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楊文儷,南海人。士貞女。事見清溫汝能《粵東詩?!肪砭帕?。列朝詩集
楊氏名文儷,仁和人。工部員外郎應(yīng)獬之女。馀姚孫文恪公升之繼室也。以子鋌翰林編修滿得封夫人。文恪四子皆至九卿,而夫人所出者二。諸孫皆貴顯。
人物簡介
【生卒】:1479—1539 【介紹】: 明山東堂邑人,字伯潛,號玄庵。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翰林檢討,嘉靖時官至南京太常寺卿。晚年學(xué)宗王守仁,且融入佛道學(xué)說。卒謚文簡。有《讀易錄》、《尚書困學(xué)》、《前漢通紀》、《游藝集》、《玄庵晚稿》。明詩紀事·丁簽·卷十
維基孔暉字伯潛,堂邑人。弘治乙丑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以忤劉瑾改禮部主事。瑾誅,復(fù)故官,歷司業(yè)、侍講、庶子、侍講學(xué)士、尚寶司卿、南太仆少卿,進本寺卿。贈禮部侍郎,謚文簡。(《國史唯疑》:詞林歲時會分韻唱酬,趙大洲《贈孫季泉》詩:「季子文章伯,王孫忠孝家。」又穆孔暉題南司業(yè)邸有「書聲山下月,詩思竹邊秋」之句,為崔子鐘嘆賞并膾炙人口,稱雅事。今寥寥絕響數(shù)十年,遂無談及,可歡也。)
穆孔暉(1479年—1538年),字伯潛,號玄庵,山東堂邑縣人,明朝心學(xué)家、理學(xué)家,政治人物,弘治甲子解元,乙丑聯(lián)捷進士,官至太常寺卿。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山東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弘治十八年(1505年)聯(lián)捷乙丑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任翰林院檢討,為劉瑾所惡,調(diào)南京禮部主事。劉瑾敗,穆孔暉復(fù)官。歷升國子監(jiān)司業(yè)、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太常寺卿。嘉靖十八年(1539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贈禮部右侍郎,謚文簡。
人物簡介
【生卒】:1484—1544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常甫,號甬川,別號兀涯。弘治十八年進士。授檢討,出為湖廣提學(xué)副使。嘉靖間為吏部侍郎,人不可以干私。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wù)。學(xué)宗程朱,躬修力踐。與王守仁友善,論學(xué)則不合。卒謚文定。有《學(xué)庸傳》、《五經(jīng)說》、《兀涯漢書議》、《環(huán)碧堂集》、《紓玉樓集》及《四友亭集》。甬上耆舊詩·卷八
公字常甫,母沈太夫人方妊,夢神人奉玉笈寶簽相授,及生公,有云如蓋降于庭。少資性絕人,于書無所不讀,精思善學(xué),期造為圣賢。年十四,即能著作,十七舉以明經(jīng)計偕中進士,改庶吉士。內(nèi)閣劉文靖公、李文正公每稱公不容口,由是名重館閣閒。正德初年,進簡討。時逆閹劉瑾擅政,朝士多附其門,公居常憤憤,著張騫乘槎賦以見意,蓋以瑾喻西域,以騫喻附瑾者也。竟力請補外,以便迎養(yǎng),出為湖廣提學(xué)副使。公至楚,修岳麓、明山二書院,身為諸生說經(jīng),且下令曰:學(xué)不師孔顏,行不希曾閔,即有文如雄褒,吾且斥之。世廟時在安陸藩,欲就學(xué)告試。公為別設(shè)一臺課文,送入學(xué)。至今張?zhí)釋W(xué)名重楚中。未幾竟致仕。嘉靖改元,冉起為四川福建提學(xué)。歷國子祭酒。南京吏部侍郎。居父憂。帝嘗奉章圣皇太后過天壽山謁諸陵,言及擇相。太后曰:先王嘗言提學(xué)張邦奇器識,他日必為太平宰相,其人安在。帝謝曰:尚未用也。即不俟公服闋,召為吏部侍郎。帝每閱公章奏,輒稱善,以指書公名衣帶間。宮監(jiān)數(shù)望見以白公,公答曰:上用我,當以堯、舜之道進;舍我亦有田可耕,此非吾所關(guān)心也。諸珰為色沮。帝常與翊國郭公、內(nèi)閣李文康公論及人才,二公謂公學(xué)行文章當世第一。帝欣然曰:朕意亦然。時公遷左侍郎,攝太宰。故事,選部除擢,率先白政府。公曰:黜陟自有至公,今乃覘當軸為用舍,豈國家設(shè)銓衡意耶?遂不往白。李公心不平,適主斷詔獄,翊國夜舁金四萬詣公第,請寬其家人罪,公不受,曰:法者天下所共,即天子亦不得私之,況我曹耶!卒入其罪,翊國更深銜之。及帝欲遷公太宰,此二人竟尼之,且別使人攝,公不為動。帝數(shù)欲相公,都尉崔公秉一、陶真人俱帝所最幸,聞其語,因各遣人道意,但一枉臨即可得。相公謝終不往。裕、景二王冊封,朝議謂秦、晉、齊、楚建國甚多,今宜營浙閩,以均民力。公獨不可,曰:江南財賦所出,且接壤留都,國初封吳王,即改于周,二百年來,誰敢復(fù)建此議,事遂寢。帝慕道,于無逸殿改稱永光宮,欲令內(nèi)直大臣簪冠如道家。內(nèi)閣夏公謀之,公答曰:使我等背圣人,不能從也。母老久思故鄉(xiāng),今日乞歸有名矣,諸公任為之。帝聞乃止。同里部郎豐坊坐廢家居,數(shù)從公求復(fù)用,公不可,乃輯世統(tǒng),謂圣祖系出文王,宜建明堂封禪,以示萬世,為圖說成,帙獻之。帝惑其言,心動,召所幸諸大臣與語,俱請退咨于公。公曰:其人少有文學(xué),行多不檢,圣朝豈乏此一人。今郊廟土木大興,疆埸不靖,若復(fù)有此舉,海內(nèi)何堪。諸大臣以復(fù)帝,更召公賜問,公答如初,帝乃止。坊候久冉上卿云頌以伺意,帝終念公言,但宣付史館而已,坊竟不用。太后將合葬獻陵,帝召諸大臣曰:廷臣惟張邦奇至孝,可授禮部尚書兼都御史以行。翊國奏曰:張某雖誠謹,然其才不足大用,且年淺。嚴相嵩久嫉公,亦奏曰:國家禮,卿無兼憲職例。帝默然而罷。公復(fù)以母年踰九十,力請改南,乃出為南京兵部尚書。然帝常念公,輒曰:張某何在?數(shù)欲召公入相。嵩更具密劄,謂公性至孝,母老不樂北來,即強之,必不為用也。帝頗信之。會熒惑入南斗,留都雷震,中夜星殞于江。公謂天變異常,宜嚴武備。占者曰:應(yīng)在德望重臣。次日,公不能冠櫛卒,年六十有一。是日鄞江潮赤涌起高丈馀。帝聞訃驚悼,數(shù)曰:可惜張某,可惜張某。即面諭輔臣遣恤,俱謂例應(yīng)自請,乃止。后閣中擬謚以文恪、文敏,進帝,于疏右御書云:人謂張邦奇真道學(xué),抹去原擬四字,大書定字于后,贈太子太保。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常甫,鄞縣人。弘治乙丑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累官南兵部尚書,贈太子太保。謚文定,有集。明詩紀事·丁簽·卷十
維基邦奇字常甫,鄞人。弘治乙丑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出為湖廣提學(xué)副使,改四川、福建,入為右庶子,遷南祭酒,擢南吏部侍郎,召拜吏部侍郎。歷掌翰林院、詹事府事,加太子賓客,進禮部尚書,改南吏部,就改兵部。贈太子太保,謐文定。有《覲光樓》、《紆玉樓》、《四友亭》、《養(yǎng)心亭》、《靡悔軒》、《環(huán)碧堂》、《甬川》等集。田按:「書提學(xué)湖廣時,世宗在潛邸,就試學(xué)使,以此受知。帝奉太后謁天壽諸陵,語及擇相,太后曰:「獻皇嘗言提學(xué)張邦奇,他日可為宰相。其人安在?」帝憬然曰:「尚未用也。」即召為吏部侍郎。會以母老便養(yǎng),改南京。帝念邦奇不已,與分宜語及之。分宜以邦奇至孝,母老不樂北來對,遂終不召。卒后閣擬謐文恪、文敏。帝抹去四字,大書「定」字,遂謐文定。廟堂制作,頗稱莊雅。《觀光樓集目》,樂章僅列《秋享上帝》、《祀皇天上帝》二章,后人不知,妄將洪武及嘉靖時改制樂章一切闌入集中。后之讀文定集者,所當知也。
張邦奇(1484年—1544年),字常甫,號甬川、兀涯,浙江鄞縣人。學(xué)者。與張時徹為叔侄親戚,又同為南京兵部尚書,故二人有“叔侄尚書”之謂。為學(xué)以程朱理學(xué)為宗,以涵養(yǎng)為事;與王守仁多有往來,為好友,但思想多有不合。弘治十四年(1501年),張邦奇中式辛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進士,由庶吉士授檢討,參與《明孝宗實錄》的編寫修訂。以雙親年老求便,出為湖廣提學(xué)副使。正德十年(1515年),任湖廣提學(xué)副使,任上修繕了明山書院、岳麓書院、崇正書院。之后,歷職有四川提學(xué)、福建提學(xué)、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講。明世宗時,歷職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南京吏部侍郎。因丁外艱歸家。明世宗曾經(jīng)與母親蔣太后拜謁天壽山的皇陵。談到擇相時,蔣太后說:“先皇嘗言提學(xué)張邦奇器識,他日可為宰相,其人安在?”明世宗醒悟道:“尚未用也?!睆埌钇娣牶螅卫舨坑沂汤?,并代理尚書職。明世宗欲授張邦奇為吏部尚書,被大學(xué)士李時、郭勛二人所阻。嘉靖十六年,執(zhí)掌翰林院事。嘉靖十七年,任會試主考官,《玉牒》纂修官。嘉靖十八年,任太子賓客,充日講官。后進禮部尚書,以母親年邁改任南京吏部尚書,后改任南京兵部尚書。明世宗曾想將他召北京。嚴嵩答:“邦奇性至孝,母老,不樂北來?!保雷谛胖?,此事作罷。嘉靖二十三年,張邦奇逝世。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525—1594 【介紹】: 明浙江馀姚人,字文中,號立峰。孫升子。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授武庫主事,歷武選郎中。世宗齋居二十年,諫者都獲罪,鑨請朝群臣,且力詆近臣方士,不報,遂引疾歸。隆慶元年起南京文選郎中。萬歷初累遷光祿卿,又引疾歸,里居十年。再起原官,進大理卿,歷南京吏部尚書,入為吏部尚書。大計京官,力杜請謁。首斥其甥文選員外郎呂胤昌。凡政府私人,貶黜殆盡,執(zhí)政皆不悅。乞休歸,卒謚清簡。
孫鑨(1525年—1594年),后人有誤傳作“孫龍”,字文中,號立峰,錦衣衛(wèi)官籍浙江余姚縣(今屬浙江省慈溪市)橫河孫家境人,明朝大臣。時與平湖陸光祖、余姚陳有年并稱為“浙中三賢太宰”,聞名天下。嘉靖二十二年癸卯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十名舉人,三十五年丙辰科會試二百十名,廷試二甲第二名進士,吏部觀政,授兵部武庫司主事,三十七年升員外郎,四十二年復(fù)除原職,升郎中。任武選司郎中的時候,當時的尚書楊博很器重孫鑨。明世宗好仙道之術(shù),齋居深宮長達二十年,官員進諫即獲罪,孫鑨仍竭力指出寵幸方士術(shù)士之害。孫鑨之言少有人聽,于是他只好告病回鄉(xiāng)。隆慶元年,起用任南京吏部文選司郎中,三年正月升南京尚寶司卿,六年正月升南京鴻臚寺卿。萬歷三年(1575年)三月升提督四夷館太常寺卿,十月升通政司右通政,四年十月升光祿寺卿。后告病還鄉(xiāng),一住十年,居于故里一小樓,賓客很少能見到他。十五年再次啟用,官復(fù)原職,九月進大理寺卿。常據(jù)理力爭,帝均從其議。十六年七月升刑部右侍郎,十七年六月升左侍郎,八月改吏部左侍郎,十八年五月升南京吏部尚書,二十年三月改任南京兵部,參贊機務(wù),幾日后又改任吏部尚書。二十一年曾臥病三月,上書十次請求辭官回鄉(xiāng),至七月才被允許回籍。二十二年(1594年)逝世后,二十三年六月賜祭葬,二十七年贈太子太保,謚清簡,葬于會稽鑄浦山。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生卒】:1542—1613 【介紹】: 明浙江馀姚人,字文融,號月峰。孫升子。萬歷二年會試第一。為文選郎中,澄清銓法。累進兵部侍郎,加右都御史,代顧養(yǎng)謙經(jīng)略朝鮮,還遷南兵部尚書。請從重典治不法礦監(jiān),被劾乞歸。有《孫月峰全集》、《今文選》等。
字文融,馀姚人。萬歷甲戌會試第一歷官太子太保南兵部尚書有居業(yè)編維基
孫礦(1543年4月21日—1613年5月27日),字文融,號月峰,浙江余姚縣(今浙江慈溪)人,錦衣衛(wèi)官籍,明朝大臣、學(xué)者。隆慶四年(1570年)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七名舉人,三十二歲登萬歷二年(1574年)甲戌科會試第一名,第二甲第四名進士。授吏部主事,歷任員外、郎中,十二年二月升太常寺少卿。十八年九月起用為太常寺少卿,十九年四月升右通政,十月升為左僉都御史協(xié)理院事,二十年四月升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提督營田軍務(wù),二十一年七月升刑部左侍郎,二十二年六月兼右僉都御史,代顧養(yǎng)謙總督薊遼經(jīng)略,二十七年九月,以東征功成,受賞賜。萬歷三十二年十月,起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三十三年十一月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wù),三十四年五月,以三年考滿,加封太子少保。三十七年九月,以留都天鳴奏聞,因乞求罷,優(yōu)旨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