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510 【介紹】: 明山東歷城人,字用和。成化十一年進士。授襄陵知縣,入為御史。憲宗末年數(shù)笞言官,鼐力諫不止。以論妖僧繼曉等事,借他事謫官。弘治間起為河南按察僉事,累擢為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正德初以忤劉瑾,斥為民。后復(fù)官。學(xué)者稱柏山先生。維基
張鼐(1443年—1510年),字用和,山東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人,成化乙未進士,正德初官至南京右都御史。因得罪劉瑾、焦芳,獲罪下獄。后平反,嘉靖初賜祭葬。早年出身國子生,進山東鄉(xiāng)試第五十一名。成化十一年(1475年)登乙未科進士。授襄陵縣知縣,入為監(jiān)察御史。憲宗末年,曾經(jīng)劾妖僧繼曉、方士鄧常恩等,巡按江西。因尹直等構(gòu)罪,張鼐與巡撫閔圭被貶,謫為郴州判官。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升河南按察司僉事,進參議,因協(xié)助治理黃陵岡遷副使。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按察使。同年秋,授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武宗繼位后,張鼐改巡撫宣府。正德元年(1506年)召還,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署院事。因得罪劉瑾,改南京右都御史,與焦芳父子交惡,因遼東軍餉等事被逮捕下獄。總兵官毛倫等具奏諸人苦狀,后得到折價從緩。劉瑾被誅后,已去世的張鼐獲恢復(fù)官職。
人物簡介
【生卒】:1449—1531 【介紹】: 明浙江馀姚人,字于喬,號木齋。成化十一年進士第一,授修撰。累遷左庶子。弘治初,與日講,帝屢稱善。八年入內(nèi)閣參預(yù)機務(wù),累官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與劉健、李東陽同輔政。秉節(jié)直亮,見事尤敏,時人有“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之稱。武宗嗣位,請誅劉瑾不納,致仕。旋被誣奪職,瑾誅,復(fù)職。致仕。世宗即位,即遣使慰問。嘉靖六年,再起入閣,僅數(shù)月,以老辭歸。卒謚文正。有《歸田稿》。明詩紀事·丙簽·卷七
維基遷字于喬,馀姚人。成化乙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歷諭德、庶子、少詹,兼侍講學(xué)士,入閣參頂機務(wù)。進詹事,擢兵部尚書、東閣大學(xué)士,加太子少保、太子太保。改禮部尚書,進武英殿太學(xué)士、少傅、兼太子太傅。請誅劉瑾忤旨,致仕,除名。瑾誅復(fù)職,再致仕。起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xué)士。贈太傅,謚文正。有《歸田稿》八卷。(《四庫總目》:謝遷文集全稿嘉靖中倭亂被毀,《歸田稿》八卷乃其致仕以后。及再召時所作也。集中奏疏類,多晚年陳謝之作,凡在朝時嘉謨讜論,均已無存。即史所稱「請罷選妃嬪,禁約內(nèi)官」諸疏亦散失。然遷當(dāng)歸里以后,正劉瑾、焦芳等挾怨修邵,日在危疑震撼之中,而所作詩文,大抵詞旨和平,惟眷眷寄江湖魏闕之思。老臣憂國,退不忘君,讀此一編,已足以知其忠悃矣!) 王鍪《震澤紀聞》:成化、弘治間,翰林聲望最重者吳寬,次則謝遷。兩人皆狀元及第,儀干修整。寬溫粹含宏,遷明暢亮直,寬詩文俱有古意,遷亦亞之,故一時并有公輔之望。遷入內(nèi)閣十馀年,號能持正,不失為賢相。時劉健為首相,遷數(shù)言寬當(dāng)入閣,健曰:「待我去用之。」他日又以為言,又曰:「待我去用之。」遷爭之不得,至聲色俱厲,健但笑而已。皇甫庸《近峰聞略》,弘治乙丑,大學(xué)士木齋謝公乞致仕,薦吳文定、王文恪二公以代己,言極懇至。一時恬讓之風(fēng),感動中外。田按:木齋以忤劉瑾致仕。瑾意叵測,人皆危之。木齋曰:「天佑皇明,我當(dāng)無他,不見劉元城之事乎?」處之裕如,日與家圍棋賦詩。可謂雅量。)
謝遷(1449年—1531年),字于喬,號木齋,謚文正。成化十一年(1475年)狀元,三朝元老,累官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xué)士。浙江余姚泗門(今泗門鎮(zhèn))人。其父親曾任都事,參與張楷征討鄧茂七之亂。
人物簡介
【生卒】:1450—1524 【介紹】: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濟之。十六歲時,國子監(jiān)諸生即傳誦其文。成化十一年進士,授編修。閉門讀書,遠避權(quán)勢。本與外戚壽寧侯張巒有連,亦不相往來。弘治時歷侍講學(xué)士,充講官,擢吏部右侍郎。以憂去。正德初進戶部尚書、文淵閤大學(xué)士,入閣時大權(quán)盡歸劉瑾,鏊初開誠與言,偶見聽納,后瑾專橫更甚,禍流搢紳,鏊不能救,乃辭官而去。博學(xué)有識鑒,經(jīng)學(xué)通明,制行修謹,文章修潔。有《姑蘇志》、《震澤集》、《震澤長語》等。滄海遺珠
王鏊(1450-1524)字濟之,江南吳縣人,成化十一年(1475)進士第一,正德初(1506)累進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謚文恪。博于學(xué)問,文章爾雅。著有《姑蘇志》《震澤長語》《春秋詞命》《震澤集》《史馀》等。明詩紀事·丙簽·卷七
鏊字濟之,吳人。成化乙未第二人及第,授編修。歷侍講、諭德、少詹,兼侍講學(xué)士,擢吏部侍郎,入閣參預(yù)機務(wù)。進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贈太傅,謚文恪。有《震澤集》三十卷。 (《烏衣佳話》:吳中落花詩,自沈石田起一詠三十律,一時詩人倡和者斐然,至有和韻者,未免東坡?lián)v辛之誚。王文恪公《詠落花》絕句云:「魚鱗滴地雪斑斑,蝶怨蜂愁鶴慘顏。只有道人心似水,花開花落總?cè)玳e?!褂^此詩一洗山林陳腐之陋,奚以多為? 田按:文恪以文章名一世,集中七言律絕格調(diào)風(fēng)致,竟?fàn)柌环病?/blockquote>維基王鏊(1450年—1524年),字濟之,號守溪,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明朝正德、嘉靖年間重臣。官至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謚文恪。王鏊之父王琬于成化九年(1473),年五十五歲始授湖廣光化縣知縣,成化十三年(1477)三月棄官還吳。王鏊自幼隨父讀書,善寫文章,國子監(jiān)諸生爭誦其文。成化十年(1474年)舉甲午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第一名,成化十一年(1475年)聯(lián)捷會試第一,殿試登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王鏊廷試原擬第一,一說因?qū)Σ咧戈悤r弊,為執(zhí)政所忌;一說時任大學(xué)士商輅(明朝當(dāng)時唯一連中三元者)不欲讓他人儷己,故抑之。歷官翰林院編修、侍講、右春坊右諭德、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學(xué)士。弘治十三年七月(1500年)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元年(1506年)升吏部左侍郎。十月以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xué)士與焦芳一同入閣參政。十二月升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國事總裁、同知經(jīng)筵事。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升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xué)士,尚書仍舊。王鏊居官清廉,為人正直,時稱“天下窮閣老”。當(dāng)時中官劉瑾擅權(quán),郎中張瑋、副使姚祥、尚寶卿崔璿被劉瑾荷杖幾死,王鏊怒斥劉瑾:“士可殺,不可辱。今辱且殺之,吾尚何顏居此。”又與韓文等上疏請誅劉瑾等“八黨”,不被采納。正德四年(1509年)四月致仕歸里,讀書著作,常與詩友游山玩水。學(xué)者稱震澤先生。閒居十四年而卒。朝廷追贈太師,謚文恪。退休后,在蘇州學(xué)士街天官坊建有“怡老園”,清代改作江蘇布政使署。
人物簡介
維基【介紹】: 明江西弋陽人,字抑之。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正德中,與修《孝宗實錄》。不附劉瑾、焦芳,調(diào)為南京工部員外郎。嘉靖元年,為吏部侍郎,上疏爭大禮,乞休歸。學(xué)宗洛閩,與王守仁交好而不同其說,學(xué)者稱石潭先生。
汪?。?468年),字抑之,號石潭,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廣信府弋陽縣(今江西省弋陽縣)人,弘治癸丑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汪偉之兄。汪俊之父汪鳳曾為貴州參政。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江西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六年(1493年),汪俊會試第一(會元),廷試二甲四十二名進士,授庶吉士,進翰林院編修。正德年間,參與修撰孝宗實錄,因不依附劉瑾、焦芳等人,被調(diào)任南京工部員外郎。劉瑾事敗后,召還恢復(fù)原職,升任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升禮部右侍郎。嘉靖元年(1522年)轉(zhuǎn)吏部左侍郎。當(dāng)時朝廷討論興獻王尊號,其與尚書喬宇、毛澄等人力爭反對。毛澄借病辭去,代替者羅欽順不赴任,于是命汪俊任禮部尚書。當(dāng)時獻王已加帝號,禮部主事桂萼再次請求稱皇考。嘉靖三年,汪俊率領(lǐng)廷臣七十三人上疏反對,奏摺被扣內(nèi)廷不發(fā),卻特召請桂萼、張璁、席書等支持獻王皇考的官員從南京回京師。汪俊再三勸阻,終不得世宗同意,于是被罷免離去。《明倫大典》書成后,被落職,卒于家中。隆慶年間,贈少保,謚文莊。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464—1524 【介紹】: 明云南昆明人,字國珍,更字用成。弘治十八年進士。正德五年為南京吏科給事中,疏劾大學(xué)士焦芳、劉宇。嘉靖初為南京兵科給事中,勸帝戒嗜欲、杜請托。以議大禮,受杖下獄死。
毛玉(1464年—1524年),字國珍,后更字用成,云南都指揮使司云南右衛(wèi)(今云南省昆明市)人。弘治二年(1489年)云南鄉(xiāng)試中舉,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會試第二十八名,三甲一百一名進士。正德五年,由行人擢南京吏科給事中,升南京兵科給事中。母喪丁憂去官。除服,授吏科給事中。明世宗繼位,毛玉接連上疏,勸皇帝遠離奸臣,得到嘉獎。大禮議事件中,參與左順門哭諫,授杖刑,傷重身死。后贈光祿寺少卿。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510 【介紹】: 明陜西安定人。弘治三年進士。授吏部主事,歷文選司郎中。善伺權(quán)貴指,矯飾徼聲譽。焦芳力薦于劉瑾,累官吏部尚書。凡所言,瑾無不從。及瑾伏誅,以交給近侍論死,瘐死獄中。仍剉尸于市。
張?(1464年—1510年),字尚質(zhì),號西麓,陜西鞏昌府安定縣人。弘治庚戌進士。正德初年,依附權(quán)閹劉瑾,官吏部尚書。劉瑾伏誅后,張?被捕,死于獄中。陜西鄉(xiāng)試第四十五名舉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會試第五十九名,二甲第六十八名進士。授吏部主事,歷文選司郎中,為尚書馬文升器用。此后五疏移疾離去,均被馬文升堅持挽留。給事中李貫舉薦其有將才,而楊一清亦舉薦其代替自己的三邊總督職位。當(dāng)時焦芳因張彩與劉瑾同鄉(xiāng),而向劉瑾舉薦。升任都察院左僉都御史,一年后超拜吏部右侍郎。官至吏部尚書。劉瑾被誅后,張彩因是閹黨,以交結(jié)近侍論死,遇赦當(dāng)免。改擬同劉瑾謀反,病死獄中,仍剉尸于市,籍其家,妻子流放海南。
人物簡介
段炅,字德光,號河濱,山西陽曲縣人,陜西蘭州軍籍。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三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檢討。諂附閹黨重臣焦芳,劉瑾事敗,被撤職。
人物簡介
【生卒】:1466—1530 【介紹】: 明山西夏縣人,字世用,號梅軒。弘治九年進士。由行人選工科給事中,歷刑科都給事中。以忤時宰意,出為淮安府推官,仕終鄖陽知府。有《梅軒集》。維基
馬骙(1466年—1530年),字世用,山西平陽府解州夏縣人,民籍。山西鄉(xiāng)試第四十七名舉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會試第七十名,三甲第一百一十六名進士。授行人推工科給事中,升刑科都給事中。正德三年,擔(dān)任廷試監(jiān)考官,大臣焦芳欲子焦黃中為殿魁,但馬骙推取呂楠狀元之第。因同編修顧清等得罪于芳,馬骙又忤逆劉瑾黨羽。正德四年,外調(diào)淮安府推官。在淮安多有功勞,被舉薦轉(zhuǎn)松江府同知,升饒州府知府,改鄖陽府知府。正德十二年(1517年)考察,以「不謹」去職。著有《梅軒集》。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466—1542 【介紹】: 明山東黃縣人,字道夫,號海山。弘治三年進士。授鄢陵知縣。召拜御史,督畿輔馬政。正德初議吏部尚書人選,時中詆劉大夏昏耄、閔圭和媚,兩人求退,焦芳乃得之。論者咎時中。旋巡按宣府、大同,逮系武職貪污者百余人。為東廠太監(jiān)邱聚所奏。劉瑾捕時中下獄。世宗時為兵部尚書,后為刑部尚書。以論御史馮恩獄,主從寬,得罪閑住。久之,復(fù)官致仕。
王時中(1466年—1542年),字道夫,號海山,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登州府黃縣(今山東省龍口市)人,弘治庚戌進士,累官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弘治三年(1490年)庚戌科進士。授鄢陵縣知縣。升監(jiān)察御史,督察畿輔馬政。正德初年,請革近畿皇莊,不報。吏部尚書馬文升致仕,朝廷官員都希望劉大夏、閔圭繼任。王時中則詆毀閔圭和媚,劉大夏昏耄。兩人遂各求退,焦芳遂得此職位,眾人都指責(zé)王時中的錯過。此后出按宣府、大同,逮捕武職貪污者百馀人,為東廠太監(jiān)丘聚所奏。劉瑾逮捕王時中下詔獄,荷重枷于都察院門。當(dāng)時王時中正病重,其妻子看望時,遇到都御史劉宇,大哭且詬罵。劉宇不得已而向劉瑾求情,最后釋放,謫戍鐵嶺衛(wèi)。劉瑾被誅,起用為四川副使,遷湖廣按察使。正德十二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明世宗繼位,召為右副都御史。父喪除服,起用故職。歷任兵部左侍郎,代李鉞為兵部尚書。因敘薊州平盜功,濫及通州守備鄢祐,為言官李鳴鶴等所彈劾。王時中乞休,繼續(xù)被給事中劉世揚等彈劾。嘉靖十年四月,起用為兵部尚書。不久調(diào)任刑部尚書。坐論御史馮恩獄,落職閒住。久之遇赦,復(fù)官致仕。
人物簡介
維基【介紹】: 明河南泌陽人。焦芳子。正德三年進士。傲狠不學(xué),廷試必欲得第一。李東陽、王鏊為置二甲首,芳猶不悅,言于劉瑾,徑授翰林檢討,俄進編修。瑾敗,黜為民。后賄賂權(quán)貴,上章求復(fù)官,為吏科所駁,將逮捕,狼狽遁走。
焦黃中(1473年—?年),字蘊德,河南泌陽人。明朝翰林,權(quán)臣焦芳之子。大學(xué)士焦芳之子。正德三年(1508年),因其父關(guān)系,登戊辰科會試第一百五十四名,進士二甲第一名。次年,授翰林院編修。劉瑾被誅后,焦黃中被罷官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