。及入佛天之地。其佛天之地。未嘗渺茫。此等快樂。世常有之。為人性。貪而不覺。而又取其樂。人世有之者何。且佛天之地如為。國君及王侯者。若不作非為善。能保守此境。非佛天者何。如不能保守。而偽為用妄想之心。即入空虛之境。故有如是斯空相。富者被纏。則淫欲并生喪富矣。貧者被纏。則諸惡并作殞身矣。其將賢未賢之人被纏。則非仁人君子也。其僧道被纏。則不能立本性而見宗旨者也。所以本經(jīng)題云心經(jīng)者。正欲去心之邪念。以歸正道。豈教之妄耶。朕特述此。使聰明者。觀二儀之覆載。日月之循環(huán)。虛實(shí)之孰取。保命者何如。若取有道保有方。豈不佛法之良哉。色空之妙乎。高帝自登極來。潛心性理。與諸禪宿盤桓。無虛歲月也。然于曇泐二公。尤追惜之。蓋嘉其壯志西行。大光圣化云。 贊曰。曇泐二禪師。望重龍河。道欽有國者。可謂一時能事矣。況其利物多方。言言合轍。法法隨根。又以道馀名振他邦。亦空谷而分聲也。昔大覺氏記。像法有從地涌出無數(shù)菩薩。順逆行道。護(hù)持法藏。人天莫測。今觀二師之蹤跡。無乃是其數(shù)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79 【介紹】: 元明間揚(yáng)州府高郵人,流寓太平,字朝宗。
少事余闕,通經(jīng)學(xué),善篆隸,尤工詩歌。
元末舉進(jìn)士。
朱元璋召為元帥府令史,歷江南行省都事、江西行省參政,入為中書參政。
洪武四年,為右丞相。
為人寬和自守。
后以胡惟庸黨案,謫海南,賜死。
有《鳳池吟稿》。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朝宗,高郵人。洪武初為御史中丞封忠勤伯拜右丞相尋貶廣東聞有別詔遂自經(jīng)有鳳池吟槁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三
廣洋,太祖賜名也,字朝宗,高郵人。元進(jìn)士。太祖召為元帥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改照磨,擢都諫官。遷江南行省都事,進(jìn)郎中,改中書省右司郎中。尋知驍騎衛(wèi)事,拜江西參政。洪武初,山東平,命往撫納新附。召入為中書省參政,尋參政陜西,擢右丞。以御史劾奏放還鄉(xiāng),再徒海南,尋召還,封忠勤伯,拜右丞相。左遷廣東參政,召為御史大夫,復(fù)拜右丞相。坐貶廣南,于中途賜死。有《鳳池吟稿》十卷。 (顧起綸《國雅》:汪朝宗詞新調(diào)閑,不失唐人大檢。至如「倒藤懸宿鳥,絕壁掛睛霓」,「嶺樹垂紅葉,汀沙聚白鷗」,「樹密巢歸鳥,溪回響暗泉」,并稱幽致。 《詩藪》:高季通風(fēng)華穎邁,特過諸人。若劉誠意之清新,汪忠勤之開爽,袁海叟之峭拔,皆自成一家,足相羽翼。 田按:青田明初大家,安可屈為羽翼?其論忠勤,海叟品次殊允。忠勤七律風(fēng)格高騫,《詩綜》不錄茲體,特登之以補(bǔ)其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80 【介紹】: 元明間湖廣茶陵人。
元末為鎮(zhèn)江小吏,代軍帥上書言事。
朱元璋召試檄文,詞意雄偉,乃用為行省掾吏。
洪武間官至左御史大夫。
性嚴(yán)苛,嘗知蘇州,征賦苛急,燒鐵烙人肌膚。
吏民苦之,號為陳烙鐵。
后以胡惟庸案牽連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80 【介紹】: 明初山西河中人,初名國珍,又名國璽。
曾為韓林兒御史。
洪武元年進(jìn)都指揮使兼行省參政,鎮(zhèn)廣西。
官至大都督府左都督。
洪武十三年受胡惟庸黨案牽連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1380 【介紹】: 元明間人。
初事張士誠,官至司徒。
元至正二十六年,以兵敗援絕,在湖州降朱元璋,仍故官。
入明,進(jìn)中書平章同知詹事府事。
嘗率兵鎮(zhèn)壓湖廣及靖州少數(shù)民族起事。
后坐胡惟庸黨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81 【介紹】: 明廬州府無為人,字彥祥。
元末從俞通海歸朱元璋,屢從征戰(zhàn)。
洪武初,授京畿都漕運(yùn)使,分司淮安。
在任八年,浚河筑堤,均平徭役,民德之。
升工部尚書,數(shù)諫止太祖濫刑工匠。
歷北平布政使,為胡惟庸所構(gòu),謫知嘉興府。
惟庸誅,復(fù)為工部尚書。
坐累杖卒。
共 3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