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薛穆

相關(guān)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潼川人。俗姓王,字敬叟。理宗嘉熙中奉敕住凈慈光孝寺。有《北澗集》。
全宋詩
釋居簡(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號北澗,潼川(今四川三臺)人。俗姓龍(《補續(xù)高僧傳》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廣福院圓澄得度,參別峰涂毒于徑山,謁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訪諸祖遺跡。歷住臺之般若報恩。后居杭之飛來峰北澗十年。起應(yīng)霅之鐵佛、西余,常之顯慶、碧云,蘇之慧日,湖之道場,詔遷凈慈,晚居天臺。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臘六十二。有《北澗文集》十卷、《北澗詩集》九卷、《外集》一卷、《續(xù)集》一卷及《語錄》一卷?!?a target='_blank'>補續(xù)高僧傳》卷二四、《凈慈寺志》卷八、《靈隱寺志》卷三、《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三有傳?!♂尵雍喸?,以日本應(yīng)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澗詩集》及日本貞和、觀應(yīng)間(相當(dāng)于元惠宗至正時)翻刻宋元舊本《外集》、《續(xù)集》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內(nèi)閣文庫)。另從《大藏經(jīng)·北澗居簡禪師語錄》等書中輯得之詩作,編為第十二卷。
全宋文·卷六七九八
居簡(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俗姓王(一云姓龍),潼川(今四川三臺)人。依邑之廣福院圓澄得度,參別峰涂毒于徑山,復(fù)往育王見佛照,機相契,自是往來其門十五年。久之,出住臺之般若,遷報恩,英衲爭附,錢厚、葉適皆折節(jié)問道。時真德秀為江東使者,虛東林命之,以疾辭,乃于飛來峰北澗掃一室以居,人以「北澗」稱之。后出主鐵佛、顯慶、碧云、慧日諸寺,嘉熙初奉詔主杭州凈慈寺,所至道化大行。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臘六十二。。見《補續(xù)高僧傳》卷二四、《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三。
補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居簡。字敬叟。潼川王氏子。資質(zhì)穎異。初見佛書。必端坐默觀如宿習(xí)。依邑之廣福院圖澄得度。參別峰涂毒于徑山。沉默自究。一日閱萬庵語。有省。遽往育王。見佛照。機相契。自是往來其門十五年。一時社中耆碩。無不忘年與交。走江西。訪諸祖遺跡?,撝贉?。嘗掌大慧之記。庵于羅湖。纂所聞成書。發(fā)揮祖道。與師議論大奇之。以大慧居洋嶼庵竹篦。付之師巽焉。久之。出住臺之般若。遷報恩。英衲爭附。鴻儒竹巖錢公。水心葉公。皆折節(jié)問道于足下。大參真西山。時為江東部使者。虛東林命之。以疾辭。乃于飛來峰北澗。掃一室居十年。人不敢以字稱。因以北澗稱之。起應(yīng)霅之鐵佛西佘。常之顯慶碧云。蘇之慧日。湖之道場。奉旨移凈慈。所至道化大行。師出佛炤之門。在諸法彥中。為神駒香象。機格超逸。最難攀仰。其頌世尊初生話云。一聲?地便吒哩。突出如斯大闡提。此土西天起殃害。堂堂洗土不成泥。又頌楞嚴(yán)六解一亡云。六用無功信不通。一時分付與春風(fēng)。篆煙一縷閒清晝。百鳥不來花自紅。辟一室以居。名曰薤室。作賦以自見。其略曰。進則面墻退則坐井。柱忽不支。壁將就殞?;砣欢?。漠然而囧。如蒙之擊。如震而警。如無盡藏。如大圓鏡。前山送青。若壯士之排闥。后山回闖。擬良工之御駿。撫鴻鵠而晚眺。入冥冥而遠(yuǎn)引。笑云煙之輕去。漫悠悠而無定。駐落日于西崦。延初蟾于東嶺。是皆中所得也。有北澗集十九卷。張公誠子。序之曰。讀其文。宗密未知其伯仲。誦其詩。合參寥覺范為一人。不能當(dāng)也。北澗于人不茍合。合亦不茍暌。取舍去就之際。潔如也。葉水心詩曰。簡公詩語特驚人。六反掀騰不動身。說與東家小兒女。涂青染綠未禁春。師居天臺委羽。有二姓爭竹山。竭產(chǎn)不肯已。仙居丞王君懌。請于師。師作種竹賦一首示二姓。而訟遂止。其德音感化如此。靈隱虛席。趙節(jié)齋。奏師補其處。師笑曰。吾日迫矣。乃舉天童癡絕沖。淳祐丙午春三月二十八日。索紙書偈。于紙尾復(fù)書曰。四月一日珍重六字。呼諸徒誡之曰。時不待人。以吾自勵。吾世緣馀兩日耳。至期昧爽索浴。浴罷假寐。然視之已逝矣。壽八十三。臘六十二。葬全身于月堂昌禪師塔側(cè)。遵治命也。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六
禪師名居簡。
出潼川王姓。
號敬叟。
又稱北澗。
蓋居北澗之日久也。
簡姿秀而文當(dāng)世尚之。
游廣福讀出世典。
輒棄冠。
具戒。
參別峰。
別峰指見涂毒。
涂毒示其心要。
簡以從前所學(xué)湊泊不可。
疑情猛切。
常立達旦。
偶過擇木寮。
閱萬庵語云。
欲識諸佛心。
但向眾生心行中識取。
欲識常住不凋性。
但向萬物遷變處會取。
簡于此忽省。
以為萬庵與佛炤同條。
遂別策造靈隱。
機契佛炤光禪師。
于是往來妙喜下尊宿。
一十五年。
激揚宗旨。
大有力焉。
乃辭佛炤。
經(jīng)甌閩。
歷江西。
過羅湖。
訪仲溫。
仲溫與論。
大喜曰。
妙喜之后一人也。
乃以妙喜居洋嶼庵。
竹篦為贈。
且曰。
公之后必大。
未幾出住臺州紫籜。
遷報恩。
及廣孝。
名大振。
退居武林飛來峰之陰。
卿士猶物色之不顧。
當(dāng)是時出佛炤之門者。
有靈隱善徑山琰天童派東禪觀上方铦。
交章勸簡。
應(yīng)旴江刺史之命。
又不顧。
而江州使者以東林云居力致之。
簡亦不顧。
乃壽北澗集。
行世。
宿儒附之。
葉水心曰。
簡公話柄特驚人。
六反掀騰不動身。
說與東家小兒女。
涂青染綠未禁春。
簡嘆曰。
狼虎之害。
世人易知也。
文章害世。
則難知矣。
狼虎在山。
藜藿不釆。
文章欺世。
耳目沉淪。
余比見近流施為闊略。
非先圣之言不言。
非古哲之跡不舉。
然境風(fēng)乍飄。
榮辱無主。
取快一時。
名節(jié)掃地。
則向之所言所舉。
皆為飾詞。
以欺世者也。
欺世之害。
甚于狼虎。
余頹躬不逮。
深為是懼。
所見所聞。
偶筆成集。
若稍存心。
欲以詩文鳴世。
則又吾教之罪人也矣。
遂燬板。
晚居凈慈。
其門人大觀以高庵楞嚴(yán)綱要頌。
請簡發(fā)其旨。
簡向慕高庵為人。
乃聯(lián)和而序之。
淳祐丙午春。
示眾曰。
識得一萬。
事畢了事。
衲僧一字不識。
直饒恁么。
未稱全提。
禹力不到處。
河聲流向西。
歸方丈。
大書四月一日珍重六字。
至期。
言語移時。
斂目而逝。
簡初在紫籜。
委羽有二姓。
爭竹山。
竭產(chǎn)不已。
仙居丞啟簡諷之。
簡示以種竹賦。
二姓之訟遂止。
臺氓謠曰。
簡公筆甜如蜜。
贊曰。
齊桓侯有疾。
在腠理以忽扁鵲。
終至骨髓。
雖司命無柰之何。
而末造眾生。
言行參差之。
疾不啻在骨髓間也。
北澗生平行李。
惟恐針石之不逮。
然以文字得度者。
則北澗法化。
寧當(dāng)有別論也。
否乎。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居簡,字敬叟,姓龍氏,潼川人也。家世儒素,幼性穎異,見佛書端坐默觀,如宿習(xí)者。依邑之廣福院圓澄得度,參別蜂涂毒于徑山。沈默自究,一日閱萬庵語有省,遽往育王見佛照,機契,自是往來其門十五年。走江西訪諸祖遺跡,瑩仲溫嘗掌大慧之記,庵于羅湖,纂所聞成書發(fā)揮祖道,與議論大奇之。久之,出主臺之般若,遷報恩,英衲爭附,儒碩錢竹巖、葉水心莫不推重。時大參真西山為江東部使者,虛東林待之,以疾辭。乃于飛來峰北澗,掃一室居十年,人不敢以字稱,以北澗稱之。起應(yīng)霅之鐵佛,常之顯慶碧云,蘇之慧日,湖之道場,奉詔遷凈慈。所至道化大行,垂老不倦。頌《楞嚴(yán)經(jīng)》六解一亡云:“六用無功信不通,一時分付與春風(fēng)。篆煙一縷聞清晝,百鳥不來花自紅?!北僖皇乙跃樱弧稗摇?。作賦以自見,水心酬以詩云:“簡公詩話特驚人,六反掀騰不動身。說與東家小兒女,涂清染紫不禁春?!蓖須q居天臺,有二姓爭竹山搆釁,為作《種竹賦》以諷之,而訟遂已。趙節(jié)齋為奏補靈隱,簡笑謝曰:“吾日迫矣?!蹦伺e天童癡絕道沖。淳祐丙午春,示疾,三月二十八日索紙書偈,于紙尾復(fù)書“四月一日珍重”六字,呼諸徒誡之曰:“時不待人,以道自勵,吾世緣馀二日耳?!敝疗诿了?,索沐浴罷,如假寐,視之已逝矣。壽八十三,臘六十二,所著有《北澗集》十九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末明初蘇州府長洲人,字克用,一字勝伯。
元末隱居不仕。
家藏書甚富,手自編輯。
好詩,工山水。
洪武中為云南府學(xué)教授,卒官。
有《澹園詩集》。
希澹園詩集·提要
臣等謹(jǐn)案:希澹園詩集三卷,明虞堪撰。
堪字克用,一字勝伯,長洲人。
至正中,隱居不仕,故其題趙孟頫畫絕句有曰:王孫今代玉堂仙,自畫苕溪似輞川。
如此青山紅樹里,可無十畝種瓜田。
深諷其出事二姓。
然堪至洪武中竟起為云南府學(xué)教授,卒于官。
蓋與仇遠(yuǎn)入元,事同一例。
原本題曰元虞堪,非其實也。
堪隸籍長洲,而集中巖居高士圖歌有我亦本是青城人句。
畫山曲有家山萬里隔蜀道正難行句。
朱仲叔山水引有西蜀書生句。
而西蜀二絕句、三峽謠、旅懷詩、憶錦官詩、送張士皋歸閩中詩、次韻陸高士見寄詩,皆于蜀有故鄉(xiāng)之思。
而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詩,則并作于蜀。
考宋史,虞允文本蜀人,而虞集亦每自署西蜀。
堪于允文為七世孫,于集為從孫,意其流寓長洲,而于蜀仍往來未絕歟。
此集后有自跋,稱丁未歲冬至前一日。
案丁未為元至正二十七年,則皆元時所作,而入明以后,篇什遂不復(fù)見。
相傳堪歿后,所遺翰墨尚數(shù)篋,其子孫不讀書,漫置屋中,久而亡之,則其散佚者固亦多矣。
詩多題畫之作,又丁元末造,時有憂時感事之言,古體氣格頗高,近體亦音節(jié)諧婉。
惟七言律詩,刻意欲效黃庭堅,而才力淺簿,終不相近,然大致婉約秀逸,頗饒情韻,無當(dāng)時秾艷之習(xí),亦可謂娟娟獨立矣。
世又有堪詩別本,題曰鼓枻稿者,與此集互相檢勘,其詩篇數(shù)多寡并同。
惟前后編次稍異。
或即堪之原本,或后人別題以行,均未可定。
今附存其目于此,不復(fù)錄焉。
希澹園詩集·原序
吳中虞先生名堪,字勝伯,其先蜀郡人,宋丞相雍國忠肅公七世孫,文獻故家也。
從叔祖侍講文靖公,元至治、天歷間,職居館閣。
其為文也,圭齋歐陽公實稱其粹然自成一家,左右逢源,各識其職。
有道園學(xué)古錄類槁行于世。
先生以叔祖之文散逸者多,乃復(fù)博訪遺槁,凡二十卷,名曰道園學(xué)古錄類槁遺編,嘗請吾鄉(xiāng)先生黃文獻公晉卿及臨川危公太樸為之序,今已鋟梓大傳。
先生好學(xué),于先世遺文,莫不習(xí)熟成誦,考其家學(xué),蓋有素矣,誠偉人也。
經(jīng)瞿唐過余,示予所著希澹園舊槁。
希澹用邵子語名讀書所也,屬余序。
余惟詩之:道有三,一曰性情,二曰裁度,三曰音節(jié)。
夫存乎心者本其中。
發(fā)乎言者得其和。
篇章句法。
適其長短大小之制,聲韻諧葉。
鏘鏘然,瑯瑯然,縱如金石之鳴??為詩文之善鳴者也。
余舊讀文靖公之文。
法度整肅,每不能釋手,恨不生同公時而親炙之。
今而幸見公之從孫,能毋景慕而愛敬之乎。
其詩數(shù)百篇,出語皆中節(jié),動有三尺,澹若玄酒,音韻希古,感慨懷思,順天樂性,寓意深遠(yuǎn),而未嘗肯蹈陳跡,蓋由其所存者大也。
嗟乎,是詩文克傳其家,而善鳴者焉。
余也魯鈍,金華之晚生也。
竊慕東萊勉齋之學(xué),而私淑柳黃諸先生,年開四秩,不得其緒,辭陋意淺,何足以序為。
雖然得附云立名,施于后世,則所愿也,于是乎序。
金華桑以時書。
希澹園詩集·跋
予十年前自江右還吳下,罹時艱阻,不得遂遠(yuǎn)道游觀之志,竟棲跡林泉間,與山人野士處,頗放意詩酒,以銷镕凡滓耳。而留連光景之嘆,多寓于詠歌。然即事寄情,罔校工拙,片言只字,無可成編者。今年過海上,而從游襄陽丘晉氏,乃裒拾予詩,得三百三十三首,劙為三卷以請識。予自嘆曰:詩本性情關(guān)時命,生不逢偶,濩落偃蹇,故發(fā)窮愁悲歌之辭,以自攄遣,奚足以形容而稱裨制作之雅邪?是為丁未歲冬至前一日,玉屏山小樵虞堪識。
姑蘇志·卷五十四
虞堪,字克用,宋丞相允文裔孫。家長洲,隱居不仕。家藏書甚富,手自編輯。工詩,兼善寫山水。洪武中為云南教授,卒官。吳中世儒家,虞氏與南園俞氏為最。
家藏集·卷四十九
吳江虞堪勝伯,一字克用,宋相忠肅公之八世孫也。貧而好古,藏書甚富,所與往還,皆四方名士,一時以詩文簡牘相贈遺者,動盈篋笥。勝伯既以云南府學(xué)教授沒于官,其子鏞且能讀父書,授徒里中,至其孫湜,始去儒業(yè),先世故物,時賣以供衣食費。湜有子權(quán),家益貧,物益賣不已。昆山葉文莊公嘗作書止之,力加提挈,竟得一官,未幾而卒,自是家愈落。初虞氏所藏詞翰,無慮數(shù)篋,權(quán)卒后,妻子僅以一魚罾裹置屋梁,今則并其罾亡矣。予每見其家遺墨,未嘗不把玩興嘆。蓋!物聚而散,此其常理,無足怪。然未有不聚于賢而散于愚者,此可以嘆虞氏之世也。友人陳玉汝之子镃得此數(shù)幅,乞予題之。虞與陳,姻家也,且居隔一水,镃之藏此,其為鑒亦何遠(yuǎn)之有?此則盈丈之紙,出于蠹傷鼠嚙之馀,所以助吾之德者固在。不然,玩物喪志,適足為德之累,吾何取于镃耶?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勝伯有鼓枻集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十九
堪字克用,一字勝伯,長洲人。
洪武中為云南府學(xué)教授。
有《希澹園詩》三卷。
(《四庫總目》:虞堪詩多題畫之作,又丁元末造,時有憂時感事之言。
古體氣格頗高,近體亦音節(jié)諧婉。
惟七言律詩刻意欲效黃庭堅,而才力淺薄,終不相近。
然大致婉約秀逸,頗饒情韻,無當(dāng)時秾艷之習(xí),亦可謂娟妍獨立矣。
南濠詩話》:元末吾鄉(xiāng)有虞堪勝伯者,善作詩。
嘗題趙子昂《苕溪圖》云:「吳興公子玉堂仙,寫出苕溪似輞川。
回首青山紅樹下,那無十畝種瓜田。
」為人膾炙。
近沈先生啟南《題子昂畫馬》一絕,寄予評之,詩云:「隅目晶熒耳竹披,江南流落乘黃姿。
千金千里無人識:笑看胡兒買去騎。
」先生又為予誦周方伯良右《題子昂竹枝》云:「中原日暮龍旗遠(yuǎn),南國春深水殿寒。
留得一枝煙雨里,又隨人去報平安。
」三詩皆主刺譏,而勝伯之詞尤微婉云。
《續(xù)吳先賢贊》:虞堪者,宋宰相允文后也。
徒家長洲。
家富,其所藏書多雍公遺,又行重購,校讎日夜不休,自稱癖焉。
為詩頗清潤,兼好吮朱設(shè)色,圖畫樹石,盤礴睥睨,故為賞好所移,盡費其產(chǎn)。
從祖伯生嘗愛重之,其書乃亦賴之傳。
畫史會要》:虞堪宋丞相允文之裔,山水亦思致可愛。
田按:勝伯古詩痕跡未化,七言斷句,大有君家伯生風(fēng)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