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明龍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警玄(九四三~一○二七),真宗大中祥符中避國諱改為警延,江夏(今湖北武漢)人,俗姓張。依智通禪師出家,年十九為大僧。后謁鼎州梁山觀禪師,觀歿,辭塔至大陽,謁堅禪師,堅欣然讓法席,使主之。仁宗天圣五年卒,年八十五?!?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卷一四、《禪林僧寶傳》卷一三人傳。今錄詩五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3—1027 【介紹】: 宋僧。江夏人,俗姓張。真宗大中祥符中避諱易名警延。少出家,年十九為大僧。嗣梁山觀禪師。后住大陽山明安寺。臨終前書偈寄侍郎王曙,投筆而化。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三
禪師名警玄。祥符中。避國諱易為警延。江夏張氏子也。其先蓋金陵人。仲父為沙門。號智通。住持金陵崇孝寺。延往依以為師。年十九。為大僧。聽圓覺了義經(jīng)。問講者。何名圓覺。講者曰。圓以圓融有漏為義。覺以覺盡無馀為義。延笑曰。空諸有無。何名圓覺。講者嘆曰。是兒齒少而識卓如此。我所有何足以益之。政如以穢食置寶器。其可哉。通知之。使令游方。初謁鼎州梁山觀禪師。問如何是無相道場。觀指壁間觀音像。曰此是吳處士??。延擬進(jìn)語。觀急索曰。遮個是有相。如何是無相底。于是延悟旨于言下。拜起而侍。觀曰何不道取一句子。延曰道即不辭。恐上紙墨。觀笑曰。他日此語上碑去在。延獻(xiàn)偈曰。我昔初機(jī)學(xué)道迷。萬水千山覓見知。明今辯古終難會。直說無心轉(zhuǎn)更疑。蒙師點(diǎn)出秦時鏡。照見父母未生時。如今覺了何所得。夜放烏雞帶雪飛。觀稱以為洞上之宗可倚。延亦自負(fù)。儕輩莫敢攀奉。一時聲價藉甚。觀歿。辭塔出山。至大陽。謁堅禪師。堅欣然讓法席使主之。退處偏室。延乃受之。咸平庚子歲也。謂眾曰。廓然去??现厝?。無所得心去。平常心去。離彼我心去。然后方可。所以古德道。牽牛向溪東放。不免納官家徭稅。牽牛向溪西放。不免納官家徭稅。不如隨分納些些。渠總不妨。免致?lián)茢_。作么生是隨分。納些些底道理。但截斷兩頭。有無諸法。凡圣情盡。體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若能如此者。法法無依。平等大道。萬有不系。隨處轉(zhuǎn)轆轆地。更有何事。僧問。亡僧遷化。向什么處去。延曰。亡僧幾時遷化。僧曰。爭奈相送何。延曰。紅爐??上絳絲縷。叆叇云中不點(diǎn)頭。見僧種瓜。問曰。甜瓜何時可熟。對曰。即今熟爛也。曰揀甜底摘來。對曰。什么人吃。曰不入園者。對曰。未審不入園者。還吃也無。曰汝還識他么。對曰。雖然不識。不得不與。延笑曰。去。其僧后病。延入延壽堂看之。問曰。是身如泡幻。泡幻中成辦。若無個泡幻。大事無因辦。若要大事辦。識取個泡幻。作么生。對曰。遮個猶是遮邊事。延曰。那邊事作么生。對曰。匝地紅輪秀。海底不栽花。延笑曰。乃爾惺惺耶。僧喝曰。這老漢。將謂我志卻(即興陽剖禪師)。延神觀奇?zhèn)?。有威重。從兒稚中。即日一食。自以先德付受之重。足不越限。脅不至席者。五十年。年八十。坐六十一夏。嘆無可以繼其法者。以洞上旨訣。寄葉縣省公之子法遠(yuǎn)。使為求法器。傳續(xù)之。延嘗注釋曹山三種語。須明得轉(zhuǎn)位始得。一曰。作水牯牛是隨類墮。注曰。是沙門轉(zhuǎn)身語。是異類中事。若不曉此意。即有所滯。直是要伊一念無私。即有出身之路。二曰。不受食是尊貴墮。注曰。須知那邊了。卻來遮邊行李。若不虛此位。即坐在尊貴。三曰。不斷聲色是隨處墮。注曰。以不明聲色。故隨處墮。須向聲色里。有出身之路。作么生是聲色外一句。答曰。聲不自聲。色不自色。故云不斷。指掌當(dāng)指何掌也。予嘗作隨類墮偈曰。紛然作息同。銀碗里盛雪。若欲異牯牛。與牯牛何別。作尊貴墮偈曰。生在帝王家。那復(fù)有尊貴。自應(yīng)著珍御。顧見何驚異。作隨處墮偈曰。有聞皆無聞。有見元無物。若斷聲色求。木偶當(dāng)成佛。今并系于此。延以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升座辭眾。又三日以偈寄王曙侍郎。其略曰。吾年八十五。修因至于此。問我歸何處。頂相終難睹。停筆而化。 贊曰。延嗣梁山觀。觀嗣同安志。志嗣先同安丕。丕嗣云居膺。膺于洞山之門。為高弟也。余觀大陽盛時。有承剖兩衲子。號稱奇杰。卒至于不振。惜哉。微遠(yuǎn)錄公。則洞上正脈。幾于不續(xù)矣。嗚呼延之知人??梢詿o愧也。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陽禪師警玄。
江夏張氏子也。
其先蓋金陵人。
仲父為沙門。
號智通。
住金陵崇孝寺。
師往依之。
年十九為大僧。
聽圓覺。
即能辯屈講者。
講者嘆曰。
是齒少而識卓如此。
我所有何足益之。
通知之。
使令游方。
初謁梁山觀禪師。
問如何是無相道場。
山指壁間觀音像曰。
此是吳處士畫。
師擬進(jìn)語。
山急索曰。
此是有相。
如何是無相者。
于是悟旨于言下。
拜起而侍。
山曰。
何不道取一句子。
曰。
道即不辭。
恐上紙墨。
山笑曰。
他日此語上碑去在。
師獻(xiàn)偈呈解。
山稱以為洞上之宗可倚。
師亦自負(fù)。
儕輩莫敢攀。
一時聲名藉甚。
山歿。
出山至大。
謁堅禪師。
堅欣然。
讓法席使主之。
退處偏室。
咸平庚子歲也。
師神觀奇?zhèn)ビ型亍?div id="rj1cawv" class='inline' id='people_34057_3_44_comment'>
從兒稚中。
即日一食。
自以先德付受之重。
足不逾限。
脅不至席者。
五十年。
浮山遠(yuǎn)公居眾時。
嘗參師于大陽。
師以臘高無可繼法之人。
一日喟然謂遠(yuǎn)曰。
洞上一宗。
如懸絲欲斷。
惟汝興之。
遠(yuǎn)曰。
有平侍者在。
師以手指??云。
平此處不佳。
又捏拇指叉中。
示之云。
伊向去當(dāng)死于此。
于是以皮履布裰付遠(yuǎn)。
囑令求人。
以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
升座辭眾。
又三日作偈。
寄王曙侍郎。
偈曰。
吾年八十五。
修因至于此。
問我歸何處。
頂相終難睹。
擲筆而化。
遺囑云。
瘞全身十年無難。
當(dāng)為大陽山打供入塔。
后果為平侍所戕。
平亦坐是返俗。
流浪無依。
為虎所食。
師言驗(yàn)矣。
遠(yuǎn)受大命。
得青華嚴(yán)。
轉(zhuǎn)付履裰。
嗣師法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僧。鎮(zhèn)江府丹徒人。俗姓楊,字幻依,號麓亭。性深沉,不貪世俗繁華。入龍蟠山出家。后游少室、伏牛,遍訪諸高行,盡得清涼宗旨。住鎮(zhèn)江萬壽寺,演華嚴(yán)大鈔。萬歷間住蘇州蓮華峰下。預(yù)示寂期而終。王世貞為之作銘。
大明高僧傳·卷第三 解義篇第二之三
釋祖住字幻依麓亭其號也。
丹徒人。
姓楊氏。
母朱氏夢。
梵比丘入其室。
覺而誕師。
少沈密不貪世緣。
喜作佛事。
年十三父母舍入龍蟠山。
依朝陽和尚受法華華嚴(yán)諸大部經(jīng)。
十七薙染十九受具。
通曉諸經(jīng)大義。
自謂。
覺識所依非關(guān)真際。
遂擔(dān)簦游少室。
依大章和尚五載復(fù)至伏牛依高安十二夏。
先后所得二師印可。
次游都下謁松秀二法師。
盡得清涼宗旨。
淮安胡給事延住缽池山。
造大藏經(jīng)作水陸無遮會。
至南京訪無極法師居第二座。
犍槌之暇即入眾作務(wù)。
事竣往京口萬壽寺演華嚴(yán)大鈔。
至入法界品地震天雨甘露寶華。
時無極率徒與焉。
妙峰承印二禪衲亦居座下。
自是道價郁跂叢林傾挹。
師智崇禮卑如常不輕。
提獎唱誘孜孜不倦。
所至皆成寶坊。
師演四十八愿時。
有異人頂白冠。
冠有蛇。
四足來聽說法。
人怪問之。
對曰。
吾乃法冠而乃境觀。
忽不見。
萬歷甲申憩錫蘇之蓮華峰下。
建精舍居之。
丁亥九月忽示疾。
語眾曰。
二十二日不作離散。
便可再展華嚴(yán)。
但老僧不得曲徇人情。
至日晨起沐浴。
跏趺說偈曰。
虛空無面目。
無位強(qiáng)安排。
話頭不話頭。
處處是如來。
又曰。
今年六十六。
不知做甚么。
咦諸人著眼。
看這個消息。
佛祖到來也。
用他不著。
言訖而逝。
異香積時不散。
奉全身三日。
顏色自若生。
荼毗斂遺骨塔于蓮華峰之陰。
壽六十有六臘五十有四。
王世貞作銘。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字幻依。
丹徒人姓楊。
母朱氏。
夢梵比丘入其室。
覺而誕師。
少沉密。
喜作佛事。
年十三。
父母舍龍蟠山。
依朝陽和尚。
受法華華嚴(yán)諸大部經(jīng)。
十七薙染。
十九受具。
通曉諸經(jīng)大義。
自謂覺識所依。
非關(guān)真際。
遂擔(dān)簦游少室。
依大章和尚。
五載復(fù)至伏牛。
依高安。
十二夏。
先后所得。
二師印可。
次游都下。
謁松秀二法師。
盡得清涼宗旨。
淮安胡給事。
延住缽池山。
造大藏經(jīng)。
作水陸無遮會。
至南京訪無極法師。
居第二座。
犍搥之暇。
即入眾作務(wù)。
事竣。
往京口萬壽寺。
演華嚴(yán)大鈔。
至入法界品。
地震。
天雨甘露寶華。
時無極率徒與焉。
妙峰承印二禪衲。
亦居座下。
自是道價郁跂。
叢林傾挹。
提獎唱誘。
孜孜不倦。
所至皆成寶坊。
師演四十八愿。
時有異人。
頂白冠冠。
有蛇四足。
來聽說法。
忽不見。
萬歷甲申憩錫蘇之蓮華峰下。
建精舍居之。
丁亥九月忽示疾。
至二十二日。
晨起沐浴。
跏趺說偈曰。
虛空無面目。
無位強(qiáng)安排。
話頭不話頭。
處處是如來。
言訖而逝。
異香積時不散。
茶毗。
斂遺骨。
塔于蓮華峰之陰。
壽六十有六。
臘五十有四。
王世貞作銘。
補(bǔ)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祖住。字幻依。??亭其別號也。生丹徒楊氏。沉密不貪。世緣十七。從剃染。十九領(lǐng)具戒。通曉諸經(jīng)大義。走少室依大章。入伏牛依高安。凡經(jīng)十二夏。次至都下。謁松秀二師。至南京。謁無極老人。為西堂。犍槌之暇。即入作務(wù)。晝夜不休。尋演華嚴(yán)鈔于京口萬壽寺。緇白聽者。日以千數(shù)。老人率其徒觀焉。既而謂眾曰。吾殆不如也。雖然有不如我者一。吾向者。彼上人為我西堂。今西堂有彼上人者否。自是道價郁跂叢林傾挹。師智崇禮卑。如常不輕。提獎唱誘。孜孜不倦。前后登法座者。以十指數(shù)。能使所至立成寶坊。然而三衣之外。一衲周身。齏粥僅延。猶存五觀。其諸襯施。不以掛眼。且奉律精嚴(yán)。纖過無犯。以萬歷之甲申。入?yún)巧街徣A峰。登支道林講座。山林隱秀。有終焉意。未幾遷化。茶毗。斂靈骨。塔于本山。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四
釋祖住,字幻依,麓亭其號也。姓楊氏,丹徒人。母朱氏,夢梵比丘入其室,覺而誕。住少沈密,不貪世緣,喜作佛事。年十三,父母舍入龍蟠山,依朝陽受《法華》、《華嚴(yán)》諸大部經(jīng)。年十七薙染,逾年受具,通曉諸經(jīng)大義,自謂覺識所依,非關(guān)真際。遂擔(dān)簦游少室,依大章五載,復(fù)至伏牛依高安十二夏,先后所得,二師印可。次游都下謁松秀二法師,盡得清涼宗旨。淮安胡給事延住缽池山,造大藏經(jīng),作水陸無遮會。至南京訪無極法師,居第二座,犍搥之暇,即入眾作苦事。后徑京口萬壽寺,演《華嚴(yán)大鈔》至《入法界品》,地震天雨甘露寶華,時無極率徒與焉,妙峰、承印二禪衲亦居座下,自是道價郁跂,叢林傾挹。住智崇禮卑,如常不輕,提獎唱誘,孜孜不倦,所至皆成寶坊。住演四十八愿,時有異人頂白冠,冠有蛇四足來聽說法,人方怪問之,對曰:“吾乃法冠,而乃境觀?!焙霾灰?。萬歷甲申,憩錫蘇之蓮華峰下,建精舍居之。丁亥九月,忽示疾,語眾曰:“二十二日不作離散,便可再展《華嚴(yán)》,但老僧不得曲徇人情?!敝寥粘科疸逶。术谜f偈曰:“虛空無面目,無位強(qiáng)安排。話頭不話頭,處處見如來?!庇衷唬骸敖衲炅?,不知做甚么。咦!諸人著眼看,這個消息,佛祖到來,也用他不著?!毖杂櫠牛愊惴e時不散,三日顏色若生。茶毗斂遺骨,塔于蓮華峰陰,壽六十有六,臘五十有四,王世貞作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