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紹先,字伯生,陜西西安府咸寧縣人,三原縣民籍。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科陜西鄉(xiāng)試第十五名舉人,十一年(1583年)聯(lián)捷癸未科二甲第十三名進士。授工部主事,監(jiān)修潞王府,省費鉅萬。奸珰忿甚,陷之詔獄,出為東昌府通判,掌糧務(wù)事,糾劾奸珰,謫代州同知,后起為南京刑部員外郎,升南京刑部廣西司郎中。居家與弟王紹徽等同修《陜西通志》。
人物簡介
鄭繼芳(?—1611年),號環(huán)樞,光祿寺廚籍直隸河間府鹽山縣人。萬歷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順天鄉(xiāng)試舉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授知淄川縣,調(diào)益都縣,行取云南道御史,巡按浙江。時有錢塘人傅時為蘇杭織造太監(jiān)孫隆義子,藉其勢三十馀年,冒充穎國公傅友德子孫,授職百戶,豪富不仁。繼芳訪參,將其置諸法,貴要不能救。參與萬歷黨爭,劾奏東林工科給事中王元翰貪婪不法,后有人以他的名義偽造信函,送到了浙江道御史劉國縉和戶科給事中王紹徽手中,禮科都給事中胡忻又將這份書信送至吏部尚書孫丕揚手上,并在書信末尾加上“嘉禾先生近生一子,想丈所欲聞?wù)?,并報”,嘉禾先生即沈思孝,曾與孫丕揚在萬歷二十三年的外計中發(fā)生激烈沖突,兩人俱無子嗣,所以胡忻故意加上這句話以激怒孫丕揚,孫丕揚果然信以為真,籌劃借來年的京察處置鄭繼芳、劉國縉、王紹徽。之后孫丕揚偶然將這封書信出示給吏部左侍郎蕭云舉時,蕭云舉仔細查看了許久后,提筆寫道:“得非詐乎(孫丕揚時年八十,年老且耳背)?”孫丕揚出其不意,驚異莫名,隨后才醒悟被人利用。萬歷三十九年辛亥京察由孫丕揚與都察院署事左副都御史許弘綱,吏部左侍郎蕭云舉、右侍郎王圖等人主持,在此次京察中,浙黨、宣黨、昆黨的骨干湯賓尹、徐大化、張嘉言、劉國縉、王紹徽、喬應(yīng)甲、岳和聲等或以浮躁論處,或被轉(zhuǎn)出京城任職,因此三黨認定孫丕揚果然因為輕信鄭繼芳的偽書而展開報復(fù),隨即紛紛上疏彈劾攻擊。在此次黨爭中,東林黨與浙黨兩敗俱傷,各有損失,宣、昆黨則全滅。孫丕揚、許弘綱、王圖、王國等人則因被彈劾而辭官。
人物簡介
【生卒】:1556—1627 【介紹】: 明陜西長安人,字仲好。馮友子。萬歷十七年進士。官御史,以上章言帝失德,帝大怒,欲廷杖之,因閣臣勸解得免。后被削籍。居家杜門謝客,鉆研理學(xué)。光宗立,起尚寶卿。天啟時官至工部尚書。卒謚恭定。有《元儒考略》、《馮少墟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仲好,長安人。萬歷己丑進士,改庶吉士授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歷官副都御史謚恭定有少墟集維基
馮從吾(1556年—1627年),字仲好,號少墟,陜西長安(今西安市)人,同進士出身,官至工部尚書。萬歷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九年八月授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巡視中城,有宦官求見,但被他拒絕。禮科都給事中胡汝寧奸詐狡猾,多次彈劾不去。馮從吾揭發(fā)他作奸犯科之事,遂被調(diào)往外地。當(dāng)時正值考核外官政績之時,馮從吾嚴(yán)格巡查,賄賂受請之事便不再發(fā)生。萬歷二十年(1592年)正月,馮從吾上疏告戒明神宗:“陛下郊廟不親,朝講不禦,章奏留中不發(fā)。試觀戊子以前,四裔效順,海不揚波;己丑以后,南倭告警,北寇渝盟,天變?nèi)搜?,疊出累告。勵精之效如彼,怠斁之患如此。近頌敕諭,謂圣體違和,欲藉此自掩,不知鼓鐘于宮,聲聞于外。陛下每夕必飲,每飲必醉,每醉必怒。左右一言稍違,輒斃杖下,外庭無不知者。天下后世,其可欺乎!勿以天變?yōu)椴蛔阄?,勿以人言為不足恤,勿以目前宴安為可恃,勿以將來危亂為可忽,宗社幸甚。”神宗盛怒,想要在大殿之上杖責(zé)馮從吾。恰逢仁圣太后壽辰,加上閣臣們竭力化解才得以倖免。隨即便告老還鄉(xiāng),后被起用為巡查長蘆等地鹽政。馮從吾潔身自好,任內(nèi)惠利商人,違法亂紀(jì)之事均有所收斂。不久,馮從吾返回京師,適逢神宗因軍政之事大罷諫官。馮從吾也因而被革職,仍然是因為之前上疏諫言的緣故。馮從吾生性純樸誠實,有志于濂、洛之學(xué),受業(yè)于許孚遠。罷官歸鄉(xiāng)后,閉門謝絕客人來訪,拿來古代賢人可以作為人們行為規(guī)范的言簡意賅的語句,體察考驗自己的身心,學(xué)問造詣更加精深。在家閑賦了整整二十五年。萬歷四十八(1620年)明光宗登基。馮從吾被起用為尚寶卿,后晉升為太仆寺少卿,因為兄長去世而未赴任。不久改任大理寺少卿。天啟二年(1622年)擢左僉都御史。不到兩個月,又升任左副都御史。廷議梃擊、紅丸、移宮等三大案,馮從吾說:“李可灼以至尊嘗試,而許其引疾,當(dāng)國何心!至梃擊之獄,與發(fā)奸諸臣為難者,即奸人也。”自此以后朝中群小皆畏懼他。不久,與鄒元標(biāo)共同創(chuàng)建了首善書院,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在這里講學(xué),給事中朱童蒙上疏詆毀書院。馮從吾說:“宋之不競,以禁講學(xué)故,非以講學(xué)故也。我二祖表章《六經(jīng)》,天子經(jīng)筵,皇太子出閣,皆講學(xué)也。臣子以此望君,而己則不為,可乎?先臣守仁,當(dāng)兵事倥傯,不廢講學(xué),卒成大功。此臣等所以不恤毀譽,而為此也。”于是馮從吾再次稱病求歸,明熹宗溫言安慰挽留。但是給事中郭允厚、郭興治又相繼努力詆毀鄒元標(biāo)。馮從吾又說:“臣壯歲登朝,即與楊起元、孟化鯉、陶望齡輩立講學(xué)會,自臣告歸乃廢。京師講學(xué),昔已有之,何至今日遂為詬厲?”于是再次上疏請求歸鄉(xiāng)。天啟四年(1624年)春,起任南京右都御史,都接連推卻不任。被熹宗召見授予工部尚書。恰逢趙南星、高攀龍等人相繼離開朝廷,馮從吾連續(xù)上疏,極力請辭,熹宗遂同意其致仕。天啟五年(1625年)秋,魏黨張訥上疏詆毀馮從吾,馮從吾被革職。同鄉(xiāng)人王紹徽向來對馮從吾懷恨在心,等到他成為吏部官員,就立刻派遣喬應(yīng)甲任陜西巡撫,想搜集各種罪證獲罪于他,但都沒有收穫。于是便毀掉了書院,推倒了圣賢塑像,將其扔到了城墻邊角。馮從吾不能忍受心中怒火,得病去世。崇禎初年(1628年)明思宗恢復(fù)馮從吾官職,并追贈其太子少保,謚恭定。與鄒元標(biāo)、鐘羽正等人并稱“西臺三正人”。
人物簡介
袁鯨,字石麟,湖廣常德府龍陽縣人。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初授丹陽縣知縣。天啟五年(1625年)四月考選為山東道御史,疏糾陜西巡撫宋槃,并及南太仆寺卿劉憲寵貪穢狀,上令宋槃致仕,劉憲寵禠職。七月以黔難未平,楚力已匱,條陳四議:一曰分兵屯運、一曰開例納米、一曰分設(shè)鼓鑄、一曰僉官解運。疏末復(fù)論韓策、汪先岸,謂韓策為趙南星手引,以外藩而巧躐乎上卿,汪先岸與汪文言同宗,合開典而盡坑其馀賄所,宜立加禠斥。六年閏六月疏糾吏部尚書王紹徽與原任陜西巡撫喬應(yīng)甲聲氣同出處同,一內(nèi)一外,呼吸相通,相比相信之深,無如此兩人者,因列紹徽納賄鬻官穢狀,紹徽遂以贓私狼藉,著冠帶閑住。尋巡按甘肅。七年八月以殿工加恩,加升一級、賞銀十五兩、纻絲一表里,升太仆寺少卿照舊管事。又與總督史永安、巡撫胡廷宴、巡按御史莊謙、帥眾合詞請建魏忠賢生祠于固鎮(zhèn)太白山龍池之西,內(nèi)有“惟岳齊天,用象生申之翰;如泉滿地,式弘賚傅之霖。績在東陲,惠流西鄙。”等語,獲賜祠名懋彝。崇禎二年(1629年)四月以閹黨被削籍。
人物簡介
李棲鳳(1574年—1641年),字熙徵,號翀玄,山西平陽府蒲州臨晉縣人。萬歷三十二年甲辰(1604)進士,授陜西三原縣知縣,入為兵部主事,升員外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以薦擢陜西布政使司神木道右參議,以軍功升山西按察司副使、懷來兵備道,改山東副使。天啟六年二月,加為山東右參政,備兵霸州。又以山東右參政霸州道李棲鳳仍管懷來道事,懷來道秦一鵬仍管霸州道事。再升太常寺卿,五月,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等處地方。后丁憂回籍。崇禎二年(1628年)清算魏忠賢閹黨時,李棲鳳被指為王紹徽之門人并有貪污腐敗之劣跡而被禁錮。十四年(1641年)被起用為兵部右侍郎,鎮(zhèn)昌平道,他屢辭不獲,卒于赴任途中,享年六十七歲。
人物簡介
惠世揚(1581年—1652年),字抑之、抑我,號元孺,陜西清澗縣小岔則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萬歷丁未進士,東林黨人。惠世揚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中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成進士,初授四川華陽縣(今屬雙流縣)知縣。因政績卓著,擢工科給事中,轉(zhuǎn)右給事中,升禮科都給事中,多有建言。熹宗即位,惠世揚以災(zāi)異陳言,參劾大學(xué)士孫如游,薦高攀龍、劉宗周、孫居相、劉策、王之寀等,又糾首輔方從哲。天啟二年(1622年),大學(xué)士沈?配合魏忠賢大舉內(nèi)操,募兵隸于錦衣衛(wèi)。惠世揚等上疏反對。歷官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天啟五年(1625年),左副都御史王紹徽仿照《水滸傳》的形式,編成《東林點將錄》。惠世揚名列其中,冠以“天猛星霹靂火大理寺少卿惠世揚”,與楊漣、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并稱「馬軍五虎將」。終于以“結(jié)交內(nèi)侍”罪名下獄,嚴(yán)刑拷打,抗論不屈,幾死囹圄。崇禎元年(1628年),經(jīng)馬鳴世等訟冤,惠世揚復(fù)官。次年,論劾尚書張鶴鳴,丁憂去官。崇禎六年(1633年),再起故官。崇禎十年(1637年),轉(zhuǎn)南京大理寺卿。崇禎十一年(1638年),晉兵部右侍郎,改刑部添注右侍郎。崇禎十四年(1641年),調(diào)刑部左侍郎。。明末投降大順,任右平章。隨即降清,任左副都御史,致仕回鄉(xiāng)。姜鑲反清起事,綏德副總兵王永強奉惠世揚起兵響應(yīng)。永歷七年(清順治九年,1652年)兵敗米原鎮(zhèn),王永強自縊,惠世揚不知所終。
人物簡介
王淑抃(1581年—?),字符清,號肖白,陜西西安府耀州軍籍。萬歷三十一年癸卯科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初授無極知縣,調(diào)寶坻縣。萬歷三十九年辛亥京察,由其父吏部右侍郎王圖主持,祭酒湯賓尹與其弟子王紹徽令御史金明時彈劾時任寶坻知縣的王淑抃贓私巨萬,又偽造王淑抃彈劾其伯父王國的奏疏,企圖牽連王圖,王圖上疏言狀,明神宗下令調(diào)查,最終湯賓尹在考察中以不謹被褫官,金明時亦被廢黜。由此引發(fā)東林黨大噪,王圖被群起而攻,九月后被迫告歸。天啟三年,王圖起復(fù)故官,次年進禮部尚書,王淑抃亦擢官至戶部主事,尋為黨附魏忠賢的王紹徽指使御史彈劾,遂被削籍追奪誥命,不久去世。王淑抃亦被御史石三畏彈劾削奪。崇禎元年,王淑抃上疏申冤,后官至戶部郎中。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642 【介紹】: 明常州府宜興人,字聞韶。萬歷四十四年進士。授桐鄉(xiāng)知縣。天啟初擢御史。后金兵破廣寧,力劾兵部尚書張鶴鳴失地罪。會議紅丸事,請盡奪方從哲官階、祿蔭。后累有論劾,忤魏忠賢,出為湖廣按察副使,旋削籍。崇禎初起御史,劾魏黨王紹徽。官至右僉都御史撫治鄖陽,坐事戍邊卒。
蔣允儀(?—1642年),字聞韶,別號澤礌,直隸常州府宜興縣民籍。明末政治人物。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授桐鄉(xiāng)縣知縣,移嘉興。天啟二年(1622年),擢御史,巡按陜西,條上籌邊八事。五年,允儀還朝,即出為湖廣副使。其冬,魏忠賢使給事中蘇兆先劾其為門戶渠魁,遂削籍。崇禎元年七月,起補山東道御史,十一月掌河南道事,二年四月升添注太仆寺少卿。四年六月,以右僉都御史撫治鄖陽。六年,流賊將窺湖廣,兵部令其移鎮(zhèn)襄陽,鄖陽益虛。中官陳大金與左良玉來援,副使徐景麟見其多攜婦女,疑為賊,用炮擊之,士馬多死。大金怒,訴諸朝,命逮景麟,責(zé)允儀陳狀。已而并逮允儀下獄,戍邊,而以盧象升代。十五年,御史楊爾銘、給事中倪仁禎相繼論薦,未及用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