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籌

共 7 首
鳴鸞蒞陽郊,陪祀服明憲。
旂常擁圓壝,幕帟蔽脩甸。
天高風(fēng)泠泠,露白星爛爛。
尊罍秩斯舉,簴業(yè)樅以建。
凝神向澄肅,秉德方恪愿。
調(diào)笙思肄三,振羽將舞萬。
張筵盛布設(shè),陳幣昭奠獻(xiàn)。
聽漏促晨興,嚴(yán)衣戒宵偃。
駿奔尚齊遫,慎簡慚碩曼。
感孚豈殊徵,恭事式同勸。
田按:宋景濂《郊禋慶成詩序》云:「洪武壬子,冬十一月辛酉,上出宿齋宮,有司戒見。及期行事,百辟卿事,后先駿奔。既竣事,禮部尚書陶凱、工部尚書黃肅、工部侍郎牛諒。晉府參軍熊鼎、磨勘司令吳云、兵部郎中劉崧、工部主事周子諒、秘書監(jiān)丞陶誼、晉府錄事張孟兼、吳府錄事吳從善咸謂:升中于天,國之大典,幸際熙明,與于執(zhí)豆籩之列,不可無篇什以紀(jì)慶成,昭示萬世。遂以『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為韻,各賦詩一章?!怪T人詩多不傳,惟子高此作尚在集中。子高又有《陪祀方丘應(yīng)制詩序》云:「洪武五年,五月十一日戊午夏至,皇帝將有事于北郊,進詣齋宮以居。有旨命召兵部尚書吳琳、禮部主事宋濂,率六部文學(xué)之士與俱來。于是尚書禮部臣陶凱、尚書工部臣黃肅、翰林應(yīng)奉臣張籌、侍儀使臣俞潛、起居注臣劉季道、蔣子杰、給事中臣宋善、祠部主事臣張孟兼、禮部主事臣孫某、國子學(xué)正臣夏閱、學(xué)錄臣蕭執(zhí)、職方郎中臣劉崧咸趨出齋廬,因命賦殿下柳檜并荷露詩一首。臣琳等覃思濡翰,以次呈獻(xiàn)。上親覽誦之,品第有差。既而,復(fù)命中貴人傳旨,令賦詩者咸往殿后觀梔子花,俾人各賦詩。既成,序進如初。」《明史蕭執(zhí)傳》亦紀(jì)此事,稱帝閱執(zhí)詩喜,遍示諸臣,召使前,寵眷傾一時。詩亦不傳,附見其事于此。
圣王端居總四夷,黃河妥帖東南馳。
明明政化若流水,禍亂之梗誰階基。
咄哉事變異往昔,簧鼓邪說非寒饑。
囂然挾兵起田里,誅殺長吏為妖魑。
絳繒烈火照山谷,摧陷焚劫何紛披。
絕淮渡江徇荊楚,千里一槩同傾危。
漢江宮樹三月赤,黃鶴低逐南飛鴟。
達(dá)官貴人履霜露,寶玦夜墮珊瑚枝。
荒山日落騏驥病,極浦天寒鴻雁悲。
南平百里據(jù)平衍,豈有險阻當(dāng)城池。
紅塵一騎傳警急,白日萬口悲流離。
我侯世臣之子孫,出監(jiān)茲郡貞而慈。
憤呼歘起艱危際,揮斥義勇如家兒。
指天出誓肝膽露,颯爽風(fēng)吹玄武旗。
內(nèi)防外拒張籌策,恩義結(jié)民民感之。
鼓聲徹云戰(zhàn)斗出,往有死志無生期。
坐開黃堂受俘馘,太守自擁將軍麾。
風(fēng)霆氣震隨闔辟,泰華壁立無偏欹。
旗旄不動晚色凈,刀劍錯出天光垂。
帳前眈眈立虎兕,府中矯矯趨熊羆。
蒼茫殺氣薄云漢,鷹隼奮擊當(dāng)其時。
龍洲沙平萬馬集,草中白骨高于坻。
窮冬霰雪自摧厲,晴日柳梅俱華滋。
此邦不隨風(fēng)景異,闔郡實荷賢侯私。
上連崆峒倚南極,下決淦水開東陲。
風(fēng)塵豈止廿四郡,平原義士真吾師。
褒功會蒙天子詔,頌德早見邦人祠。
我瞻四方何蹙蹙,經(jīng)濟允藉英雄姿。
時平撫事增太息,再歌憶昔陳苦詞。
意長歌短不自己,太史萬一觀民詩。
秋至星火流,病覺中歲劇。
成均忝分教,才非一狐腋。
日入欣暫休,野老或爭席。
清談雜虛無,以永風(fēng)月夕。
百年會有盡,富貴非所適。
鳴蟲亦知候,倦鳥思假息。
脫冠已童然,如何拘百役。
酒醉不復(fù)言,道固存目擊。
吳門故人徐給事,一水一山稱絕藝。
濃豪燥墨隨意成,位置非難在神氣。
大山積鐵青巑岏,小山起伏蛟龍蟠,水有百道噴薄之飛湍。
宛然坐我明星玉女下,五月六月松聲寒。
荊關(guān)筆法自奇古,未數(shù)畫師揚契丹。
仙家樓臺十二闌,飯煮胡麻須可餐。
采藥何人入少室,讀書有客居王官。
我游白下未得去,五更出門雪滿鞍。
虛空翠黛不復(fù)覽,一日剪向高堂看。
員外張公尚文采,身住南宮志滄海。
李白已死今無詩,卷示老夫增慷慨。
近來好事復(fù)持去,夢覺煙霞竟安在。
白鶴夜怨清猿悲,山中春老歸何時。
寫我平生有聲畫,價君太古無聲詩。
南宮儤直雪晴時,凍雀無聲隱竹埤。
貰酒暫同寒夜飲,盍簪深負(fù)故人期。
云垂絳闕知天近,月浸霜簾覺曙遲。
除卻安禪與招隱,此身此外欲何為。
河清千載際明君,隆遇當(dāng)時獨出群。
蕭定律條遵約法,張籌帷幄樹奇勛。
黃金白璧恩偏重,鐵券丹書誓永存。
長算奄然歸促道,神香無計返游魂。
浮云富貴空華宅,落日功名閉舊園。
早被先容分非淺,一聲哀挽不堪聞。
永佑寺瞻禮用辛丑詩韻(乾隆丁未) 清 · 弘歷
七言律詩
延薰致爽復(fù)來居,瞻拜穹樓例奉初。
仁顯憲承昭自昔,德明威畏愧惟予。
么?煽值猖而獗,撻伐張籌速與徐。
辛丑甲辰跡略似,那辭勞重(去聲)治軍書。
⑴ 延薰山館煙波致爽皆避暑山莊三十六景中皇祖賜題也
⑵ 臺灣逆匪林爽文等本以么?邪教煽眾跳梁其始由黃仕簡任承恩互相觀望貽誤于前其繼又由郝壯猷不能奮勇督率官兵為賊沖潰而郝壯猷奔回郡城遂致鳳山得而復(fù)失于是賊勢益復(fù)猖獗僨事之咎二人實無可逭
⑶ 幸余燭于幾先命李侍堯為閩浙總督令常青為將軍飛渡臺灣督??節(jié)次奏到所辦俱合機宜此即余遲速論所謂兵事宜速之義
⑷ 辛丑甘肅撒拉爾番回肆逆及甲辰新教逆回田五等糾眾滋擾俱在山莊駐蹕時籌治軍書茲臺灣逆匪首犯尚未就擒連日馳諭方略與向二年跡略相似予惟敬承皇祖皇考謨烈之垂德威并用以期迅蕆膚功豈敢復(fù)辭勞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