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邦瑞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余天任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六八七
余天任,字子大,號退齋,慶元府昌國(今浙江定海)人,天錫弟。
兄弟友愛,方貧時,率更衣以出,終歲同衾。
淳祐十二年以兩浙轉(zhuǎn)運副使暫兼權(quán)臨安府,官至兵部尚書。
宋史》卷四一九《余天錫傳》有附傳。
又見《咸淳臨安志》卷四九,《大德昌國志》卷六,《南宋制撫年表》卷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80—1358 【介紹】: 元僧。慶元奉化人,字古鼎,俗姓應(yīng)。年五十四始出主隆教寺,遷杭州徑山,賜號慧性宏覺普濟大師。有《古鼎外集》。
元詩選
祖銘,字古鼎,奉花應(yīng)氏子。
年十八,從金峨橫山錫公學出世法,二十五得度。
竺西坦公主天童,使掌書記,后遍參諸尊宿,聞元叟在靈隱,往謁焉。
言下豁然開悟,元統(tǒng)元年,始自徑山出住昌國之隆教,遷普陀,復(fù)遷中天竺。
至正七年,還主徑山,錫號慧性文敏宏學普濟禪師。
十七年,退居妙明庵。
十九年書偈而逝,有《四會語錄》暨外集若干卷,古鼎洞徹玄微,踔厲縱橫,袁伯長、胡汲仲、黃晉卿、虞伯生、歐陽原功皆稱慕之。
原功贈詩,有「上人能舉龍文鼎,坐斷淩霄第一關(guān)」之句。
初在中竺時,有童子仇姓者,從師荷包笠。
夜宿蘇之承天寺,見空中有一寶鼎。
左右翼衛(wèi)皆天神,曰:「天帝以此鼎還賜徑山。
」詰旦以事質(zhì)其僧,曰:「此必古鼎師還遷徑山也。
」俄而徑山命下,聞?wù)弋愔?div id="plfoczn" class='inline' id='people_39658_1_12_comment'>
皇明名僧輯略
師諱銘。臨濟十五世孫。四坐道場。將示寂。謂其徒曰。觀世音持蓮華至矣。安坐而逝?;鸹I喔X牙數(shù)珠不壞。五色舍利無數(shù)。國史危先生為之碑。有四會語錄行世。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祖銘。
字古鼎。
奉化應(yīng)氏子。
幼穎悟。
不近葷食。
稍長學通百氏書。
而尤嗜佛典。
年十八厭處塵俗。
從金峨錫公。
學出世法。
二十五得度受具戒。
出游諸方。
首依竺西坦公。
掌記室。
復(fù)走閩浙。
多所參訪。
莫有契者。
時元叟在靈隱。
師往謁焉。
一語之下。
遂坦然無疑滯。
久之。
臻其閫奧。
一時德譽藹著。
所與交游。
皆雅望之士。
去留為叢林重輕。
而師愈謙抑自持。
有以輿從為相迎者。
悉謝絕之。
唯杖履而已。
順帝元統(tǒng)元年。
師五十有四。
始自徑山出。
昌國之隆教。
學者不憚步險。
爭愿趨往座下。
后八年。
遷普陀。
浙東都元帥完者都公。
威震海上。
而于師至禮甚恭。
日本商航。
數(shù)奉國命。
盛赍金幣來聘。
師每避去。
未幾。
遷中天竺。
至正七年。
還主徑山。
師在中竺時。
有童子仇姓者。
從師荷包笠。
夜宿蘇之承天寺。
見空中有一寶鼎。
左右翼衛(wèi)皆天神。
若有所告曰。
天帝以此鼎。
還賜徑山。
詰旦以事質(zhì)。
其僧曰。
此必古鼎師。
還遷徑山也。
因與之俱來。
為求給役。
俄而徑山命下。
聞?wù)弋愔?div id="xvoxl04" class='inline' id='people_39658_3_66_comment'>
朝廷以師法席之盛。
錫號慧性文敏宏學普濟禪師。
十一年。
穎豪亂作。
師治妙明庵于放生池上。
曰。
吾將老于是。
十七年。
杭再受兵。
師退而庵居。
又數(shù)月。
苗獠焚掠徑山。
丞相達識帖木邇。
延師入云居庵。
暇則詣師問道。
請禮彌篤。
一日請看經(jīng)次。
師惟默坐。
公問。
長老何不看經(jīng)。
師云。
尋行數(shù)墨為看經(jīng)耶。
公無語。
師翻經(jīng)云。
老僧看經(jīng)。
看經(jīng)去也。
公以手覆經(jīng)云。
請與說破。
師云。
伊尹周公阿誰做。
公遂領(lǐng)悟。
已而示微疾。
更衣危坐。
致書丞相。
囑以外護佛法之意。
俄而指語其徒曰。
觀世音金臺至矣。
吾平生兼修之功。
有驗也。
乃大書偈曰。
生死純真。
太虛純滿。
七十九年。
搖籃繩斷。
書已擲筆而逝。
留七日。
顏貌如生。
行院概郡府官僚。
設(shè)俎奠于道。
茶毗。
舌根數(shù)珠不壞。
得五色光舍利無算。
建塔于徑山及隆教普陀青山。
有四會語錄。
暨外集若干卷。
傳于世。
師意度直率。
不為緣飾。
居處物用。
清苦淡泊。
晨興盥颒以至浣濯。
未嘗役童仆。
自幼至耆年。
未嘗少休。
修凈業(yè)禮觀音像。
日必千拜。
而于大法。
洞徹玄微。
開示直截。
踔厲縱橫。
應(yīng)變無窮。
雖門庭峻拔。
若不可少殺。
隨其夙器。
慈悲誘掖成就為多。
至于文學。
乃師之世業(yè)。
里中袁文清公桷。
金華胡公長孺。
黃公溍。
蜀郡虞文靖公集。
長沙歐陽公玄。
咸稱慕之。
見諸文字者。
舉可徵已。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一
古鼎禪師。諱祖銘。出于四明應(yīng)氏。風骨軒昂。談?wù)摮艘獗?。得道于元叟端公。出世。談禪之會有四。皆名山廣澤之中。四眾圍繞。其升堂入室之鼓。日不停聲。當是時。六宗之徒?;ハ喾刚?。銘著書千百言以解之。聲達朝廷。朝廷賜銘號。曰慧性文敏弘學普濟禪師。叢林共美其功。楚石琦有語曰。具眼宗師。超方哲匠。傳列祖之燈。息六宗之抗。身非身相非相。天教擎在千峰上。蓋銘初與楚石。同參元叟端。端公喜怒不測。所舉者皆流俗鄙事。所訶者皆賢圣章句。銘大疑之。乃詣端公之室。端呵呵大笑。銘曰。自遠趨風。師何謔耶。端公驀起頓足曰。山僧罪過不少。銘瞠愕而卻。會書記寮虛職。林首座知銘。欲舉銘補之。端曰。見彈而求鸮炙。不亦早乎。林曰。何謂也。曰。待渠識得西來意方可耳。不然流成文字蠹魚。何益哉。銘聞大慚隕涕。自誓求決大事。一日參罷。銘復(fù)進曰。黃龍南傾心。請益于慈明。慈明屢詬罵之。何也。端曰。趙州道。臺山婆子。被我勘破。與慈明笑曰。是罵耶。為復(fù)肝膽相似。為復(fù)鼻孔不同。銘曰。一對無孔鐵錘。曰。南立悟去。又且如何。銘曰。病眼見空花。端曰。金沙混雜。政未得在。銘又擬進語。端震聲喝之。銘失聲笑曰。祖銘此回做得書記也。端公亦笑而許之。住后僧問。如何是佛。銘曰。秤錘蘸醋。又曰。如何是佛向上事。銘曰。仰面不見天。僧曰。云門乾矢橛。又作么生。曰。不是好心。僧曰。乾矢橛與秤錘蘸醋。相去多少。曰。鑊湯里??跳。僧又擬問。銘便喝。銘言行平易。不以繩墨制學者。嘗曰。滄海有擇流之心。則成牛跡。春日有偏炤之意。仍似螢光。所以大冶烹金。不須九轉(zhuǎn)。眾生成佛。只在剎那。分之別之。遠之棄之。豈大慈長者之心哉。晚住徑山。禪流益心歸之。恕中慍。早受業(yè)于元叟。既出游方。聞銘繼徑山之席。乃歸訪銘。銘請慍歸蒙堂。間與商確古今。于是二公互相肯可焉。及慍出世靈巖。法嗣紫籜道公。銘復(fù)稱之?;蛟?。慍公向親先老人。今其背德承紹無名老衲。師反獎之。何也。銘曰。不然。當今吾老人之望。故重天下矣。裨販之徒。往往承虛接響。慍公得意于紫籜。不以聲名而忘其本。節(jié)操如此。豈可及哉。銘年垂耄。愛攜衲子山游。不計遠近。意得即到。歸便高枕。鼻息如雷。一日命侍者遍插香。聲鐘告寂。眾趨繞之。銘則宴然側(cè)身長往矣。有遺偈曰。生死純真。太虛純滿。七十九年。搖籃繩斷。其門下繼居徑山者。象源淑也。居徑山。百爾躬先率之。勤奮乃言。先老人。弗以絮務(wù)勞賢者。淑曰。安有賢者。而弗勞乎。于是。冰風四峻。廉士大集。一日趨出門。大叫曰。殺來了。殺來了。眾驚集。淑乃莊立蛻去。其次門人力金者。主持天界。
釋明德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簡介

皇明名僧輯略
師諱明德。號孤峰。十五為僧。謁竺西坦公。公問何來。曰金鵝來。又問金鵝山高多少。師曰無見其頂。竺西斥之。一日舉世尊拈花因緣。師聞之。忽有省。又謁凈慈晦機熙公。公問什么人恁么來。師云胡張三黑李四。又謁雙林明極俊公。竺田霖公。群疑冰釋。洪武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坐逝。世壽七十九。僧臘六十二。火之。頂骨不壞。舍利累累出灰燼中。有四會語錄行世。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明德。
號孤峰。
明之昌國朱氏子。
其父有成。
母黃氏。
父與普陀山僧玠公交。
玠聞雞聲入道。
凡說法。
必鼓翅為雞號。
玠亡已久。
母夢玠來托宿。
覺而有娠。
歷十四月而生。
不好戲弄。
每跏趺端坐。
十七為大僧。
慨然有求道之志。
首謁竺西坦公于天童。
復(fù)見晦機熙公于凈慈。
二老首肯之。
而師弗自是也。
繇是。
益自策厲。
以必證為期。
抵雙林。
見明極俊公。
一見之頃。
塤篪恊應(yīng)。
命司藏鑰。
會日本遣使。
迎明極為國師。
師送至海濱。
而竺田霖公。
亦自雪竇至。
見師氣貌不凡。
延歸山中。
以第一座處之。
自是群疑頓釋。
且邀仲芳倫公。
結(jié)庵于桃花塢。
相與激揚。
暇則翻閱華嚴經(jīng)。
足不踰戶限者凡五載。
名稱日聞。
竺田嘆曰。
人天眼目。
儼然猶在。
行宣政院。
請住松江之東禪。
然香以嗣竺田。
不忘所證也。
再遷集慶之保寧。
一坐十五夏。
煅煉來學。
曲盡善巧。
有馀力則為之興廢補壞。
細大不遺。
令譽益彰。
一時名薦紳。
莫不愿與師交。
三遷湖之道場。
閱二年。
會凈慈虛席。
行省丞相康里公固。
迎師主之。
當元季戎馬紛紜。
國事已不可為矣。
逮入圣朝。
師以耄年謝歸道場竹林庵。
一日示微疾。
戒其徒。
勿令四眾衣麻哭泣。
索觚書偈而逝。
壽七十九也。
茶毗。
頂骨不壞。
舍利累累。
出灰燼中。
塔于東岡。
學士宋景濂。
為之銘。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三
釋明德,字孤峰,姓朱氏,昌國人。父有成,與補陀怛洛迦山玠公交,玠聞雞聲入道,凡說法必鼓兩腋為雞鳴。玠亡已久,母夢玠來托宿而生。兒時,每跏趺端坐不動。天童慧明者,明德族諸父也,見而訶之曰:童子不習詩書,癡坐將焉求!德曰:欲學坐禪,求作佛耳?;勖髌嬷?,挾至鄞縣金鵝院。年十七,詣五臺受具足戒。杖錫而出,首謁竺西坦于天童。一日舉世尊拈花語,德于眾中,聞之若有省,作偈以呈,西頷之,而德弗自是也。復(fù)扣晦機熙于凈慈,已而竺田霖延歸靈隱,處以首座。田上堂舉隱山泥牛入海語,諄諄誘掖,音聲如雷,德不覺慶快,群疑頓釋,因以偈呈田,田嘆曰:“天人眼目,儼然猶在?!弊允翘岢陲L,稱性而說。且邀仲方倫,結(jié)庵于桃花塢,相與激揚。時則檢閱《華嚴》,足不踰戶限者,五歷春秋,禪教雙融,聞譽遠鬯。行宣政院請主松江之東禪,遷集慶之保寧。元順帝時,授以“圓明定慧”之號,并金襕法衣。大司徒楚國文公歐陽玄圭賦詩遠寄,且為作《內(nèi)外錄》序,一時公卿莫不愿與之交。三遷湖之道場,閱二年,會凈慈虛席,先是,悅堂顏主凈慈,樹大法幢。四主名山,東禪萬壽,南屏雙徑,俱有建施,名聞京國,璽書再下,拜賜金襕。說法四會,有錄行世,宗景濂為之序。主席之盛,頗難為繼。是時,浙江行省康里公謂凈慈居五山之一,非明德不可,固請主之。但元季戎馬紛紜,林柯不靜。逮至明初,尊崇佛法,稍事安輯,而明德以耄年謝歸道場竹林庵。一夕示疾,索筆寫頌,泊然入滅。時洪武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也,壽七十九,臘六十二,塔于東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11—1378 【介紹】: 明僧。蘇州府吳縣人,俗姓顧,字以中,號廣慧。出家于海云院,主持凈慈、徑山等寺。洪武初詔碩僧集天界寺,智及居首,以病不及召對,賜還海云寺,卒。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以中,吳縣顧氏子。幼入海云院,歷主兩浙大剎。洪武初,詔高僧十人,集大天界寺。智及居首。尋賜還山。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智及。
字以中。
蘇之吳縣顧氏子。
入海云院祝發(fā)。
受具戒。
聞賢首家講法界觀。
往聽之。
未及終章。
莞爾笑曰。
一真法界。
圓同太虛。
但涉言辭。
即成剩法。
遂走建業(yè)。
謁廣智于龍翔。
微露文彩。
廣智賞異之。
尤為閩國王清獻公所敬。
有同袍嶼上人者。
訶之曰。
子才俊爽若此。
不思荷負大法。
甘作詩騷奴仆乎。
無盡燈偈所謂。
黃葉飄飄者。
不知作何見解。
師舌禁不能答。
即歸海云。
胸中如礙巨石。
踰月。
忽見秋葉吹墜于庭。
豁然有省。
喜不自勝。
乃走徑山。
見元叟。
叟勘辯之。
師應(yīng)對無滯。
遂命執(zhí)侍。
遷主藏室。
至正壬午。
行院舉師。
出世昌國隆教。
轉(zhuǎn)普慈。
未幾。
行省達識公。
延主凈慈。
兵燹之馀。
艱窘危厲。
人所不能堪。
師運量有方。
軌范峻整。
綽有承平遺風。
遷主雙徑。
皇明龍興。
詔。
有道碩僧集天界。
師居首焉。
以病不及召對。
賜還穹窿山。
即海云也。
戊午八月。
忽示微疾。
至九月四日。
書偈而逝。
其徒。
以遺骨藏山之陰。
分爪發(fā)歸徑山。
于無等才公塔左瘞焉。
閱世六十八。
臘五十一。
師長深山立。
昂然如孤松在壑。
威令嚴肅。
其下無敢方命。
故所至百廢具興。
然處事達變。
接引后進。
又如春風時雨之及物。
使人不自知。
元帝師。
以為賢。
錫師六字師號。
曰明辯正宗廣慧云。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
愚庵禪師者。名智及。吳人也。年十七為僧。亦得法于元叟端。住后四遷名剎。元帝師錫號明辯正宗廣慧禪師。及公長身山立昂然。如孤松在壑。法令嚴肅。其下無敢方命。所至百廢俱興。然能俯順時宜。又如春風時雨之及物。使人不知。以其提唱語句達九重。撐大元叟家聲。復(fù)喜納言。見三尺童。理長則就之。雖工剩藝。自視若不逮。至于料除積弊。不出詞色。力絕其原。故學士宋濂譽曰。元帝師以徽號。加愚庵及公。不虛也。暮年不得已。再赴明高帝詔抵京。抵京未幾。會楚石遷化。由此得辭還穹窿山。時年六十八。亦書偈趨寂焉?;鹪∮邢銡庖u人。如沉水香。所用數(shù)珠循環(huán)不壞。其遺骨紺澤。類青琉璃。設(shè)利羅積有光。復(fù)有夢堂噩禪師。與及齊名。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八
釋智及,字以中,別號西麓,自題所居曰“愚庵”,姓顧氏,吳人也。謁廣智于龍翔,微露文彩,廣智大驚。有聚上人者呵之曰:“子才俊爽,若此不思負荷大法,甘作詩騷奴仆乎?無盡鐙偈所謂‘黃葉飄飄’者何謂也?”智及噤不能答,即歸海云,胸中如礙巨石,目不交睫者,踰月,忽見秋葉吹墜于庭,豁然有省。雖喜不自勝,不取證明眼,恐涉偏執(zhí),乃走見徑山,山勘之,智及應(yīng)機不滯,遂命執(zhí)侍。久之,乃掌藏室。元至正壬午,行院欽其道譽,推主昌國隆教,轉(zhuǎn)普慈。未幾,行省左丞相達識公延主凈慈,復(fù)請遷徑山。一日,達識帖睦爾翩然來游,直趨方丈便問:“凈名丈室,容三萬二千獅子座,凈慈丈室容多少?”智及云:“一塵不立?!必┫嘣疲骸芭c么覿體相違?!敝羌敖液熢疲骸罢堌┫噼b。”乃笑謝曰:“作家宗師,不勞再勘。”明洪武癸丑,詔有道碩僧十馀人集天界寺,袖然居首,以病不能一對,賜還穹窿山,即海云所在也。戊午八月,忽示疾。至九月四日,索筆書偈而逝,茶毗火燄化成五色,有氣襲人如沈香,遺骨紺澤類青琉璃色,設(shè)利羅交輟于其上。其徒奉以藏海云山陰,又分爪發(fā)歸徑山瘞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浙江鄞縣人,自號安分先生。少篤學,明初以明經(jīng)舉為昌國訓(xùn)導(dǎo),尋升秦府教授。學問純正,言行敦卓。有《安分齋集》。
甬上耆舊詩·卷十三
字本忠。
少篤學,從鄉(xiāng)先生舒卓受尚書。
時方氏據(jù)浙東,三郡擅爵祿人,惟先生與里中方遁庵義不受偽署。
益杜門讀書,多識古今,為文章必中矩度。
同時胡世佐、林清叔、楊彥常、鐘士懋諸人,并見重儒林,先生常與相資益。
洪武中,舉明經(jīng),不起,以薦為昌國訓(xùn)導(dǎo),改秦府保安王教授,卒于官。
有遺集行世。
明詩紀事·乙簽·卷五
本忠字本忠,鄞人。洪武中,以薦為昌國訓(xùn)導(dǎo),遷秦府教授。永樂初。仍故官。有《安分齋集》十卷。 田按:《安分齋集四庫》錄入存目,胡文學輯《甬上耆舊詩》僅錄本忠一詩,蓋未見斯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