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問仁(1541年—?),字為春,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匠籍。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十六名,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會試第一百六十一名,登二甲第十名進士。授戶部主事。因張居正曾請他教習(xí)其子,后連坐降為興國州同知,轉(zhuǎn)鳳陽通判。復(fù)調(diào)順天,之后升任戶部郎中,管理臨清鈔關(guān)。因病歸鄉(xiāng)。有子張捷登。
人物簡介
徐景濂,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天啟元年正月考選試御史,四月補浙江道,五月疏攻給事中魏大中、朱欽相、御史溫皋謨,并及輔臣韓爌,被下旨斥責(zé),奪俸一年。二年十二月巡按漕儲,三年二月以年例升廣東右參議,五月稱病,懇乞原任休致。四年十一月起復(fù)原官,五年四月升太仆寺少卿。崇禎二年被韓爌列名逆案被削籍。南明弘光時(1645年)吏部尚書張捷題覆|楊維垣請恤「三案」議,予贈蔭祭葬。
人物簡介
【生卒】:1572—約1646 【介紹】: 明末清初山東沾化人。明萬歷四十一年進士。天啟初為兵科給事中,魏忠賢黨“十孩兒”之一,獻計汰軍以削經(jīng)略孫承宗之權(quán)。又劾罷周啟元、韓爌等,代主事曹欽程疏劾周宗建、黃尊素等。崇禎間入逆案。入清,在鄉(xiāng)殺李自成所置縣官,得授順天府丞。以老乞休。尋以故革職為民。維基
李魯生(1572年—1646年),字尊尼,山東濟南府濱州沾化縣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進士,歷魚臺、邯鄲、祥符、儀封知縣,天啟三年考選,六月授兵科給事中,投靠魏忠賢,列“十孩兒”之一。當(dāng)時京城有“官要起,問三李”之說,“三李”即指李魯生和禮科給事中李恒茂、御史李蕃。顧炎武在《圣安本紀(jì)》中也有“一周二李,其權(quán)莫比”的記載,其“一周二李”即指周昌晉、李蕃、李魯生。四年彈劾應(yīng)天巡撫周起元,致其削籍。薦舉阮大鋮、陳胤叢、陳爾翼、張素養(yǎng)、李應(yīng)薦、馬逢皋、李嵩、楊春茂、高弘圖、王大年、張捷十一人。五年廷推,疏議大學(xué)士韓爌,削其籍。十二月議改書院為忠臣祠,祀故遼陽死難文武諸臣。六年二月升吏科右給事中,十一月升兵科左給事,疏請用蒙古攻東奴,以舒屬國之困。七年與檢討李明睿典試湖廣,八月敘寧錦大捷功,升一級,賞銀十五兩,升太仆寺少卿。崇禎元年(1628年),以閹黨被彈劾,削籍為民,遣戍山西平定州,遇李自成亂,逃回故里。順治元年,在鄉(xiāng)殺李自成所置縣官,受王鰲永招撫,授順天府丞。二年七月,升順天府尹。三年五月,以年已七十五告老。七月由于受到順天督學(xué)曹溶濫送貢監(jiān)貪腐案牽連,被削籍為民,尋卒。著有詩集《海月樓集》。
人物簡介
王夢錫(16世紀(jì)—17世紀(jì)),字訥吾、錫侯,南直隸鎮(zhèn)江府金壇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天啟四年(1624年),王夢錫中式甲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次年(1625年)聯(lián)捷進士,獲授工部主事,歷任員外郎、郎中,外調(diào)江西南瑞僉事、廣東參政、廣東按察使和四川右布政使。弘光帝繼位,召用王夢錫為添注太仆少卿,擢官太常卿、副都御史,因貪污被彈劾,同時又因和張捷有姻親關(guān)系被降級。南京失陷,他前往紹興謁見監(jiān)國魯王,代替李白春為戶部尚書,盡力接濟沈宸荃的兵餉,兼任兵部尚書。紹興失守,他在南京半壁庵出家,到鄭成功攻南京時計劃為其內(nèi)應(yīng),事發(fā)被殺害;他的仆人朱遵義保護其家人而被擒,嚴(yán)刑下不屈被殺。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揚州府江都人,字永言。崇禎元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首陳保固民心一疏,言甚剴切。又疏糾輔臣奪情,罷歸。后起太仆寺卿,尋晉大理寺卿。前后上八十余疏,曾言張獻忠系詐降,熊文燦不當(dāng)輕信,后果如其言。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永言,江都人。崇禎戊辰進士,改庶吉士授戶科給事中歷官大理少卿維基
姚思孝(?—17世紀(jì)),字永言,直隸揚州府江都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姚思孝是天啟七年(1627年)的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成進士,授庶吉士,遷任戶科給事中。張捷打算起用呂純?nèi)?,他指出言呂純?nèi)缟婕皻J定逆案,不可起用;侍郎郭鞏因為逆案貶謫戍邊,同鄉(xiāng)為他訟冤,楊嗣昌在朝廷得知后駁回。不久姚思孝以進諫忤旨,被貶為江西布政照磨,移官南京國子助教,轉(zhuǎn)任南京太仆寺丞。弘光帝即位,擢任姚思孝為光祿少卿,再晉官大理左少卿。阮大鋮羅織僧人大悲罪狀,他的名字列入五十三參中名單,但結(jié)案后未呈上。左良玉帶兵東下,馬士英調(diào)黃得功、劉良佐防禦,令淮安、揚州空虛,清兵乘機南侵。弘光帝召見群臣,他和李之椿、喬可聘、吳希哲等人哭著聯(lián)名上書請示保衛(wèi)兩地;弘光帝表示同意,然而馬士英大聲斥罵他們:「你們這些臺省專喜歡說些不切實際的話,而且你們都是為左良玉黨羽游說,不可聽取。」姚思孝拿起朝笏追打馬士英,說:「腹心之患,何故坐視。」結(jié)果計劃終止。南京失守,姚思孝出家為僧終老。
人物簡介
盧兆龍,字本潛。香山(今中山市)人。明熹宗天啟二年(一六二二)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著有《桐封集》、《游五岳集》。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九、光緒《香山縣志》卷一三有傳。維基
盧兆龍,號本潛,廣東廣州府香山縣小欖人。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廣東鄉(xiāng)試第七十七名舉人,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筮仕清江縣,性嚴(yán)毅廉介,課農(nóng)桑,輕徭役,免罪贖,犯者赴官道旁植柳一株。有鞠土神殺淫僧諸案,遠近神之。政暇則集諸生譚說理要,行取工科給事中,崇禎七年(1634年)甲戌會試分考,晉吏科都給事中,京察掌計典,抗論權(quán)要,直聲震朝野。時太冢宰缺,少宰張捷疏舉呂純?nèi)?,兆龍率六科交章論呂嘗黨魏害正,上手定珰案,墨沈未乾,而臣子自違背之,何以示天下后世。并劾捷妄舉,事遂寢。前后掌垣八年,多所建白,烈皇帝特賜黃金百金,金扇一,御書“剛大精神、直方氣骨”以寵異之。冊封益、桂兩藩。著有《桐封集》、《游五岳集》。崇禎三年四月,禮部尚書徐光啟奏遣中書姜云龍同掌教陸若漢、通官徐西滿等.,前往澳門置辦火器,及取善炮西洋人赴京應(yīng)用,遭到禮科給事中盧兆龍多次上疏要求停止調(diào)遣澳門葡兵。
人物簡介
楊兆升(16世紀(jì)—1645年),字寧侯,號升之,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天啟元年(1612年),楊兆升中式辛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天啟二年(1622年)聯(lián)捷壬戌科進士,初授浙江蘭溪縣知縣,天啟四年(1624年)丁父艱,服闋,天啟七年(1627年)補桐鄉(xiāng)縣知縣,崇禎元年(1628年)調(diào)知烏程縣,任內(nèi)為政寬厚、開化人民,所到地方都有聲譽。崇禎四年(1631)以治行最,徵拜南京禮科給事中,居南垣五載,與同邑秉政鉅公不協(xié),因病乞假歸鄉(xiāng)。安宗時,起為戶科給事中,升太常少卿兼都給事中,奉命考核南直隸駐守武官,凡經(jīng)兵部督撫的不才者,以及經(jīng)其他衙門濫授官者都削官為民,不法者查明究治。之后調(diào)任戶科,隨即連續(xù)彈劾錢元愨、萬元吉、張捷推薦逆臣,不跟從聽察。時阮大鋮發(fā)起“順逆案”,原北京降順官員被廢錮捕殺,支持此議的禮部右侍郎管紹寧與楊兆升被恨入骨。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南京淪陷,楊兆升歸鄉(xiāng),原中書舍人宗灝北逃降清,并隨清軍南下,出任常州府知府,立即推行“薙發(fā)令”,閏六月二十九日,逮捕管紹寧與楊兆升二人全家,將其全部屠殺。楊兆升臨刑時依然不屈服,說:「存此數(shù)莖白發(fā),下見先帝九京,有馀榮焉,與薙發(fā)茍活者所得孰多?」最終被打死。他的妾侍姚氏入官,出家矢志為尼。
人物簡介
姜應(yīng)甲(16世紀(jì)—17世紀(jì)),字叔乙,浙江金華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姜應(yīng)甲是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的舉人,到崇禎元年(1628年)成進士,獲授行人,負(fù)責(zé)祭祀楚地,不收饋贈,又到順天科場監(jiān)考,取錄劉侗等十三人。之后他轉(zhuǎn)為刑科給事中,正直地彈劾溫體仁;當(dāng)時吏部尚書缺任,張捷提議任命閹黨的呂純?nèi)?,但崇禎帝不?zhǔn)許,張捷依然喋喋不休,姜應(yīng)甲大罵張捷:「你這樣做心思很明顯,還敢在皇上面前狡辯!」終于呂純?nèi)绮坏闷鹩?,惟后來他因為崇禎帝不聽自己的建議辭職。崇禎十五年(1642年)許都起事,姜應(yīng)甲傾出財產(chǎn)招募兵馬抵抗,在孝順街迎戰(zhàn)打退許都部隊。弘光帝繼位,姜應(yīng)甲獲徵任為給事中,南京失守后歸鄉(xiāng);隆武帝即位,召任禮科并加太常少卿,聯(lián)絡(luò)溫州、嚴(yán)關(guān)。福京被清朝軍隊攻破,有人請他在婺寧庵見清朝官員,他說:「我快要死去見朱大典了。」最后并無前往。后來姜應(yīng)甲到北山出家為僧,自號法藏,寫書直到逝世,年七十六歲。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揚州府寶應(yīng)人,字君徵,一字圣任。師從劉宗周、黃道周。與倪元璐、馬世奇等切磋學(xué)問。天啟二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曾任御史,巡按浙江。后掌河南道事,以嚴(yán)正為群小所憚?!队凶x書札記》、《醉陶集》。維基
喬可聘(1589年—1675年),字君徵,號圣任,直隸揚州府寶應(yīng)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行二,庚子年八月十五日生。天啟元年,喬可聘中式辛酉科鄉(xiāng)試二十七名,治易經(jīng)。天啟二年(1622年)聯(lián)登壬戌科進士,吏部觀政,授中書舍人。崇禎年間上疏彈劾呂黃鐘、張捷;改任河南道御史,巡按浙江。隊伍走到金華時遇上水漲,船只無法通過,也找不到纖夫,蘭溪知縣盛王贊持笏在雨中大聲說:「村民正在耕作,縣令請求親自協(xié)助。」他立刻乘肩輿冒雨離去,之后在朝廷推薦盛王贊,其時人們都稱贊他們的行為。不久,喬可聘因為部下貪污被貶為應(yīng)天府知事,后升大理寺副。安宗繼位,喬可聘官復(fù)原職,管河南道事,疏請取消廠衛(wèi)、停止宴會,未獲理會。御史黃耳鼎外任官職時,彈劾劉宗周,牽連大量大臣,喬可聘指出劉宗周在朝廷態(tài)度嚴(yán)肅,為社稷做事,但黃耳鼎討厭外轉(zhuǎn),因此誣陷善類,抒發(fā)私欲,并非人臣;同時請求讓自己出任黃耳鼎的轉(zhuǎn)官,事情最后終止。黃澍親自彈劾馬士英,馬士英恨之入骨,而黃澍巡按湖廣的名聲不好;劉僑為迎合馬士英而指控黃澍,奏章送到司法。劉宗周怨恨劉僑,打算救黃澍,可是喬可聘說:「劉僑是在迎合馬士英,不過黃澍貪污有證據(jù),請傳何騰蛟查奏。」人們都說他的言論得體。當(dāng)初劉宗周彈劾叛從大順或清朝的二十三人,到李沾代行職權(quán)時打算推翻,喬可聘監(jiān)持不可,在御史臺和章正宸侃侃而談,小人都忌憚他們。左良玉率軍東下,馬士英撤走所有江北兵力防禦,當(dāng)時清兵日漸逼近,喬可聘和成友謙共同上疏請求留下江北兵力,固守淮安及揚州,控制潁州、壽州,命劉良佐還鎮(zhèn)。馬士英于弘光帝面前指二人大罵,舉朝都為之氣懾。南京失陷,回鄉(xiāng)終老。
人物簡介
劉宗祥,號梧陽,明朝湖廣省黃州府黃岡縣(今湖北省黃岡縣)人,同進士出身。明朝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登乙丑科進士。授金壇知縣,正直不避權(quán)貴,奸猾斂跡。時海盜王武烈為亂,宗祥捕得之,馀黨憤起,人皆危懼,宗祥悉平之。崇禎年間,任江西道試御史。后實授監(jiān)察御史。崇禎五年,巡按江西,條陳興利除害數(shù)事,稱旨。繼按四川,入覲,面劾少宰張捷行私,捷坐免。時侯良柱、秦良玉討平奢賊,賞格不行,宗祥上其狀,始錄前功,事見《明史》。進太仆寺少卿,管東路。崇禎十二年,以右僉都御史,任江西巡撫,致仕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