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宗周

相關人物:共 72 位。
共 7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13—1489 【介紹】: 明浙江東陽人,字正夫。成化十七年進士。授貴溪知縣,升江西道御史。有《荷亭辨論》、《荷亭文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正夫,東陽人。成化辛丑進士,除知貴溪縣擢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有荷亭集
明詩紀事·丙簽·卷七
格字正夫,東陽人。
成化辛丑進士,除貴溪知縣,擢江西道御史。
有《荷亭集》。
(田按,劉念臺《荷亭集序》稱正夫令貴溪,多惠政,以母老乞歸,筑荷亭三楹,鍵戶不出,奉養(yǎng)外日取古人書讀之。
所著《荷亭辯論》十卷,與朱子異同十六七,誠明辨之土也。
詩亦有風格。)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嘉善人,字坤儀,號了凡。萬歷十四年進士。授寶坻知縣,奏減邑之重賦,官至兵部職方司主事。曾佐經略宋應昌軍援朝御日本。通天文、術數(shù)、醫(yī)學、水利。著有《歷法新書》、《皇都水利》、《群書備考》、《評注八代文宗》。
槜李詩系·卷十六
黃初名表,字坤儀,號了凡,仁之子。弱冠有文名。萬歷丙戌進士,授寶坻知縣,升兵部主事。時東封事起,詔從石大司馬贊畫遼陽。平生著述甚多,凡經史外,歷數(shù)、河渠、陰陽、姑布之術,莫不洞悉,勒有成書。至所作詩文,不自珍惜,散逸過半,僅得兩行齋集數(shù)卷而已。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坤儀,嘉善人。萬歷丙戌進士,除寶坻知縣遷兵部主事有兩行堂集
維基
袁黃(1533年12月26日—1606年8月14日),原名表,字儀甫,又字坤儀,后改名黃,更字慶遠,號學海,又號了凡,南直隸蘇州府吳江縣(今江蘇)人,改入籍浙江嘉興府嘉善縣。
萬歷進士,曾任主事、拾遺之官,贈尚寶司少卿。
崇信佛法,六十九歲時,將一生的體驗寫成著名的勸善文《了凡四訓》。
據(jù)日本學者酒井忠夫考證,袁家祖居嘉興陶莊(明代并入嘉善縣),元末時家境富足。
明初,因燕王朱棣以靖難之變奪取建文帝皇位,袁家因與忠于建文帝的官員往來,被燕王抄家。
袁了凡的先祖(袁順)倖免于難,四處逃亡,后定居于吳江。
袁黃于嘉靖十二年(1533)十二月十一日出生于嘉善縣魏塘鎮(zhèn),袁父(袁仁)不欲其為官,而希冀其習醫(yī)。
后遇云南孔先生傳邵雍《皇極經世》,并為其卜算一生之榮枯壽夭。
孔先生幫他算出三場名次,童生考試第十四名、府學考試七十一名,提學考試第九名,取得生員資格。
明年赴考,三場都正確。
讓袁黃嚇得半死。
后孔先生又說,袁黃的功名將止于貢生,官至四川的一個縣令,五十三歲時壽終正寢,無子。
袁黃接受孔先生之建議,放棄醫(yī)學,繼續(xù)科舉。
隆慶三年(1569年)遇金陵棲霞山云谷禪師,講行善積德,改造命運之理,還傳授給他《準提神咒》。
袁黃如大夢初醒,自號為了凡,以此明其悟立命之說,不欲落凡夫窠臼之志。
袁了凡曾做記功、過的表格,稱之為「功過格」,功過格在晚明甚為盛行,劉宗周弟子張履祥更稱“竟為近世時人之圣書。
”隆慶四年(1570年)中舉人,萬歷十四年(1586年)登進士第三甲第一百九十三名,任寶坻縣令。
后升為兵部職方司主事。
此時日本對朝鮮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萬歷朝鮮之役,隨經略宋應昌、提督李如松率兵入朝鮮。
李如松與日倭談判,佯稱將賜厚祿,日倭信以為真,沒有設防。
如松遂襲破日倭于平壤。
袁了凡認為李如松此舉有損國威,并斥責其部下濫殺無辜,冒領軍功。
倭兵襲擊袁了凡,了凡以三千兵力擊退之,而李如松卻敗于倭兵。
萬歷二十一年,李如松以十項罪名彈劾袁了凡,袁了凡被停職返鄉(xiāng)。
居鄉(xiāng)期間又參與編修《嘉善縣志》等。
卒年七十四歲。
天啟三年(1623年),吏部尚書趙南星追敘袁黃軍功,贈尚寶司少卿(從五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子極。萬歷二十六年進士。為襄陽推官,居官守正。二十九年與湖廣僉事馮應京同被稅監(jiān)陳奉誣陷,下獄。襄陽人赴闕訴冤,不聽。及出獄,削籍歸,家居十七年。天啟初起南京兵部主事。遼陽陷落后,自請募兵往援,進太仆少卿,充軍前贊劃。以疏論熊廷弼、王化貞功罪,被劾下詔獄,謫戍滁陽。崇禎初復官,致仕卒。有《明祖四大法》、《南音》、《徂東草》、《攝園草》。
人物簡介
何棟如(1572年-1637),字充符,一字子極,號天玉。無錫人。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進士,授襄陽推官,居官守正,天啟間,累官太仆少卿,因考察京官,用清朋黨,朝貴大恨,下詔獄,戍滁陽,崇禎初,復官致士。有《明祖四大法》、《南言》、《徂東草》、《攝園草》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子極,無錫人。萬歷戊戌進士,由推官擢兵部主事升太仆少卿有南音攝園二集
維基
何棟如(1572年—1637年),字充符,一字子極,號天玉,南京留守左衛(wèi)軍籍常州府無錫縣人,明代官員,同進士出身。
何棟如之先祖世居江蘇無錫,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徙居京師(今南京市),祖父何汝健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進士,父何湛之于萬歷十七年(1589年)中進士。
何棟如出生于隆慶六年(1572年)七月初八,隨父寄寓山寺讀書,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舉甲午科應天鄉(xiāng)試,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中戊戌科進士,三代皆為進士,后來他被任命為湖廣襄陽府推官,與張賓王等素有往來。
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九月二十二,因被陳奉誣陷“擊殺天子稅使”,皇帝下詔“星夜扭解來京究問”,襄陽人赴闕為何棟如訴冤,三十五年十二月出獄后削籍回鄉(xiāng)。
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后金兵連克開原、鐵嶺(今遼寧鐵嶺),何棟如上《越纓疏》請籌兵,自稱“系常州府無錫縣軍籍”人。
天啟元年(1621年)四月十一,起用為南京兵部主事,到杭州一帶招募新兵,獲得六千七百余人。
此時廣寧失陷,何棟如繼續(xù)請求出關考查形勢。
乃進太仆少卿,充軍前贊畫。
天啟二年(1622年)至山海關,穩(wěn)定軍民情緒,重新布置防線,后金兵未敢妄動,但所召新兵懼怕出關,多逃亡。
天啟五年(1625年)三月六日,因上《清誅奸黨疏》得罪魏忠賢,以侵吞軍餉罪被逮進京,“五彪”之一的許顯純對他濫施酷刑,他寧死不屈,最后被發(fā)配滁陽。
崇禎時,魏忠賢伏誅,何棟如赦還,閑居南京。
崇禎六年(1633年),何棟如上《恢復遼東六議》;崇禎十年(1637年)又上《留都增設城垣疏》,受到兵部尚書范景文的重視,劉宗周亦為推薦。
然而不久后,何棟如終病逝南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3—1638 【介紹】: 明浙江烏程人,字長卿,號園嶠。萬歷二十六年進士,授編修。崇禎初擢禮部尚書,協(xié)理詹事府事。為人外似曲謹而內實陰狠。誣劾錢謙益結黨受賄,乃得帝意,漸任用。尋詔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輔政。又陰結太監(jiān)、言官劾逐周廷儒等,遂為首輔。執(zhí)政八年,排斥異己,迎合帝意,并圖謀起用魏忠賢舊黨。崇禎十年被劾去官,逾年卒。
維基
溫體仁(1573年—1638年),字長卿,號園嶠,浙江烏程縣(今湖州市)南潯輯里村人,進士出身。
崇禎年間擔任內閣首輔。
崇禎朝閣員五十人,唯溫體仁最久。
崇禎十年免職。
卒謚文忠。
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溫體仁中式浙江鄉(xiāng)試第五名舉人,時年二十四,補博士弟子員。
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聯(lián)捷進士,選庶吉士,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授翰林院編修,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升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印。
天啟二年(1622年)升禮部右侍郎,協(xié)理詹事,次年回部任左侍郎。
天啟七年(1627年)晉南京禮部尚書。
崇禎三年(1630年)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進文淵閣,崇禎五年(1632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進武英殿。
史載“體仁輔政數(shù)年,念朝士多與為怨,不敢恣肆,用廉謹自結于上,苞苴不入門。
”溫體仁與禮部侍郎周延儒兩人在崇禎帝朱由檢即位之初選擇閣輔時,以錢謙益收賄名義打擊錢謙益,并且全力打擊錢謙益同黨,而被不愛黨爭的朱由檢信任,崇禎元年(1628年)便與周延儒入閣并出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
而后來溫體仁又排擠周延儒,并出任閣輔。
溫體仁善于利用朱由檢的個性而當政八年,并得到朱的恩禮優(yōu)渥,而且也以為溫體仁是個不組黨羽的孤立之士;但是「同官非病免物故,即以他事去」(同僚或者因病亡離職,或者被其他原因免職),引發(fā)朝臣的不滿與批評;崇禎十年(1637年)劉宗周等人上奏指出溫體仁的十二大罪,而最后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曹化淳向朱告密,指稱溫體仁自有黨羽,朱大驚說“體仁有黨”,最后免除溫體仁的閣輔之職。
崇禎十年(1637年)六月,一日溫體仁正在吃飯。
忽有太監(jiān)傳旨,令削去溫體仁官職。
崇禎十一年(1638年)溫體仁病故烏程家中。
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維基
何琪枝,字伯玉,南直隸蘇州府昆山縣人。
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由應天教授歷助教,升刑部主事。
當提牢日,必親視疾苦,獄卒黃龍素虐囚而取其財,有以直言下獄者,龍酷取如故,聞琪枝將治之,篋金珠營求免。
琪枝白尚書以聞,磔于市,都人稱快。
將調吏部,病卒。
琪枝性孝友,事伯父如父,弟夭,善成其婦之節(jié)。
與葉向高、顧憲成、劉宗周諸壽賢為師友,以名節(jié)相砥礪,立朝風義卓然。
妾戴氏,死于清初乙酉戰(zhàn)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4 【介紹】: 明江西吉水人,字孟闇,一字懋明。受業(yè)于同里鄒元標。萬歷三十二年進士,授御史,以敢言聞,被指目為東林。崇禎初為兵部侍郎,銳意清厘,戎政大飭。后為左都御史。李自成攻克京師,自縊死。
維基
李邦華(1574年—1644年),字孟闇,號懋明,江西吉水人。
明末政治人物。
生而早慧,受業(yè)于同里的東林元老鄒元標,萬歷三十一年與父李廷諫同舉鄉(xiāng)試。
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授涇縣知縣,實行常平社倉保甲諸法,有政聲。
當時朝士多詆毀顧憲成,邦華為之辯解,遂被指為東林黨人。
奏陳法祖用人十事:“曰內閣不當專用詞臣,曰詞臣不當專守館局,曰詞臣不當教習內書堂,曰六科都給事中不當內外間阻,曰御史升遷不當概論考滿,曰吏部乞假不當積至正郎,曰關倉諸差不當專用舉貢任子,曰調簡推知不當驟遷京秩,曰進士改教不當概從內轉,曰邊方州縣不當盡用鄉(xiāng)貢。
”沒有得到回應。
萬歷四十四年以疾歸鄉(xiāng)。
萬歷四十五年,出京任山東參議。
天啟初年,滿洲女真崛起,遼東告急。
天啟二年(1622年),朝廷徵召邦華出任天津巡撫,當時山東正值徐鴻儒作亂,賊兵圍攻景州,邦華成功用奇兵斬俘四千多人。
遷光祿少卿,擢右僉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
后來楊漣等東林黨人被陸續(xù)逼害,李邦華也因閹黨懷疑他要和孫承宗清君側,因而被魏黨削籍。
崇禎元年(1628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
不久在東林黨人瞿式耜推薦下,改兵部侍郎協(xié)理戎政。
崇禎二年(1629)四月時改為兵部尚書,綜理京營戎政,同年九月,“汰京軍虛冒者四千五十馀人”,又汰老弱千人,軍缺非年壯力強者不錄,懲治積猾的掾史官僚,原來京營每年開支米一百六十萬石,李邦華節(jié)省至一百四十四萬石,任內「戎政大釐」、「軍容甚壯」。
十二年(1639年)四月,起用為南京兵部尚書,重定營制,汰不急之將。
崇禎十五年冬,代劉宗周擔任左都御史,十六年三月抵九江。
安撫宣稱要就食南京的左良玉,權宜發(fā)九江庫銀十五萬及糧食六個月,遂退其兵。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陷山西。
邦華請帝固守京師,未得反應。
又曾經舉明成祖北征而留時任太子明仁宗留守南京為例,建議讓皇太子監(jiān)軍南京,但同樣未得反應。
不久后,又推薦袁繼咸、張國維、路振飛等「差有方略堪禦賊」,而史可法「饒忠膽,南方當耑委之」,但未得答覆。
十八日,外城陷,逃至文信國祠,十九日,內城亦陷,邦華向文天祥的牌位三鞠躬,并說:“邦華死國難,請從先生于九泉矣。
”又有詩曰:“堂堂丈夫兮圣賢為徒,忠孝大節(jié)兮誓死靡渝,臨危授命兮吾無愧吾。
”遂投繯而死。
贈太保、吏部尚書,謚忠文。
清朝時賜謚忠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5—1656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馀姚人,字求如。
明諸生。
早年棄舉業(yè),以明道為己任。
嘗從劉宗周會講證人社。
又建姚江書院,講述良知之學。
明亡,聞宗周不食而死,痛哭極哀,令門人重修書院,講學益勤。
邢大忠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簡介

維基
邢大忠(1575年—1646年),字仲安,號淇瞻,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邢大忠是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鄉(xiāng)試第五十名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的進士,四年獲授行人,七年升吏部稽勛司主事,調驗封、調考功、調文選主事,彈劾崔呈秀不為母親守喪。
崇禎元年(1628年),他因雙親去世歸鄉(xiāng),與劉宗周、陶望齡講證人學。
崇禎十年,獲起用為江西南瑞僉事,擒拿在武奉山左亂的盜寇李瘦子,十二年升任四川川北道右參議時考慮形勢,建立四十座堡壘,抓拿爬山虎、一翅飛等流寇;十四年升四川副使,十五年再調任廣東嶺東道副使,十七年升嶺西道參政,釋放冤獄。
弘光帝繼位,邢大忠和宋紀聯(lián)合剿滅芝麻觔瑤族、黎族的盜犯,晉官布政使。
到隆武帝即位后,他和胡時忠、賀登選共同得徵召,擢官太仆少卿,轉任戶部右侍郎;福京失守后去世,虛歲七十二。
林釬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林釬(?
—1636年),字實甫,號鶴臺,福建龍溪縣人(出生于金門),探花。
官至東閣大學士,曾獲崇禎帝御書。
金門后壟與金城南門的林氏家廟,掛有與他相關的「探花宰相」匾額。
生于金門甌壟位在金門前埔前面,清道光年間被風沙湮沒,居民遷到下新厝附近,為現(xiàn)在的后壟。
,相傳誕生前夕有異象,整個甌壟湖連續(xù)鳴沸長達三天三夜。
林釬七歲喪父,隨母親改嫁而在龍溪縣居住地今屬漳州市龍文區(qū)藍田街道。
成長進學。
后來他以龍溪籍參加萬歷四十年(1612年)鄉(xiāng)試,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登一甲第三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此后任國子監(jiān)司業(yè)、升國子監(jiān)祭酒。
當時魏忠賢一派欲私鑄銅錢,打算拿走國子監(jiān)的銅鼎、銅缸,被林釬阻止。
而后因為不齒宦官魏忠賢想要與孔子并列的行徑,而掛冠求去。
崇禎元年(1628年),魏忠賢遭誅,林釬以原職起用,后升禮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
崇禎七年(1634年),和枚卜、劉宗周同時召對文華殿,陳「用人、理財、靖寇、寧邊(綏邊)」四策,得到崇禎帝賞識,遂拜東閣大學士,入內閣。
據(jù)說林釬因為沖淡和平,廉介自守受崇禎帝信賴,而賜御書「淡泊寧(寧)靜,中正和平」八字。
但因此遭到當時內閣首輔嫉妒,故意將許多事務交由他處理,令林釬積勞成疾。
崇禎九年(1636年)卒,謚文穆,賜祭葬,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6—1612 【介紹】: 明揚州府寶應人,字靜之,一字練江。萬歷二十九年進士。授順天學教授,遷國子監(jiān)學正,官至兵部主事。與東林黨人深相交結。生平刻苦自勵,北方學者稱為淮南夫子。私謚貞修先生。有《劉練江集》。
維基
劉永澄,字靜之,號練江,南直隸揚州府寶應縣人。
年八歲,讀宋文丞相天祥《正氣歌》,設位晨夕拜。
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改順天教授,遷國子監(jiān)學正,雖官閑曹,日討論累朝典章、名臣言行,凡六曹九邊職事、掌故、形勢、厄塞及兵馬錢谷之數(shù),皆得其要領。
與顧憲成、高攀龍、劉宗周、文震孟友善,座主李廷機為禮部尚書,奉詔條弭災數(shù)事,永澄規(guī)以開言路,語甚切直。
大學士沈鯉數(shù)咨以時事,永澄引狄仁杰處張昌宗、張九齡處李林甫故事,權奸聞而惡之。
時督漕侍郎李三才雖與東林諸正人親善,然性豪奢,供帳陳設甚盛,聞永澄至,盡撤之,其見憚如此。
升兵部職方司主事,未任卒,年三十六。
墓在塘西,文震孟為之狀,高攀龍撰墓志銘,劉宗周撰《淮南賦》吊之,學者私謚曰「貞修先生」。
著有《離騷纂注》、《劉子續(xù)言》。
共 7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