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烏魯

相關人物:共 8 位
共 7 首
克昌光上烈,基圣穆西藩。
崇仁高涉渭,積德被居原。
帝圖張往跡,王業(yè)茂前尊。
重芬德陽廟,罍慶壽陵園。
百靈光祖武,千年福孝孫(同上)。
慶鴻名頌(754年2月) 唐 · 獨孤及
四言詩
唐興百三十有八載?;实墼阱?。天下鑄五兵為農(nóng)器。棲萬姓于壽域。道證德洽。神人以和。春正月。冢臣上將。卿士庶尹。洎三老五更。公侯伯子男。相與揭厲皇猷。請增明號。上撝謙而未許也。僉曰。陛下孝達神明。道超先帝。以德則符廣運。以時則復大樸。以功則保定丕業(yè)。格于上下。而尊稱猶淺。鴻名未光。億兆之心何戴。神祇之望何塞。天子南向而讓者九。不得已而俞之。乃命有司。具昭告之禮。二月乙酉。備法駕。朝太清宮。敕宮神以灑掃。詔月將使警蹕。云動天旋。至于靈壇。報功乎三清。祈禠乎上元。景戌。享太廟。用明水越席玉豆彫篹之禮。焫蕭以合薌。灌鬯以報魄。神休擁而萬靈接。精意陳而六幽感。丁亥。朝偫臣于蓬萊前殿。于是四方人大和會。命太尉班五瑞。合六樂。遂展禮奉策。虔受大號。曰開元天地大寶圣文神武證道孝德皇帝。是日也。解商野之三網(wǎng)。受涂山之萬玉。大赦天下。與人更始。協(xié)時月。同度量。贊俊杰。書云物。恤高年。禮大祇。接天瑞。受地釐。撫柔萬邦。存省其安危。遂迎日推筴。布慶行賜。扇薰風。調(diào)元氣。拓千歲之大統(tǒng)。操三皇之遺珠。垂其衣裳。與天地合符。樂遍禮崇。乘輿乃入。然后屏椒房而徹黃屋。徜徉乎大庭氏之館。泊兮凝神。恍兮存真。想洪崖廣成之倫。披霓裳而下鳳闕。蹁躚左右。上千萬壽。凡遭逢昌運。沐浴圣涯。而不能頌烝人賦江漢。吉甫仍叔之罪也。臣敢有二事。乃作頌曰。
穆穆閟宮,敷時繹思。
天有成命,孝孫受之。
鋪衍下土,報功神祇。
我瑞如山,我??滓摹?div class="nozswvn" id='poem_sentence_3_1367624_comment'>
圣敬攸感,上元豈私。
誕受鴻名,載揚緝熙。
風動云行,雨飛露垂。
昆蟲昭蘇,草木阜滋。
恭已南面,無為之師。
柏皇尊盧,萬代一時。
昭假遲遲,上帝是祗。
永錫多祜,萬壽無期。
萬方欣戴,鴻業(yè)創(chuàng)基。
瑤源垂裕,綿瓞重熙。
式崇毖祀,爰考成規(guī)。
籩豆有楚,益臻皇儀。
圣武詩一百二十韻(戊寅) 清 · 錢載
乾隆戊寅冬,我皇建大常。
大閱于南苑,八旗開正鑲。
天清萬靈衛(wèi),日中三辰光。
鼓鉦鬯諧律,士馬嚴鮮裝。
維時遠人格,遠訖西極長。
右部哈薩克,稱臣來拜章。
請效倍左部,愷摯翹闔閶。
乃用昭圣武,俾識彝訓方。
我皇經(jīng)緯精,鉅細必躬將。
矧惟闡前烈,文德徹要荒。
務令天照該,帡幪乎冠裳。
是烏魯郁斯(阿比里斯所屬部曰烏魯郁斯。),聲教昔未通(他王切。)
緣阻厄魯特,莫得偕梯航。
今繼左部至,慕化輸其誠(陳羊切。)。
又暨塔什罕,入朝悔跳踉。
錫宴禮既洽,俾隨鹓鷺翔。
講武儀更肅,令懾貔貅強。
大哉圣人心,翕辟勤弛張。
先是布魯特,勃律紀在唐。
朝于伊綿峪,隨輦復朝京(音疆。)
斯皆古未臣,向德歸我皇。
式瞻幅員拓,弗藉山川障。
恭惟皇丕武,兆自金川平(皮陽切。)。
滇徼遂請朝,貢益修諸洋。
癸酉冬準夷,三策楞始降(胡剛切。)。
宸斷受而撫,憫彼情倉黃。
明年秋撒納,乞師歸蹌蹌。
俱以數(shù)萬人,仰給我糗糧。
處之喀爾喀,慮狼終咥羊。
乃上紆睿算,本末密周防。
謂是厄魯特,仁廟所膏铓。
憲廟允其和,彼固經(jīng)深創(chuàng)。
兩朝志宜竟,無若乘機臧。
乙亥問罪魁,備議偏師嘗。
五月至伊犁,道過迎壺漿。
俘厥達瓦齊,赦之爵以王。
準噶爾既平,告廟升馨香。
臣讀太學碑,圣謨?nèi)f祀彰。
凡今西域眾,疇不欽焜煌。
奈何絳上鷹,負惠飽即飏。
輾轉惡草除,燭幽煩太陽。
太陽恩難名,煦嫗蘇百昌。
烏爾圖郁斯(阿布賚所屬部曰烏爾圖郁斯。),以是徠骕骦。
從初圣人心,不得已用兵(逋旁切。)。
寧期伊犁定,宛馬屢服襄。
撒納伏冥誅,羅剎不敢藏。
自今西海上,并海春耕桑。
回眾況踵至,納降皆獻城。
和卓夙被恩,應感天好生(師莊切。)
臣讀西師詩,金薤高琳瑯。
一心浹仁義,三百包周商。
自有生民來,天地之中央。
今始有是詩,寶文耀陽剛。
故應格群夷,蛾伏御囿旁。
田盤峰三盤,松翠環(huán)御莊。
使自覲至尊,拜沾湛露瀼。
旋蹕都城南,舞蹈上壽觴。
千騎獵大藪,萬燈輝平場。
建子月戊子,日吉辰且良。
晾鷹臺峨峨,飛放泊泱泱。
圓幄御甲胄,彎弧疊貫中。
天矢不虛發(fā),于焉靖天狼。
詔大司馬進,巡陣龍媒驤。
乃升黃幄觀,海螺以次鳴(謨郎切。)。
滿漢步騎陳,火器營列行。
虎臣其桓桓,虎士其僙僙。
如一雪組練,逾萬鐵裲襠。
雕弓元納韔,楛矢欲出房。
紅旗一風飐,巨炮夾鳥槍。
九進而十成,環(huán)連而雷硠。
旗色以軍辨,鹿角森戈芒。
馬色以隊分,金鉦蔟騰韁。
午靜地息塵,晨暄樹融霜。
千官侍幄次,豹尾排六雙(色莊切。)。
玉皇端太乙,層霄龍纛揚。
遠人未之睹,心帖膽亦恇。
為語我遠人,天大不可量。
京師重本根,拱護者萬邦(逋旁切。)。
皇帝誕敷文,備武國永匡。
蕆事犒豕羵,賜食暖不涼。
從容法駕還,民氣樂巷坊。
為語我西土,鄰部無胥戕。
爾今皆我人,歸化毋彷徨。
如趨毋自尼,如植毋自僵。
時雨有雷霆,愛威兩無傷。
矜爾井伏蛙,慎勿車遮螳。
為語我中土,廟略偃邊萌(謨郎切。)。
曾不賑蠲減,曾不徭役妨。
民不知有兵,兵不知離鄉(xiāng)。
八旗忠義儔,索倫前后相。
為汝捍牧圉,使汝求倉箱。
我皇運神斷,獨握太阿綱。
凡茲西事宜,不倚群對揚。
古者臣贊君,天猶隔微茫。
今者君贊天,呼吸達昊蒼。
豈惟武功集,萬政獨幾康。
我皇守家法,兵以少莫當。
洪惟我太宗,仁為大勇倡。
用少不用多,每用收強梁。
只今勁旅簡,頗不勞饋饟。
豈若漢唐代,失多而少償。
我皇大仁普,大義公且明(謨郎切。)。
賞信罰亦必,功罪愜低昂。
以茲面內(nèi)人,歡喜副所望。
我皇至誠推,激發(fā)其衷腸。
以茲續(xù)續(xù)來,稽首懺獝狂
遂令卓蘭侶,匪止觀長楊。
事因撫降肇,如饑與餦餭。
本非為開邊,圣意敷天詳。
只今大柔遠,廓大清天聲(式羊切。)。
計日大凱旋,至化鴻軒鼚。
我農(nóng)歌于野,我士歌于庠。
我禮樂詩書,我菽麥稻粱。
百工熙市肆,百僚恪朝廊。
內(nèi)外職鳳麟,山川獻圭璋。
所在飭訓練,以時繕城隍。
囹圄日空虛,歲豐協(xié)雨旸。
十萬里朒朓,百千國笙簧。
天心佑祖澤,穆穆其穰穰。
曰至于萬年,惟萬壽無疆。
⑴ 御制《右部哈薩克歸化遣使朝貢詩以紀事》曰:「情歆左部榮同被?!棺⒃唬骸钙涫杪栽?,右部素與左部阿布賚同為雄長,今得均隸臣仆,自效請倍左部,語尤愷摯?!?/div>
⑵ 御制《紀事》詩序曰:「右部哈薩克,其汗曰阿比里斯,與塔什罕城回人等接壤雜居,地廣人稠,不下左部阿布賚所屬,向為厄魯特間阻,未通聲教。今年秋,參贊大臣都統(tǒng)富德追捕準夷馀孽哈薩克錫拉,兵至其地,會塔什罕與右部哈薩克搆釁互擊,因遣侍衛(wèi)蒙固爾岱等宣諭威德,哈薩克叩首輸誠,即日遣使朝貢,而回目莫多爾薩木什和卓亦悔悟息爭,并令頭目同時入覲。」
⑶ 御制《布魯特使臣至賜宴即席得句》曰:「新恩恰直伊綿峪?!棺⒃唬骸覆脊虉D昂阿,乙亥歲平準噶爾,噶爾藏多爾濟等來朝于此。丁丑歲,哈薩克歸化,使臣根扎噶剌等亦來朝于此。今歲布魯特歸化,其使臣又適朝覲于此。地靈佳兆有如此神奇者,因名其峪曰伊綿。伊綿者,國語謂會極歸極之意也?!?/div>
⑷ 丁丑左部哈薩克稱臣貢馬,今右部哈薩克稱臣,亦貢馬。
⑸ 陳羊切。既得庫車城,而阿克蘇城回眾又投降。
⑹ 陟良切。上御射既連中,然后巡隊。
⑺ 戊辰冬,御制《賜大學士傅恒經(jīng)略金川》詩曰:「一矢靖天狼?!褂嬋斩鸫ㄆ健?/div>
⑻ 右部哈薩克臣吐里拜疏語云:「大皇帝乃如天覆育之大圣人。」
⑼ 太宗文皇帝每有征伐,不用多兵,而所向輒克捷。嘗命將出師,諭之曰:「每嘗見一隊合千兵則覺少,數(shù)隊分千兵則覺多,是以每令先分后合?!?/div>
⑽ 右部哈薩克之巴圖爾吐里拜年八十三歲、輝格爾德年七十歲,不能遠赴,謹遣吐里拜之子卓蘭、輝格爾德之族弟博索爾滿來朝,蓋以聞布魯特阿克拜各部陸續(xù)歸附,遣子弟入朝,而左部哈薩克早得蒙天朝庇佑安全,于是企戴圣德,亟欲歸誠也。又塔什罕莫多爾薩木什和卓具疏投誠,遣其弟莫呢雅斯和卓來朝。又塔什罕回眾別具疏。
⑾ 御制《南苑賜哈薩克布魯特塔什罕回人等觀煙火燈詞》曰:「爆響連珠成捷報,便聞早晚定堅昆。」注曰:「時我?guī)浄絿~爾奇木城,日夜望捷音之至?!?/div>
保開充國軍丁僅足歸屯莊誚少陵民戶何由佔籍地喜新疆式擴連營皆挈眷番休人忘故土堪懷比屋并望衡僑寄乃有莊姓四十八家之眾到從乾隆二十九載之前請依郭外以受廛固已市通哈薩祈指河灣而荷鍤何須畔讓諸回從茲銜軛假官牛落業(yè)永資八口抑且糞田回走馬起科弗俟三年彼邊氓不待夫招徠將荒服旋臻乎富庶群情可見實事宜書
辟墾久增烏魯(即烏魯木齊疾呼則為烏魯齊),屯耕今復逮伊犁
地肥水足多逢稔,籍注科升愿可稽。
羊牧牛孳安月柝,馬牽帛易息霜鼙。
窮荒焉用茲成用(反杜甫詩意),額手天庥敬日躋。
⑴ 舒赫德奏烏魯木齊等處俱已安設民戶種地今伊犁有客民莊世福等四十八戶以西河灣地廣水足無礙回戶屯工呈請撥令開墾即于本年升科永為土著居民等語因議每戶給地三十畝愿多者聽初墾官備牛種口糧分年還項以次酌定科則
⑵ 平定伊犁后自哈薩克來歸之厄魯特皆入旗籍并自盛京移貧乏西??察哈爾諸旗移貧乏察哈爾于伊犁皆給以牛羊俾安游牧今戶口日增孳生益盛而西安涼州之旗兵則移駐新筑賜名之惠遠迪化諸城以資鎮(zhèn)守并令回人開墾用贍兵餉此新疆經(jīng)理之大槩也
⑶ 每歲哈薩克以馬來易帛匹者不絕于路而禁織造粗疏者向亦有詩紀其事
⑷ 前平定準噶爾勒銘伊犁嘗深維屯種萬里之外恐非長策今屯地日廣至民間客戶自吁入籍歸屯不待招徠資送此豈逆料所及然哉穹貺彌加即冰兢彌切敢徒為持盈保泰之空言
開國方略書成聯(lián)句(乾隆丁未) 清 · 弘歷
維天維祖宗集景命于悠久曰風曰雅頌美盛德之形容萬年發(fā)金匱之函事既闡姚典姒謨以上三統(tǒng)貞玉衡之孟歌以紀周綿商鳦之初天造經(jīng)綸世貽方策粵自白山王氣朱果靈源稽首以迓周王河干柳坐覆翼而開后稷荒野鵲棲洎鴻基俶建于興京乃駿烈滋恢于四祖曰有圣人出高廟勃興既付中國民文皇紹起武成之書肇王跡遺甲壹戎春秋之義大復讎告天七恨造攻自呼倫之四部擴宇徠蒙古之諸藩螢光熄日月之臨龍戰(zhàn)鼓風雷之氣殲劉馘杜古有昆陽涿鹿而三克沈遷遼先取鐵嶺開原之二江華島之纓俄系林丹汗之璽自歸過松杏寧錦之墟破陳而勢同捲籜下燕晉魯齊之壘入關而敵若頹墻當武功文德之交修更創(chuàng)制顯庸之盡善久鞏奠甌之業(yè)遂貽定鼎之謀本相鈞為鄰敵之邦且代雪其君父之恥匪亭長寺僧之越分殊義旗袖詔之矯誣蓋溯自三代以來獨得大一統(tǒng)之正宅中圖大欽祖考之宣重光創(chuàng)業(yè)守成兼謨烈以域四海肆予纘緒曰篤紹庭越二萬里而辟疆昔以申未竟之志待六十年而歸政今豈有暫弛之肩實賴啟后人以丕顯丕承敢懈臺小子之勉繼勉述每當晨觀實錄躬詣陪都見以羹墻瞻惟弓劍曷寫油然之慕頻驚?若之心勒功則書事五千言練都而作賦一萬字戰(zhàn)圖補詠全韻分題備揚扢于垂鴻用宣昭于詒燕登史宬而尊藏莫睹敕館局以編輯維虔昉俄朵里之祥開際甲申秋而勛集臚六十二載開國承家之略成三十二卷編年系月之書則有登屋拄弓束繩曳騎暑中斷甲雪里拂弰馬二白以長嘶橋層冰而徑渡寅惟櫛風沐雨念祖成勞申之握箓膺圖總天篤眷心乎愛矣毋忘致王業(yè)之艱難命不易哉長思履帝位而中正謹齋心而制序肅額手以聯(lián)吟或載筆舊叨效繪摹于天日或捧函新仰識締構之風云三十部韻取當陽廿八巡詩原通史述室邰宇岐之始慶更遠于文武成康揚作山陳夏之聲頌逾盛乎酌桓般賚
開國勤勞弗敢忘,爰成方略識青緗。
(御制)天休命示萬祀,述祖鴻勛括八荒。
被律中聲賡乃載(臣奉復叨命編摩既成賡詠),冠編上世發(fā)其祥。
白山五岳靈攸仰,黑水三江澤孔長。
源自闥門潭以下,池聞布庫哩之旁。
果吞神女嫄歆武,柳坐天男禹舍杭。
貝勒眾尊辰北面,曼珠帝出震東方。
遁荒鵲集赤烏屋,橫甸龍蟠白水鄉(xiāng)。
百雉衛(wèi)環(huán)聯(lián)象緯,九牛力屈掃欃槍
舊邦新命世觀德,望氣占云圣兆昌。
甲以十三創(chuàng)國祚,武維燕翼繼(御制)文光。
值明運否稱尊號,建國符呈獲璽章。
聰睿英明裕全德(21),寬溫仁圣舉宏綱(22)。
智遵時養(yǎng)卅三久(23),勇奮身先八百當(24)。
降者深慈加惠恤(25),叛人大度予包藏(26)。
(上聲)崇惡棄言真大(27),嗜殺好(去聲)生名孰臧(28)
解甲未能惟斷扣(29),拄弓不覺正捫創(chuàng)(30)。
三牌飛石十步隱(31),五矢攢花徑寸量(32)
城樹梯升仇族遁(33),刃先鞭及敵師僵(34)。
致茲首出良非易(臣彭元瑞),讀此心驚忍不蘉(35)
哈達背盟城遂克(36),納林修怨部隨亡(37)
烏拉(平聲)決戰(zhàn)收全域(38),輝發(fā)占星辟廣疆(39)。
四部初平征載葛,諸侯無敵帝尊黃。
哲陳棟鄂系其頸(40),窩集完顏斧厥吭(41)。
蠙篚入時江帖浪(42),冰橋渡處海收滄(43)。
閼逢之歲初函表(44),蒙古諸藩久括囊(蒙古諸部落至今尺地一民皆入版圖當通好嗣太祖開基之初科爾沁喀爾喀二部始來后札魯特烏魯特巴林敖漢奈曼阿拉克綽特多羅特喀喇沁土默特阿嚕伊蘇特喀喇齊哩克諸部誅叛撫順以次歸降蓋久在我矣朝撫御之中)
察哈爾何驕蠢蠢(45),林丹汗竟走倀倀(46)。
島舟難恃書聲罪(47),妻子先俘服赦狂(48)。
頌勒三田麋踵頂(49),凱迎廿里載壺漿(50)。
患紓日本更新德(51),釁起尼堪亟舊防(52)。
恨告七條師出正(53),兵分四路敵稱強(54)。
少能勝眾薩爾滸(55),下必乘高達哩岡(56)。
撫順既收后旅順(57),沈陽遂克繼遼陽(58)
清河河潰魚游釜(59),鐵嶺嶺摧城復隍(60)
樓御開原緣堞蟻(61),郛填懿路失林獐(62)。
廣寧民迓熊王竄(63),奉集兵殲朱李忙(64)。
三婦人登轅巀嶭(65),二州將捷炮礌硠(66)。
覺華島覺舟焚糗(67),歸化城歸路毀墻(68)。
毛帥蟲沙種巳凈(69),淩河風雨氣彌張(70)。
錦松匝月連牽組(71),塔杏經(jīng)旬再耀铓(72)。
兩次入關張撻伐(73),六師扈蹕總鷹揚。
憑凌水陸躪齊晉(74),超越燕云劘岱梁(75)。
克在謀焉憑廟算,直為壯也賴穹蒼。
索田世業(yè)奸難奪(76),竊礦盟言守未妨(77)
地利征行徑且近(78),民心收拾厚為償(79)。
褒功酬襲衣卮酒(80),戒怯徵揮扇納涼(81)。
理諭尊人而卑已(82),敵嗤君闇復臣煬(83)。
縱擒大壽輸心貳(84),恩禮張春勵節(jié)香(85)
蕭伯芝欺幾早燭(86),袁崇煥間策尤良(87)。
雖獾匿穴獵終捕(88),如樹披枝根自傷(89)。
兵至都京戢勿取(90),和傳內(nèi)省使猶將(91)
由來攘外先安內(nèi)(92),咸仰功昭與德彰(德盛京左闕門曰文右闕門曰武功)。
親制國書音合字(93),定分旗色正兼鑲(94)。
官儀澄敘鳥龍紀(95),軍令申嚴貔虎行(96)。
門木納言鼗設姒(97),樓竿慎獄網(wǎng)開湯(98)。
興賢勸學文成化(99),肅廟班朝禮大坊(100)
孚惠前規(guī)赒帑粟(101),劭農(nóng)家法重耕桑(102)。
勖勤虞亮戒叢脞(103),教儉豳居臻阜康(104)
同我太平效犬馬,際伊季世沸蜩螗。
取殘張伐師迎旆(105),后舞前歌曲振棡(106)。
謹備鑾輿迎(御制)圣主,肅清宮禁賴賢王(107)。
得天下正古無匹(108),作世德求慶未央。
三圣重光兼守創(chuàng),一人繼序更恢皇。
仰瞻寶篋虔晨夙(109),肆謁珠邱惕露霜(110)。
國俗訓鐫文噩噩(111),戰(zhàn)圖詠繪陣堂堂(112)
伐碑其地勛桓烈(113),作賦于京義炳烺(114)。
樂府標新諧律呂(敷陳御制新樂府五十章顯承之義),詩編排韻首宮商(115)。
振車旦鉞仍封號(116),武穆文昭表贊襄(117)。
錄本內(nèi)廷鋪景鑠(118),書參勝國證精詳(119)。
恭吟臣庶起而舞(臣秦承業(yè)),聰聽子孫慎勿簧。
仁圣祖仁勤民務,憲皇考憲飭官常。
古稀所懼半百里,猶日孜孜敬不遑(御制)
⑴ 乾隆三十九年予念祖宗功德熾盛開創(chuàng)艱難所以克承乃命天眷者雖事具略一實錄而尊藏史宬莫由仰睹輯開國方書俾子孫臣庶咸仰制序謨烈越十三年告成謹刊布
⑵ 以開國方略三十二卷發(fā)祥世紀為卷首
⑶ 長白山高二百馀里綿亙千馀里為扶輿靈氣所鐘其南麓一干分二支西支入興京門為開運山南至旅順口而龍脊時伏時見于海中陸起行八百馀里結為泰山為五岳首見康熙幾暇格物編臣阿桂
⑷ 鴨綠混同愛滹三江皆出長白山鴨綠自山南西流入遼東之南?;焱陨奖绷魅氡焙垆飽|流入東海
⑸ 長白山上有闥門潭周八十里為三江之源
⑹ 山之東有布庫哩下有池曰布勒湖哩天女所浴之地
⑺ 相傳有天女曰佛庫倫浴于池有神鵲銜朱果置衣天女含口中忽入腹遂有身尋產(chǎn)一男生而能言體貌奇異及長母告以故遂凌空去臣嵇璜
⑻ 天男乘小舠順流至河步登岸折柳為坐具其地三姓爭雄長有取水者見而異之歸以語人眾往觀皆以為異詰所由來曰我天女所生天男以定汝等之亂遂交手為舁迎歸
⑼ 三姓議尊為貝勒其亂乃定遂居俄朵里城是為開基之始
⑽ 滿洲清字作滿珠皆國家肇基于東故西藏歲獻丹書稱曼珠師利大皇帝蓋曼珠音近滿珠也
⑾ 數(shù)世后有不善撫眾者國人叛戕宗族有幼子遁于荒野國人追之會有神鵲止其首追者遙望疑為枯木而返乃得免自后德鵲誡勿加害云臣和珅
⑿ 皇帝生肇祖原有智略以恢復為志語橫甸祖讎既得遂居赫圖阿拉漢也是為興京
⒀ 德世庫景祖翼皇帝承先業(yè)居赫圖阿拉兄居覺爾察琉闡居阿哈和洛索長阿居和洛噶善弟寶朗阿居尼瑪蘭寶實居章嘉五城環(huán)衛(wèi)并稱寧古塔貝勒
⒁ 時近部有碩色納者九子俱強悍有嘉呼者七子多力能披重鎧連躍九牛二族恃強侵陵由此益景祖盡征滅之強盛
⒂ 自祖肇祖三傳為顯祖至太祖興祖世凡七臣景??蛋?/div>
⒃ 先是望氣者言滿洲將有圣人出戡定眾亂統(tǒng)一諸國而履帝位蓋太祖篤生之瑞應
⒄ 遺甲太祖初纘緒時止有開帝顯祖十三副討叛撫降遂業(yè)
⒅ 幼稟太祖天錫智勇以睿知圣德咸備為神武定策嗣服太宗太祖器重以后創(chuàng)制顯庸益臻同文之盛
⒆ 尊號太祖以丙辰年俯順諸貝勒大臣恭上四出建元天命時為明神宗四十四年稅奄邊臣召禍政治日弛我與人太祖應運而興實為天歸
⒇ 等收服太宗天聰九年貝勒多爾袞察哈爾全部獲歷代傳國玉璽明年四月著請以符瑞炳俞諸貝勒大臣及諸外藩等建國號曰大清改元崇德
(21) 人初尊太祖儀度威重英勇蓋世國為聰睿貝勒至天命元年諸貝勒大臣以上尊號曰覆帝業(yè)已成集議恭育列國英明皇帝
(22) 尊太宗崇德元年群臣恭上帝號曰寬溫仁圣皇
(23) 稱帝閱太祖自癸未年起兵至丙辰三十三年大勛始集臣劉墉
(24) 八百陣太祖率步騎征哲陳部敵兵界藩之渾河抵南山太祖執(zhí)纛先進率弟穆爾哈齊及近侍延布祿烏凌阿擊敵奔潰是役以四人而敗敵八百神勇蓋有天助
(25) 我陣朝開國于諸部及蒙古部落尼堪無論獲來降茍誠心歸附靡不加恩收養(yǎng)以故懷從已順德歸竭心力仁未來者咸思景者各
(26) 潛出伺太祖警悟軼倫嘗夜聞戶外有聲之以刀背擊賊仆近侍洛翰請殺之夕將寢太祖佯詢曰爾非盜牛來耶縱之去又一心動衷甲起視射賊貫足亦撻而釋之近侍問故藉口耶曰殺之適足啟釁我何肯以殺人為他人蓋御物深沉大度類如此
(27) 朝而作太祖嘗諭群臣曰語云念人之惡崇式好無尤歷世難求臣曹文埴
(28) 烏拉貝勒滿泰之弟布占泰被擒太祖諭曰語云生人之名勝于殺人與人之名勝于取人乃解其縛贍養(yǎng)之
(29) 敗哲陳部時以手斷太祖擊卻敵眾熱甚卸胄不及解甲扣少休復冑而戰(zhàn)遂大克之
(30) 甲申歲城中敵太祖親征翁鄂洛城乘屋射有洛科者射太祖中肩血注以一手捫創(chuàng)一手拄弓而下眾競前扶掖太祖恐為敵窺諭止之
(31) 甲申夏四月征瑪爾墩寨寨居山巔乃設大牌三相次進攻敵寨木石齊下牌不能蔽主破面太祖立寨下十馀步隱身斷木發(fā)矢中寨貫耳復踣四人圍絕汲道遂大破之臣德保
(32) 梀鄂部人紐翁錦善射太祖指百步外柳中三上下相錯太命之射紐翁錦發(fā)五矢祖發(fā)五矢皆中所集僅五寸許鑿落塊木而五矢始出
(33) 覺爾察諸城族人忌太祖英武謀加害夜至城欲登上見甲持弓矢以待賊已樹梯攀太祖覺之披太祖至皆遁去
(34) 乙酉年征界藩有納申者突入我陣太祖單騎還擊納申刃已先及斷其臂敵太祖所執(zhí)鞭太祖揮刀斷眾乃卻
(35) 我鋒刃太祖創(chuàng)業(yè)之始每動心躬冒予敬讀實錄永念不徒自勵并欲以詳見祖略序宗艱難垂訓萬世子孫方中
(36) 哈達葉赫烏拉輝發(fā)四國皆與我滿洲接壤歲癸巳哈達貝勒蒙格布祿糾三國之師來侵太祖縱擊大敗之蒙格布祿窮蹙乞盟后與葉赫搆兵乞援葉赫太祖命費英東噶蓋率兵駐其地蒙格布祿復惑之誘城生太祖統(tǒng)兵征之克其擒蒙格布祿以歸
(37) 葉赫貝勒納林布祿恃其強求我額勒敏札庫穆二地林布太祖怒責之葉赫乃合四國兵來犯我兵迎擊納祿奔潰悔罪乞盟復背約與明通好屬屯寨明出兵助之太祖親統(tǒng)兵往征盡克其所太祖既破明兵進克其城葉赫遂滅
(38) (烏拉初黨葉赫布占太祖陣獲其貝勒之弟泰因其悔罪求和釋之既而烏拉背盟癸丑年正月遂決太祖復親征諸貝勒大臣皆忿怒踴躍太祖策薄戰(zhàn)乘勢奪門登城布占泰僅以身免我軍盡收撫其所屬城邑乃班師)。(御制)
(39) 輝發(fā)貝勒拜音達哩以族人多叛附葉赫拜音達哩懼遣質(zhì)乞援既而負約先是丁太祖率兵克其城誅拜音達哩盡降其眾未年彗出西方旋復見東方指輝發(fā)國八夜方滅至是始驗
(40) 哲陳棟鄂二部本為我滿洲國部落后爭為雄長太祖親征哲陳寨擒其主阿爾泰斬之其棟鄂部長之子額勒吉為賊所殺疑寧古塔諸貝勒誑之遂引兵侵掠寧古塔所屬東南二路長安太祖因率兵五百攻克其城臣福
(41) 東海窩集部向附烏拉命額亦太祖招之降弗從乃都率兵擊取之收萬馀人戊子年星如斗太祖親征完顏部夜至東里阿地天隕大眾馬皆驚進攻太祖知為克敵之象遂其城克之斬城主而還
(42) 時環(huán)境諸國漸次削平境內(nèi)所產(chǎn)東珠貂參諸珍物足備服用明亦遣使通好互易國勢日盛太祖乃遣兵招撫長白山之鴨綠江路遂盡收其眾
(43) 天命元年七月駐兵黑太祖遣大臣費揚古等征東海薩哈連部龍江南岸江水常以九月始冰茲獨距我營二里許結冰如橋遂引兵渡取其十一寨兵還前冰已解而西偏復結冰一道以渡我?guī)?/div>
(44) 科爾沁貝勒明安喀爾喀貝勒老薩于甲午歲各遣使來通好自是蒙古諸部長通使不絕臣王杰
(45) 察哈爾遣使致書詞意驕慢自稱為四十萬蒙古之主并求明廣寧為收賦之地太祖報書責之而斬其使
(46) 蒙古諸部落漸次歸順惟察哈爾林丹汗尚觀望侵耰諸蒙古太宗天聰八年集諸蒙古部長會兵討之命貝勒太宗駐營歸化城察哈爾遁去乃多爾袞等為帥往收林丹汗之子其子額哲率眾迎降全部收服
(47) 朝鮮自天聰九年既降之后貢使不絕后復貳于明使臣至禮節(jié)又倨太宗乃致書聲罪自取覆諭以爾國所恃惟島與舟若不修德義是亡并以興師討罪日期明示使臣及商人等遣之臣舒常
(48) 崇德元年冬敗盟逆太宗以朝鮮命統(tǒng)大軍征之李倧遁往南漢山城瑪福塔等追圍之其妻子遁江華島多爾袞攻克之俘其妃一王子二及群臣家口甚眾李倧詣軍前降上明國所給敕印太宗乃赦李倧及妻子歸國而留其長子□次子淏為質(zhì)乃班師
(49) 朝鮮國王李倧感歸其妻子復其國土樹碑三田渡頌太宗威德傳示萬世
(50) 征朝鮮凱旋經(jīng)其境內(nèi)涑州諸處各官咸率軍民跪送道旁獻牛只米糧以供軍食太宗嘉納之還至盛京諸王大臣迎至二十里外太宗以朝鮮所獻分給士卒
(51) 朝鮮于明萬歷時被倭難明遣兵救之明四路出兵來犯朝鮮都元帥姜功烈亦率兵助之兵敗來降及譴太祖作書諭之諒其報恩而來不加深太宗征破其國赦罪復封朝鮮于是感侵不畔恩戴矣不之臣臣德永為金簡
(52) 初圖倫城有尼堪外蘭陰搆明兵為我不共戴天之讎太祖起兵攻圖倫城尼堪外蘭遁去欲奔明明不能納我兵追至鄂勒琿城遂斬之
(53) 天命三年正月月中有黃氣貫長約三丈征明太祖諭諸貝勒大臣曰天意如此今歲必矣乃率步騎二萬啟行鳴鼓奏樂謁以不堂子書七大恨告天并申嚴軍律示眾得已舉兵征明之故
(54) 我征明兵既克清河口明帝欲逞志于我令遼東經(jīng)略楊鎬集兵藩陽分四路來攻左翼中路以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廣寧道張銓督兵六萬由渾河口出撫順關右翼中路以總兵李如柏副將賀世賢遼陽道閻鳴泰督兵六萬由清河出鴉鶻關左翼北路以總兵馬林副將麻巖開原道潘宗顏督兵四萬由開原合葉赫兵出三岔口右翼南路以總兵劉綎海蓋道康應乾督兵四萬合朝鮮兵出寬甸口期并趨我都城號稱兵四十七萬
(55) (明杜松等已出撫順口南路偵卒又以劉綎兵出棟鄂路來告拒敵太祖諭貝勒等曰我南路駐防之兵有五百可以明使我先知南路有兵者誘我也其由撫順來者必重兵破此則他路兵不足憂乃親統(tǒng)大兵出城大貝勒代善與明四貝勒及大臣額亦都等督兵先赴界藩列陣以待杜松結營薩爾滸山而自引兵約二萬人圍我筑城兵役于吉林崖我兵役沖下?lián)糁當匕偃酥T貝勒以吉林崖兵役僅四百人議增千人往助俾馳下沖擊而以右翼四旗兵夾攻之其薩爾滸山明兵則以左翼四旗兵當之太祖是其言令分左翼四旗之二與右翼合先攻薩爾滸山破其營壘而所遣助吉林崖之兵自山馳下右翼二旗兵渡河直前夾擊橫縱馳突無不以一當百遂大破其眾明杜松王宣趙夢麟皆沒于陣士卒死者蔽渾河而下如流澌又擊破明左翼北路馬林兵于尚間崖斐芬山馬林僅以身免)。(御制)
(56) 明劉綎率精銳二萬出寬甸先遣萬人前探將趨登阿布達哩岡人超出四貝勒引右翼兵先據(jù)其上引精騎三十眾軍前自山馳下奮擊后軍隨之大貝勒又率左翼兵自山之西夾攻明兵大潰劉綎戰(zhàn)死朝鮮都元帥其功烈執(zhí)送明兵之匿其營者詣我軍降明經(jīng)略楊鎬聞三路兵敗急檄李如柏回兵自呼蘭路遁歸是役也明以二十萬眾號四十萬并力來戰(zhàn)我得無不摧破所謂太祖威武奮揚以少擊眾天者全昌固有默相而助順者已
(57) 先是天命三年軍分隊太祖決意征明大趨撫順邊明游擊李永芳出降遂毀其城至天命十年明兵萬人航海至旅順口葺城駐守太祖命三貝勒莽古爾泰攻之盡殲明兵并毀其城而還
(58) 明總兵賀世賢尤世功等以兵七萬守沈陽城于城外太祖定議征之水陸并進營于城東明兵深掘壕塹以拒我軍繞城掩擊明兵七萬皆潰陣斬賀世賢尤世功等拔潘陽城遂乘勝進攻遼陽明兵決河環(huán)城守禦甚嚴我兵至遼陽城東南渡河明總兵李懷信等出城結陣太祖命左右翼夾攻明兵大潰入城我兵奪其壕上之橋樹梯登城城內(nèi)明兵列炬拒戰(zhàn)我兵畢登明經(jīng)略袁應泰在城樓督戰(zhàn)見城破自焚道將戰(zhàn)歿甚眾生擒其御史張銓官民皆薙發(fā)歸順遼陽既下屬城大小七十馀俱降
(59) 天命三年明清河太祖統(tǒng)師圍城我軍奮勇梯城拔之臣紀昀
(60) 明鐵嶺衛(wèi)城在開原城南六十里我軍既破開原斬馬林進圍鐵嶺毀陴突入陣斬其游擊喻成名等盡殲其眾
(61) 大兵破開原時攻城之兵云梯未布皆超越而入太祖登其城南樓駐兵三日乃還
(62) 懿路城在沈陽城西北先是太祖統(tǒng)師征明由此路進其居民盡棄城走時明沈陽總兵賀世賢等方引兵出沈陽城二十里偵卒以告自太祖令擁居民奔回俾塞其門而退引兵迎擊賀世賢等見我兵至乃
(63) 天命七年大兵征明渡遼河明廣寧城總兵劉渠等乘我軍未成列急戰(zhàn)我兵飛馳突入斬殺無算劉渠等全軍盡歿廣寧巡撫王化貞棄城入山海關大軍離城三里許城中紳民焚香鼓樂迎謁入城駐軍十日進逼山海關明經(jīng)略熊廷弼與王化貞等盡焚沿途村堡而遁墉臣謝
(64) 沈陽城東南奉集堡為明總兵李秉誠駐兵處天命六年左翼四太祖統(tǒng)兵分八路進征秉誠出城拒敵我旗兩路馳擊即敗遁入城時明副將朱萬良駐兵黃山見我兵勢盛亦拔營遁
(65) 明兵夜襲我耀州城南之官屯寨將踰墻有青嘉弩納岱邁圖三人之妻倚車轅于墻為梯登之持利刃奮擊明兵驚墜而逸
(66) 海州屬張屯寨漢人謀叛潛約明兵三百來侵寨兵與戰(zhàn)敵敗走海州守將齋薩武爾坤聞炮聲追之斬百七十人
(67) 大兵圍明寧遠城袁崇煥與滿桂固守不即下時明山海關以外兵所需糧草俱由舟運積海中覺華島二千馀太祖命武訥格率兵往焚其船及糧千馀堆臣金士松
(68) 天聰六年察哈爾林丹汗侵掠阿嚕部城太宗會諸蒙古兵討之駐軍歸化河一帶命貝勒濟爾哈朗等率右翼兵征歸化黃遂移師征明從邊墻隘口入俘獲甚眾明宣府巡撫總兵納貢求和因與盟而還
(69) 先是明總兵毛文龍?皮島欲以牽制我兵明君臣信之升為大都督欲與我國通好太宗遣官科廓率從者四人往文龍執(zhí)送燕京寧遠巡撫袁崇煥以文龍私通我國殺之其族眾尚踞鐵山太宗命諸將搜??諸海島盡殲焉
(70) 天聰五年九月明太宗親破兵于大淩河時有黑云起風從西來敵乘風縱火將逼我軍天忽雨反風焚敵兵遂大捷十月大淩河城降
(71) 崇德七年二月肅親王豪格等奏克松山城生擒明總督洪承疇巡撫邱民仰總兵王廷臣曹變蛟祖大樂以下三月克錦州明總兵祖大壽降臣董誥
(72) 崇德七年四月辛亥鄭親王濟爾哈朗等克塔山城甲子攻杏山城炮毀城垣眾官開門降相距才十三日
(73) 天聰九年勒多太宗命貝爾袞等自大同宣府進兵征明入平魯衛(wèi)邊崇德三年復命睿親王多爾袞貝勒岳托統(tǒng)左右翼軍征明右翼從明密云縣東北墻子嶺進左翼從青山關進分路入關
(74) (左翼睿親王入自青山關至涿州分兵八道一沿運河一沿山其中六道行山水間長驅并進蹂躪明燕京迤西千里內(nèi)六府俱遍復至臨清州渡運河破山東濟南府還自天津衛(wèi)右翼貝勒杜度從燕京分兵至山西界復趨山東濟南共攻克府城九)。(御制)
(75) 崇德七年貝勒阿巴泰率師征明由黃崖口入破薊州兵越燕京趨河間至兗州分兵南至海州凡克府三州十八縣六十七
(76) 明總兵張承蔭每侵我疆土立碑為界遣索我柴河三岔撫安三路之田有天譴太祖諭以世守難棄恃智力侵奪忍當以公正存心臣達椿
(77) 明沿邊民每歲越境竊我蔘礦人明太祖命扈爾漢執(zhí)殺五十馀巡撫李維翰來詢殃及不太祖曰昔誓詞云若越邊之人見而不殺殺之人何不顧前盟而強為詞耶
(78) 定都沈陽時明由都太祖以其地西征爾弼渡遼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鮮可由清河路進皆得地利故不煩建策演成遂定萬年都會
(79) 夫役給太祖每筑城計牛及食鹽著諭群臣版筑甚勞母吝惜財物蓋是時役非土厚給使還所以敷澤阜民俾之心歸樂土也
(80) 克取遼東時大宴群臣故喪師諭曰明帝不知足侵奪我國失土朕仰承一襲酒天春得至斯者亦賴爾諸臣之力賜衣一卮豈足酬功哉臣阿肅
(81) 諭諸將太宗于出師征明時扇納涼勤恤軍士引宋將揮事為誡
(82) 定講和太宗與袁崇煥書書式謂揆以義酌以理深斥明人輕慢之罪
(83) 明天啟朝最為庸闇太祖諭諸貝勒曰觀古今載籍國雖大而氣數(shù)將終則君臣庸閽紀綱倒置以至滅亡今明災異疊見其君臣不務修省終必致矣覘國幾先所以為天之罰圣哲也
(84) 祖大壽于大淩河破時來降年錦州太宗遣歸錦州大壽中變復困守有既下大壽乃終降臣胡高望
(85) 道張春太宗破大淩河生擒明監(jiān)軍見上不屈賜以珍饌班師人舉動賜宴勵臣節(jié)命坐諸降將上圣所以而立人倫也
(86) 明遣備禦蕭伯芝來偽稱大臣乘八人輿語多不遜太祖曰虛言恐喝何以禮為不視其書遣之還
(87) 宗圍明太北京明寧遠巡撫袁崇煥入援監(jiān)故作上授密計于高鴻中等令守所獲明楊太耳語云今日撤兵乃有密約上計頃單騎向敵有二人來見意袁巡撫此事可立就矣楊太監(jiān)佯臥竊聽縱之還告明崇禎帝疑崇煥殺之
(88) 圍錦州太宗明總兵趙率教閉門不出立城上言曰勝敗豈有常聽天而已太宗斥之曰爾敢援天出大言乎我惟爾果勇上天所命是以沈陽遼東撫寧俱屬于我猛何不出戰(zhàn)乃如野獾匿穴狂嗥自得不知獵人鍬钁一加如探囊中物耳臣吉夢熊
(89) 漢軍大臣佟圖賚等請因天時順人事直取明北京太宗諭曰取北京如伐大樹先從旁斫削則大樹自仆今明精兵已盡我兵力日強四圍縱略嗣后北京可得矣
(90) 天聽三年大兵太宗以明國屢背盟誓親統(tǒng)征明入洪山口克遵化城遂由薊州進征燕京城移太宗駐營城北土城關之東率諸貝勒環(huán)閱燕京駐南海子進軍距關廂二里諸貝勒屢請攻城倘失太宗諭曰朕仰承百城天春攻城必克但所慮者我一二良將即得亦不足喜遂止弗攻
(91) 我軍先克明良鄉(xiāng)固安房山等處復擊敗明兵于永定門南議和命巴克什達海愛巴禮赍書與明大軍遂向永平由山海關班師
(92) (盛京城門凡八東曰內(nèi)治西曰外攘即一命名而治天下之理悉蘊于是矣)。(御制)
(93) 滿洲初無字以蒙古太祖命巴克什額爾德尼噶蓋字合我國語音增圈點成文頒布裁定國書
(94) 先是我國出兵校獵各隨族黨屯寨而行每人各出一矢十矢領以一長稱為牛錄辛丑年以徠服人眾編三百人為一牛錄其長稱牛錄額真乙卯年設甲喇額真轄五牛錄又設固山額真轄五甲喇左右設兩梅勒額真初設黃白紅藍四旗后參用其色鑲之共為八旗
(95) 天命十一年設八旗大臣天聰三年定文館職司五年設六部六年定城守官三年考察之例八年定八旗職官名十年更定內(nèi)三院崇德元年定內(nèi)院官制設都察院二年設八旗議政大臣三年設理藩院定部院制八年設禮部蒙古理事官臣葉觀國
(96) 祖乙卯太年定八旗軍制定行軍太宗天聰三年三月定軍令于外藩八月賞罰例五年定出征軍制崇德八年定軍律
(97) 天命五年六月設納言之木于門外天聰五年令貝勒大臣盡言直諫
(98) 天命二年令詳慎訟獄天聰九年禁徇私枉斷崇德元年肆赦
(99) 年令群太祖乙卯臣舉賢才五年令貝勒大臣子弟就學三年授舉人生員官階優(yōu)免丁役臣王懿脩
(100) 天聰六年行新定朝儀崇德元年行部太廟薦新禮三年諭禮申明禁令八年定內(nèi)外相見禮
(101) 天聰元年發(fā)帑賑饑二年發(fā)帑資民嫁娶崇德二年諭貸粟貧民六年以歲歉備荒事諭行例
(102) 太太祖甲寅年令國人屯田曠土元宗天聰九年禁濫役妨農(nóng)崇德年禁屯積米谷令及時耕種二年令各屯堡及時劭農(nóng)
(103) 天命八年勖諸貝勖群臣勤職十一年勒母習逸樂崇德二年諭諸王諭諸大臣勤修國政七年銘貝勒勤修政事臣茅元
(104) 浮雪沾太祖嘗出獵雪初霽恐草上濡擷衣而行侍衛(wèi)等私語曰之笑曰上何所不有而惜一衣耶衣賜汝太祖聞吾豈無衣而惜之吾常以等與其被雪沾濡何如鮮潔為愈躬行節(jié)儉汝等正當效法耳
(105) 順治元年四月命睿親王統(tǒng)大軍定中原值流賊李自成破明北京吳三桂致書乞師除暴王遂整旅入關臣鄭際唐
(106) 睿親王擊敗賊將唐通于一片石入山海關李自成率馬步二十馀萬列陣以待是日大風迅作沙塵蔽天王令軍士呼噪者三風遂止奮擊大敗賊眾追殺至四十里自成遁走王直趨燕京以捷書馳奏
(107) 李自成既西竄睿親王至燕京故明文武官出迎五里外王進朝陽門老幼焚香跪迎眾以明鹵簿御輦陳皇城外啟王乘輦王固辭乃以王儀仗前列乘輦入武英殿故明眾官皆拜賀王定議都燕即具疏恭迎世祖駕至燕京定鼎
(108) 自古得天下者如唐宋皆前朝大臣躬行篡奪漢明雖以兵取而漢為亭長明亦元民皆干犯名分未有如我朝與明鄰國興師本以復仇入關且為破賊明已失之天下我朝得之賊手光明正大亙古無倫
(109) 實錄皇上每日夙興恭讀周而復始者數(shù)十年臣嚴列圣福
(110) 年四皇上于癸亥甲戌戊戌癸卯次恭詣盛京展謁
(111) 崇德元年等貝勒大臣太宗御翔鳳樓集諸王命內(nèi)弘文院大臣讀金世宗本紀語悉遵諭以金世宗奮圖法祖勤求治理衣冠言舊制時時練習騎射垂訓至切后世漸至懈廢忘其騎射以致傾危又諄諄以改滿洲衣冠效漢人服飾忘舊制廢騎射為戒垂示萬世子孫至為明切乾隆十七年臥碑皇上恭讀實錄敬述訓諭立于箭亭俾子孫臣庶皆遵聽母忘以綿億載丕緒
(112) 乾清宮敬貯舊本乃盛京時太祖實錄戰(zhàn)圖八冊皇上以尊藏之帙子孫不能盡見因于辛丑春送本以一本貯上書房一本恭命依式重摹二盛京敬藏并題御制敬詩什
(113) 事一御制卯歲篇癸太祖己未年薩爾滸之戰(zhàn)書命鐫立清漢字碑于其地以志臣戴心鴻勛亨
(114) 祖功御制盛京賦萬言述大文博皇道為萬古第一
(115) 部首御制全韻詩以上下平聲三十詠我朝祖宗盛德大業(yè)
(116) 乾隆戊戌王之特旨以定鼎初睿親功最大身后受謗為之昭雪復其王爵仍世龍罔替又開國功王中如禮鄭豫肅諸親王及克勤郡王后經(jīng)改封者皆仍還原封之號以彰勛伐且令其后人睹名思義念祖抒忠臣程昌期
(117) 乾隆二十九年裒舉上特諭開國時有軍功之王公等事跡纂為宗室王公勛績表傳
(118) 編纂蓋崇德方略皆本于直事核開國實錄元年所輯文足資垂信舊藏恭繕開國實錄系以滿洲蒙古漢字三體盛京翔鳳樓后貯內(nèi)庫皇上命于頤和殿之后建敬典閣移奉方略成太祖以下歷朝實錄永世尊藏茲錄一分亦貯此閣
(119) 明臣紀載我典朝事跡如黃道周博物匯之類證命館臣擇其書中有可采可辟者節(jié)取辨附識方略各卷之末以徵信實
烏魯木齊驛壁 清 · 伍彌泰
五言律詩
撮目孤城上,蒼茫見四郊。
斜陽高樹頂,殘雪亂山坳。
牧馬嘶歸櫪,啼烏倦返巢。
秦兵真耐冷,薄暮尚鳴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