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椿

相關(guān)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三十一
萬金(槜李英華姑蘇志禪林詩輯俱作萬金。蔣之翹云:皆誤,當是力金),字西白,號白庵,吳郡人。早從衍道原出家,后依銘古鼎入道,住持秀州天寧寺,筑孤云庵以奉母。洪武初,詔主天界寺,開善世院,統(tǒng)領(lǐng)釋教五年。敇建法會于鐘山,總持齋儀,皆稱為白庵金禪師。六年,舉泐公自代,以母老辭歸。有《澹泊齋稿》。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一
力金禪師。
號白庵(有本。
名萬金)。
吳門姚氏子也。
幼孤。
楞伽寺道原衍公。
牧金為沙彌。
衍絕世交。
筑碧山堂以自娛。
因以白庵號金。
且愛其姿。
乃資金行腳。
遂深入古鼎銘公之堂奧。
已而歸吳。
壘土為孤云庵。
以事其母。
其母亦得悟焉。
元至正間。
浙宣政。
以凈慈請金。
金不就。
乃開法瑞光。
次移嘉禾之天寧。
南北英靈。
集如箕斂。
元帝師大寶法王。
贈金號。
曰圓通普濟禪師。
是時金之名日重矣。
愚庵素倔強不肯可。
諸方聞其名。
常致書問于楚石。
以為古鼎有子乎。
楚石亦因褒之。
其詞曰。
道邁古今。
學兼內(nèi)外。
白牙香象。
蹴踏而截流。
金毛獅子。
哮吼而踞地。
機用可謂逸群。
文章乃其游戲。
青天白日。
放古佛之瑞光。
鬧市紅塵。
闡湖南之祖意。
直得大海波翻須彌粉碎。
少林不識。
曹溪不會。
卻凈慈道愈高。
笑諸方進為退。
乃吾古鼎銘兄之的傳。
妙喜杲祖之六世者也。
愚庵以為然。
作偈東金曰。
聞道湖南第一山。
交參龍象雜官班。
東頭賣貴酒頭賤。
空手來時赤手還。
頂??一機猶掣電。
語言三昧若連環(huán)。
鐵舡下載休輕舉。
老叔談禪亦強顏。
明初。
有詔主天界。
高帝留神內(nèi)典。
而楚石愚庵輩。
亦赴焉。
金以猶子之列與之。
援經(jīng)據(jù)論。
披詰玄理。
共大元叟家聲。
五年。
敕集三宗二千人。
建鐘山法會。
大駕臨幸。
命金升座。
闡揚宗旨。
復命儒臣。
出眾燒香。
疏曰。
無量太虛。
因三才而建極。
有涯滄海。
會八德以朝宗。
發(fā)含靈心里之花。
至哉先覺。
秉樞斗寰中之秉。
久矣高人。
則寶鑒當空。
自合昆岡之璧。
而玄珠在握。
誰停赤水之車。
化廣無為。
音宣大呂。
豈非人天協(xié)贊。
日月雙懸。
金曰。
皇風浩蕩。
即凡心而印佛心。
慈澤彌漫。
據(jù)圣智目開世智。
乃拈香鞠躬起立曰。
會么。
打面還他州土麥。
唱歌須是帝鄉(xiāng)人。
便下座。
高帝大悅。
萬眾稱善。
金年暮欲謝退。
不可。
乃喟然曰。
吾以虛名濫當圣代。
每懷煨芋諸公。
予不逮矣。
遂稱病篤。
解還舊隱。
未久圓寂。
塔于嘉興環(huán)翠蘭若。
初高帝。
詔選名宿。
輔導諸藩。
蜀王椿。
師事見心復。
復名溢都中。
金嘆曰。
復公其不免耳。
復果罹難而終。
故諸方嘉金靖退。
為叢林福云。
贊曰。
水火相憎。
鐺居其中。
則世味以調(diào)。
邪正相反。
智居其中。
則精神俱化。
而銘公之攝六宗。
其智能過于調(diào)化者也。
丹青雖異。
文彩全施。
貴其知宜也。
天岸雖高。
明舟不犯。
貴其用意也。
象源之繼徑山。
乃良于知宜。
而用意焉。
知退而不知進者。
滯于寂也。
知進而不知退者。
傷于勇也。
白庵其無滯傷之病。
與師資鼎峙。
俾風化有醐酪之純。
其流慈豈小小哉。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力金。字西白。吳郡姚氏子。七歲穎悟異常。一日請于母曰。兒患世相起滅不常。將求出世間法??珊酢D冈?。出家甚苦。爾年幼。豈能堪之。曰。兒心樂之。自無苦也。請之不已。母知其志不可奪。俾依吳縣寶積院道原衍法師。后見古鼎銘公于徑山。悟人甚深。聲光燁燁。起叢林間。至正丁酉。出世住蘇之瑞光。會嘉興天寧寺災。郡守貳咸以非師不足起其廢。具幣遣使。力迎致之。師至。未久。儼如兜率天宮下現(xiàn)人世。經(jīng)過者。無不瞻禮贊嘆。帝師大寶法王。賢師之行。授師以徽號。師自幼喪父。唯有母存。乃去城一舍。筑孤云庵。以奉養(yǎng)焉?;蜃h之。師喻之曰。爾不見編蒲陳尊宿乎。何言之易易也。洪武改元。有旨。起師住持大天界寺。萬機之暇。時召入內(nèi)庭。奏對多稱旨。蓋師精通西竺典。及東魯諸書。其與薦紳談?wù)?。霏霏如吐玉屑。故咸樂與之游。四年命師總持鐘山法會。凡儀制規(guī)式。皆堪傳永久。尋以母年耄。舉徑山泐公自代。復還庵居。五年冬詔。復建會如四年。大駕臨幸。詔師闡揚第一義諦。自公侯以至庶僚。環(huán)而聽之。靡不悅服。一日忽示弟子曰。吾有夙因未了。必當酬之。汝等勿以世相遇我。未幾示微疾。謝去醫(yī)飲藥食。委順而化。茶毗。舍利無算。觀者競?cè)≈?。師神觀秀偉。智辯縱橫。以宗教為己任。不畜私財。得財施輒舉以給貧者。誠法門之偉人也。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三
釋力金,字西白。姓姚氏,吳人也。母周氏,夢一龐眉僧類應(yīng)真者,直前麾斥,驚??而覺,已而有孕。時至而育,奇芬滿室。年方齔髫,廣顙修頸,皙白如玉,見者愛憐。性尤穎悟,凡書一覽,即能記憶。嘗游佛寺,見像輒自下拜,信仰日深,因投縣中寶積院,禮道原衍祝發(fā)。年十一受具戒,精研三觀十乘之旨,領(lǐng)其樞要。衍主秀之德藏,金為綱維,軌范肅然。忽喟然嘆曰:“名相之學,略諳之矣。盍棄諸緣,而往躋覺路?!彼旄氯牖⒘郑]古鼎銘于雙徑。一見以法器相期,示以德山見龍?zhí)墩Z。金奮然踴躍,直觸其機,從而有契,遂為記堂。未幾,分席后堂,敷宣大法,如山川出云,靈雨沾潤,四眾信服。復登前堂,聲光燁燁,起叢林間。元至正丁酉,出主蘇之瑞光寺,會嘉興天寧寺災,郡守貳咸以為非金不足以起廢,具禮幣遣使者力致之。金至,未久,儼如兜率天宮,下見人世道路,過者莫不瞻禮贊嘆。帝師大寶法王聞其賢,授以圓通普濟之號。有明初興,洪武改元,弘闡佛乘,首開善世院。俾擢有道浮屠蒞天下名山。杭之凈慈主席尚虛,僉欲起金居之,疏幣交至。浙江省丞,復遣使趣之。金皆力辭。既而有旨,起住大天界寺。先夕有仆夢花,發(fā)如芙蓉,光彩絕異。旁一人曰:“此花天子當取之而去。”旦而命下,果符所兆。金既應(yīng)詔至闕下,見于外朝。慰勞優(yōu)渥,即令內(nèi)官送其入院,賜以天廚法饌。萬幾之暇,時召入禁庭,奏對多稱旨。蓋金精通內(nèi)典,博極群書,其與薦紳譚論,霏霏如屑玉,故咸樂與之游。至于勘辯學子,直指心源,宗說兼行,機用迭發(fā),尤足使聞?wù)呔囱?。四年春,詔集三宗名僧十人,及其徒眾二千,設(shè)廣薦法會于鐘山,命金總持齋事。于是靈承上旨,儀制規(guī)式,皆傳之遠永。五年,詔復建,會大駕臨幸,詔金闡揚第一義諦。自公侯以至庶僚,環(huán)而聽之,靡不悅服。一日忽示微疾,謝去醫(yī)藥飲食,手書一偈,委順而化。洪武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也。停龕六旬,始行茶毗。其貌如生,火時獲舍利無算。壽四十七,臘三十六。《三會語》有錄。塔于嘉興城西環(huán)翠蘭若。金幼喪父,奉母至孝,為筑孤云庵奉之以居。或有議者,則婉告之曰:“不見編蒲陳尊宿乎,胡言之易易耶?”平生以宗教為己任,神觀秀偉,智辯緃橫。嘗以《楞伽經(jīng)》及《法寶壇經(jīng)》為釋門心要。當毒暑時,揮汗謄鈔,鍥梓以傳弟子覺慧,深恐遺行將泯,因條系群行為書,乞金華宋濂為之銘云,文見《鑾坡續(xù)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31—1366 【介紹】: 元末隨州隨縣人。
順帝至正十一年,集鄉(xiāng)人千余屯青山自保。
后附徐壽輝,任元帥,守沔陽。
十七年,納義兵元帥楊漢策,襲取重慶。
徐壽輝命為隴蜀行省右丞。
次年克成都。
二十年,陳友諒殺徐壽輝,玉珍絕不與通,自立為隴蜀王。
二十二年稱帝,國號大夏,建元天統(tǒng),設(shè)六卿,開科舉,定賦稅為十分取一,蜀人安之。
又遣兵取云南,遣使與朱元璋通好。
在位五年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02 【介紹】: 明福建人,一作徽州府人,初名久成,改名士恒,一名桓,以字行。洪武舉人。授鞏昌通判。官至河南參政,所至有善績。與方孝孺友善,永樂初,坐方孝孺黨被殺。有《閩南集》。
明詩紀事·乙簽·卷一
居貞名桓,以字行,歙人。
洪武中舉明經(jīng),授鞏昌通判,遷禮部郎中,出為河南左參政。
永樂初,坐方黨死。
有《閩南》、《關(guān)隴》、《歸來》、《檜庭》諸稿。
(屠叔方建文朝野匯編:方孝孺之為漢中教授也,居貞以詩送之:「翩翩紫鳳雛,羽翮備五彩。
徘徊千仞翔,馀音散江海。
于焉覽德輝,濟濟鏘環(huán)佩。
天門何嗟峨,群仙久相待。
農(nóng)沐晞朝陽,夜息飲沆瀣。
如何復西飛,去去秦關(guān)外。
岐山諒匪遙,啄食良自愛。
終當巢阿閣,庶以鳴昭代。
」孝孺亦贈之詩,謂其為參政三年而去,吏民以不能留為憾。
事在洪武二十三年。
然其坐累歲月不可考,以方黨故也。
田按:居貞與林公輔皆侯城畏友。
侯城《感舊》詩云:「雄文不見林公輔,病眼荒荒何處開?
」居貞作「翩翩紫鳳雛」贈侯城以自愛為勉。
而朱竹云:「林公輔、鄭居貞殆侯城弟子而兼朋友者。
」蓋不知侯城弟子別有林、鄭,非居貞與公輔也。
蜀獻王《送胡志高赴漢中兼柬希直》云:「最哉今胡子,愿無愧鄭林。
」末注云:「鄭公智、林良顯。
」《明史》亦稱侯城門下士以身殉者有寧海鄭公智、林嘉猷。
公智字叔貞。
《竹詩話》所引送居貞入成都》詩,乃送叔貞非送居貞。
《孫志齋集》具在,可覆檢也。
嘉猷名升,以字行,后改名良顯,侯城《感舊》詩第五首云:「林鄭為文學我家,波瀾議論闊無涯。
」第一首既云「雄文不見林公輔」,此復及之,不犯復乎!
又《送鄭叔貞之成都》云:「兩生萬里來,講道慰寂寞。
探奇忘舊悲,妙觀有新樂。
寧知事多忤,重使嘆離索。
林也前歲歸,重來忘曩約。
鄭子今復去,南行逾巘。
」林當指嘉猷,蓋嘉猷曾以儒士校文四川也。
又云:「金門盛才彥,德星耀井絡(luò)。
翙翙白鳳群,豈復少一鶴!
」竹詫云:「居貞有『翩翩紫鳳雛』一篇贈侯城,故答及之。
」蓋由誤以叔貞為居貞,因指嘉猷為公輔,「風雛」「鳳群」,牽聯(lián)附會,要非當日情事也。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居貞,歙人。洪武中,舉明經(jīng),官至河南左參政。永樂初,以方黨坐法。有《閩南》、《關(guān)隴》、《歸來》、《檜庭》諸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湖廣茶陵人,名光裕,以字行。
元末為全州學正。
入明,洪武初應(yīng)聘至京,除無棣縣丞,歷膠州同知,擢至蜀府長史。
所至以教化為先。
十八年召為國子助教,見太祖講《洪范》九疇,甚詳明。
蜀獻王椿好學,敬禮尤至,為構(gòu)第,名安老堂。
工詩,清勁有法。
卒年八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57—1402 【介紹】: 明浙江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
宋濂弟子,盡得其學。
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除漢中府教授,與諸生講學不倦。
蜀獻王聞其賢,聘為世子師,名其屋為“正學”,學者因稱正學先生。
建文帝即位,召為侍講學士。
修《太祖實錄》,為總裁。
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自稱效法周公輔成王,召使起草詔書。
孝孺怒問“成王安在?”并擲筆于地,堅不奉命。
遂被磔于市,宗族親友弟子十族數(shù)百人受牽連被殺。
有《遜志齋集》。
詞學圖錄
方孝孺(1357—1402) 字希直,一字希古,別稱緱城先生、正學先生、遜志、方文正公等。臺州寧海人。幼警敏,雙眸炯炯,讀書日盈寸,鄉(xiāng)人目為"小韓子"。從宋濂學,濂門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先輩胡翰、蘇伯衡亦自謂弗如。孝孺顧末視文藝,恒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惠帝召為翰林侍講,明年遷侍講學士,更定官制,改文學博士。國家大政事輒咨之。時修《太祖實錄》及《類要》諸書,孝孺皆為總裁。燕兵起,廷議討之,詔檄皆出其手。 建文四年六月,金川門啟,燕兵入,帝自焚,被執(zhí)下獄,使草詔,堅不從,手書"燕賊篡位"四字,殉國。
黃鶴樓志·人物篇
方孝孺(1357—1402) 明代詩文家、學者。
字希直,又字希古。
寧海(今浙江)人。
洪武二十五年召至京,授漢中府教授;蜀獻王聞其賢,聘為世子師,名其屋為“正學”,學者因稱正學先生。
建文帝召為侍講學士,任《太祖實錄》總裁。
燕王朱棣起兵入南京,召其起草詔書,孝孺拒不奉旨,遂被殺,宗親至友弟子凡八百馀人連坐被殺。
后追謚文正。
其學術(shù)醇正,文章縱橫豪放。
曾撰《黃鶴樓詩卷序》(又題《書黃鶴樓卷后》),反映當時武昌地區(qū)戰(zhàn)亂與《黃鶴樓詩卷》的編輯內(nèi)容概略。
又作《武昌十景圖序》,其中列入“石照亭”。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希直,寧海人。建文時,官翰林學士,死節(jié)。
明詩紀事·乙簽·卷一
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臨海人。洪武中以薦授漢中教授。建文中召為文學博士,靖難師入,召草詔,不屈死。有《遜志齋集》二十四卷。 (《四庫總目》:孝孺學術(shù)純正,而文章乃縱橫豪放,頗出入于東坡,龍川之間。蓋其志在于駕軼漢、唐,銳復三代,故其毅然自命之氣,發(fā)揚蹈厲,時露于筆墨之間。燕王篡立之初,齊、黃諸人為所切齒,即委蛇求活,亦勢不能存。若孝孺深欲藉其聲名,俾草詔以欺天下,使稍稍遷就,未必不接跡三楊。而致命成仁,遂湛十族而不悔,語其氣節(jié),可謂貫金石動天地矣!文以人重,則斯集固懸諸日月不可磨滅之書也。) 《吾學編》:皇太子即位,廷臣交薦孝儒,侍講筵,備顧問。孝孺德望素隆,一時倚重。上好讀書,每有疑,即召使講解。臨朝奏事,臣僚面議可否,必命孝孺就扆前批答。孝孺嘗作《書事》詩曰:「斧扆臨軒幾硯間,春風和氣滿龍顏。細聽天語揮毫久,攜得香煙兩袖還?!褂衷唬骸革L軟彤庭尚薄寒,禦爐香繞玉欄桿。黃門忽報文淵閣,天子看書召講官?!?(《南濠詩話》:方正學先生集,傳之天下,人人知愛誦之,但其多雜以他人之詩,如勉學二十四首,乃陳子平作,《漁樵》一首乃楊孟載作,又有《牧牛圖》一絕,亦元人詩。 《夢蕉詩話》:方孝孺《過嚴子陵釣臺長短句》云:「正人先正己,治國先齊家。如何廢郭后,寵此陰麗華?糟糠之妻尚如此,貧賤之交安足擬!羊裘老子早見幾,獨向桐江釣煙水?!怪庇谧恿晷纳险f出。宋詩不及于唐,固也?;蛘甙^聲吠并謂不及于元,是可笑歟!正學論詩云:「前宋文章配兩周,盛時詩律亦無儔,今人未識侖派,卻笑黃河是濁流。」「天歷諸公制作新,力排舊習祖唐人,粗豪未脫風沙氣,難詆熙豐作后塵?!?田按:希直文章淵源出于宋景濂,而學術(shù)街純正則過之。姚江《明儒學案》云:「景濂氏出入于二氏,希直以叛道者莫過于二氏,而釋氏尤甚,不憚放言驅(qū)斥,有明之學祖也。」誠為確論。太祖誅戮功臣,至末年文武名臣幾盡,使得一二舊勛如宋國公、潁國公者,靖難之師,孰勝孰負未可知也。希直《送誠意伯孫士端歸括蒼》詩云:「海內(nèi)只今無盜賊,幽州興兵惱邦國。廟堂謀議豈無人,我懷中丞淚沾臆。嗚呼志士古所稀,留侯武鄉(xiāng)今是誰?九原招公儻可作,為解四海蒼生危?!股w亦有慨于是,誦漢祖猛士之歌,同茲三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浦江人,字子夷。
宋璲子。
奉母謫居茂州,得蜀獻王周濟,專心于學,尤工書。
建文初,入為翰林侍書。
祝淵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祝淵(14世紀—15世紀),字季深,南直隸廬州府舒城縣人。
祝淵是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舉人,二十一年(1388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兵部主事,文章在同輩間得稱頌,永樂年間蜀王朱椿就國,他獲選為祠官,得對方重視,給予書室牌匾為「芝蘭軒」,大學士劉三吾記下此事;之后祝淵外任龍游知縣,為政廉潔公平,興學勸農(nóng),深得民心,升國子監(jiān)監(jiān)丞致仕,死后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61—1402 【介紹】: 明四川榮縣人,初名志高,字仲常。
方孝儒任漢中教授時,子昭往從學。
蜀獻王薦為縣學訓導。
建文初,預修《太祖實錄》,授翰林檢討,官至刑部侍郎。
成祖即位,被殺。
明詩紀事·乙簽·卷一
子昭初名志高,字仲常,榮縣人。以薦為訓導。建文初,授翰林檢討,累遷至刑部侍郎。永樂初,坐方黨死。 (汪宗伊《表忠錄》:子昭臨刑詩曰:「兩間正氣歸泉壤,一點丹心在帝鄉(xiāng)?!箷r年四十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61—1400 【介紹】: 明浙江義烏人,字仲縉。
王祎子。
祎招諭云南被殺時,紳年十三。
受業(yè)于宋濂弟子,頗受器重。
題其書齋名“繼志”。
洪武二十四年應(yīng)蜀王聘,為成都府文學。
往云南求父遺骸,不得,因作《滇南慟哭記》。
建文時為國子博士,預修《太祖實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臺州寧海人,字恒德。洪武二十七年進士。官河南僉事,廉介有聲。坐事謫常州同知。建文末率兵防江,軍潰棄官去。成祖即位,追論廢周藩事系獄,永樂二年免死戍邊。年七十代還。有《遇安集》。
明詩紀事·乙簽·卷二
允常字恒德,寧海人。
洪武甲戌進士,官河南僉事,坐事謫常州同知。
建文末,帥兵防江,軍潰棄官去。
永樂初,追錄廢周藩事,戍邊。
有《遇安集》。
許相卿《革朝志》:允常官河南僉事,廉介有聲,人稱石清潭,以誣左遷常州同知。
北師起,棄官歸。
文皇登極,追錄建文間廢毀周府官僚事,逮至者五十馀人,允常與焉。
眾悉洶懼服罪,入贖米五十石,命于原官加一秩,仍用之。
允常鍛煉百端,堅不服,系獄二年,免死,謫戍中屯衛(wèi),年七十代還,過西畿,感愴病卒舟中。
(《三臺詩錄》:僉事詩筆韶秀,好句迭出。
官行人時,席上為蜀王題《八陣圖》,盛傳于時。)
維基
石允常,字恒德,浙江臺州府寧海縣(今浙江省寧波市寧??h)人。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石允常中式甲戌科二甲第六名進士。歷官河南按察使司僉事,有清廉名望。因懲治宦官,被誣告,貶為常州同知。建文末年,率兵在長江設(shè)防。靖難兵渡過長江,石允常辭官歸里。成祖即位,追論建文年間廢毀官員,石允常堅決不服最,被判戍邊三十馀年。年七十方還,卒于旅次舟中。。
共 15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