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466—1530 【介紹】: 明山西夏縣人,字世用,號梅軒。弘治九年進士。由行人選工科給事中,歷刑科都給事中。以忤時宰意,出為淮安府推官,仕終鄖陽知府。有《梅軒集》。維基
馬骙(1466年—1530年),字世用,山西平陽府解州夏縣人,民籍。山西鄉(xiāng)試第四十七名舉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會試第七十名,三甲第一百一十六名進士。授行人推工科給事中,升刑科都給事中。正德三年,擔任廷試監(jiān)考官,大臣焦芳欲子焦黃中為殿魁,但馬骙推取呂楠狀元之第。因同編修顧清等得罪于芳,馬骙又忤逆劉瑾黨羽。正德四年,外調(diào)淮安府推官。在淮安多有功勞,被舉薦轉(zhuǎn)松江府同知,升饒州府知府,改鄖陽府知府。正德十二年(1517年)考察,以「不謹」去職。著有《梅軒集》。
人物簡介
【生卒】:1466—1560 【介紹】: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一字原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并進”,反對“知先行后”,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謚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全粵詩·卷一九一
湛若水(一四六六—一五六〇),字元明,號甘泉。增城人。明孝宗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以書經(jīng)魁東省,登孝宗弘治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侍講,遷南祭酒,進禮部侍郎。累遷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致仕,居天關(guān)講學。卒年九十五。贈太子少保,謚文簡。若水從陳獻章游,潛心理學,一時學者稱為甘泉先生。前后開講席,來學者,每示以澄心見道設(shè)教,以隨處體認天理為宗。從游至三千馀人。所著有《甘泉問辨》、《心性書》、《遵道錄》、《樵語》、《古小學》、《四書測》、《五經(jīng)測》等。詩文集有《甘泉集》?!?a target='_blank'>明史》卷二八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四有傳。湛若水詩,以明嘉靖十五年刊《甘泉先生文集內(nèi)編》、《外編》,嘉靖刊、萬歷二十一年重修《甘泉先生續(xù)編大全》為底本,內(nèi)編、外編、續(xù)編未收詩,以康熙二十年黃楷刊《湛甘泉先生文集》所收詩補全。泉翁大全集·序
吾師甘泉先生倡明斯學于時。四方學者各以其所●見先后編次,或自刻于其鄉(xiāng),以淑諸人。散漫不一,年久易亡。后有作者,其考弗究,不能不重貽無極之疑。垣奉上命,按茲嶺南,與少汾冼子遍訪同志,乃得十有九冊,八十五卷,匯梓于朱明書院,謂之大全,以其全集諸子之所錄也。而先生之學之全體,見于語默辭受、仕止久速之間者,亦在茲矣!亦在茲矣!夫道無多少,亦無小大,語默辭受,仕止久速,無先后,亦無彼此,而求之以其●也。何居?曰非以其道也,以言先生之學道者●●●●身也。非以其學也,以言觀先生之者之以會●●●猶之天地然,觀天者以春,觀地者以冬,冬與春焉,盡之矣。然必合春、夏、秋、冬四時以為言者,見天地之全體,自元至貞,流行而不息也。觀先生之用者,以語以受以仕以久,觀先生之體者,以默以辭以止以速。四者觀其一焉,盡之矣。然必合體用始終彼此以為言者,見先生之學之全體,自少至老,流行而不倚也。是故不觀歸魯,則棲棲者佞矣;不觀無言,則終日言者支矣;不觀辭萬鐘,則后車數(shù)十乘者泰矣。歸與不歸、言與不言、辭與不辭,時也;一辭一受、一言一默、一歸一出之間,闔辟交成者,中也。中即天理別名。自孔、孟、周、程、而后,知此懿者,鮮矣。先生崛起數(shù)千百載之后,痛斯道之失傳,遂毅然以興起為己任。雖其所得于白沙、陽明師友之間者,固有所自;至其潛心默會,洞見道體,以上接精一執(zhí)中之傳,則有非諸儒所及知者。故其學以理為至,以勿忘勿助,不著絲毫人力為功。止至善者,止此者也;格物者,格此者也;言行順應者,言行乎此者也。至近而遠,至博而約,即事而理存焉,即體而用在焉,體用而中見焉,即中而功夫不外是矣。是故觀先生之問辯,與其欲無言欲無作文之類也,語語默默,全體之中焉見矣。觀●●●從者數(shù)百,與其辭賻、辭有司之饋之類也,辭辭●●●。全體之中焉見矣。觀先生之居樵,與其應召出,出而求歸之類也,而其仕止久速,全體之中焉見矣。中無不在,觀者或昧焉,故不得不集其全以示之。見其全焉,雖一言至道可也。若徒以文求之,斯末矣。先生所著,有古文小學、遵道錄、白沙詩教、二禮經(jīng)傳測、春秋正傳、古易經(jīng)傳測、學庸訓測、圣學格物通,此則各為全書云。 皇明嘉靖十九年,季秋朔后二日,賜進士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門人新安洪垣撰。泉翁大全文集·序
聞人子曰,書以紀言也,言以達意也。是故有德者必有言,德成則言不期文而自文矣。有刻甘泉先生文錄于維揚者,間嘗取而閱之,淵淵乎!至理之言也,道德顯矣。而輯之者若漫而無紀也。有刻樵風于嘉禾者,沨沨乎!樂進之言也,情性順矣,而輯之者若舉而未備也。有刻兩都風詠于吳門者,便便乎!時出之言也,感應通矣,而輯之者若偏而匪全也。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而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而后貨財殖焉。先生之學,隨處體認天理,片言單詞,罔非斯道之發(fā),固無俟于博求盡取。猶之為卷石勺水焉耳矣,學者竊睹一斑,未必不為坐井之見,固不可謂之非山與水,欲求見夫?qū)毑刎涁斨d殖,則眇焉無所于得。是故君子之志于聞道,每恨無以窺見其全,而陟崇涉深,若昧津麓。詮竊憂之,乃命郡博士高子簡、鄉(xiāng)進士沈子珠,博采精較,匯類編摹,去分部之煩,合詩文之粹,定為內(nèi)外兩編。會同統(tǒng)異,若網(wǎng)在綱;以帙敘年,如魚在貫。先生身體力行之實,立言垂訓之意,燦然明白。詮舉而伏讀之,乃知古今圣愚,本同一性,隨處體認天理之外,真無馀學。內(nèi)編所載,說理為詳,而子臣弟友之道無不盡;外編所載,紀事為悉,而鳥獸草木之類無不該。大之則有以盡天地之變化,小之則有以窮萬物之幽微。遠不禦,近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登太山而小天下,觀于海者難為水。集詩文之大成,闡德禮之精蘊,夫豈卷石勺水而已哉!讀之馀月,肉味俱忘,猶懼所傳之不廣也,仍命江都學火生增刻梓,寘諸新泉精舍,俾來學者咸得有所宗云。 時嘉靖十有五年,春正月上元辛未。明詩紀事·丁簽·卷十三
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乙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侍讀、南祭酒,擢禮部侍郎、進尚書,改兵部。謚文莊。有《甘泉集》三十二卷。 田按:甘泉詩莫名共體,似道家演訣而非訣,似禪家說偈而非偈、蓋參合宋擊壤、明定山諸派而成者也、若「北風吹湖船,帆掛南岳樹」,「桃李默不言,流鶯語春風」,「渼陂名勝在,不欠杜陵詩」、「夜甕分江水,春茶煮楚云」、何嘗不清脆,但集中不可多得耳。維基
湛若水(1466年11月20日—1560年5月16日),初名露,字民澤,避祖諱更名為雨,后又更名為若水。字元明,號甘泉,學者稱甘泉先生,晚號默翁,廣東增城人,祖籍江浙莆田(今福建),明朝理學家。進士出身。生于成化二年十月十三日(1466年11月20日)。弘治五年(1492年)中廣東鄉(xiāng)試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擢編修。當時王守仁在吏部講學,湛若水、呂楠與其相唱和。不久,奉命出使安南。正德年間,母親逝世,丁內(nèi)艱歸鄉(xiāng),為其守墓三年。守喪結(jié)束后卜居西樵山講學,來此求學的書生,湛若水會先要求其學習禮儀,而后才能入席聽講,興起者甚眾。嘉靖初年入朝,升翰林院侍讀,不久升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禮部侍郎,官至南京禮、吏、兵三部尚書,后致仕歸鄉(xiāng)。嘉靖三十九年四月廿二日(1560年5月16日)逝世于番禺的禺山精舍,享耆壽九十四歲,后歸葬故鄉(xiāng)增城天蠶嶺。追贈太子少保,謚文簡。
人物簡介
維基【介紹】: 明陜西三原人,字世觀。弘治十八年進士。與馬理、呂楠相友善,修養(yǎng)日深。歷官山西布政司參政,治為天下最。
秦偉,字世觀,陜西西安府三原縣人,軍籍。陜西鄉(xiāng)試第六十五名。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二甲第二十名進士。明武宗正德年間,累官戶部宣府管糧郎中,十年升任直隸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知府。升山西按察司副使、整飭雁門等關(guān)兵備,十四年七月以違慢軍務逮系錦衣衛(wèi)獄。
人物簡介
維基【生卒】:1474—1555 【介紹】: 明陜西三原人,字伯原,號溪田。正德九年進士。歷稽勛主事、考功主事。以諫南巡受廷杖告歸。教授生徒。嘉靖初,起稽勛員外郎,以爭大禮下獄再受杖。后累遷光祿卿,尋致仕。因陜西地震死。少從王恕游,尚篤實,與呂楠并為關(guān)中學者所宗。有《周易贊義》、《溪田文集》。
馬理(1474年—1556年1月23日),字伯循,號溪田,陜西三原縣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陜西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會試第九名,二甲第二名進士。吏部尚書楊一清即擢為吏部稽勛主事,調(diào)文選司主事、考功主事,與郎中張衍瑞等諫正德皇帝南巡。下詔令跪闕門,廷杖奪俸。之后辭職回鄉(xiāng),教授生徒。嘉靖初,起復為稽勛員外郎,與郎中余寬等伏闕爭大禮,被下詔獄,再次被廷杖奪俸。遷吏部文選清吏司郎中、考功郎中,擢南京通政司參議。嘉靖二十年(1542年)任光祿寺卿,不久告老還鄉(xiāng)。十年后,復起任南京光祿卿,次年致仕。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嘉靖大地震,馬理夫婦遇難。
人物簡介
【生卒】:1475—1539 【介紹】: 明陜西臨潼人,字重夫,號繡嶺。正德三年進士,授御史,劉瑾惡其同鄉(xiāng)不附己,諷當?shù)栏氖馂楣げ恐魇?。歷升郎中,遷湖廣寶慶知府,擒妖巫,毀淫祠,興學校,以正民風。官至四川左布政使。維基
楊淳(1475年—1539年),字重夫,號繡嶺,陜西西安府臨潼縣人,軍籍。治《詩經(jīng)》,行一,由國子生中式辛酉科(1501年)陜西鄉(xiāng)試第四十四名舉人,年三十四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二百六十八名,第三甲第二百二十九名進士。吏部觀政,四年閏九月選授江西道試監(jiān)察御史,五年三月吏部會都察院考察,以短于激揚歷練未純,改任工部屯田司主事,六年差荊州抽分。秩滿,升營繕司員外郎,管臺基等廠,尋差遼東查盤軍器。九年升都水司郎中,奉敕管理通州南旺河道。復補虞衡司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升任湖廣寶慶府知府,調(diào)知鄖陽府、廣州府,嘉靖四年(1525年)八月升山西按察司副使,奉敕管理雁門等關(guān)兵備,丁父憂。服除,起湖廣郴桂兵備副使,嘉靖十年(1531年)遷四川布政司左參政,十一年五月升本省按察使,十三年閏二月升布政司右布政使,改任左布政,十三年冬母王太宜人訃,即日奔歸。嘉靖十八年五月卒,呂楠為他撰《四川左布政使楊公淳墓志銘》。
人物簡介
【生卒】:1475—1525 【介紹】: 明河南安陽人,字仲修。弘治十八年進士。正德六年為御史,巡鹽河東,劾去貪污運使,建正學書院。出按鳳陽,織造中官史宣橫暴,獨劾奏之。為大珰錢寧所誣,謫官。世宗初為陜西副使,卒于官。維基
張士?。?475年—1525年),字仲修,河南安陽縣人。弘治八年(1495年)河南鄉(xiāng)試第十八名舉人,入太學讀書,與同縣崔銑、寇天敘、馬卿、呂楠輩相砥礪。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進士。授廣平府推官,正德六年(1511年)十二月授浙江道試御史,七年實授,八年出任河東巡鹽御史,修筑通路可通鹽車,創(chuàng)建河東書院。正德九年(1514年),乾清宮大火,因得罪宦官,擔任巡按鳳陽御史,錢寧借“薛鳳鳴獄”,誣告士隆“治獄偏枉”,被貶為晉州判官,調(diào)定州,升知州。明世宗時,詔復故官,升任陜西副使,又領(lǐng)漢中兵備副使,卒于任上。
人物簡介
熊相(1473年—?年),字尚弼,號臺峰,江西瑞州府高安縣斜溪人,民籍。治《詩經(jīng)》,行四,由國子生中式甲子科(1504年)江西鄉(xiāng)試第三十二名舉人,年三十六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二百七十一名,第三甲第一百五十四名進士。授浙江臨??h知縣,八年六月選授河南道試御史,十三年奉敕清軍四川,十四年巡按山東,題表靖難忠臣胡子昭。十六年京畿刷卷,薦理學名臣呂楠,彈劾已故大學士焦芳黨附逆瑾,濁亂朝政。嘉靖元年(1522年)巡按四川,五月升山東按察司副使、整飭密云等處兵備,前后蕩平巨寇以數(shù)百計,累賜金帑。升福建按察使,五年正月拾遺,以贓跡狼籍被勘,八年二月革職閑住。曾主持纂修《瑞州府志》、《四川志》、《薊州志》,著有《臺峰集》。
人物簡介
【生卒】:?—1549 【介紹】: 明浙江仙居人,字原忠,號南洲。正德六年進士,官編修。王守仁在吏部,良從之治學。親老歸養(yǎng),講學山中垂十年。嘉靖初還任,以爭大禮受廷杖,出為山西副練,謝病歸。卒年七十余。維基
應良(1478年—1549年),字原忠,晚號南洲,浙江臺州府仙居縣人。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正德三年(1508年)中會試第五十四名,因憤慨權(quán)閹劉瑾專權(quán),避歸。正德六年(1511年)補應辛未科殿試,登第二甲第七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與黃綰、朱節(jié)等同受業(yè)于王守仁。正德七年(1512)春,乞終養(yǎng)歸,家居十年。嘉靖二年(1523年),應良在朱節(jié)等舉薦下,與呂楠、湛若水同起,授編修。次年,大禮議時間爆發(fā),隨編修楊慎等參與左順門哭諫,被廷杖。出為山東按察司副使,升河南布政使司右參政,隨即調(diào)廣西。官至廣東布政使致仕。
人物簡介
李穩(wěn)(1479年—?年),字邦泰,號松風,直隸徐州碭山縣人。治《詩經(jīng)》,行五,由國子生中式甲子科(1504年)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七十四名舉人,年三十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二百七十三名,第三甲第四十一名進士。初授浙江仁和縣知縣,七年五月選授山西道御史,九年巡按山西,十年冬十月因打死太原人劉澄及庠生連瑀等人,被告到京城,錦衣衛(wèi)捉拿至京訊問,呂楠等人疏救,被革職為民。嘉靖初,詔起浙江按察司僉事,不久乞終養(yǎng)歸,未幾吏部以賢能起用,竟不起,終于家,鄉(xiāng)人欽佩其行為,立木坊旌表。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四川嘉定州人,字子充。正德十六年會試中式,世宗即位,成進士。授南京吏科給事中。數(shù)言時政缺失。嘉靖三年,參與爭“大禮”。呂楠、鄒守益因議“大禮”下獄,汝實抗章救,以此為桂萼等所惡,被奪職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