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張永明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5 首
永明頻代拜,秋晨復(fù)此來。
燭里金門啟,松間寶殿開。
香煙羅幾席,云霧隱樓臺(tái)。
明祀崇群圣,彝章出帝裁。
峰殿郁岧峣,登臨近九霄。
曙煙籠闕迥,殘?jiān)聨С沁b。
翔鳳金為閣,飛虹玉作橋。
乘輿罷游幸,花色為誰饒。
昭潭萬波疊霜縠,南望漓江暮云綠。
驚鴻叫云天不開,秋夕孤飛遙痛哭。
二十六年春蔓長,我與張君四鬢霜。
衰顏不死猶前日,湘女空靈郁杳茫。
茫茫峒云結(jié)煙草,貞魂不舍蒼梧道。
哀歌血淚灑青天,管子嗣裘金郎堡。
而我悲吟獨(dú)待今,二十六年愁埋心。
左掖蒙生俱未死,軍中彈淚秋陰深。
嗚呼乎往恨迷離無再說,一死人間萬事決。
君不見張君二婦漓江濱,俄頃千秋如截鐵。
明嘉靖中,張莊僖公劾嚴(yán)嵩父子、伊王典柍,為一代名臣。暮年,其弟侍郎公為筑室菱湖,極一時(shí)裙屐絲竹之盛,世所稱四雨莊是也。今已為禾黍之區(qū)。舍人塤為侍郎公六世孫,繪圖以紀(jì)之,而屬余賦其事。
余家本住吳興里,近徙錢塘百年矣。
一船風(fēng)雨過西陵,年年麥飯?zhí)睦胬?sup class='reference inlineComment2'>⑴。
舍人生長姑蘇臺(tái),淵源乃是菱湖來。
卻思先世釣游處,兩家鷗鷺無相猜。
比來同在長安住,祖德重看后人賦。
一幅圖開四雨莊,呼余來認(rèn)苕溪樹。
苕溪清遠(yuǎn)多釣家,門前流水足魚蝦。
飯香酒熟門不掩,好風(fēng)吹落溪頭花。
前村后村斜日紫,略彴一條橫跨水。
桑柘陰中曳杖來,無人識(shí)得尚書履。
尚書朝內(nèi)有聲名,袖里彈文四海驚。
兄弟田園歸隱后,至今禾黍共秋清。
舍人感舊尊前說,指點(diǎn)溪山重識(shí)別。
午橋零落子欷歔,丙舍荒涼我嗚咽。
白蘋洲上可垂綸,何日仍邀作比鄰。
一畝先人敝廬在,與君同賞綠楊春。
按:【評】并不裝頭蓋尾,任意寫來,情景俱足,前后映帶,法密無痕,信非能手不能到。此詩重刻,「尚書朝內(nèi)」以下增入對偶四韻,轉(zhuǎn)嫌板滯,仍從舊本。
⑴ 余家祖居烏程,有莊在西陵村,歲時(shí)埽墓,每宿于此。
盡日吟詩愁肺肝1,故園東望路漫漫2。
魚書欲寄何由達(dá)3?萬疊山圍六六灘4。
注:(1) 宋蘇軾《送蜀僧去塵》:“十年讀易費(fèi)膏火,盡日吟詩愁肺肝。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將芹芷薦君盤。誰為善相應(yīng)嫌瘦,后有知音可廢彈。拄杖掛經(jīng)須倍道,故山春蕨已闌干?!?(2) 唐岑參《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bào)平安。”漫,有平聲一讀。 (3) 宋晏殊《寓意》:“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fēng)。魚書欲寄何由達(dá)?水遠(yuǎn)山長處處同?!碧聘]叔向《夏夜宿表兄話舊》:“夜合花開香滿庭,夜深微雨醉初醒。遠(yuǎn)書珍重何曾達(dá)?舊事凄涼不可聽。去日兒童皆長大,昔年親友半凋零。明朝又是孤舟別,愁見河橋酒幔青?!卑矗褐T抄本皆作“魚書珍重何由達(dá)”,誤,應(yīng)是與“遠(yuǎn)書珍重何曾達(dá)”相混所致,今正。又,明劉麟《與張臨溪》一文曰:“麟今七十有七,苕城之晤,滇南之書,不知可奉幾回?古語曰‘遠(yuǎn)書珍重何由達(dá)',信難達(dá)也,老人尤難。”可見將兩詩相混由來已久。魚書:見第28首“尺書”注。 (4) 明僧人德清(憨山)《舟次橫浦》:“五云一水入南安,萬疊山圍六六灘。行到山窮水盡處,梅花無數(shù)嶺頭看?!绷鶠毫慈?dāng)?shù),如宋范成大《范氏莊園》:“夕陽塵土漲郊墟,六六峰頭夢覺余?!绷澹粗^巫山三十六峰?!傲鶠币嘀^三十六灘,言其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