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凈梵,俗姓笪,名佛護,秀州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十歲出家,十八受具戒,歷師超果湛公、神悟處謙。元祐初,主姑蘇大慈寺,講天臺三大部。宣和初,郡守敬其高行,補為管內法主。建炎元年(《釋門正統(tǒng)》作二年)卒。見《釋門正統(tǒng)》卷六,《佛祖統(tǒng)紀》卷一四,《補續(xù)高僧傳》卷二。神僧傳·卷第九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僧凈梵。嘉禾人。姓笪氏。母夢光明滿室見神人似佛。因而懷娠。生甫十歲依勝果寺出家祝發(fā)。從湛謙二法師學教得其傳。初住無量壽院。凡講法華經十馀過。大觀中結二十七僧修法華懺。每期方便正修。二十八日連作三會。精恪上通感普賢受羯摩法。呼凈梵比丘名聲如撞鐘。時長洲縣宰王公度親目其事。題石為記。又嘗夢黃衣人請入冥見王者。令檢簿云。凈梵比丘累經劫數講法華經。即遣使送歸。一日禪觀中合眾皆見金甲神人胡跪師前。又在他處懺期蒙韋馱天點檢。大眾中有戒不嚴凈者。先以預定后果懺法不全。時姑蘇守應公有婢為崇所惱。請師授戒。其妖即滅。葛氏請施戒薦夫。見夫繞師三匝而去。待制賈公見師道行。即補為管內法主。師住持十馀年。亡后焚軀有舍利五色。
凈梵。嘉禾人。姓?。母龔氏。夢佛光滿室。遂有娠。及生因名佛護。十歲出家。嘗念阿彌陀佛?;騿?。年少何遽爾。師曰。我欲往他方丈。求掛搭去。十八受具戒。即依超果湛公。復謁神悟。屢親講說。大契宿心。元祐初。主姑蘇大慈。講三大部十馀過。馀文稱是。稟師戒法者。幾滿城邑。嘗率二十七人。修法華三昧。以二十八日為期。如此三會。感普賢大士授戒羯磨。至稱凈梵比丘。則洪聲震響。如撞巨鐘。師禪觀之處。眾嘗見金甲神。跪于座前。有時一處行懺。見韋天按視懺堂。行人有遭其點察者。輒障起而退。政和中。太守應公。婢為祟所嬈。歌笑不休。請師施戒。即刻神定。信女葛氏。請為亡夫施戒。即見夫旋繞師座。稱得解脫。嘗夜居西院。君酷暑。眾不安臥。師方披三衣。坐水閣上。忽風雪飛集。涼氣逼人。旦謂眾曰。夏行冬令。眾皆嘆仰。知為神龍翊衛(wèi)。變熱為涼也。宣和初??な刭Z公。敬師高行。補為管內法主。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佛護,字凈梵,姓笪氏,嘉禾人。母夢光明滿室,見神人似佛,孕而生護,因名佛護。十歲投圣果永懺主出家,常念阿彌陀佛。或問:“年少念佛何為?”曰:“我欲參訪去。”十八受具戒,投湛、謙二法師習教,得其傳。謁神悟,親講說,如夙習。初住無量院,講《法華》十馀會。哲宗元祐初,主姑蘇大慈,講三大部,弟子遍踵吳地。嘗率二十七僧修法華懺,每期方便正修,二十八日作三會,精恪上通,感普賢受羯摩法,至稱凈梵比丘者三,洪音如撞巨鐘,三昧將圓。有來二僧曰:“春至石梁禮圣跡。”忽見空中飛花,異香非常。遇一僧曰:“姑蘇梵法主散花至此”,語畢輒不見。某因得禮座下,長洲令王公度親時目其事,記刻于石。元符中,有黃衣使者,請至冥府,時王者迎就坐,令吏檢祥靄簿。吏云:凈梵比丘多劫講演《法華》,王即起頂禮,遣使引還。建炎元年十月朔日,坐亡,阇維時有五色光,塔擇橫塘之般若。
人物簡介
【介紹】: 明蘇州府常熟人,字希直。永樂二十二年進士。屢遷為開封府知府。治政嚴正,斷決明允,請托不行。汴人譽為包老。丁母憂歸。家貧,怡然處之。維基
魚侃,字希直,晚號頤庵,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今江蘇省常熟縣)人。明朝官員,官至開封府知府。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進士。歷官刑部、工部主事,隨都御史王竑督漕運,見河道淤淺,航行不便,奏請創(chuàng)設“淺浦夫”,隨時疏浚,為人稱頌。升河南開封府知府,剛直清廉,審理案件時,請托一律不受。因母喪丁憂致仕。居家生活貧苦,仍怡然自得。卒后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九【生卒】:1401—1487 【介紹】: 明浙江嘉善人,字伯器,一名鑄,字九鼎。博覽群書。正統(tǒng)中參贊軍務金濂辟為幕僚,從至福建。旋授沭陽典史,為王竑所惡,罷官歸。遨游三吳,賣文為生。與修《杭州府志》。有《桐村集》、《疑舫集》、《土苴集》。
鼎,字伯器,號桐村,又號疑舫,嘉善蘋川人,少警敏,以文學知名。正統(tǒng)間,尚書榮襄金公帥兵征閩,過嘉興,鼎以布衣謁見,與語,大奇之,辟置幕下,議進取方略,多見用。嘗與千戶龔遂奇從數騎入龍溪山寨,降其眾而還,幕府不知也??芷?,遇土木之難,格其賞。久之,授沐陽典史。師次杭州,四明章文仲來謁,曰:聞幕下有周鼎奇才,愿與之角金。公出南征百韻詩,朗誦一過,各書一通上之,不遺一字。鼎曰:能從末句倒誦至前乎?章謝曰:服矣。尋以淮土民饑,鼎欲奏請賑濟,忤當道,罷歸。囊橐蕭然,賣文為活。吳中墓志、譜諜,皆出其手,造請?zhí)钛省M砟昶鸺覟楦?,翁石田贈詩有山縣軍書前吏跡,墓堂文字老生涯之句。年近九十,修杭州志,燈下書,蠅頭不爽毫發(fā)。平生為文,援筆立就,不加點竄。尤長于詩,絕句推江南獨步。有土苴集,讀之沈雄歷落,有橫槊磨盾之風。然一往多雋思,故是大難耳。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伯器,嘉善人。正統(tǒng)中官沐陽典史有桐村疑舫齋土苴集明詩紀事·丙簽·卷十
鼎字伯器,嘉善人。以軍功授沐陽典史。有《桐村》、《疑舫齋》、《土苴》等集。 (《南濠詩話》:柯博士九思在奎章日,得出入內廷;后失寵,退居吳下。虞文靖公作《風入松》詞贈之,中亦微露此意。予聞柯嘗畫《黃鸝》、《白頭》,題詩二絕?!栋最^》云:「春濃不放小禽棲,白發(fā)沖冠向曉啼。簾幕半開人末起,樓臺風暖日猶低?!埂饵S鸝》云:「春風嬌軟綠陰肥,上苑鶯花紫翠圍。卻向后宮深院里,一枝閑自理金衣?!菇闻d周丈伯器嘗題二圖,為予誦之。詩云:「奎章閣下老詞臣,吟遍鶯花上苑春?;厥捉鹨麻e自理,綠陰多處少風塵,」「重重羅幕護輕寒,聽徹春禽乍夜闌。無限江南歸興里,不將華發(fā)漫沖冠。」蓋用其語而反其意也。 《弇州四部稿》:伯器書結法蕭灑。 田按:伯器工書,善賞鑒,名人書畫,往往見其題跋,小詩亦有風致。)
人物簡介
【生卒】:1409—1492 【介紹】: 明浙江錢塘人,字宗盛,號順庵。鄒濟子。正統(tǒng)四年進士。授兵部主事。景泰初,由兵部郎中擢本部右侍郎,以才為于謙所倚。改禮部。考察山西官吏,黜布政使以下五十余人。巡視河南、鳳陽水災,請賑災,又請令諸生輸粟入監(jiān)讀書。納粟入監(jiān)自此始。成化間官至禮部尚書。維基
鄒干(1409年—1492年),或稱鄒干,字宗盛,號順庵,浙江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鄒干為帝師鄒濟之子,鄒濟死時,鄒干尚年幼。朱高熾監(jiān)國期間,命其為應天府學生,月賜鈔米。正統(tǒng)三年(1438年)舉戊午科應天府鄉(xiāng)試,正統(tǒng)四年(1439年)聯捷三甲進士。土木之變,景宗即位,鄒干由兵部郎中越升至兵部右侍郎,才能為于謙所倚重。也先大軍迫近京師,九門均閉。城外百姓逃避戰(zhàn)亂欲入城,鄒干開門召入。之后改為禮部侍郎兼庶子,考察山西管理,彈劾罷免布政使侯復在內五十余人。后巡視河南、鳳陽水災,與王竑請求賑災。又請求下令命諸生入國子監(jiān)學習時必須交糧以解決財政問題,此為明朝“納粟入監(jiān)”之始。成化二年二月癸未,再次賑災饑荒,升任禮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后被彈劾乞休,謚康靖。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山東益都人,字宗元。正統(tǒng)十年進士。授刑科給事中。英宗北征,諫甚力。景泰中累擢浙江右參政,在浙數年,有政聲。以嘗劾石亨,亨得志,謫凱衛(wèi)經歷。維基
曹凱(1413年—?),字宗原,山東青州府益都縣人。正統(tǒng)乙丑進士。正統(tǒng)十年(1445年),中進士,授刑科給事中。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瓦剌進犯,英宗大舉親征,曹凱力諫勸阻未果。明軍在土木堡大敗,英宗被俘。消息傳來,曹凱痛哭數日,在朝殿上與王竑等共同擊斃錦衣衛(wèi)指揮馬順。景泰年間,給事中林聰劾何文淵、周旋,曹凱與林聰力爭。又參與調停福建巡按許仕達與侍郎薛希璉。出為浙江右參政,居官數年,有政聲。英宗復辟后,石亨得勢,因記恨曹凱從前對其彈劾之事,謫曹凱為衛(wèi)經歷。
人物簡介
【生卒】:1419—1474 【介紹】: 明真定府南宮人,字宗玉。正統(tǒng)七年進士。除御史,監(jiān)軍攻兀良哈,有功。巡按山西,辨疑獄百余。土木之變,陷身后脫還。天順二年進右副都御史,贊方瑛軍鎮(zhèn)壓貴州苗干把豬起事。旋巡撫湖廣。入為兵部侍郎,進工部尚書。成化元年,提督軍務,鎮(zhèn)壓荊襄流民劉通等起事。事平,加太子少保。改兵部尚書,兼督十二團營。議出兵大舉搜河套,調兵征糧,內地負擔甚重,而所遣大將皆畏怯不任戰(zhàn),終于無功。卒官。謚恭敏。維基
白圭(1419年—1474年),字宗玉,北直隸南宮人,明朝兵部尚書,同進士出身。正統(tǒng)七年(1442年),登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朱勇部隊監(jiān)軍,討伐兀良哈有功。后巡按山西。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從明英宗北征,土木之變時脫險返回,被明景帝派往澤州募兵。不久,升任陜西按察副使,又擢浙江右布政使,協(xié)同眾將平定福建鄭懷冒叛亂。天順二年(1458年),升右副都御史,征討貴州苗族,平定叛亂,參贊南和侯方瑛部,討伐谷種等地,并逮捕干把豬。后擔任湖廣巡撫,賑災。天順四年,召為兵部右侍郎,次年與都御史王竑參贊都督馮宗軍務,分兵巡邊,并獲勝。天順七年,晉升為工部尚書。成化元年,提督軍務,平定判定荊、襄劉通叛亂。獲勝后加太子少保,因父喪丁憂回鄉(xiāng)。成化三年(1467年),改為兵部尚書,兼督十二團營,平定陜西叛變。成化十年(1474年)卒官,年五十六。贈少傅,謚恭敏。
人物簡介
【生卒】:1422—1478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永熙。正統(tǒng)七年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貪墨吏數十人。景泰時擢廣東副使,巡撫江西。劾奏寧王朱奠培不法狀,后被寧王誣劾,奪官。后再起為大理少卿,遷兵部右侍郎。憲宗立,以牽累貶官。會大藤峽徭、僮等族民眾起事,乃改以左僉都御史,參贊軍務,督兵鎮(zhèn)壓。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有才略,治軍嚴,而謗議亦易起。為中官所傾軋,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明詩紀事·乙簽·卷十七
雍字永熙,長洲人。正統(tǒng)壬戌進士,除御史。擢廣東副使,進右僉都御史,巡撫江西,改山西副使。以事下獄,奪官。尋超大理少卿,復為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大同,入為兵部侍郎。坐累眨浙江參政,擢左僉都御史,進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再進右都御史。正德中,謚襄毅。有集十五卷。 (田按:襄毅素為武功伯徐有貞所輕。有貞自金齒赦還,時仰觀天象,謂將星在吳,益自負,常以鐵鞭自隨,數起舞。及聞襄毅征兩廣有功,乃擲鞭太息曰:「孺子亦應天象耶?」初賊蔓延兩廣,議者謂當分兵撲滅。襄毅決計全師直搗大藤峽,始至峽口,儒生里老數十人伏謁道左,愿為向導。襄毅叱左右縛斬之,果賊也。賊大驚曰:「韓公天神也!」麾兵奪橫石塘及九層樓諸險。丘文莊?!秳P歌》所謂「一夜山靈驚失險,回頭不見九層樓」也。大藤峽延廣六百里,中有大藤如虹,橫互兩崖間。襄顏先后破賊三百二十四砦,斧大藤斷之,易名斷藤峽,勒石紀功而還,自作《平斷藤峽長歌》以紀事,所謂「大藤根株悉已斷,五嶺封疆真再造」也。)維基
韓雍(1422年—1478年),字永熙,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正統(tǒng)七年(1442年)壬戌科進士,授御史,出巡河道,后巡按江西。景泰二年(1451年),升廣東副使。景泰三年(1452年),經華蓋殿大學士陳循推薦,任右僉都御史,代楊寧巡撫江西。重建滕王閣,“堂高逾二十尺,而樓又逾其半,宏深富麗”。又彈劾寧王朱奠培不法之事,得罪寧王府。天順元年(1457年),撤銷天下巡撫,改任山西副使。朱奠培因前事懷恨在心,趁機彈劾,被下獄奪官。后起用為大理寺少卿,不久復任右僉都御史,輔佐左都御史寇深理都察院事。天順四年(1460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大同。天順七年(1463年),入覲議事,留用為兵部右侍郎。明憲宗即位,受翰林院侍讀學士錢溥連累,貶為浙江左參政。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因廣西大藤峽(廣西桂平市西北約8公里的黔江下游)瑤、僮各族動亂,兵部尚書王竑力薦韓雍為左僉都御史,贊理軍務,與趙輔等率軍16萬前往鎮(zhèn)壓,多所殺伐。五月,叛軍殺瀧水主簿陳衍。十一月,明軍長驅至大藤峽口,叛軍近7000人被殺,擒殺叛軍首領侯大茍,改地名為斷藤峽,韓雍任兩廣總督,駐梧州。最終因下屬及同僚攻訐致仕。兩廣人念其功績,立祠祭祀。家居五年后卒,享年五十七歲。正德年間,追謚襄毅。著有《襄毅文集》。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浙江海鹽人,字靖之,號方洲。景泰五年進士。授禮科給事中,擢都給事中。言京衛(wèi)武職,人員既眾,又多老弱,宜嚴加考核。格不行。憲宗時出為汀州知府,以簡靜為治。以病免歸。致仕后家居三十年,累薦不起。工書畫,能詩。有《方洲雜言》、《奉使錄》、《方洲集》。滄海遺珠
張寧(1426-1498)字靖之,號方洲,浙江海鹽人,景泰五年(1454)進士,授禮科給事中,汀州知府,以簡靜為治,工書畫,能詩。著有《方洲雜言》《奉使錄》《方洲集》。槜李詩系·卷九
明詩紀事·乙簽·卷十九寧,字靖之,號方洲,海鹽人(或云海寧人,誤。)七歲題畫龍,有莫點金睛恐飛去之句。景泰甲戌登進士,受知于少保謙、姚尚書夔,授禮科給事中。內閣陳循、王文以子不得舉,中傷考官,寧疏言其失大臣體,又疏請裁止曹、石陳乞等事,聞者竦然。天順中,奉使朝鮮,饋遺一無所受。朝鮮為樹亭曰卻金,陪臣樸元亨從游太平館,寧賦百韻詩,樸隨手和之,殊不相下。寧得溪流才白春前雪,柳折新黃夜半風。樸乃閣筆曰:不能和矣。升都給事中。憲宗朝首勸經筵,又薦起王竑、李秉,諸大臣不悅。太后生辰,設齋醮,禮官斂大臣金錢祈福,寧言不可。給事中王徽等劾內閣李賢,寧又合六科申救,人益忌之,出知汀州。未幾乞歸,家居三十年,日杜門以琴書自娛。放志山水,?舟蠟屐,隨意所之,興至成文,呼筆立就。性喜繪事,特饒姿逸,然不輕與人點染。沒后無子,有二妾曰寒香、晚翠,剪發(fā)自誓,不下樓者四十年,詔旌為雙節(jié)。著有方洲集。是時風雅寢微,寧力為振起。厥后董許朱陳輩出,武原詩學所以獨盛于他邑也。
寧字靖之,海鹽人。景泰甲戌進士,除禮科給事中,出為汀州知府。有《方洲集》二十六卷。(《詩談》:海鹽張靖之,高雅得唐調。《藝苑卮言》:張靖之如小棹急流,一瞬而過,無復雅觀。 《國雅》:靖之縱調騁情,頗稱作者。其《采蓮》《昭君》,風力丹彩俱備,堪以陶寫幽心。至「林葉經霜盡,河冰近午開」,是前賢末振語。殷璠所謂意新理愜,斯得之。 《紫桃軒雜綴》:張黃門靖之負海內重名,與時不能俯仰,拂衣早退,性喜繪事,不輕與人點染。馀少時曾見其《海天落照》、《石梁飛瀑》二幀,極詭麗奇?zhèn)ブ^。近又見李白看廬山瀑布圖》,泉壑樹石,縱橫森布,一唐帽紅衫人,仰面掀須,豪態(tài)溢出,知其有傾河倒峽之氣郁盤于胸也。抑先生假以自寓乎? 《無聲詩史》:張晴之詩思敏捷,工人物山水。 《靜志居詩話》:黃門致仕歸,筑方洲草堂于海澨,疊石為山,上有峰曰「蒼玉」、曰「拄頰」、曰「小飛來巖」、曰「宿雨」、曰「滴露洞」、曰「歸云坡」、曰「蘭雪岫」、曰「茶煙嶠」、曰「詠月譽」、曰「卓筆泉」、曰「洗硯池」、曰「英山」,皆刂于石,而通目之曰「一笑山」。家居三十年,歌詩畫筆與云東逸史齊稱。暮年無子,有二婢子曰寒香、晚翠,剪發(fā)自誓,不下樓者四十年。有司以聞,詔旌為「雙節(jié)」。釋明秀詩云:「交剪云鬟報主恩,鏡臺花落洗頭盆。同心誓死方洲上,霜月寥寥夜照門?!挂粫r和者甚眾。黃門嘗過杭州,潑墨寫《目關飛鴻手揮五弦圖》,縱橫潦草,侍婢笑之。題詩云:「閑尋敗筆作圖畫,小鬟侍立笑欲倒。山頭頹似土灰堆,樹根亂若蓬蒿草?!顾菩△叽春恪⑼泶浜?? 田按:靖之成化中以給事中使朝鮮,有《贈樸判書》詩云:「朝鮮賢臣樸判書,老成風雅非凡儒。緱山玉笙鳳凰侶,弱流鐵網珊瑚株。鴨綠江頭始相見,雅度清談便依戀。曲池春水曉同吟,驛路東風夜共燕?!古袝?,朝鮮陪臣充館伴者也。靖之游太平館賦七言長律六十韻,樸隨和之,殊不相下。靖之得「溪流殘白春前雪,柳拆新黃夜半風」之句,樸擱筆曰:「不能屬和矣!」靖之對客揮毫,驚動遠裔,馬工不如枚速矣?。?/blockquote>維基張寧,字靖之,號方洲,浙江海鹽縣人。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進士,授禮科給事中。明英宗奪門復辟后,曹吉祥、石亨竊政,事關禮部者,張寧均朝中裁損,英宗遂知。當時朝鮮王朝與相鄰的毛憐衛(wèi)仇殺,詔令張寧同都指揮武忠調解。升禮科都給事中。因救王徽而得罪給事中李賢,出為福建汀州府知府,有政績。以病免歸。家居三十年,言者屢薦,終不復召。
人物簡介
楊瑯(1428年—?),字朝重,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天順三年(1459年)己卯科福建鄉(xiāng)試第一名。天順八年(1464年)甲申科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憲宗初,上疏乞罷尚書馬昂、翰林學士倪謙,請起尚書王竑,召還給事中王徽、修撰羅倫,皆不報。巡按浙江,升江西按察司僉事,改山東,提督學政,賑災途中染病卒于東阿。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430—1502 【介紹】: 明山西崞縣人,字廷美。天順八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成化時遷兵科都給事中,奏請起用致仕尚書王竑、李秉。又斥都御史王越,并及宮闈隱事,乃被杖文華殿。尋擢陜西參政,進布政使。治陜十五年,多有建樹。弘治中巡撫湖廣、四川,召拜戶部尚書。致仕歸。卒。
梁璟(1430年—1502年),字廷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崞縣(今屬山西省原平縣北崞陽鎮(zhèn))人。梁璟于天順八年(1464年)中進士。授官通政使司兵科給事中。成化年間,梁璟經過數次升職,任都給事中。任內屢次為減輕民負上疏。京郊八府地區(qū),原本只設巡撫一人,在薊州駐軍,防御邊境,不能兼顧。曾璟建言在順天、永平二府分設巡撫,得到采納。不久,因與同僚韓文、王詔等奏請起復前尚書王弦、李秉,斥責都御史王越,言語涉及宮闈隱秘,結果在文華殿遭受鞭打。九年任期屆滿,升任陜西布政使司左參政,歷任左、右布政使。先后在陜西任職十五年,抗擊番部,多有政績。孝宗繼位后,梁璟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撫湖廣。弘治二年(1489年),因當地饑荒,請求免征兩京漕糧八十九萬余石,獲準。孝宗登極時,本已下詔免去各地額外貢獻,而提督武當山的宦官又上供黃精、梅筍、茶芽等,勞民傷財;宦官陳喜又率領三十余名道士肆虐各處。梁璟奏請免除,多被采納。因丁憂停職,守制期滿后,弘治五年(1492年),巡撫四川。七年(1494年),拜為南京吏部右侍郎,后升南京戶部尚書,致仕還鄉(xiāng)而卒。《明史》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