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楊炳,山西平陽府解州安邑縣軍籍。祖楊學詩,萬歷十年舉人,官廣平知縣、保定府通判。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聯捷己未科進士,筮仕滋陽知縣,平妖有功,行取兵科給事中,五年二月疏參順天巡撫鄧渼賄結汪文言,推升太速,并紏盜餉何棟如,渼降三級調外任用,棟如著錦衣衛(wèi)差官旗扭解來京。著有《平妖錄》。
人物簡介
邵輔忠。字廣益,號上葵,浙江鎮(zhèn)海人(今寧波北侖人),明朝大臣。贈太子太保。官至正二品。邵輔忠為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三甲進士。授常州府推官。二十九年升刑部主事,改工部主事,三十七年八月與刑科給事中彭惟成典山東鄉(xiāng)試,同年升工部屯田司郎中,參論總督漕運戶部尚書李三才。四十六年四月改任光祿寺丞,天啟元年(1621年)二月升順天府丞,十一月與刑科給事中毛士龍相訐,士龍革職,輔忠閑住。五年二月以原官起用,十二月升通政使司左通政,六年閏六月升太常寺卿管少卿事,十月升兵部尚書,十二月管左侍郎事,七年二月護送桂王之藩。八月以大工加恩,加太子太保。邵輔忠初依附浙黨,初為閣臣沈一貫親信。工部郎中任上,彈劾李三才“大奸似忠,大詐似直,列具貪偽險”四大罪狀,御史徐兆魁也跟著彈劾李三才。而李三才連上四疏,極力為自己辯護。可見當時黨爭之劇烈。與孫杰因“匿名榜”,興大獄,迫害東林黨人。曾與姚宗文、陸卿榮、郭鞏等十三人,受徐大化舉薦,受事于魏忠賢。順天府府丞任上,彈劾汪文言,因此其監(jiān)生資格被剝奪。天啟五年(1625年),出任兵部尚書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生卒】:1562—1626 【介紹】: 明常州府江陰人,字當時,一字又元,號西溪。為諸生時有盛名。萬歷四十一年始成進士。授檢討,時人視為東林黨人。以主張梃擊案當重辦,被人疏攻,移疾去。天啟元年還朝,遷左贊善,進諭德。楊漣劾魏忠賢,有言漣疏乃昌期代草者,忠賢恨之,乃乞假歸。尋以汪文言獄詞連及,削職提問,斃于獄。思宗追贈詹事。弘光時追謚文貞。有《從野堂集》。
字當時,江陰人。萬歷癸丑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歷左諭德及珰禍追贈詹事謚文貞有野堂存槁維基
繆昌期(1562年—1626年),字當時,又字又元,號西溪,直隸江陰縣人(今江陰市,一說張家港市),東林七賢之一。謚文貞。萬歷二十八年庚子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中進士,任翰林院檢討。因為東林黨首領楊漣代草彈劾魏忠賢的上疏,遭魏忠賢忌恨,后因汪文言案而被捕入獄慘死在獄中。
人物簡介
【生卒】:1565—1644 【介紹】: 明山西蒲州人,字象云。萬歷二十年進士,選庶吉士,進編修。四十五年擢禮部右侍郎。光宗即位,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光宗病篤,與方從哲、劉一燝同受顧命。中外倚之。每事持正,屢忤魏忠賢。時忠賢勢益張,乃誣劾之,削籍歸。又假他事坐贓二千,破其家。崇禎初復故官,為首輔。定魏黨逆案。尋引疾罷歸。為人慎重,引正人,抑邪黨。李自成軍破蒲州,脅令出見。尋憤郁卒。維基
韓爌(1565年—1644年),字虞臣,號象云,山西蒲州(今永濟)盤底村人,進士出身。萬歷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進士,歷官庶吉士、少詹事、東宮講官。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禮部右侍郎。泰昌元年(1620年)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天啟元年,上書請求開經筵、發(fā)內帑等俱得到明熹宗允許。天啟四年(1624年)魏忠賢妄興汪文言獄,楊漣憤而參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忠賢驚恐,求韓爌解救,韓爌不應。天啟五年(1625年)七月二十六日,楊漣與左光斗同日死于獄中。同年,遭魏黨李魯生彈劾,韓爌去職,后又被誣陷貪贓白銀二千兩,傾家蕩產,家人也被打死了,韓爌只能居先人墓地。崇禎元年(1628年)明思宗即位后,十二月,再召為首輔。韓爌與天主教人士如徐光啟、湯若望有往來,家族中有領洗入天主教者。出任首輔期間,主持了欽定閹黨逆案,又曾反對兵科給事中劉懋的裁驛之議,并向崇禎帝進言收斂了熊廷弼的遺骸。崇禎三年(1630年)因門生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事被罷職,正月十五日上疏辭官。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陷蒲州,挾持韓爌之孫強迫見面,韓爌不得不出面。不久憂憤卒,年八十歲。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628 【介紹】: 明廣東順德人。萬歷四十一年進士。歷官御史。父事魏忠賢。承忠賢意旨,興汪文言獄,株連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人,俱下獄致死。忠賢伏誅,夢環(huán)亦論死。
梁夢環(huán)(?—1629年),廣東廣州府順德縣乾岡(今北滘鎮(zhèn)廣教)人。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廣東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授福建甌寧縣知縣,擢升監(jiān)察御史。天啟年間,依附魏忠賢,以義子自居。上疏誣劾汪文言,奏言熊廷弼侵軍貲十七萬,參與殺害楊漣。官至太仆寺卿。明思宗(崇禎帝)即位,魏忠賢垮臺。崇禎二年(1629年)三月,朝廷下詔處死魏黨,梁夢環(huán)名列第十。是年秋天,押赴刑場斬首。
人物簡介
【生卒】:?—1627 【介紹】: 明陜西朝邑人,字心一。萬歷二十九年進士。授清苑知縣,遷刑部主事。張差挺擊案起,問官初以瘋癲具獄。之寀嚴訊得實,首發(fā)其事。其后乃以京察,用貪污罪削籍。天啟初廷臣多為之訟冤,召復故官。二年,上復仇疏,言方從哲、崔文升等用藥之罪。累遷刑部侍郎。魏忠賢竊柄,首翻挺擊案,下之寀獄,竟瘐死。崇禎初得昭雪。維基
王之寀(1571年—1626年),字心一,陜西朝邑縣(今大荔)人。晚明政治人物,屬東林黨。王之寀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進士。除清苑知縣,遷刑部主事。曾處理梃擊案的主角張差,用飯菜引誘他:「實招與飯,不招當饑死。」張差低頭,又說:「不敢說。」王之寀命眾人回避,親自審問。張差的供言,結果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jiān)龐保、劉成指使。當時萬歷帝不見群臣二十五年,力主從輕發(fā)落。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京官考核,給事中徐紹吉、御史韓浚彈劾王之寀貪財,于是削籍為民。天啟初年,廷臣多為他伸冤,召回恢復舊職。歷任尚寶少卿、太仆少卿、太仆寺卿。天啟四年(1624年)秋天,拜刑部右侍郎。天啟五年捲入汪文言案中,岳駿聲又控其勒索鄭國泰二萬兩,下詔追查。魏忠賢專權,修《三朝要典》時,“梃擊案”以王之寀為首犯。后又被府尹劉志選彈劾,逮下詔獄,坐贓八千,之寀竟瘐死獄中。崇禎初年,得到平反,復官,賜予救濟。
人物簡介
袁鯨,字石麟,湖廣常德府龍陽縣人。萬歷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初授丹陽縣知縣。天啟五年(1625年)四月考選為山東道御史,疏糾陜西巡撫宋槃,并及南太仆寺卿劉憲寵貪穢狀,上令宋槃致仕,劉憲寵禠職。七月以黔難未平,楚力已匱,條陳四議:一曰分兵屯運、一曰開例納米、一曰分設鼓鑄、一曰僉官解運。疏末復論韓策、汪先岸,謂韓策為趙南星手引,以外藩而巧躐乎上卿,汪先岸與汪文言同宗,合開典而盡坑其馀賄所,宜立加禠斥。六年閏六月疏糾吏部尚書王紹徽與原任陜西巡撫喬應甲聲氣同出處同,一內一外,呼吸相通,相比相信之深,無如此兩人者,因列紹徽納賄鬻官穢狀,紹徽遂以贓私狼藉,著冠帶閑住。尋巡按甘肅。七年八月以殿工加恩,加升一級、賞銀十五兩、纻絲一表里,升太仆寺少卿照舊管事。又與總督史永安、巡撫胡廷宴、巡按御史莊謙、帥眾合詞請建魏忠賢生祠于固鎮(zhèn)太白山龍池之西,內有“惟岳齊天,用象生申之翰;如泉滿地,式弘賚傅之霖。績在東陲,惠流西鄙。”等語,獲賜祠名懋彝。崇禎二年(1629年)四月以閹黨被削籍。
人物簡介
【生卒】:1577—1635 【介紹】: 明浙江嘉善人,字康侯,號昭自。錢士升弟。萬歷四十一年進士,除刑部主事,恤刑畿輔,平反者千百人。崇禎時擢云南巡撫,筑師宗等六城,浚金針、白沙等河,平土官岑、儂兩姓之亂,頗著勞績。維基
錢士晉(1577年—1635年),字康侯,號昭自,浙江嘉興府嘉善縣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舉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進士,授刑部福建司主事,恤刑畿輔,平反者千百人。遷至刑部廣西司員外郎、郎中。四十六年(1618年),升直隸大名府知府。天啟元年(1621年),升為遼東監(jiān)軍副使,以不便鞍馬辭遼東,乞改登萊,部議不從,經臣熊廷弼請以廣寧督餉道參政韓初命為遼東中路監(jiān)軍,改中路監(jiān)軍副使錢士晉督餉。二年(1622年),升山東右參政,專管遼餉兼管淮糧。三年,升山東按察使。五年,升河南右布政使,分守河南道,尋以汪文言案罷職歸。崇禎二年(1629年)閏四月,起為山東右布政使,視漕五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云南。筑師宗、新化六城,浚金針、白沙等河,平土官岑、儂兩姓之亂,頗有勞績。被彈劾營賄,溫體仁即擬嚴旨懲治。命下,而士晉已卒,事乃已。
人物簡介
傅櫆,江西臨川人。晚明閹黨官員。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舉人,四十一年癸丑科進士。四十四年六月任福建海澄縣知縣。天啟二年(1622年)四月考選,授刑科給事中,首劾太常寺少卿管國子監(jiān)司業(yè)事董其昌居鄉(xiāng)貪縱,居官放誕,不宜在師表之地。后投靠魏忠賢閹黨,與魏忠賢的外甥傅應星友好。天啟四年三月十九日,傅櫆借「汪文言案」彈劾左光斗、魏大中,誣“招權納賄”。崇禎元年三月升兵科右給事中,五月升太常寺少卿,十月,生員魏學濂剌血上書,鳴父魏大中之冤,旨令看議。崇禎二年正月列名閹黨,被削籍為民。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江西新喻人,字象尼。萬歷間進士,授武選郎中。天啟中三疏諫止魏忠賢在宮內操練閹兵,再疏劾忠賢。先被排擠出外,忠賢又矯旨勘問,謫戍死。維基
施天德(1578年9月18日—1625年),字胤尼,號見石,江西臨江府新喻縣人。施天德早年家貧嗜學,孝順父母有名聲,中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順天府鄉(xiāng)試舉人第三十六名,三十五年(1607年)禮部會試中式第三十一名,成丁未科三甲第六十四名進士,任刑部觀政,同年六月外任潮陽知縣,同考鄉(xiāng)試,取錄名士,三十八年調任休寧知縣,開辟田地贍養(yǎng)文士,又捐俸賑濟孤苦無依者,逢初一、十五在朱子講堂、梅林書院教授諸生,縣人被他所為感動,讓他配祀朱子。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施天德升任兵部車駕司主事,四十七年(1619年)升為車駕司員外郎,次年(1620年)再升為武選司郎中,期間忤逆客氏,曾三次上疏明熹宗內操,又彈劾魏忠賢為何得配祀,用心處理三案,遭崔呈秀及魏忠賢怨恨。天啟元年(1621年)他外任河南右參政、徐淮兵備道,在當地防禦白蓮教起事,二年(1622年)奏績時因為病情加劇告歸,旨內有「候病痊京堂起用」的命令;四年(1624年)補官陜西參政,同年十二月因為東林黨被彈劾聽勘,五年(1625年)正月遭魏珰誣陷,以不謹例閒住回籍,三月就因汪文言獄事被削奪誥命逮問,追索贓銀五千兩,謫戍邊境含冤而死。魏珰敗亡,刑科都給事中薛國觀于崇禎元年(1628年)為他請恤,得旨免去贓銀、恢復誥命,按例追贈大理寺卿,至清朝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因后裔施維煥請求,知縣張景蒼讓他入祀鄉(xiāng)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