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明陜西永昌衛(wèi)人,字愈光。正德中舉人。少與楊慎同學,至老互相唱酬。嘗師事李夢陽,友何昌友。工詩。有《禺山詩選》、《禺山七言律鈔》、《禺山文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愈光,永昌衛(wèi)人。正德丁卯舉人有禺山詩選明詩紀事·戊簽·卷八
含字愈光,永昌衛(wèi)人。正德丁卯舉人。有《禺山詩集》六卷。(《四庫總目》:含學出于李夢陽,又與楊慎最契,故詩文皆慎所評定。慎序有曰:張子文必弓左,字必蒼雅。」其推挹甚至。然其病正坐此,故襞績字句而乏鑄變化之功。明人別有雕鏤堆砌一派,含其先聲歟!《升庵集》:愈光未卯能詩,有驚人句。及長,博極群書,條入葉貫,雄辯邃古,神搜霆擊。上獵漢、魏,下汲李、杜。寢歌途鄂,鞠明究曛,弗工弗庸,弗們弗止。《藝苑卮言》:張愈光詩,如拙匠琢山骨,斧鑿宛然,又如束銅錮腹,滿中外遺。《國雅》:張愈光如「闌津天矯騰,逸浮空張之」,「鴻雁不傳云外字,芙蓉空照水中花」,「銅柱蒹葭鴻雁響,鐵城煙雨鷓胡啼」,此例數(shù)篇,非雕飾曼語。田按:升庵謫滇,滇人楊給事士云、王僉事廷表、胡副使廷祿、李荊州元陽、唐僉事锜、張舉人含、與升庵游。同時吳高河懋品題為「楊門六學士」。六人中以十云及含為杰出。含集中詩與升庵者彌望皆是。升庵序《禺山集》,所謂「于困窮節(jié)義之交,萬言不竭」者是也。升庵贈含詩云:「迢迢禺氏山,珠壁交晶英。兩美必相臺,誰言容易并?」懷禺山云:「一刻一折扎,一日一款襟。」《禺山歌》云:「張子生長禺山野,蒼髫開口愛風雅。翩翩欲度正始前,棲棲不肯開元下。平生眼中人,誰為愛才者?申臺何大復,梁園李空同。結(jié)交折行輩,聲價騰煙鴻。」壽張《禺山歌》云:「壽君十載前,合樽促席在連然。壽君十載后,問月停遙舉酒。」《暇日檢海內(nèi)交游》詩云:「高河長句禺山律,懷我好音三百篇。」海內(nèi)絕句云:「張含秀句滿天下。」二人襟契不淺,詩格亦略相似,惟才逮不逮升庵耳。)
人物簡介
【介紹】: 明福建同安人,字孟偉。正德九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嘉靖時知南雄府,明禮教,去淫祠。至官三月,即疏歸。改知松江。為權(quán)貴所銜,遂疾歸。維基
黃偉(1488年11月6日—1538年4月15日),字孟偉,號逸叟(逸所),福建同安縣金門人,正德九年進士,曾任廣東南雄、直隸松江知府。明弘治元年(1488年)十月初三出生于金門后水頭,曾在泉州府擔任兵工房什科書掾,因遭胥吏刁難,一怒辭職回家苦讀,正德五年(1510年)中庚午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中進士,是明代第二位金門籍進士,初任南京刑部主事廣西司,升為廣東司郎中,嘉靖初年,黃偉應詔陳九事,在大禮議期間曾上「定大禮」疏,斥責張璁希寵嗜進,妄誕不經(jīng),后出為廣東南雄知府,當?shù)啬暧欣鹑f馀,黃偉全部退還,分文不取,巡撫欲丈田加稅,黃偉堅拒不從。不久,黃偉改任直隸松江知府,時張璁為禮部尚書兼大學士,黃偉未就任,托病還鄉(xiāng)講學,令家鄉(xiāng)文風為之一變,當?shù)赜小肝恼略S鐘斗,品德黃逸叟」之說,黃氏在嘉靖、萬歷年間出現(xiàn)數(shù)位貢生、舉人,黃偉功不可沒,當時福建巡按李元陽曾勸勉諸生說:「諸生莫道誦法孔子,但能誦法黃逸叟先生須可矣。」嘉靖十六年(1537年)泉州大旱,發(fā)生饑荒,李元陽遂請黃偉、許福和俞大猷代行賑災,黃偉積勞成疾,嘉靖十七年(1538年)三月十七去世。
人物簡介
【生卒】:?—1542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選之,號石溪。陸稱子。嘉靖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以爭大禮被廷杖。官至廣東右布政使。甬上耆舊詩·卷九
維基先生字選之,按察副使稱之第二子也。美風儀,質(zhì)性英銳過人。讀經(jīng)史百家言,一覽輒解,解輒能不忘。操筆為文,即奇氣橫發(fā),率出自胸中,所造直追古人,時論目為柳柳州蘇文忠一流。以進士為刑部主事,值大禮議起,先生哭諫,廷杖幾絕而蘇。尋以才推典十三司章疏,數(shù)斷大獄,若繩沈藩不法,處分哈密情罪,舉朝不能決。先生直以片詞折之。改武庫員外郎。是歲朝廷初命內(nèi)臣司外文柄。先生出主福建考,稱得人。轉(zhuǎn)禮部儀制郎中。上方稽古禮文、更新制作、創(chuàng)四郊親、籍親蠶諸議。內(nèi)降、旁午。先生討論陳奏、須臾凡數(shù)四。宗伯大臣盡倚以為辦。上特頒白金采幣旌其才。竟以永嘉所忌,出為福建按察副使,攝海道。漳故利窟,先生嚴立法禁,諸射利奸人無不斂跡。遷河南參政,值歲旱蝗,民多流徙,先生勞心招恤,所復業(yè)數(shù)百萬人。尋遷廣西按察使,時弩灘猺賊侯公丁雜處胡、藍二姓間,共為寇。當事議大舉,兵殲之。先生曰:是堅賊黨而分我兵力也。且順逆難盡明,不若討渠首而釋其馀,弩灘果定。尚書毛公秉鉞至安南,知先生才,密與謀。先生為畫征撫之策,安南遂平。隨遷廣東布政使,以內(nèi)艱歸,卒于家。先生少負才,雄視當世豪杰,每誦陳同甫人中之龍,文中之虎,意以自許。居官判棼解劇,應之常有馀。時方以豐功巨績期之,竟赍志而歿,識者憾焉。所著詩文集藏于家。余嘗手錄先生詩七十一首,序之。曰書,曰詩,曰志,謂詩在能宣其志所欲言也。由是諧之成聲,束之中律,此論詩之本也。三百篇言孝子之志莫如蓼莪七章,言忠臣之志,莫如北山六章,彼亦盡其志所欲言而止,初不知有自我先,有自我后也。以至司馬長卿所夜誦,蘇屬國所贈,枚生所唱嘆銅雀,三祖所歌,尚仍各言其志也。自鐘嶸作詩品,于一人下必系曰其源出于某家,形似彷佛,可發(fā)一笑。后人祖其說,遂謂確有所本,然初未嘗顯然剽竊也。至西涯之后,北地勃興,一時詞人盡宗之,轉(zhuǎn)相擬議,刻畫字句,以能作楚相衣冠,抵掌足欺新豐犬鴨,便謂得附正宗。于是天下之詩,俱言人所言,不復自言其志矣。吾鄉(xiāng)諸先生恥之。自白齋、文懿、文定十馀家,并能卓犖自持,不同于流俗。而吾石溪陸先生,更以奇氣激亢,橫絕其間。先生少負異才,意歷落自許,睨視一世,慕古人仗節(jié)死義事,所過奇山水必登望。既以廷諍大禮受杖,每言及永嘉長鬣豎儒,輒欲橫唾其面。試讀其挽羅峰與李中溪敘別諸詩,執(zhí)義忼慨,聲詈并發(fā),浩然沛然,直寫其志所欲言,而莫能禦,正使懦夫讀之,亦有起色。蓋先生論詩,專以性情為主,嘗曰:宋不能唐,唐不能漢魏。其似者,宋之唐,唐之漢魏耳。斯其持論獨立若此,以俯視世人閉氣噎聲,句?字割,畢身作詩,未得吐心吐意,自作一語,真????可憐蟲也。仲長統(tǒng)曰:百家雜碎,請用從火。唐荊川先生曰:若付祖龍,當使南山竹木減價,差快人意矣。先生詩惟家乘寫本一卷,故詞家無知先生者。其后人陸珍俟出此卷相示。余謂家藏神劍,長閉室中,使龍身虎氣不得騰出人間,亦奚貴世有風胡子邪。因為手錄其詩一卷,序而傳之。萬生允誠曰:先生方選白齋二集。今復錄石溪詩,其伯仲若何?余曰:白齋高士,石溪奇男子,風格微不同。但白齋力去陳言,確以作者自命。石溪則無意求工,而蕪言宿氣亦能擺落。要諸兩先生,真詩家之烏獲也。
陸銓(1492年—?),字選之,號石溪,浙江寧波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人,軍籍。嘉靖二年進士。治《易經(jīng)》,正德十一年(1516年)由國子生中式丙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舉人,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三名,第二甲第三十四名進士。授刑部主事。與弟弟陸釴同時參加大禮議之爭,下詔獄并被廷杖。升兵部員外郎,嘉靖七年(1528年)四月與刑部主事江以達主持福建鄉(xiāng)試。歷遷福建按察司添注副使,嘗攝海道,十三年九月升河南布政司右參政,十六年十一月升任廣西按察使。奉命討伐地方地方武裝起義,事成后十八年(1539年)六月因功進山東右布政使,以內(nèi)艱歸。
人物簡介
同時有圓省者,甘州人。年十六出家,初棲伏牛山,后歷五臺、峨眉,嘉靖間來滇,至雞足。睹華首幽勝,思建寺憩止。亦與李中溪相值,機緣 契合,遂為興筑,今放光寺是也。圓省居山三十馀年,德馨遠鬯。時神宗頒藏,賜敕供奉。
人物簡介
釋真語,字默庵。姓李氏,賓川人也。生有善性,幼喜事佛。明嘉靖癸丑,禮師正宗薙發(fā),創(chuàng)止止庵。真語初不識字,及授經(jīng)論,禮誦《華嚴》,日夜不輟,七易寒暑,慧性頓開,口誦心惟,便通妙義。后李中溪請弘法崇圣寺,遂躋講席。化道既廣,歸來日眾,因于白崖建遍照寺。又于洱海創(chuàng)般若寺、萬松庵,以處徒侶。著有《觀世音經(jīng)注》行世。萬歷十七年,慈圣太后遣妙峰赍藏供雞足山,賜真語紫衣。坐化時,壽七十五,塔于萬松深處。
人物簡介
又明鑒無臺,大理李氏子。年十八禮圣峰寺白齋出家,后隱波羅崖,草衣木食,戒行冰清,七日忘餐,亦無饑色。復事游參,究明宗旨。李中溪贈詩云:“貝葉翻三藏,曇花作一鐙。”又云:“袖云一旦別,羅月幾時圓。”萬歷十五年九月九日,沐浴端坐,誦準提咒而逝,荼毗之日,室有異香。
人物簡介
釋僧廣,字圓通,姓高氏,雄人也。父性果,母孟氏,夜夢一鐙入懷,覺而有孕。故生有夙根,不類凡童,雖在髫年,頗慕清凈,常以家居俗累不如修行超出塵濁為言,母聞之,知不可奪,欲乞卜者推定,卜者曰:“此子之命,出家極當。”年十八,父母相繼沒亡,因辭親里,至白溝河觀音庵乞義天祝發(fā),義尚苦行,時勤作務,廣每求參生死以決疑情。會溟波禪師就庵結(jié)制,廣便昕夕密究未生已前本來面目,復充行者,隨赴京師,命往憫忠寺受具戒。時年二十五,始習坐,三日才定,身心俱空,便見旁列羅漢中坐古佛,四炷香時,所見境界消滅,心正結(jié)疑,忽聞溟波語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廣頓豁朗,自是精修,無一妄念。康熙辛亥,溟波住西域,廣更進七,才至三日,如息重負,身心俱快,徹底灑脫,四日五更胸中溪然,便呈頌曰:“三世諸佛坐底牢,一條鼻孔透九霄。從今看破本來面,普天匝地任逍遙。”溟波見其經(jīng)行坐禪,與前迥異,及落堂便問:“如何是最初句?”廣喝之。又問:“如何是末后句?”廣又喝之。及問:“如何是函蓋乾坤?如何是截斷眾流?”廣連喝之。溟波迎擊一棒,廣云:“棒打石人頭,樸樸論實事。”溟波笑曰:“而今始得一人矣。”自是機鋒迅疾,當仁不讓。嘗臥病八晝夜,不進飲食,如在夢中,忽從平地起升須彌山四天王至忉利天,又升夜摩、兜率、他化自在,從六欲諸天乃至梵眾、梵輔、大梵天以及四空天,方覺時,聞人言曰曰:“廣維那八日不食矣,湯水在茲,曷飲諸?”廣仰視曰:“學道之人,禪悅為食。”復沈沈睡去,夢至十八獄中,見重重善惡果報,因白獄中人云:“汝等何不念佛?”眾乃齊聲一舉,忽一吏藍袍烏巾近前云:“長老有病,我能除之。”乃以手入腹中,取出脂膏一片,忽覺大痛,一呼而醒。時早課方畢,同來問訉,自是胸次清爽,方知前境俱是夢幻。癸丑,溟波命住中江,廣辭之。即上五臺,觀山勢如兜羅綿,倏忽有光橫飛如弓影,剎那而沒。循至河南,登少林,過首山,執(zhí)爨廚下,或遺火燒破道袍,殊無所覺。已而辭去,結(jié)夏香巖,曉聞報鐘,口占一偈,有云:“驚醒夢中人,宵夜渡關津。”禪者知其有悟。乙卯,歸省溟波,充首坐三年。壬戌出住慈憫,十有一載。壬申溟波示寂,繼席西域。廣賦性剛直,誨人不倦,接物有方,夏演毗尼,冬則結(jié)制,發(fā)機者固多,沾戒者亦復不鮮。春秋行頭陀事,利生三十馀載,不立文字,孤硬直截,罔容湊泊,著有《語錄》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