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郝經(jīng)

相關(guān)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郝庸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澤州陵川人,字季常。
郝經(jīng)弟。
世祖即位,以經(jīng)充國信使使宋,被留十余年。
后丞相伯顏奉詔滅宋,帝命中都海牙及庸入宋,問執(zhí)人之罪。
后宋以禮送經(jīng)歸。
終潁州守。
張弘彥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涿州定興人。
張柔第四子。
郝經(jīng)受學,善騎射,前后殺虎以百數(shù)。
從攻宋荊山有功,授新軍總管,世祖中統(tǒng)三年授新軍萬戶,至元十六年除侍衛(wèi)親軍副都指揮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保定清苑人,字正甫。
以都事從郝經(jīng)使宋,被留儀真,經(jīng)授以學,遂以儒學名。
詩文書畫,皆有晉唐風。
世祖至元間,為監(jiān)察御史,累遷國子祭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50—1331 【介紹】: 元保定人,字安道,號西野。
郝經(jīng)弟子。
工書法,尤善篆籀,以才行薦為樞密中書掾。
世祖至元二十七年,拜監(jiān)察御史,劾淮西宣慰使昂吉兒父子專權(quán),蠢政害民。
三十年,僉湖南肅政廉訪司事,成宗大德初,遷湖北道,言攻八百媳婦國無益于國。
英宗至治初官至集賢大學士。
當世冊寶碑額,多出其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66—1327 【介紹】: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為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勛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謚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元詩選
桷字伯長,慶元人,宋同知樞密院事韶之曾孫也。
童子時有能文名,部使者舉茂才異等,授麗澤書院山長。
大德初,閻復、程文海、王構(gòu)交薦之,改翰林國史院檢閱官。
時初建南郊,疏十議以進。
禮官推其博,多采用者。
擢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
累進翰林待制、集賢直學士,同修國史。
至治元年,遷侍講學士。
泰定初辭歸,卒年六十有一。
贈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追封陳留郡公,謚文清。
伯長初師事剡源戴帥初。
稍長,在王深寧之門,復從舒岳祥游。
家固多藏書,又親見中原文獻,其學最為有本。
及在詞林,朝廷制冊、勛臣碑銘,多出其手。
家居以后,修辟南園故址,結(jié)小亭,讀書其中。
翰墨所傳,極于海內(nèi)。
所著有《易說》、《春秋說》及《清容居士集》五十卷。
元興,承金宋之季,遺山元裕之以鴻朗高華之作振起于中州,而郝伯常、劉夢吉之徒繼之。
故北方之學,至中統(tǒng)、至元而大盛。
趙子昂以宋王孫入仕,風流儒雅,冠絕一時。
鄧善之、袁伯長輩從而和之,而詩學又為之一變。
于是虞、楊、范、揭,一時并起,至治、天歷之盛,實開于大德、延祐之間。
伯長沒后二十馀年,會修宋、遼、金三史。
遣使者求郡國遺文故事,惟袁氏所傳為最多。
故家文物,萃于東南,百年以來,流風未墜,論者以伯長實有功焉,良不誣也。
詞學圖錄
袁桷(1266—1327)元代學官、書院山長。字伯長,號清容居士。慶元鄞縣(今屬浙江)人。有《清容居士集》。
甬上耆舊詩·卷三
字伯長,袁氏最為世族。公少負異才,讀先世遺書,至窮日夜。初事戴剡原,稍長,在王深寧先生之門,復從舒岳祥游,盡傳諸公之學。既家有賜書,又親見中原文獻,得接風流,故其學最為有本。以辟茂異,授麗澤書院長,用薦入國史院,歷翰林院直學士、侍講。早引年歸里。公在翰林三十年,上郊祀定制十議,纂脩三朝大典,酌定憲令,疏請購宋、遼、金三代遺書,一時制詞、碑版、高文典冊,多出公手。家居以后,脩辟南園故址,結(jié)小亭,讀書其中。翰墨所傳,極于海內(nèi)。卒年六十二,贈行參知政事陳留郡。公自宋南渡,而后吾鄉(xiāng)學者以多識相尚。文清得王氏之傳,其于近世禮樂之因革,官閥之選次,朝士大夫之族系,九流諸家之略錄,俱能溯源執(zhí)本,得其旨歸。浙河以東,于斯為盛。公嘗言:余少讀書有五失:泛觀而無擇,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縮不敢望,其失懦而無立;纂錄故實,一未終而屢更端,其失勞而無功。聞人之長,將疾趨而從之,輒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學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公所自責,俱深中學者之弊,故具述之。至公歿二十馀年,會脩宋、遼、金三史,遣使者求郡國遺文故事,唯公家上藏書數(shù)千卷,足備典實,至今袁氏尚盛。余初選此集,其后人即手鈔世,傳遺草見示,數(shù)百年文獻未墜于地,斯可謂故家矣。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伯長,慶元人。舉茂才異等授麗澤書院山長以薦累擢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歷侍講學士卒謚文清有清容居士集五十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人。
任行府提控都管,從郝經(jīng)使宋。
經(jīng)被宋人拘留,從者互斗相殘,閉經(jīng)于室,經(jīng)逾墻得脫,而玉死之。

人物簡介

欽定四庫全書·淮陽集·提要
淮陽集》一卷;附錄《詩馀》一卷。
元·張宏范撰。
宏范,字仲疇,易州定興人,汝南忠武王柔之第九子也。
官至鎮(zhèn)國上將軍、蒙古漢軍都元帥。
將兵入閩廣,滅宋于厓山。
師還而卒。
累贈太師、淮陽王,謚憲武。
事跡具《元史》本傳。
其遺詩一百二十篇,詞三十馀篇。
燕山王氏嘗刻之敬義堂,故宋禮部侍郎廬陵鄧光薦為之序。
光薦,即宏范南征時被獲不屈,因命其子圭,事以為師者也。
后其曾孫監(jiān)察御史旭重刋。
明正德中公安知縣周鉞又重刋之。
此本即從鉞刻傳錄,蓋猶舊帙。
宏范嘗從事于郝經(jīng),頗留心儒術(shù)。
其詩皆五七言近體,雖沿南宋末派,然大抵爽朗可誦,如“中酒未醒過似病,搜詩不得勝如愁”,置之江湖集中不辨也。
亦無愧曹景宗之賦競病矣。
淮陽集·原序
曩者,天兵克季宋于崖山時,則淮陽獻武王實以元帥統(tǒng)師,爰振其武用,熸趙燼,勛勞之大,載在史冊,藏之金匱,天下后世知其功高。
乃若詞章之盛,人或不能盡知也。
王之里人金臺王氏嘗以王之詩歌、樂府刻于其家敬義堂。
雖特其僅存之稿,然,于是足以知王之詞章為優(yōu)為耳。
蓋王以事業(yè)之馀,適其性情而聊以見之吟詠,往往托物感興為多,而在于射獵擊毬之事者無幾。
況夫,雅韻清辭,雍容諧協(xié),固非服介胄者之所能及。
至其讀韓信、李廣傳諸作,英氣偉論,卓犖發(fā)揚,又豈拘拘律度之士所能道哉。
惟王世在名門,天資超邁,幼嘗學于郝公伯常,而友鄧公光薦,恒與鉅儒學士大夫交,故屬意文字為甚。
王之子恒陽忠獻王歷事累朝,弼成文治,為世文臣。
平生立朝,大節(jié)若漢之丙魏、唐之房杜,皆王所素教焉。
今其曾孫旭為江南諸道行御史臺監(jiān)察御史訪求先世遺文,得敬義堂所刻。
顧其集,猶王之舊謚“武烈”題其首,欲重梓之,從宣因僭為之敘,以著王之好儒尚文,辭章祇其馀事,且使天下后世之人知王之世家不獨高于武功也。
至正十年庚寅九月吉日 中憲大夫江南諸道行御史臺治書侍御史 許從宣 謹敘 故都元帥贈平章謚武烈張公,諱宏范,字仲疇,河內(nèi)人,蔡國武康公第九子也。
天分英特。
少從郝經(jīng)學士,雖觀書大略率意,吐辭往往踔厲奇?zhèn)ィ瑩?jù)鞍縱橫,橫槊釃酒,叱咤風生,豪快天縱。
其詩類楚漢間烈士語。
余嘗謂氣,文章之主,詩筆特功名馀。
豪曹氏父子,氣雄建安。
劉越石悲憤之作,猶度越晉人遠甚,斛律金《敕勒》、六朝文士所無,唐劉幽求、嚴武、張建封輩,一聯(lián)半句音節(jié)豪宕,自別是。
固難以常人撿押翰墨,徑畦論也。
中原,文獻荒蕪,士少有,得輒自有馀。
惟武烈公所作,未嘗屬稿,篇什隨手散落,后親友網(wǎng)羅遺失,得其僅有者,為詩詞若干。
將傳于后,屬余序。
惟立功立言,自古難并勛業(yè),蓋世往往掩其他長。
矧公文章,赫赫照映,非出偏長以與文士角逐者,然英英在紙,略見其人決非營度出吻,筆下輒止者所能學,亦非凌煙閣上進賢冠、大羽箭所能盡存之穹壤。
要是:古今一奇。
廬陵鄧光薦序
淮陽集·后序
勝國淮陽張獻武王,初以中州著姓,臣事蒙古,為之奔走效力,逼宋海隅,遂滅其國,功業(yè)雖盛,君子弗取,獨其詩集之僅存者。嘗取讀之,據(jù)鞍撗槊,意氣豪放。由軍中雅歌而下,少見其比況。時,方馳逐金戈鐵馬間,自非有志于投戈講藝,息馬論道,奚暇及此,是則為可取焉者也。詩集首題【淮陽張獻武王】,元人蓋侈其爵謚云爾。乃今僭易之曰《張淮陽詩集》。若唐之韋蘇州以詩鳴、宋之秦淮海以樂府鳴之類是已。樂府仍附于其后。顧舊本,觸首隨落,且傳之者復甚鈔。于是拾遺補闕,重加校正,命工翻刻,庶備元詩之一家。張諱宏范,字仲疇,中州河內(nèi)人,履歷之詳,具載《元史本傳》云。 時正德辛未歲孟冬之吉知公安縣事宿人 周鉞 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