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黃震

相關(guān)人物:共 12 位。
共 2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過董孝君祠 宋 · 杜醇
七言律詩
湖環(huán)闞麓任清漣,古廟塵埋自漢傳。
劍吐寒芒憤已雪,碑刊軼事墨猶鮮。
芳名百世留青史,至行千年啟后賢。
爵祿可辭甘海曲,富春耕釣與駢肩(原注:此與黃東發(fā)先生詩俱從《純德錄》古本錄出,新《廟志》則從萬歷譜,與此稍異,未知孰是。乃永樂時先肇峰府君手錄之本,非萬歷刊本也。按:清楊泰亨光緒《慈溪縣志》卷五六據(jù)《四明詩匯》引此詩,作:環(huán)湖闞麓在清漣,古廟塵昏記漢年。孝子生前碑載德,慈親死后劍鳴冤。芳名萬古留青史,至行千秋啟后賢。諫議固辭甘海曲,富春釣叟事同傳?!∏宥A鈞《純德匯編》卷上)。
江山古四明,獨(dú)立表平生。
敏處經(jīng)綸密,癯中氣局宏。
鴻毛看勢利,虎口見功名。
麾節(jié)那能究,東南天已傾。
文弊莫如今,獨(dú)存師古心。
汲深六經(jīng)海,茹實(shí)百家林。
公有傳賢筆(自注:曾作史館檢閱文字。),私無諛墓金。
晚年北山北,誰識醒中吟。
⑴ 自注:先生六十七歲作《醒吟先生傳》。
當(dāng)年時事誰(四庫本作殊),咄咄賦歸與。
同是無枝鵲,危如游釜魚。
偷生盟世好(自注:謂次女與其嫡長孫締婚也。),訪遠(yuǎn)記山居
已矣向誰慟,兒孫書滿廬。
⑴ 自注:戊寅十月訪于山居,作《本堂記》
十八盤頭翠碧函,參差檐棟倚巖嶄。
桑根已換如來座,峰頂猶存太白巖。
地有粟泥堪當(dāng)飯,山無松木獨(dú)宜杉。
半天圖畫風(fēng)塵外,我有新題居士銜。
布襪青鞋共踏云,七年往事不堪論。
湖山宿草夢魂到,風(fēng)雨秋鐙詩卷存。
后死猶能傳耆舊,平生相屬□(四庫本補(bǔ)老)兒孫。
老禪攜手經(jīng)行處,薄采芷蘭招楚原。
斷鰲奠極戲者誰,岷山如龍萬里馳。
大江之陽起衡岳,崒?shí)⒆髑摺?div class="1166116" id='poem_sentence_1_161308_comment'>
直趨四明卓秀偉,二百八十峰參差。
潮江合捧山駐腳,伏脈分行東西支。
東或峨(四庫本作蛾)眉或鳳翼,□□(四庫本補(bǔ)茫洋)萬頃琉璃陂。
二靈龜(四庫本作沉)浮挾霞嶼,大涵回顧藏崄巇。
我昔經(jīng)行一俯仰,問百年前□(四庫本補(bǔ)此)何其。
邇來世變那可道,前輩風(fēng)流歸春澌。
山川無言黯失色,徒使旁觀重歔欷。
西來諸峰江之外,獨(dú)抱古青何巍巍。
遠(yuǎn)踏渤澥?湠漫,近枕慈(四庫本作池)水清漣漪。
平生聽人歷鋪說,屐齒欲到足猶縻。
況彼地靈所融結(jié),是為之越老屈奇。
且聞勝處巧著屋,包括光景無馀遺。
幾年期我數(shù)語贅,終恐摸索非真知。
忽焉自省筆自舞,但說此翁他何疑。
怪石棱棱聳瘦骨,秀色隱隱開疏眉。
寬曠能容萬壑赴,峭特雄壓千秋卑。
云雨蓄泄大功用,波濤變化皆文辭。
上而層陰入鳳凰,下而瑞脈生蘭芝。
浮□(四庫本補(bǔ)云)藹藹自來去,本相不受時牡(四庫本作妝)脂。
曉猿不驚鶴不怨,幽花野草芳菲菲。
以所見見有如此,又何以觀山水為。
君不見蘇子由詣京師,自謂終南嵩華雖已見,不若得見韓公琦。
又不見歐陽公贈別時,說道廬山高哉幾千仞,即此便是劉凝之。
我翁視此亦何愧,愧我蕪拙欠發(fā)揮。
若曰湖山精舍自品題,自有黃曹二賢之長詩。
⑴ 四庫本作跨渤澥波彌
獨(dú)俯空堂夜,無人境自寬。
高風(fēng)河影動,斜月竹身寒。
潮海秋聲闊,山林客夢安。
坐來更幾點(diǎn),北斗掛闌干。
甬東寺里逢陳若,雙袖龍鐘行帶索。
問知黃公舊避逃,寶幢山下坐叢薄。
日惟一食禱先靈,不愿拾得不死藥。
仰天呼號得正終,一往不復(fù)至城郭。
公初著書女立旁,公死母亡家濩落。
子為戶曹取公女,欲敘因由無與語。
得來與子行林莽,月落山空識其處。
元 · 炳同
老來非厭客,靜里欲書經(jīng)。
四明山志:野翁宋亡之日,避跡仗錫,閉戶書法華經(jīng),有句云云。一時遺老家則堂、文本心、黃東發(fā)、舒閬風(fēng)、周伯弼咸與之游。
共 26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