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汪喬年

相關(guān)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道行(一○八九~一一五一),處州(今浙江麗水)人,俗姓葉。幼有出塵志,間從天寧微禪師游。年十九,禮普照覺印英禪師,得度。去參佛眼清遠(yuǎn)禪師,契悟。后辭省親。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徐康國知處州,請開法于壽寧。次遷法海天寧烏巨。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從知饒州陳璹請,至饒。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稱雪堂道行禪師。為南岳下十五世,龍門佛眼清遠(yuǎn)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四十六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道行(一○八九——一一五一),號雪堂,俗姓葉,處州(治今浙江麗水)人。初依普照英公得度,復(fù)參佛眼禪師,遂大悟。出世初住南明,歷主薦福、烏巨。紹興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有《雪堂行拾遺錄》一卷(存)、《金剛經(jīng)注》三卷。見《嘉泰普燈錄》卷六,《補(bǔ)續(xù)高僧傳》卷一○。
大明高僧傳·卷第六 習(xí)禪篇第三之二
釋道行號雪堂。處州葉氏子也。初依普照英得度。出游參佛眼。一日聞眼舉玄沙筑著腳指話遂大悟。住郡南明。上堂會得便會玉本無瑕。若言不會碓嘴生花。試問九年面壁何如大會拈花。南明恁么商確也。是順風(fēng)撒沙。次遷烏巨示眾舉。璣和尚問僧。禪以何為義。眾雖下語未契厥心。眾僧請益璣代云。以謗為義。師曰。三世諸佛是謗。西天二十八祖是謗。唐土六祖是謗。天下老和尚是謗。諸人是謗。山僧是謗。于中還有不謗者無。談玄說妙河沙數(shù)。爭似雙峰謗得親。忽示微疾。門弟子教授汪喬年至省。遂以后事委之。說偈曰。識則識自本心。見則見自本性。識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門大病。又注曰。爛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黎明沐浴更衣加趺而逝。阇維獲五色舍利。煙所至處舍利累然。齒舌不壞。塔于寺西。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道行。號雪堂。處州葉氏子。依泗州普炤英公得度。既參佛眼。一日聞舉玄沙筑著腳指話。遂大悟。出世住南明薦福烏巨。所至道聲弘宣。龍象景附。極一時法道之尊。時稱龍門法幢高庵雪堂禪。不至二老之門則非禪也。師慈仁忠恕。尊賢敬能。戲笑俚言。罕出于口。無峻阻不暴怒。至于去就之際。極為介潔。住烏巨時。衲子有獻(xiàn)鐵鏡者。師曰。溪流清泚。毛發(fā)可鑒。蓄此何為。謝卻之。應(yīng)庵住明果。師。未嘗一日不過。從間有竊議者。師曰。華侄為人難得。予因重之。數(shù)往何傷。師雖見道龍門。而持身行事之間。實得之家教。嘗謂弟子云。予弱冠之年。見獨居士言。中無主不立。外不正不行。此語宜終身踐之。圣賢事業(yè)備矣。予佩其語。在家修行。出家學(xué)道。以至率身臨眾。如衡石之定重輕。規(guī)矩之成方圓。舍此則事事失準(zhǔn)矣。一日示疾。門弟子教授汪喬年至省候。以后事委之。示以偈曰。識則識自本心。見則見自本性。識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門大病。注曰。爛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黎明沐浴更服。跏趺而逝。阇維。五色舍利。煙所至處累然。齒舌不壞。瘞而奉之。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四
禪師名道行。
號雪堂。
處州人也。
其父葉公常游禪社。
自稱見獨居士。
以積厚流光而生行。
行生而岐嶷。
壯克節(jié)儉絕笑。
俚愛博施。
葉公嘗謂行曰。
中無主不立。
外不正不行。
此語宜終身踐之。
圣賢事業(yè)備矣。
行茂年不樂。
與諸子伍。
乃依普照英禪師得度。
英有鑒裁。
舂汲樵?。
必使行董之。
行乘間參請不倦。
無所得辭。
英參佛眼。
因與高庵竹庵。
同得究竟法。
方是時。
佛果佛鑒人滿大江南北。
而佛眼下諸賢。
多馳化于浙水東西。
是以東山法道大闡于三佛。
高庵初在龍門時。
骨鯁寡交獨喜。
行盤桓不間。
嘗嘆曰。
稠人廣眾中。
鄙者多。
識者少。
鄙者易習(xí)。
識者難親。
果能自奮于其間。
如一敵萬。
庸鄙之習(xí)。
力盡真挺特。
沒量漢也。
行感佩其言。
如雪峰之事巖頭。
故終其身未嘗不舉高庵之為人。
行居薦福。
謂眾曰。
我佛眼老人。
住龍門時。
龍象滿席。
尚自潸然太息。
以為終愧老東山也。
今山僧復(fù)愧老人倍倍耳。
其流涕太息。
可勝道哉。
行雖寓名山。
去就如流云。
聞妙喜之子博山本有賢操。
遂達(dá)郡守吳公。
以本住持薦福。
行遷烏巨。
為終焉計。
及門者有且庵仁退庵休晦庵光輩。
俱為懿范。
行老且病。
汪喬年王十朋來往問道。
行答不厭頻。
嘗謂十朋曰。
金堤千里潰于蟻壤。
白璧之美罹于瑕玷。
況無上妙道。
非特金堤白璧也。
而貪欲非特蟻壤瑕玷也。
要心之端謹(jǐn)。
行之精進(jìn)。
守之堅確。
修之完美。
然后可以自利而利他也。
又示喬年曰。
識則識自本心。
見則見自本性。
識見本心本性。
正是宗門大病。
一日召喬年。
囑以后事。
沐浴更衣。
跏趺而寂。
阇維。
齒舌不壞。
五色舍利。
煙所至處。
人皆獲之。
塔于西寺。
贊曰。
濟(jì)下宗師。
如鉅鹿鏖兵。
萬夫辟易。
壯矣。
行公去臨濟(jì)。
其世十三番。
為名葩秋月。
人人得而就之。
經(jīng)云。
具足優(yōu)婆夷。
得菩薩無盡福得藏解脫門。
能于小器中。
隨諸眾生種種欲樂。
出生種種美味珍奇。
悉令充足。
其行公之謂耶。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一
釋道行,字雪堂,處州葉氏子也。初依普照英得度,出游參佛眼。一日聞眼舉“玄沙筑著腳指”話,遂大悟。住郡南明,上堂:“會得便會,玉本無瑕,若言不會,碓嘴生花,試問九年面壁,何如大會拈花?南明恁么商確也?是順風(fēng)撒沙。”次遷烏巨,示眾,舉“璣和尚問僧禪以何為義?”眾雖下語,末契厥心,眾僧請益,璣代云以謗為義。道行曰:“三世諸佛是謗,西天二十八祖是謗,唐土六祖是謗,天下老和尚是謗,諸人是謗,山僧是謗,于中還有不謗者無?談玄話妙河沙數(shù),爭似雙峰謗得親?!焙鍪疚⒓玻T弟子教授汪喬年至省,遂以后事委之,說偈曰:“識則識自本心,見則見自本性。識得本心本性,正是宗門大病。”又注曰:“爛泥中有刺,莫道不疑好?!崩杳縻逶「拢术枚?,阇維獲五色舍利,煙所至處,舍利累然,齒舌不壞,塔于寺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1 【介紹】: 明云南昆明人,字仲綸。萬歷三十八年進(jìn)士。除銅梁知縣。歷遷御史。天啟元年,遼陽失守,募兵請行。安邦彥反,自請討賊。以病不能行。四年,王三善敗死,起宗龍巡按貴州兼監(jiān)軍。所上方略,皆合機(jī)宜。崇禎時累官兵部尚書,初見帝,即言民窮財盡,帝頗然之,而宗龍言之不已,帝遂不悅。以忤旨下獄。后起陜西總督,東進(jìn)河南,擊李自成軍,敗于汝寧,走至項城,被俘死。謚忠壯。
維基
傅宗龍(?
—1641年),字仲綸、元憲,號括蒼、元軒,云南昆明官渡傅家營人,曾官陜西三邊總督,討伐流寇,被俘,不屈而死。
追贈太子少保,謚忠壯。
正德九年進(jìn)士傅良弼曾孫,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進(jìn)士,任銅梁、巴縣知縣,調(diào)戶部主事。
天啟四年(1624年)正月任貴州巡撫兼監(jiān)軍,天啟六年(1626年)擊敗安邦彥,穩(wěn)定西南,詔加太仆少卿。
崇禎三年(1631年)任為右僉都御史,順天巡撫。
崇禎十年(1637年),楊嗣昌力薦,宗龍重新起用為四川巡撫。
崇禎十二年(1639年),宗龍被召赴京,以邵捷春代為巡撫。
宗龍任兵部尚書,但不足三月因與崇禎帝不合被解職,下獄二年。
崇禎十四年(1641年),流寇破河南等境,楊嗣昌病死,北京震動。
尚書陳新甲推薦傅宗龍,皇帝詔赦宗龍出獄,以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代替丁啟睿督陜兵討賊,總督陜西三邊軍務(wù)。
八月初旬,李自成有五十五萬人攻占河洛,陜西三邊總督傅宗龍在崇禎皇帝催促下,進(jìn)兵河南,兵力僅兩萬馀人,時關(guān)中各地遭旱災(zāi)蝗災(zāi),糧餉極乏。
九月四日,傅宗龍率川陜兵與保定總督楊文岳部會合。
在孟家莊(今平輿境內(nèi))為李自成、羅汝才所襲,賀人龍出逃,李國奇潰敗,楊文岳亦徑行離去。
僅剩宗龍孤軍力戰(zhàn),被圍八日,糧盡彈絕,十一日殺騾馬分食,騾馬殺盡,后取尸體“分啖之”,十八日箭矢俱盡,宗龍計劃乘夜突圍。
十九日,在離項城八里處,宗龍為賊逮獲。
賊軍想利用宗龍向守城官兵喊話。
宗龍大罵:“我大臣也,殺則殺耳,豈能為賊賺城以緩死哉!
”遂被殺害,死狀甚慘。
汪喬年得知傅宗龍死訊,大哭說道:“傅公死,討賊無人矣。
”后汪喬年繼為陜西總督,亦力戰(zhàn)而亡。
遺作收入李根源《明滇南五名臣遺集》。
黨威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2 【介紹】: 明陜西神木人,字振玉。
以西安參將有戰(zhàn)功見重于經(jīng)略丁啟睿。
崇禎十五年,以總兵從督師汪喬年拒李自成,兵敗戰(zhàn)死。
李萬慶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2 【介紹】: 明陜西延安人。
崇禎初與張獻(xiàn)忠、羅汝才等起義,號射塌天。
轉(zhuǎn)戰(zhàn)陜西、山西、畿南、河北、河南、湖廣、四川。
崇禎十二年,為左良玉所敗,降于熊文燦,授副總兵。
十五年,從總督汪喬年,守襄城,為李自成所破,被殺。
高有聞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高有聞(1584年—1659年),字非耳,別號谷虛,山東青州府青州左衛(wèi)官籍,東昌府冠縣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舉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聯(lián)捷丙辰科進(jìn)士,官河南鄢陵縣知縣,丁內(nèi)外艱,服闋,補(bǔ)封丘縣,升戶部主事,調(diào)禮部儀制司。
崇禎元年(1628年)武舉分房,吏部侍郎某以關(guān)節(jié)相托,得書立焚之。
十月,填補(bǔ)吏部稽勛司主事,歷四司,管策庫。
晉文選司員外郎,署選事,太仆某欲越次升少宰,柱史某違例求補(bǔ),皆堅持不肯行。
青州知府任缺,有聞推薦汪喬年,后果為清節(jié)名臣。
前少宗伯入政府,挾怨中傷,謫湖廣按察司照磨。
升蕃育署丞,請免除上供鵝鴨萬余。
歷行人司正、光祿寺丞,代補(bǔ)前官所欠余米百余石。
遷尚寶少卿,出營何文端公(何如寵)葬事,假道歸里。
明亡入清,被召入京,順治元年十一月陛見,授大理寺左寺丞。
尋轉(zhuǎn)右通政,二年夏以病乞歸。
十六年春卒,年七十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3—1643 【介紹】: 明代州振武衛(wèi)(今山西代縣)人,字伯雅,一說字百雅,號白谷。
萬歷四十七年進(jìn)士。
授永城知縣,以才調(diào)商丘。
天啟中,歷吏部主事、郎中。
魏忠賢亂政,乞歸。
崇禎八年,由驗封郎中超遷順天府丞。
陜西農(nóng)民軍勢盛,地方人謂巡撫庸懦,乃推邊才用傳庭。
次年赴撫陜。
在任嚴(yán)征發(fā)期會,一切以軍法辦事,擒殺高迎祥、蝎子塊(拓養(yǎng)坤)等。
與本兵楊嗣昌之議不合,遂相矛盾。
十一年,與曹變蛟大破李自成。
關(guān)中無戰(zhàn)事。
旋以清兵入畿輔,被召入衛(wèi),要求見帝面陳大計。
為楊嗣昌所誣,下獄。
十五年,陜督汪喬年敗死,開封危急,乃起兵部侍郎,總督陜西。
以朝命促戰(zhàn),出兵河南,敗于郟縣。
還陜后,備戰(zhàn)練兵。
明年加尚書,稱督師。
復(fù)以朝命促戰(zhàn),不得已而出兵,敗于汝州,退至潼關(guān)而死。
謚忠靖。
有《白谷集》、《鑒勞錄》。
維基
孫傳庭(1593年—1643年11月13日),字百雅,號白谷,山西代州振武衛(wèi)(今代縣)人,祖籍河南光山,明末政治人物,軍事將領(lǐng)。
萬歷己未進(jìn)士,與流寇交戰(zhàn)多年,曾生擒高迎祥。
崇禎末以兵部尚書為督師,防守潼關(guān),在朝廷催促下強(qiáng)行出戰(zhàn)李自成,大敗身死。
「傳庭死而明亡」。
清朝追謚忠靖。
孫傳庭自幼聰穎,成年后高大魁梧,武藝精湛,弓馬絕倫。
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jìn)士,初授永城縣知縣。
天啟初年入京任職,為吏部驗封司主事,升稽勛司郎中,兩年后因不滿魏忠賢專政,棄官回鄉(xiāng)。
崇禎八年(1635年)秋,孫傳庭返職,任驗封郎中,后改順天府府丞。
崇禎九年(1636年)三月,請纓任陜西巡撫,負(fù)責(zé)剿滅闖軍。
傳庭在榆林建軍,號為秦軍(秦兵)。
此時洪承疇正與李自成戰(zhàn)于陜北,盧象升調(diào)任宣大總督后,闖軍首領(lǐng)闖王高迎祥自湖廣復(fù)出,來到陜西,欲自漢中進(jìn)攻西安。
傳庭領(lǐng)秦軍鎮(zhèn)守,高迎祥無法攻克,遂意圖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
傳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勞,激戰(zhàn)四天后,高迎祥潰敗,后被俘,送往北京處死,而其外甥李自成繼任闖王。
崇禎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在潼關(guān)南原被洪承疇與孫傳庭設(shè)伏擊潰,帶著殘部十七人往陜西商洛山逃亡。
明軍情勢大好,然而清軍在此時攻入長城,崇禎帝急調(diào)洪承疇與孫傳庭回京防禦,李自成大難不死。
孫傳庭與農(nóng)民軍鏖戰(zhàn)多年,屢建戰(zhàn)功,盧象升戰(zhàn)死后,孫傳庭代任其職,但因與楊嗣昌等人不和,頗受抑制。
崇禎十二年(1639年),楊嗣昌彈劾孫傳庭假裝生病請求卸任,崇禎帝怒,把孫傳庭囚獄。
崇禎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移軍河南,時河南大饑,史載:饑民“惟恐自成不至”,“從自成者數(shù)萬”。
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第三次圍攻開封,崇禎帝想起孫傳庭,把他從獄中釋放,起用為兵部右侍郎,奉命兵援汴梁。
不久孫傳庭代替汪喬年為陜西總督,斬殺跋扈的賀人龍,接著傳庭又轉(zhuǎn)戰(zhàn)河南之地,連戰(zhàn)連勝,李自成遂向冢頭寨(在今南陽境)轉(zhuǎn)移,途中大量拋棄財物,明軍競相爭奪而亂陣,賊返兵而擊之,此役“天大雨,糧不至,士卒采青柿以食,凍且餒,故大敗”,造成了「柿園之?dāng) 埂?div id="ywcbavb" class='inline' id='people_51487_1_20_comment'>
明軍是役損失將校70馀人及步騎數(shù)千。
傳庭敗歸陜西,計守潼關(guān)。
崇禎十六年(1643年)五月,朝廷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wù),隨后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加督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wù),兵部侍郎張鳳翔進(jìn)言「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只有此一付家當(dāng),不可輕動」。
崇禎帝不從。
孫傳庭不欲倉促出戰(zhàn),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傳庭頓足嘆曰:「奈何乎!
吾固知往而不返也。
然大丈夫豈能再對獄吏乎!
」,不得已在八月親率白廣恩、高杰等部10萬人出師潼關(guān),同時檄左良玉西上,總兵陳永福、秦翼明分別將河南與四川兵互為犄角。
九月,孫傳庭大軍至汝州(河南郟縣)進(jìn)逼襄城,然天降大雨七日夜不止,久雨道路泥濘,糧車不能前行,孫傳庭不得已還軍迎糧,留陳永福為后拒。
前軍既移,后軍亂,遂兵敗,李自成一日內(nèi)追殺四百里,直指孟津,明軍四萬馀人戰(zhàn)死,損失大量兵器輜重。
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關(guān),總兵白廣恩、陳永福投降李自成。
李自成以十萬軍圍攻孫傳庭,孫傳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孫傳庭戰(zhàn)死,時年51歲。
崇禎卻認(rèn)為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追贈或蔭官。
同年十月,李自成攻破西安。
孫夫人張氏率孫家二女三妾投井自殺,年僅八歲的幺子孫世寧被一老翁收養(yǎng)。
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div id="zpo5vd3" class='inline' id='people_51487_1_36_comment'>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陜西盩厔人,字信吾。
李順父。
從軍為材官。
崇禎間,隨督師汪喬年于河南襄城鎮(zhèn)壓農(nóng)民軍,戰(zhàn)敗死。
邊大受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受一作綬。
明河間府靜海人。
舉人。
官米脂知縣。
汪喬年巡撫陜西,奉詔發(fā)李自成祖墓。
大受查知墓所,遂發(fā)之。
未幾,解職歸,崇禎十七年為自成軍所俘,行至壽陽,逃歸。
因著《虎口余生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安徽壽州人,字覲臣,號蓮塘。
汪喬年子。
諸生。
官浙江縣丞。
畫山水體格傲岸。
能詩,亦精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