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588—1641 【介紹】: 明湖廣武陵人,字文弱。楊鶴子。萬歷三十八年進士。除杭州府教授,累進戶部郎中。天啟初,引疾歸。崇禎初,起河南副使,十年累擢至兵部尚書,用“四正六隅”(十面網(wǎng))之策圍攻農(nóng)民軍。聞熊文燦在閩辦海盜有成效,薦之總理六省軍務(wù)。文燦專主招降,嗣昌既任之,乃曲為之解。十一年,奪情入閣,仍掌兵部。是年清兵再次入關(guān),盧象升主戰(zhàn),嗣昌主和,遇事掣肘,致象升孤軍戰(zhàn)歿,嗣昌貶三秩,戴罪視事。十二年,文燦招降之張獻忠等再起。崇禎帝特旨命嗣昌督師。次年,經(jīng)襄陽入川駐重慶,追擊獻忠軍。而獻忠“以走致敵”,明軍疲于奔命。十四年,獻忠軍長驅(qū)出川,破襄陽,殺襄王。時李自成亦破洛陽,殺福王。嗣昌聞之,畏罪自殺。有《楊文弱先生文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文弱,武陵人。萬歷庚戌進士,歷官東閣大學(xué)士加太子太傅維基
楊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號字微,湖廣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祖籍直隸建平(今安徽郎溪)。明末政治、軍事人物。出身門閥,祖父楊時芳乃武陵名士,父親楊鶴以督軍著世,嗣昌為人雅好文藝,博聞強記、有辯才、文筆,與名流袁宏道、袁中道、鐘惺等來往。亦喜軍事,設(shè)「四正六隅」之策以滅流寇,一度頗有成效,后流寇復(fù)起,李自成烹殺福王朱常洵,張獻忠焚殺襄王朱翊銘,嗣昌憂悸以病卒,追贈太子太保。葬桃源金廠溪。楊嗣昌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中進士。歷任杭州府儒學(xué)教授、南京國子監(jiān)博士、戶部郎中。天啟年間因受閹黨排擠,稱病歸里。崇禎元年(1628年),起為河南副使,加右參政。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永平。崇禎三年(1630年)任山石道(撫寧境內(nèi)山海路、石門路),崇禎六年(1633年)升山海關(guān)巡撫。官至兵部尚書。崇禎十年(1637年)三月,帝召楊嗣昌至京師,兩人談話后,帝曰:“恨用卿晚。”六月,被任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入?yún)C務(wù)。崇禎十一年(1638年),奏請修繕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舊易新,極其壯固”。嗣昌力主“安內(nèi)方可攘外”,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wǎng)”戰(zhàn)術(shù),各個擊破。所謂“四正”是陜西、河南、湖廣、鳳陽四鎮(zhèn),“六隅”則是延綏、山西、山東、應(yīng)天、江西、四川六區(qū)。集合“四正六隅”為十面羅網(wǎng),各有側(cè)重,協(xié)同配合,“隨賊所向,專任剿殺”。嗣昌增兵十四萬,加餉銀二百八十萬兩。由熊文燦為五省軍務(wù)總理,剿撫兼施。此舉在一年內(nèi)頗見成效。張獻忠、羅汝才等闖軍兵敗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關(guān)南原遭遇洪承疇、孫傳庭的埋伏被擊潰,帶著劉宗敏等殘部17人躲到陜西東南的商洛山中。同年冬天,清軍三路大軍第四度南侵,燕京震動,崇禎帝和戰(zhàn)不定,楊嗣昌時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力主議和。嗣昌深知朝廷兵力、財力不足以支持兩線作戰(zhàn),故提出“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建議;但盧象升主張堅決抵抗,遂率諸將分道出擊,與清軍戰(zhàn)于慶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然嗣昌手握兵權(quán),事事掣肘象升,象升屢戰(zhàn)失利,最后戰(zhàn)死沙場。大學(xué)士楊嗣昌卻一意誣陷象升臨陣脫逃,派士卒俞振龍等三人前往查看。俞振龍不畏淫威,堅持指認象升遺體,「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張目曰:『天道神明,無枉忠臣。』」 千總楊國棟因為不肯順從楊嗣昌意思修改塘報,堅持象升已戰(zhàn)死,而被處極刑。崇禎急調(diào)洪承疇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虧一簣。后李自成往河南發(fā)展。崇禎十三年(1640年)二月七日,朝廷特命楊嗣昌以大學(xué)士督師,賜尚方寶劍,前赴湖廣指揮圍剿張獻忠等。嗣昌與陜西副將賀人龍、李國奇夾擊張獻忠于太平縣瑪瑙山(今四川萬源),史載“大破之,斬馘三千六百二十,墜巖谷死者無算。”崇禎表示嘉許,有手諭曰:“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辭朝至今,半載有余,無日不懸朕念,與行間將士勞苦倍嘗,而須發(fā)盡白,深軫朕懷。又聞卿調(diào)度周密,賞罰嚴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圖”。接下來寒溪寺、鹽井、木瓜溪等地連戰(zhàn)皆捷。但此時明朝官軍內(nèi)部矛盾重重,諸將多不用命,賀人龍與左良玉皆擁兵自重,不聽使喚。楊嗣昌下令:赦免農(nóng)民軍將領(lǐng)羅汝才等人的罪狀,唯獨張獻忠不赦,有擒張獻忠者,賞白銀五千兩,錦衣衛(wèi)指揮使世襲;斬殺張獻忠者二千兩,錦衣衛(wèi)指揮僉事世襲。張獻忠則戲謔地回應(yīng)稱:“有斬督師(楊嗣昌)來者,賞銀三錢。”還四處張貼,嗣昌非常害怕且驚訝,認為左右都是張獻忠的臥底。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陽,烹福王朱常洵。二月初四半夜,張獻忠一日夜馳三百里出四川,奇襲襄陽,初五日,在西門城樓殺襄王朱翊銘。朝野震驚,時人認為藩王遇難,將領(lǐng)必須負責(zé),所以嗣昌憂懼交加,嗣昌在給湖廣巡撫宋一鶴的信中寫道:“天降奇禍,突中襄藩,仆嘔血傷心,束身俟死,無他說矣。”舊病復(fù)發(fā),吐血甚多,已病入膏肓,監(jiān)軍萬元吉問他為何不報知皇上?楊嗣昌只吐出兩個字:“不敢!”二月初一日,病死沙市徐家園。楊嗣昌死,自此戰(zhàn)爭主動權(quán)轉(zhuǎn)入闖軍手中。兵部尚書陳新甲以陜西三邊總督丁啟睿接替督師,并起用原兵部尚書傅宗龍繼任陜西三邊總督,負責(zé)剿寇。此后張獻忠攻破武陵,特恨楊嗣昌,掘其七世祖墳,焚其夫婦靈柩,并把其尸體斬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