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明孝宗

相關(guān)人物:共 116 位
共 6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巍巍元圣,古今之師。
垂世立言,生民是資。
天將木鐸,以教是畀。
謂欲無言,示之者至。
惟天為高,惟道與參。
惟地為厚,惟德與含。
生民以來,實曰未有。
出類拔萃,難乎先后。
示則不遠,日用攸趨。
敦序有彝,遵于圣模。
仰惟皇考,圣道實崇。
禮樂治平,身底厥功。
曰予祗述,詎敢或懈?
圣緒丕承,儀憲永賴。
巖巖泰山,魯邦所瞻。
新廟奕奕,飭祀有嚴。
鼓鐘鏜鏜,璆磬戛擊。
八音相宣,圣情怡懌。
作我士類,世有才賢。
佐我大明,于斯萬年。
田按:明代御制《闕里孔子廟碑文》及詩凡三見,成祖此詩其開先也。憲宗、孝宗詩具后。
八十衰黎死境臨,哀傳尺一痛難禁。
虞淵愴日江湖淚,杞國傷天蟣虱心。
負扆周公正思畫,解民虞舜未亡琴。
白頭病枕茅茨下,時夢新君在諒闇。
愚翁分與世緣疏,國恤驚心泣且吁。
生長太平惟欠死,老衰馀息尚何如。
不知伊傅誰調(diào)鼎,欲夢羲皇我枕書。
終日無聊思理發(fā),雪莖些少亦頻梳。
月色溪流萬派秋,山人坐□足銷憂。
鹿門已共孤高興,牛渚何須汗漫游。
波印冰輪同上下,影翻銀浪自沉浮。
此情此景知誰會,我復(fù)弦歌著一舟。
予于弘治丙辰承乏天曹四月十三日科道官奉旨俱下錦衣衛(wèi)獄,予召四司詢科道得罪之由,皆曰不知,且言諸衙門所進民情封事既得旨例捧到科交收,今既下獄,無人收領(lǐng),各官既不得領(lǐng)出于外,又不可留宿于內(nèi),聞先朝亦嘗有科道,官下獄請命中書等官攝其事,予未暇答銓。司具其事,呈堂日已至申,乃急為轉(zhuǎn)達,遂得俞旨。是夕臺部封事方得人收納。次日,予鄉(xiāng)姻宮詹楊公〈名守阯別號碧川今升南京吏部尚書致仕〉致書于予,大意言科道官下獄閣下,即當抗疏請貸如何,差官代其事,予以不知科道官得罪之由,難便請貸,及臺部封事無人領(lǐng)收事不可緩之,故答之次日早鄉(xiāng)友掌科呂公〈名獻今任順天府尹〉問予曰:楊公昨有書與閣下否。予曰:有。因誦彼此書中大意。呂公曰:楊公亦以此書送六科,科中人皆疑之。予笑而不答,后與楊公往還如舊者,經(jīng)十馀稔,未嘗言及此事。今年秋,朝退還邸第,有客以石田先生詩集與犬子徑者,偶抽一冊目之,見五言古風一首,題曰:讀楊宮詹與屠太宰論事劄驚曰:異哉。讀畢不覺大笑,因次韻一章名曰解嘲云。
宦游久京國,學通尤未通。
見惡必遠避,見善嘗加恭。
石田乃隱者,賦詩亦多工。
如何論朝政,所論殊不公。
此札實差謬,何謂聲枌枌。
到處任播揚,有類衡與縱。
碧川居論思,如何不納忠。
致書戒老夫,友道皆云隆。
追思昔年事,大明麗長空。
堯舜喜復(fù)出,萬幾任匆匆。
納諫真如流,明良喜相逢。
荊榛委籬落,芝術(shù)收藥籠。
萬姓樂熙皞,四方無鞠讻。
今上初出閣,庶事元老總。
九卿集東閣,講官索儒宗。
先求語言正,更論德學崇。
人各薦一二,不稱交相攻。
老夫薦兩楊,碧川川流壅。
為語帶鄉(xiāng)音,不及問學充。
因之又復(fù)薦,元老耳若聾。
欣然用石齋,萬口稱股肱。
碧川已備知,豈肯心懷兇。
同鄉(xiāng)又相親,度量廓有容。
維時科道官,有事忤宸衷。
一朝下縲紲,難便責保庸。
顛末尚未知,焉敢干重瞳。
臺部上民事,俞旨俱已蒙。
日暮無人收,厥職誰與供。
越例送臺部,又恐觸袞龍。
天曹借中書,攝事猶賓鴻。
此舉實舊規(guī),碧川豈不聰。
書來既善道,如何報科中。
彼若擊巨石,我猶履薄凍。
今復(fù)寄吳下,大傷君子風。
碧川豈為此,姻舊情雍雍。
意必有憸邪,假此成己功。
抑恐入銓者,邪正有不同。
或嫌不超擢,或怨非要沖。
當時呂都諫,氣節(jié)儕何颙。
亦嘗論此輩,懷毒猶??蜂。
其禍必在后,亦或先其躬。
福善與禍淫,循環(huán)兩無窮。
莫道此言虛,應(yīng)若豐山鐘。
云衢謾委蛇,何必好怔忪。
馬周三十貴,屢受唐室封。
崇卑各分定,何必縈心胸。
石田若聞此,其言未必從。
我欲到虎丘,攜酒追吟蹤。
愿言保遐壽,待我談始終。
孝宗實錄》:"先是岷王奏武岡州知州劉遜諸不法事,上命逮遜,科道交章諫阻。上怒,四月戊子,下六科給事龐泮等四十二人、御史劉紳等二十人于錦衣衛(wèi)。是月庚寅,以六科缺人掌印,命于尚寶司及中書舍人內(nèi)暫委六人署事,從吏部尚書屠滽奏也。乙未,上從滽等公疏,即日釋泮等,仍各罰俸三月。"○屠公以弘治十三年致仕,正德二年四月起掌都察院,四年閏九月致仕,則屠寄此詩當在丁卯、戊辰間,所謂"經(jīng)十余稔未嘗談及此事"者也。屠詩云:"愿言保遐壽,待我談始終。"然都憲之解任在閏九月,而先生以八月捐館矣。
贈鐘欽禮 明 · 馮蘭
七言律詩
一笑天顏豈偶然,清癯真似老神仙。
更教歸去應(yīng)勞夢,何止呼來不上船。
城市已無蹤跡到,江山合有畫圖傳。
蕭蕭短發(fā)寒吹帽,載鶴西湖雪后天。
田按:欽禮以繪事徵值仁智殿,孝宗常以「老神仙」呼之。此詩首二句紀其事也。
廣福觀 明 · 李東陽
五言絕句
飛樓凌倒景,下照清徹底。
時有步虛聲,隨風渡湖水。
《沅湘耆舊集》:梧門祭酒法式善《西涯考略》云:納蘭容若《淥水亭雜識》云:李長沙賜第在西長安門西,俗呼李閣老胡同也。其別業(yè)在北安門北。」集中《西涯十二詠》,程篁墩學士和之,有《桔槔亭》、《楊柳灣》、《稻田》、《菜園》、《蓮池》,而《響插》、《鐘鼓樓》、《慈恩寺》、《廣福觀》,皆在《十二詠》中。今其遺址不可問,當在越橋相近,蓋響插即越橋下插,而鏡鼓樓則園中可遙望爾。湯西崖《懷清堂集題李文正慈恩寺詩序》云:「喬莊簡跋文衡山《西涯圖》云:寺之后曰西涯?!箍脊稇崖刺眉酚小段餮氖住?,第四篇即《慈恩詩》,其他如《楊柳灣》、《鐘鼓樓》,四詩中亦互見,則慈恩寺在西涯東,西涯之名所由來久,公因以自號,今亦不能復(fù)識其處。公詩首篇云:「幾人城市此曾游?!褂衷疲骸赋侵猩杏猩搅衷凇!辜小吨亟?jīng)西涯》云:「城中風景夢中路?!褂衷疲骸附顷幚镉游鳌!埂洞人屡汲伞吩疲骸赋侵械谝患焉剿?。」則西涯之在城中無疑。《淥水亭雜識》所云「西涯有李長沙別業(yè)」,考其地,在今德勝門西。予近年數(shù)得經(jīng)此,見風漪彌望,直接德勝橋,而東行法華庵在其上,意其為當時之西涯。所云積水潭、海子亦此地。但相去二百馀年,不特琳宮佛屋劫灰無存,而圖中聽有喬木蒼巖、長橋斷岸亦不復(fù)能仿佛矣。莊簡又云:「西涯公岳降地。」公詩有「淚痕應(yīng)共水俱流」句。又云:「撫今念舊,為此愴然,」集中如《禫后述哀》云:「應(yīng)謝西涯舊時柳,泣風愁雨共依依。」又《重經(jīng)西涯》云:「淚滿密縫友上線?!褂衷疲骸笎廴諔M非稚子歡?!褂衷疲骸竿纯迌和x游地,白頭重到為何人?」則莊簡所云「岳降地」者,信有徵矣。至《淥水亭雜識》所云「公有別業(yè)在北安門外」,或是舊業(yè),非別業(yè)也。公罷相后,客至不能具魚菜,豈能更為平泉木石計!馀綜諸說,與地址印證,蓋廣福觀之南,響插之西,越橋之北,海潮寺之東,地名煤廠。文正故第當在是,煤廠為文正所生之地,后貴顯始有賜第。所云李閣老胡同者,殆即其地耶?《帝京景物略》云:「李文正公祠近在皇城迤西,孝宗賜第也?!埂稖O水亭雜》識似足為據(jù)。至于西涯則今之積水潭無疑,潭即水關(guān),在諸河極西,林木叢蔚,水石清幽,其先為法華庵,今建匯通祠,乾隆二十六年禦題也。桔槔亭、稻田、楊柳灣沿洄??迤,皆可指識其地。凈業(yè)湖、十剎海分流匯注而下,歸宿于澄清閘。馀居距其地址不數(shù)十武,門外即楊柳灣云云。其考西涯根據(jù)甚詳。近賀學博《攸輿詩鈔》引《懷麓堂集誥命碑陰記》證西涯為公誕降地,而云「與篁墩倡和,《西涯十二詠》不盡在別業(yè)中」,蓋不知別業(yè)即舊業(yè)也。又云:「《西涯十二詠》程篁墩和之,彭民望亦和之。」彭詩今佚一首,乃《桔槔亭》?!稇崖刺迷娫挕分兴啤复猴L滿畦水,不見野人勞」,疑即此作也。但《懷麓堂集十二詠》,有《廣福觀》無《明月橋》,《老葵集》則有《明月橋》無《廣福觀》,意者《廣福觀》一作亦已散佚,后人雜取《明月橋》詩以益之,而不知其非也。然不可考矣。其說近是,然明月橋亦距西涯近,或偶爾參互當日未定之作云爾。
寬仁延二紀,兵甲偃三垂。
問膳長秋數(shù),求衣昧爽遲。
懋昭湯不邇,端拱舜無為。
莫繪乾坤象,誰為太史辭。
宮車仍蹕路,陵寢卻因山。
天意悲風慘,皇圖化日閒。
圣神三代上,禮樂百年間。
北望飛龍遠,髯弓動莫攀。
文思殿上奎章麗,尚愛先朝舊草麻。
世俗總傳元祐腳,詔書親訪隱侯家。
魏公老去猶傳笏(先朝賜笏尚存),石慶歸來少駐車。
起草明光人所羨,鳳池三世一行斜。
共 69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