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屠滽

相關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23—1498 【介紹】: 明大名府??h人,字世昌。多力善射,有文武才。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天順初至山東按察使。七年,因李賢薦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在官整軍經武,大修邊備。成化初,兼巡撫宣府。七年,總督軍務,數(shù)出邊塞,擊據(jù)有河套的韃靼軍。九年,率許寧、周立出榆林,收復河套。次年,為首任三邊總制。旋還朝,督十二團營,累官為兵部尚書。以急于功名,附宦官汪直。十六年,從汪直出兵,至威寧海子,襲殺韃靼軍老弱。封威寧伯。直得罪,越亦奪爵除名。弘治間復起,又結宦官李廣。十年,總制甘涼邊務。廣得罪,越頗憂恨,旋卒。越實能兵,能用將士,以結中官,為士論所輕。卒謚襄敏。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世昌,??h人。景泰辛未進士,天順中以御史超拜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進兵部尚書,封威寧伯,佩征西前將軍印,累加少保兼太子太傅。贈太傅,謚襄敏。有云山老懶集。
明詩紀事·乙簽·卷十八
越字世昌,浚人。景泰辛未進士,授御史。擢山東按察使,再擢右副都柳史,巡撫大同、宣府。改左副都御史,旋進右都御史,總督軍務。改左都御史,進三遏總制,加太子少保,還掌院事。進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提督軍務。以功封威寧伯,進太子太傅,佩平胡將軍印,改大同總兵官。以事奪爵除名,謫居安陸,詔復左都御史致仕。尋起總制甘涼,兼制延寧兩鎮(zhèn),加少保。卒贈太傅,謚襄敏。有集四卷。 (《四庫總目》:越魁杰之才,其詩文有河朔激壯之音,而往往傷于粗率。 《筆精》:王襄敏詩氣魄雄壯,不事磨煉。如「斬蛇赤帝留神劍,墮淚銅仙泣露盤」,「仕宦得閑方是貴,世途雖好不如禪」,「妄夢幾時曾得鹿,多歧何處不亡羊」。公馳驅戎馬之間,而賦詠不掇,未可與操觚翰苑者并論也。 《田按:襄敏雄才逸氣,不受檢束,詩亦復爾。然摘其佳句如「滿院落花春去早,一簾斜日燕歸遲」,「騷人已負梅花約,游子空歌《楊柳枝》」,「寒夜有霜供月色,窮邊無樹著秋聲」,「雨添野水連天遠,風約閑云出岫遲」,「一水盡頭僧釣月,萬松深處鶴巢云」,「雨添新綠水痕淺,風落殘紅花片輕」,「百年人有幾時健,一歲月無今夜明」,「客路蒼茫愁對酒,鄉(xiāng)山迢遞厭聞鵑」,「落花寂寂空啼鳥,冷雨瀟瀟已禁煙」,「扶筇竹下思閑坐,閣筆花前廢苦吟」,「月影到窗僧未定,秋聲著樹葉先飛」,「石壁掃云開梵剎,野橋分水到僧房」未嘗不一一入格也。)
維基
王越(1426年12月3日—1499年1月12日),字世昌,直隸大名府浚縣(今河南省浚縣)人,景泰辛未進士,官至兵部尚書。
封威寧伯。
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景泰二年(1451年)聯(lián)捷辛未科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出按陜西。
父親去世時,王越因為不等待繼任者來接任就回鄉(xiāng),被都御史彈劾,得到景帝寬免。
天順初年,啟用掌管道章奏,拜為山東按察使。
天順七年(1463年),大同巡撫都御史韓雍召還,明英宗感嘆繼任人選難覓,大學士李賢遂舉薦王越,英宗召見,晉為右副都御史赴任。
方行即遭母喪,奪情視事。
王越到任后,修繕器甲,精簡兵卒,減課勸商。
成化三年(1467年),撫寧侯朱永征毛里孩,王越贊理軍務,同年秋,兼任宣府巡撫。
成化五年(1469年),蒙古軍侵犯河套地區(qū),延綏巡撫王銳求援,王越率軍趕赴,在榆林,派遣游擊將軍許寧出西路龍州、鎮(zhèn)靖諸堡,范瑾出東路神木、鎮(zhèn)羌諸堡,而自己與中官秦剛守榆林城為聲援。
各路部隊均獲勝,敵軍撤退。
次年,歸程途中抵達偏頭關,延綏告警。
兵部彈劾其擅自撤兵,明憲宗下詔不降罪,命其趕赴延綏為援,隨后破軍。
后晉升為右副都御史,之后與朱永共同討伐阿羅出,在開荒川獲勝,之后論功升至右都御史。
成化六年,加總督軍務,負責西方戰(zhàn)事,之后與敵軍交戰(zhàn)。
成化七年,遣侍郎葉盛至軍商議,當時明軍疲勞,請求休兵,與葉盛歸還。
廷臣認為河套地區(qū)不平,三邊終無寧日。
當時雖然派遣八萬部隊,但將權不一,迄無成功,宜專遣大將調度。
于是拜武靖侯趙輔為平虜將軍,敕陜西、寧夏、延綏三鎮(zhèn)兵皆受節(jié)制,王越總督軍務。
但戰(zhàn)事不利,王越、趙輔紛紛上書蒙古勢力強大,必須調遣至少精兵十五萬,否則應當退到內地。
當時科道紛紛彈劾兩人欺謾,恰逢趙輔得病召還,命寧晉伯劉聚代任。
成化七年,王越與劉聚在溫天嶺擊敗蒙古軍,晉升為左都御史。
當時明朝三次調換大將,但都以王越總督軍務。
經過數(shù)次戰(zhàn)斗蒙古軍決定大舉進攻。
同年九月,滿都魯及孛羅忽、癿加思蘭留妻子老弱于紅鹽池,大舉深入,直抵秦州、安定。
王越則繞道率延綏總兵官許寧、游擊將軍周玉各將五千騎為左右哨,出榆林,逾紅兒山,涉白鹽灘,進攻其后方,并大獲全勝。
滿都魯?shù)纫騿适拮有螽a,自此不敢再居河套地區(qū),西陲從此數(shù)年安定。
成化十年,廷議設總制府于固原,舉定西侯蔣琬為總兵官,王越提督軍務,控制延綏、寧夏、甘肅三邊,總兵、巡撫均聽從其節(jié)制。
后下詔罷免蔣琬,以王越代任,至此三邊設總制。
后論功加封為太子少保。
當時紀功郎中張謹、兵科給事中郭鏜等彈劾其濫殺冒功,王越方自以功大賞薄,遂怏怏,稱疾還朝。
次年與左都御史李賓同掌都察院事,兼督十二團營。
汪直掌管西廠用事,與王越結交。
王越在朝廷上遇到大學士劉吉、劉珝,稱「汪直行事亦甚公。
如黃賜專權納賂,非直不能去。
商、萬在事久,是非多有所忌憚。
二公入閣幾日,何亦為此?
」劉珝則答道「吾輩所言,非為身謀。
使值行事皆公,朝廷置公卿大夫何為?
」王越不能回答。
兵部尚書項忠罷免,王越應當升遷,但朝廷卻授予陜西巡撫余子俊,王越感到不平,請解營務,優(yōu)詔不許,御史自陳屢次戰(zhàn)功,被以前兵部尚書白圭壓下,乞求加官行賞。
余子俊亦稱王越賞不酬功,于是王越進兵部尚書,仍掌都察院事,加太子太保,封威寧伯。
明年,寇犯延綏,王越調兵援助,頗有斬獲,后因調兵與汪直結怨。
次年,下詔奪爵除名,謫居安陸,三子以功蔭得官者,皆削籍。
弘治七年,尚書訟冤,詔復左都御史,致仕。
給事中季源、御史王一言交章論。
弘治十年,達延汗寇犯甘肅,廷議復設總制官,先后會舉七人。
吏部尚書屠滽舉薦王越,于是王越恢復原職,加封太子太保,總制甘、涼邊務兼巡撫。
王越言甘鎮(zhèn)兵弱,非用延、寧兩鎮(zhèn)兵難以克敵,后請兼制兩鎮(zhèn)。
次年分兵進攻獲勝。
后加少保,兼太子太傅。
之后朝廷制置哈密事宜。
恰逢李廣得罪死,后連坐至王越。
王越聞憂恨,同年冬卒于甘州。
贈太傅,謚襄敏。
弘治十二年,新科進士王陽明奉旨送王越靈柩回??h安葬,奉工部委派監(jiān)督營造王越的墳墓。
??h流傳有王陽明夢中得王越寶劍的傳說。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6—1516 【介紹】: 明湖廣華容人,字時雍。劉仁宅子。天順八年進士,改庶吉子,授職方郎中。傳成化間曾隱匿鄭和航海檔案,以防憲宗仿成祖所為。弘治六年治張秋鎮(zhèn)河決,擢戶部左侍郎。十一年,引疾歸,筑草堂于東山下,讀書其中,時稱東山先生。越二年,起右都御史,總制兩廣軍務。十五年拜兵部尚書,數(shù)疏陳國事,深得孝宗信任。武宗立,權幸用事,爭之不得,乞休歸。劉瑾復坐以事,戍肅州。瑾誅復官,尋致仕。卒謚忠宣。能詩,有《東山詩集》、《劉忠宣公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時雍,華容人。天順甲申進士,選庶吉士授職方郎中歷官右都御史總督兩廣拜兵部尚書贈太保謚忠宣有東山集
明詩紀事·丙簽·卷四
大夏字時雍,華容人。
天順甲申進士,選庶吉士。
改兵部主事,歷員外、郎中,以忤閹系獄。
尋出為福建參政,進廣東布政使,改浙江,擢副都御史,治張秋河,進戶部侍郎,兼左僉都御史,理宣府兵餉,移疾歸。
起右都御史,總制兩廣軍務,拜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賜歸。
以忤劉瑾逮系,遣戍肅州,赦歸。
卒贈太保,謚忠宣。
有《東山集》。
(何孟春《燕泉集》:劉東山公晚年肅州之謫,雖由逆瑾,其實公同年焦閣老芳為之。
公與焦素無他,焦特忌公名耳。
岑猛賂既行,瑾集大臣議欲置公重辟,諸大臣惴不敢吐一語,獨都御史屠公滽曰:「劉某何罪,必欲文致之!
」瑾怒,明日大臣以屠議奏,瑾謀于焦及吏部尚書劉宇,宇又素嫉公者,署:「劉某輕議夷人遷徙,發(fā)遠戍。
」瑾初擬廣西邊衛(wèi),焦曰:「是送彼歸也。
」乃定肅州。
公《西行稿》載公赴肅州時,故舊皆避不來會,獨鄉(xiāng)人嚴仲洪贈詩,公和笞之。
公《過六盤山寄西涯閣老》詩末句云:「寄語同年老知己,天涯孤客幾時還?
」嘆同年也。
后歸自六盤,和前韻末句云:「憑誰寄語中州子,前度劉郎今已還。
」中州子,焦與劉也。
其事蓋如此。
《蠖齋詩話》:劉忠宣公乎生不刻意作詩,間有為而作者,皆事核意真,情到興具。
如《撫諭田州》句云:「如何萬頃桑麻地,天與夷人作戰(zhàn)場。
」雖土官岑溥亦感也。
出錦衣獄中有句云:「紅塵未了清時債,白發(fā)重來此地游。
」蓋公為兵部郎中,嘗下獄也。
謫戍甘肅,《過六盤山》句云:「綠野誤為三品地,白頭今到六盤山。
」蓋以為終于侍郎不起,未必有此謫也。
《謫所示子侄》句云:「報國未能平海宇。
充軍終是累兒孫。
」蓋以逆瑾有劉某永遠充軍之批旨也。
又云:「猶有先朝宣召夢,急趨黃屋面承恩。
」蓋思孝廟君臣相遇,千載一時,雖在謫所不忘情也。
《謫所贈同事》詩曰:「時事何人苦變更?
邊城持戟半儒生。
」蓋劉瑾用事,士大夫有罪多譴謫甘肅也。
田按:忠宣一代名臣,詩非所留意,語特軒爽。)
維基
劉大夏(1436年—1516年),字時雍,號東山,自號東山居士,湖廣華容縣(今屬湖南)人。
天順己卯湖廣解元,甲申進士。
弘治年間,官至兵部尚書。
天順三年(1459年),劉大夏中式湖廣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解元)。
天順八年(1464年)成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
憲宗成化初年館試,大夏本可留任翰林官,但他自請改部職,被任命為職方司主事,升兵部車駕司郎中。
成化十九年(1483),升福建右參政,有政績。
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擔任過廣東布政使。
弘治三年(1490年)十月,廣西田州泗城土官岑猛反叛,劉大夏前往平息。
弘治十五年(1502年)官至兵部尚書。
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上疏請求歸隱。
正德三年,九月,以岑猛事,入北鎮(zhèn)撫獄,劉瑾欲置之死地。
幸賴左都御史屠滽和宰相李東陽相救,改判處充軍肅州(今甘肅酒泉)。
在肅州的官吏怕得罪劉瑾,不敢供給膳宿,只有三名學生供養(yǎng)他。
正德五年(1510)夏,遇赦歸。
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卒。
贈太保,謚忠宣。
葬于華容縣勝峰鄉(xiāng)話崗村的山坡上。
汪瑄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湖廣江陵人,字德卿。
成化二十年進士。
授華亭知縣,以考最,征拜監(jiān)察御史。
時宦官李廣擅權蠹政事敗,頗連大臣。
太宰屠滽以為不必深究。
乃疏劾之,歷數(shù)黨護及壞選法事。
貪墨聞之,有辭官而去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46—1516 【介紹】: 明浙江平湖人,字元勛,號東湖。成化五年進士。歷刑部郎中。明法無私,有疑獄或事關權貴,尚書輒囑勛辦理。弘治中為大理少卿,至漳州處理溫文進起事問題,戒諭其眾解散,殺其首腦。累遷副都御史,巡撫順天。整飭薊州邊備,治績稱著。武宗立,進刑部尚書,引疾去。卒謚康僖。有《太和堂集》。
槜李詩系·卷十
勛字元勛,號東湖,平湖人。成化己丑進士。授工部主事,歷大理寺卿。上言暑月疏決囚徒,兩京一體。五歲一遣官錄州郡獄。著為令。漳寇溫文進作亂,詔勛撫輯。以功升副都御史,巡撫順天。整飭薊遼邊備。奏罷寶坻歲貢銀魚及昌平牧馬、麻峪山采礦等事,民甚便之。勛以密云孤懸,每有警,救援不相及。潮河川積石漫衍守截為難,黃花鎮(zhèn)拱護諸陵守備單弱。疏請分薊州為中路,密云、昌平為東西二路。于潮河川作虎落,具??石,布蒺藜,鑿坑窖垛石為城,增置戍卒。由是三路兵勢聯(lián)絡,賊不敢犯。熊兒峪營去水遠,一馬日費水錢十文。豬圈頭關地平衍,春夏水溢,壁壘傾圯,皆為兵困。勛乃奏移營于峪之南,移關于豬圈境外。兵既得水,又有出境耕牧之利,歲省數(shù)百人。轉刑部侍郎。會河間戚畹與民爭田,奉詔體勘,卒歸之民。武宗嗣位,首上郊祀、藉田、幸學三事。拜刑部尚書,引疾求去,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贈太保,謚康僖,葬乍浦之鄂陽山。楊一清志其墓。勛穎敏好學,尤善詩歌,諸體高凝整練,不愧作手。然素無詩名者,以功業(yè)掩也。有東湖遺稿。
明詩紀事·丙簽·卷六
勛字元勛,平湖人。成化己丑進士,授工部主事。改刑部,歷員外、郎中、南大理寺丞,進大理少卿,擢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召拜刑部侍郎,改左副都御史,復為刑部侍郎,歷右都御史,進刑部尚書。忤劉瑾,引疾求去,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贈太保,謚康禧。有太和堂集》六卷。 田按:康禧以政事名,詩亦雅飭。
維基
屠勛(1448年—1516年),字元勛,號東湖,浙江嘉興府平湖縣人,軍籍。
祖籍河南,因二世祖屠宗一遷居平湖,遂入籍。
成化元年(1465年)舉乙酉科浙江鄉(xiāng)試,成化五年(1469年),登己丑科二甲六十四名進士,授工部都水主事,分司清江浦,督修造運河船只。
考滿,改刑部,歷刑部員外郎、郎中。
二十年甲辰升南京大理寺丞,弘治四年(1491年)五月,升為大理寺左少卿,平定漳州溫文進民變。
七年升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整飭薊州邊防,十年入為刑部右侍郎,丁內艱,起復改左副都御史,復侍郎,十八年升右都御史。
明武宗即位后,正德二年(1507年)進刑部尚書,與吏部尚書堂兄屠滽,甬上屠氏的七世,同朝為官,三年二月因疾致仕,加太子太保,賜麒麟服,馳驛歸鄉(xiāng)。
正德丙子卒,年六十九,謚康僖。
撰有《太和堂集》六卷,收錄于《四庫總目》。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達卿。由府學生貢禮部,廷試第一,授石城縣訓導。博涉群書,以詩文名于世。交友溫厚隨和。有《經書僅悟》、《覈充子》、《茶馀詩話》、《聞見類纂小史》、《云松詩略》等。
甬上耆舊詩·卷六
先生,字達卿,別號云松。
父安,以世勛為寧波衛(wèi)指揮。
先生少負異才,讀書日記數(shù)千言。
上自六經下至諸子史俱肆力而闡索之,遂以文章名世。
為諸生。
次貢、廷試第一、授石城訓導,一時奉為人師。
會有贛寇。
當事知先生才,使將兵禦險,賊不敢犯。
弘治初以秩滿告歸。
初里中諸名公卿、若屠襄惠公滽、楊康簡公守隨俱深相推重,每稱云松先生。
至是乃共奉為耆會祭酒,以詩文相和答。
前后二十年,同里重之。
先生性篤孝友,動以圣賢為法。
生平事本于義,而以其學濟之。
與人交,溫然易接,未嘗有疾詞遽色。
至以利誘勢怵,則屹然山立不可動。
既博極群書,常精考古今得失,而驗之于身,持論未嘗無本。
文章務法唐宗大家,不喜為詰屈。
年至垂慕,尚以立言自許,學者宗焉。
先生初與堇山李公交最善,既疾革,李公候之,先生強起,正容與相對。
既退,謂子敖曰:吾得無昏憒失言,取愆于君子耶?
其始終不亂有如此。
初李公嘗與黃南厓先生溥共約先生為四明詩文選,未幾而先生病矣。
以致前輩文章散軼,實在此時,益知纂述之不可后時也。
先生前在石城時,諸生日誦其詩,因刻以行世,所謂松云詩略是也。
他所著若讀史編、經書僅悟閒見類。
纂小史諸書藏于家。
余讀諸家所選云松詩意,謂先生名重,其妙當不止此。
后從范氏天一閣得云松詩略,始嘆一時名公卿共推重先生為不誣也。
但歐陽鵬所選于三千馀首中止錄三百四首,其所遺必多佳者。
至先生歸田二十馀年,與耆舊諸公所相倡和,俱在詩略,以后竟不復得傳。
然則即先生詩,其存者亦以僅矣。
阮吉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阮吉,河南衛(wèi)輝府汲縣(今河南衛(wèi)輝市)人,軍籍。
書法家,弘治己未進士。
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河南鄉(xiāng)試舉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進士。
十四年四月授陜西道試監(jiān)察御史,十月實授,正德初巡按陜西,回京后都御史屠滽彈劾其無所旌舉罷黜,為失職,四年(1509年)四月與御史趙時中同被下錦衣衛(wèi)獄,奪俸三月,貶任直隸成安縣知縣,丁憂歸。
服闋,八年二月起升陜西按察司僉事,十一年九月升本司副使,歷官至參政。
工書法,行書、楷書皆臻其妙。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十四
字直卿,襄惠公滽子也,少有異才能詩善書翰正德中進士歷官吏部郎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0—1563 【介紹】: 明浙江鄞縣人,字靜中,號石塘。弘治十八年進士。初授禮部主事,改刑部。嘉靖時,歷官應天、順天府尹,累官至吏部尚書。時侍郎徐階為帝所信任,前尚書皆推讓之,淵獨以己為前輩,遇事獨斷。夏言為首輔,淵亦以后輩視之。后議夏言獄,忤帝意,又為嚴嵩所扼,遂乞歸。
甬上耆舊詩·卷十二
字靜中,號石塘。
生而莊,不疾趨,不茍笑。
弱冠為諸生,時太宰屠襄惠公居里中,部使者為之樹表。
屠公夢一偉文夫立表下,自釋所服授之。
旦日遇公,與夢合。
中進士,授刑部主事。
時逆瑾擅國,嘗折辱諸曹不以禮。
適部中失囚,同舍郎俱詣瑾請罪蒲伏,公獨無所謝。
瑾曰:此郎貌似夫子,遇辱不驚,固賢者。
卒謝罷。
公以是諸曹俱稱為聞夫子。
及瑾,敗對簿尚不服。
公執(zhí)筆數(shù)之曰:瑾,造偽符璽,私蓄甲兵,當大逆。
瑾遂語塞伏誅。
楊文襄公一清,心重公,改公吏部郎中。
值上計,有墨吏二人。
賂上所幸朱寧,冀免斥。
尚書陸公完畏寧,意猶豫。
公執(zhí)不可,竟斥之。
歷南通政、應天府尹。
故事,守備中官受民詞,率下府屬,治吏奉行惟恐后。
公曰:中貴人安得受民詞,幕吏安得為中貴人議獄?
此非奉詔不可,悉罷之。
嘉靖初,張璁、桂萼俱以南部郎議大禮,合上意,召入京。
兩君從,公請舟往。
公謝曰:君命召,不俟駕,安得舟行?
兩君為色沮。
尋改尹順天,遷太常卿。
上齋宿南郊,適有嘩者,命太常奏治,眾大恐。
公入曰:百執(zhí)事俱在昏夜,莫可主名,乞寬之,事得寢。
進南兵部侍郎,薦武臣馬永等十馀曹,后多為名將。
再進南刑部尚書。
公知中官侵部權,時受告密,民間顧以細事爭持牒控部。
乃諭諸曹曰:官有常紀,中官固不得侵部,即部亦不得侵有司。
自今有大事,必由通政司達部,小者悉付有司,庭中為肅然。
公視爰書,嘗至丙夜不寢,家人以為請。
公嘆曰:此疑獄也。
少年吏深文入之,吾思為求生,忽不自知其疲耳。
九廟災,公上疏自陳,璁擬旨令致仕去。
上曰:朕方用淵,淵非老非病,奚使致仕?
卒留之。
由南吏部召為刑部尚書,從上意也。
刑部諸郎曹多暇,時聚飲偃,息不赴部。
公至,則以籍付門者,使記諸郎入舍先后。
于是諸曹俱折節(jié)勤事,公為身先之。
日論報上十馀章,無留獄。
五年,晉吏部尚書。
公竊嘆曰:使臣得先十年居此官,尚可自效。
今事權去矣,臣何能為?
初夏公言方受眷,公數(shù)與抵牾。
及夏坐法,而嚴嵩獨當軸,益橫。
公遂乞身去位,卒于家,得年八十四。
訃聞,上輟朝三日,贈少保,謚莊簡,祭葬有加。
公天性儉素,退食尚書署十年,著一敝冠,位置有常,不失尺寸,朝食及日中無加豆,夕則飲水一杯。
自為郎,位至太宰,海內望其風節(jié),翕然推重。
初遷南刑部時,張璁已入閣,屬公曰:仆往在南刑部,嘗題詩郎舍,公至,愿為我勒石,樹之后堂。
公不答。
后僚屬遞至,俱為張致殷勤。
公從容曰:此部尚書堂也,紀法在焉。
某待罪尚書,安敢以相君今日故為郎官勒石,卒不許。
及遷吏部尚書,一日問諸郎曰:本朝太宰孰優(yōu)?
對曰:無如蹇忠定。
王忠肅公曰:固也。
耿文恪方可否事。
少宰從左右贊一辭,文恪宣言曰:天子建天官,一人耳,安得兩天官耶?
宰正百僚,文恪近之矣。
時徐公階為侍郎,以才名見重。
前尚書時頗耑事,故公言及之。
諸曹退,相語,謂公不讓三君子也。
至一時,臺省俱推公憂君忠國,可寄股肱,為廷臣第一。
史官亦稱其凝重深沈,毅然有守。
歷官四十年,始終一節(jié),有古大臣風。
而晚年未得盡其用,天下猶惜焉。
維基
聞淵(1480年—1563年),字靜中,號石塘,人稱“聞太師”,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明朝大臣,歷官四十五載,歷職有二十七任之多。弘治十八年(1505年),會試第二百八名,殿試二甲四十九名進士出身,初授禮部主事,后改為刑部主事。楊一清掌管吏部時,調淵稽勛員外郎。任考功郎中,改掌文選,遷南京右通政。嘉靖初年,擢應天府尹,后改任順天府尹。累遷南京兵部右侍郎,掌管部務。召為刑部右侍郎,后遷刑部左侍郎。進南京刑部尚書,后調任吏部。召為刑部尚書。周用逝世后,代任吏部尚書之職。聞淵雖耿直,但嫌過于獨斷。曾參與“大禮議”之爭。聞淵曾痛陳大宦官劉瑾的五大罪狀。聞淵七十高齡時,辭官獲準,回鄉(xiāng),居于月湖之畔天官第。八十四歲時,在家中逝世。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加封太子太保。卒贈少保,謚莊簡,葬于櫟社(今寧波)。

人物簡介

維基
朱寔昌(1480年—?
),字士光,號鶴坡,江西瑞州府高安縣人。
府學生中式正德二年(1507年)江西鄉(xiāng)試第二十九名舉人,年二十九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一百六十五名,第三甲第二十二名進士。
授旌德縣知縣,改海鹽縣知縣,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月擢湖廣道御史。
嘉靖初以議大禮被廷杖,改南京御史,乞歸養(yǎng)。
都御史屠滽舉薦,起補北道御史,巡按蘇松時,三吳大饑,奏緩歲賦三十八萬馀。
嘉靖六年(1527年)任淮安府知府,致仕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