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481—1567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時鳴,號南江。嘉靖二年進士。知番禺縣,官至福建左參議。有《四明文獻錄》、《閩廣集》、《東白樓稿》、《郡志征》、《四明風雅集》。甬上耆舊詩·卷十一
維基字時鳴。以進士知番禺縣,有治行。歷南京、工刑二曹。出為江西按察僉事。與勢家忤,謫判鄧州。歷官福建左參議,歸老于家。先生持操廉白,歷官三十年,惟馀薄田一頃。居家以孝友名,自先世伏臘祭器俱為增修。垂老好學,日坐東白樓,手一編不置。自成、化以后,郡志闕然未修。先生因續(xù)為蒐補,考諸先輩所言,述而不斷,名曰四明志徵。又從芝山楊公所見高士宋弘之所輯四明雅集,因增所未備,序而傳之,又合為四明文獻錄,俱有功學者。先生年八十七,體尚健,杖履所至,里巷聚觀。太守歲行鄉(xiāng)飲酒禮,必首請。先生在賓筵幾三十年,鄉(xiāng)論謂涇泉陳公后,先生一人而已。所著閩廣集、東白樓稿,俱藏于家。先生所續(xù)四明雅集,郡守沈鳳峰先生序之曰:少參南江戴公,號博洽,平居亢潔,不輕許與,故其所選甚精。張大司馬曰:吾友戴南江氏,早謝塵鞅,屏居寡營。愾日月之易邁,懼文獻之失徵。爰取郡中諸文人學士所著篇什,積歲月而詮次之。先生于里中先賢,亦已勤矣,而其詩絕不傳,諸家所選僅一二首,又不稱意,中深恨之。近始從其家得所鈔雅集一編,至卷末已附錄先生遺草一卷,俱雅健可喜,為其侄光選者所載,他本俱無之。即戴氏子孫盡不知也。余喜先生詩,沒而幸傳,故為詳記之。
戴鯨(1481年—1567年),字時霖,號南江,浙江寧波府鄞縣人,學者,同進士出身。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五十一名舉人,與弟戴鱀同榜。嘉靖二年(1523年)登癸未科進士,任廣東番禺縣知縣。歷任工部、南京刑部員外郎。升南京刑部署郎中,嘉靖十一年(1532年)七月升江西按察司僉事。謫任鄧州通判,終福建布政司左參議。致仕歸鄉(xiāng)后致力于學術著述。
人物簡介
字廷瑞,號木石,以進士除南京監(jiān)察御史。時戶、刑、兵、工四部尚書,國子祭酒俱不職,公抗疏論之。掌錦衣都指揮劉敬父子怙勢橫虐,言官為結舌,公獨疏其下,法遂逮敬奪官,子論戍,一時風裁凜然。出為山東按察僉事,在職勞瘁,遂以疾請老,卒于家。子鑰,亦為名御史,見后傳。從子鰲,官戶科都給事中。余近選此集,于諸世家遺文最所加意,萬允誠更走訪不遺力。一日,余謂允誠曰:城西董氏,其先有父子名御史,而里中諸詩選絕不及,豈兩公俱無文辭耶?復念董工部德鏞,吾家婿也,為公后,因遣侄輩往從,問其家頗有所藏先世遺集否。次日,董甥從舊簏中覓得一冊來,前后剝落數紙,喜中尚完好,發(fā)視,即工部所刻先世兩御史集也。詩各一卷,數十首,俱華健有奇氣,不愧作者。余讀之嗟賞竟日。若工部誠所謂賢子孫也。工部刻此集在崇禎癸未九月。不及半年,國難作,工部亦下世,詩板俱毀,今僅存一二冊,即御史子孫,俱未得見。若失此一時前輩,風雅竟不可復問矣。余因簡與公同時,若薛司稅敬紀善服耘詩,則從薛氏所刻世風錄之。陳太守本深詩,則吾友陳同亮持示其家乘所抄副使張公炳詩,亦得諸張氏家乘中。錢布政奐詩,則余為吾友錢稚廉序定其家集,選此數首。董氏兩御史詩,則得工部所刻本也。前此七公,俱自二百年后始登作者之堂,為桑梓增重。夫諸公久以名位顯聞于世,家有遺文,而諸選家草草,且絕無問之者,何況布衣草野,金石之聲,不出蓬戶,更誰為發(fā)潛德之輝耶?梨洲先生曰坐視先輩佳文字埋沒,是為忍人。三復斯言,能無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