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曾棨

相關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子與,泰和人。洪武初,徵為諸王說書,授福建鹽運司副使,有《竹亭遺槁》。
明詩紀事·甲簽·卷十六
沂字子與,泰和人。
洪武初徵為諸王說書。
授福建鹽運司副使,以老辭歸。
有《徵君集》八卷。
田按:明初兄弟稱詩者。
二藍外,繆氏《塤篪》,王氏《二妙》,錢氏《三華》。
一家風雅,殊堪競爽。
《塤篪集》平陽繆仲琳、仲卣所作也。
蘇平仲為之序,惜今不傳。
子與與弟子啟詩合為《二妙集》,門人蕭翚所輯。
子與洪武初應詔為諸王說書,授福建鹽運司副使,以老辭歸。
劉子高有詩送之,云:「萬里金門詔說書,一官不拜賦歸歟。
極知圣主恩榮重,自信儒生計策疏。
三月鶯花辭上國,十年水竹愛閑居。
眼看逸翮翔寥廓,慚愧駑駘駕鼓車。
」子與高不仕之節(jié),子啟以教官徵為御史,殆如藍山隱而藍澗仕也。
集名《徽君集》,一名《竹亭遺稿》。
竹亭,子與別號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69—1415 【介紹】: 明江西吉水人,字大紳。解綸弟。洪武二十一年進士。深為太祖愛重。嘗上萬言書,陳述“政令數改,刑罰太繁”之弊,漸為帝所厭,改御史。旋以年少為借口,令回家修學。太祖崩,赴京奔喪,以違詔旨謫河州衛(wèi)吏。用薦召為翰林待詔。成祖即位,擢侍讀,直文淵閣,預機務。又與編《永樂大典》。累進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以才高好直言為人所忌。屢遭貶黜。永樂八年,奏事入京,時帝北征,謁太子而還,遂以“無人臣禮”下獄,被殺。有《解學士集》、《天潢玉牒》。
詞學圖錄
解縉(1369-1415) 字大紳。江西吉水人。才思敏捷,名動海內。其文雄勁高古。詩豪宕豐贍處上追李杜。又工書,楷行草俱佳。詞為馀事,亦見雅音。有《文毅集》,詞在集中。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大紳,吉水人。洪武戊辰進士,試中書庶吉士永樂初擢侍讀學士直文淵閣預機務進翰林學士出為廣西參政改交趾被陷殞于獄有春雨齋集
明詩紀事·乙簽·卷三
縉字大紳,吉水人。
洪武戊辰進士,試中書庶吉士,改御史。
建文立,謫河州吏目,旋待詔翰林。
永樂初,進侍讀學士,直文淵閣。
逾年,進翰林學士,出為廣西參議,改交趾。
入奏事,會成祖北征,見東宮辭去,徵下獄死。
有《白云稿》、《東山集》。
(《四庫總目》:縉才氣放逸,下筆不能自休,當時有才子之目。
迄今委巷流傳其少年夙慧諸事,率多鄙誕不經,故李東陽《懷麓堂詩話》謂其詩無全稿,真?zhèn)蜗喟?,蓋出于后人竄亂者為多。
然其中佳句間存,亦復不減作者。
東里文集》:解公文雄勁奇古,新意疊出,敘事高處,逼司馬子長、韓退之。
詩豪宕豐贍似李、杜。
其教學者恒曰:「寧為有瑕玉,勿作無瑕石。
」書小楷精絕,行草皆佳。
曾棨《巢睫集》:公為中書庶吉士,嘗應制《春雨詩》、《養(yǎng)鶴賦》,操筆而成,造語奇崛。
時中書舍入詹孟舉以書名世,亟稱公書有法,而用筆精妙,出人意表。
為文興至落筆數千言,倚馬可待,未嘗創(chuàng)稿。
人以太白擬之。
麓堂詩話》:解學土大紳才名絕世,詩無全稿,黃學士諫收拾遺逸,漫為集刻。
今所傳本,如《采石吊李白》、《中秋不見月》不過數篇,其馀真?zhèn)蜗喟耄D令觀者有「楓落吳江」之嘆。
七修類稿》:永樂中,中秋開宴不見月,圣情不懌,學士解縉口占《風落梅》一闋云:「姮娥面,今夜圓,下云簾不著臣見。
拚今宵倚闌不去眠,看誰過廣寒宮殿。
」又賦中秋不見月》長短句一首。
上覽之。
歡甚,為停杯以待。
夜午,月復明,上大笑曰:「解縉真才子奪天手也!
」命宮人滿酌宣勸,盡歡而罷。
《匏翁家藏集》:永樂時,人多能書,當以學土解公為首。
《詩談》:吉水解縉獨駕青鸞,翱翔八極,使謫仙遇之,當懸榻以待。
《藝苑卮言》:解大紳詩如河朔大俠,須髯戟張,與之周旋,酒食傖父。
狂草名一時,然縱蕩無法,正書頗精研。
(《國史唯疑》:成祖自平胡,平安南,以及河清、麟見,騶虞、龍馬之祥,胡、楊、蹇、夏諸公皆撰為賦頌,惟解大紳作差可觀耳。
(《列朝詩集》:縉為庶吉士,高皇帝極愛之,每侍書至親為持硯。
高皇帝崩,來奔喪,謫河州衛(wèi)吏目。
李曹公錄進《登華岳詩》,詔待詔翰林。
田按:大紳詩才氣縱橫,不暇收拾,流傳訛雜,又復過之。
朱氏《詩綜》洗滌太凈,但錄寥寥短篇,不足見此公真面。
今略廣為甄錄,逸情勝概,可想見風流人豪也。)

人物簡介

維基
史彬,字惟中,明初直隸溧陽人。
官至河南鄭州知州。
永樂二年(1404年)甲申科曾棨榜三甲進士。
后選為翰林院庶吉士,編撰永樂大典。
永樂十三年(1415年)改任廣東樂昌縣知縣。
任內“政舉民和,興教勸學”,重修城郭,并在學宮泮池上建希圣亭,聚集當地賢才,在亭中講授六藝。
當時山賊為患,史彬率主簿吳政率兵征討,將山賊平定。
宣德年后,史彬改遷鄭州,任知州。
清乾隆《鄭州志》贊其撫民有方,任內百廢俱興。
致仕后卒。
清光緒《溧陽縣志》有傳。
高煒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高煒(14世紀—15世紀),字汝晦,號復庵,浙江杭州府臨安縣西墅人。
高煒是北宋大將高瓊的后裔,在永樂元年(1403年)中舉人,次年(1404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庶吉士,任廣濟知縣,九年(1411年)外任四川按察司僉事,轉為江西僉事,到宣德四年(1429年)因母親去世回鄉(xiāng)同時致仕。
高煒年輕讀書路經思省橋,看到有紙包遺下,于是拾起放在墻身縫隙,回家時見到一名老婦在橋側哭泣,問清原委后得知她遺失了白金,故指出藏起紙包處讓她拿走,老婦感謝離去;在四川任職時有烏桓、沾益人因訟田入獄,多年不能判決,他就任后察情據理判決,其后有人拿著黃金廄馬道謝,他毅然推卻,對方就拿原本送給他的黃金興建「卻金亭」以彰顯其德行。
當時少保于謙、侍讀李時勉、侍講余鼎等人都贈詩表彰他的清廉,又贈一聯(lián):「華夏一輪明月,憲臺千載清風。
」高煒個性恬淡,未老就請求退休,守貧樂道而擅長詩歌,著有《復庵集》、《讀易日錄》流傳,死后入祀鄉(xiāng)賢祠及杭城旌德先賢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6 【介紹】: 明江西吉水人,字崇述。
永樂二年進士。
授翰林編修。
詔解縉選曾棨等二十八人讀書文淵閣,與從弟孟簡入選。
官給紙筆膏燭,一時引以為榮。
文章爾雅,宣德時官至左庶子。
有《東墅詩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崇述,吉水人。永樂甲申賜進士第二,授翰林編修歷諭德左庶子有東野集
明詩紀事·乙簽·卷八
述字崇述,吉水人。永樂甲申,以第二人及第,授翰林院編修,進諭德,再遷左庶子。有《東墅集》六卷。 (《四庫總目》:述及第時,與從弟孟簡同榜,成祖至比之二蘇。史亦稱其文章雅贍,然其詩不出當時臺閣之體。)
石倉歷代詩選·卷三百五十二
吉水人,有《東墅集》
維基
周述(?
—1436年),字崇述,號東墅,江西吉水人,榜眼。
永樂二年(1404年)高中甲申科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與堂弟周孟簡同列鼎甲(探花)。
明成祖手書二人冊,在周述的對策上批道:“環(huán)偉之才,充實之學。
朕用爾嘉,擢居第二,勿自滿假,惟時懋哉。
”并授周述翰林院編修,不久,又下令,讓大學士解縉選拔曾棨等二十八人入文淵閣讀書。
與堂弟孟簡皆被選中。
紙筆由司禮監(jiān)供給,早晚膳食由光祿寺供給,禮部還給每人每月膏燭費銀子三錠,工部還為其選就近的地方以供居住,這一切都令世人十分羨慕。
其性情溫厚,從不疾言厲色。
曾跟隨明成祖北巡,后升任左春坊諭德。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仁宗即位,令他伴隨太子到南京拜謁明太祖皇陵。
臨行前,將周述召至蹋前,問他怎樣輔佐太子,周述的對答令仁宗十分滿意。
明宣宗時,晉升為左春坊左庶子。
正統(tǒng)初年(1436年)卒于官。
著有《東墅詩集》六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79—1420 【介紹】: 明浙江錢塘人,字希范,號毅齋。少年時才思穎發(fā),洪武二十九年成進士,年僅十八。永樂初入翰林為檢討,與修《大典》。帝頒佛曲于塞外,逡巡不應詔為文,受排擠,不復進用。與當時王稱、王恭、王褒稱詞林四王,均有才名。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希范,仁和人。洪武丁丑進士,授行人。永樂初,擢吏科給事中,入翰林。歷侍講,左遷禮部主事,有《毅齋集》。
明詩紀事·乙簽·卷五
洪字希范,仁和人。
洪武丁丑進士,授行人。
永樂初,擢吏科給事中,改翰林檢討,歷修撰、侍講,左遷禮部主事。
有《毅齋集》八卷。
(《四庫總目》:洪預修國史,會大臣欲載其家瑞異入《日歷》中,洪持不可,至聞于成祖前,坐謫禮部主事。
曾棨挽洪濤。
所謂「玉堂分職見孤忠」,即指是事。
毅齋集》,文皆樸雅,駢體亦工,詩尤具有唐格。
田按:修《永樂大典》時,諸儒群集,有凡例未當者,王孟揚曰:「譬之欲構層樓華屋。
乃計工于箍桶都料,得不有誤耶?
」孟揚矜己淩人如此,顧折節(jié)于希范,不敢與雁行。
希范與汝玉、孟揚、達善同以詩鳴,號為「翰林四王」。
其左遷禮部主事也,或謂與胡文穆議五星不合,遂為所擠,與《四庫提要》所紀,稍有不合。)
維基
王洪,字希范,號毅齋,南直隸錢塘人。明朝進士、政治人物。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春榜二甲第二名進士,授吏科給事中,后授翰林院檢討。永樂年間,參與編寫《永樂大典》。有《毅齋集》。清朝錢謙益收錄其詩十八首于《列朝詩集》乙集第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79—1462 【介紹】: 明江西泰和人,字行儉,號抑庵。永樂二年進士。選入翰林,讀中秘書,尋入內閣,除修撰。歷仕仁、宣二朝,遷少詹事兼侍讀學士。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編纂記注之事多出其手,與王英齊名,時有西王東王之說。英宗時拜吏部尚書,諫北征,不從。土木之變后,勸郕王(景帝)即位。自以不如于謙,每事推下之。帝易太子時,署名有難色,強而后可,終以為憾事。奪門變后,乞休。有《抑庵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時儉,泰和人。永樂甲申進士,選庶吉士,歷修撰侍讀,進學士。累官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進少傅兼太子太師,贈太保。謚文端,有《抑庵集》。
明詩紀事·乙簽·卷八
直字行儉,泰和人。永樂甲申進士,選庶吉士,歷修撰。仁宗即位,遷侍讀,進侍讀學士、右春坊右庶子。宣德初,進少詹事。正統(tǒng)初,進禮部侍郎,尋進尚書,改吏部。景泰帝即位,加太子太保,進少傅,以易儲進太子太師。英宗復辟,乞休。天順中卒,贈太保,謚文端。有《抑庵集》四十卷。 (《四庫總目》:直詩文典雅純正,有宋、元遺風。自永樂初為庶吉士,即承命入閣,典司制誥,后在翰林二十馀年,朝廷著作多出其手。當時與王英齊名,有西王東王之目。而直尤為老壽,巋然負一代重望。明自中葉以后,文士始好以矯激取名,直當宣德、正統(tǒng)間,去開國之初未遠,淳樸之習猶未全漓。文章不務勝人,惟求當理,故所作貌似平易,而溫厚和平,實非后來所及。雖不能追古作者,亦可謂尚有典型者矣。 《水東日記》:王抑庵先生典選,遇不如意事,好誦古人詩以自寬。一日有新得給事中即欲干撓選法者,曰:「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褂酚醒岳舨窟M退官不當,則曰:「若教鮑者當筵舞,更覺郎當舞袖長?!挂嗲兄性?。 田按:東王詩沖融雅飭,可肩隨西楊。史稱東王自內閣出治部事,蓋西楊擠之。《水東日記》云《楊文貞公傳》,王抑庵尚書作。公嘗三致書商搉書削,再致潤筆,且求其親書,俾子孫寶藏。田謂此西楊恐其有憾,故于生前預求作佳傳,以掩其跡,其譎于取名如此。)
維基
王直(1379年—1462年),字行儉,別號抑庵,文學家,江西泰和縣人。
永樂初進士,在翰林院二十馀年,官至吏部尚書。
王直之父王伯貞,洪武年間舉明經科,官至瓊州府知府。
王直幼年家貧力學,永樂二年(1404年)中式二甲第四名進士,改庶吉士,與曾棨、王英等二十八人同讀書文淵閣,明成祖認為其文筆卓出,召入內閣,授翰林院修撰。
其歷事明仁宗、明宣宗,累遷少詹事兼侍讀學士。
英宗正統(tǒng)三年,完成《明宣宗實錄》,晉升為禮部侍郎,仍然兼任學士。
正統(tǒng)五年,負責禮部事務,尚書胡濙悉以部政付之。
正統(tǒng)八年,代替郭琎為吏部尚書。
正統(tǒng)十一年,戶部侍郎奈亨諂附王振,誣陷王直,王直與吏部侍郎曹義、趙新均下獄,三法司會審后,奈亨論斬,王直等贖徒。
明英宗寬恕王直、曹義,罰奈亨、趙新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