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202—1279 【介紹】: 元洛陽人,字公茂,號敬齋,又號雪齋。少力學。楊惟中與之見元太宗。太宗七年,從蒙古軍南下,訪求儒、道、釋、醫(yī)、卜人才。于德安得名儒趙復,程朱理學書籍始得傳至北方。為燕京行臺郎中,時牙魯瓦赤行臺,惟事貨賂,遂棄官去。旋應忽必烈聘,言治國之道。憲宗欲使忽必烈盡領(lǐng)漢地,樞勸之謝絕,以免他日悔而見奪。從滅大理,陳宋太祖遣曹彬取南唐不殺一人事,大理民得完保。世祖即位,授東平宣撫使,改大司農(nóng),拜中書左丞。滅宋之役,又反復陳堅止殺之詔,又請禁宋鞭背、黥面等刑。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卒謚文獻。元詩選
樞字公茂,號雪齋,營州柳城人。后遷洛陽。少篤于學,自期甚高。宋內(nèi)翰九嘉識其有王佐略。歲壬辰,楊中書惟中與偕覲元太宗,為燕京行臺郎中,未幾辭去。歲庚戌,元世祖召居潛邸。中統(tǒng)元年,拜東平宣撫使。明年,召拜太子太師,辭不受,改大司農(nóng)。四年,拜中書左丞。至元五年,出僉河南行省。十年,拜昭文館大學士,詳定禮儀事。十三年,拜翰林學士承旨。十七年薨,年七十八。元貞二年,贈榮祿大夫、少師。至大三年,追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封魯國公,謚文獻。初,雪齋與惟中從太子闊出南征,軍中得名儒趙復,始得程朱之書。后棄官攜家來輝,中堂龕孔子容,旁垂周、兩程、張、邵、司馬六君子像,讀書其間。自板諸經(jīng),散之四方。時河內(nèi)許衡平仲、廣平竇默漢卿并在衛(wèi)。雪齋時過漢卿茅齋,而平仲亦特造蘇門,盡室相依以居,三人互相講習,而北方之學者始聞進學之序焉。許參政有壬曰:皇元啟運,道復隆古,倡而鳴者為雪齋姚公。蓋宋、金之際,兵燹頻仍,版帙散亡殆盡,獨首唱經(jīng)學,闡明斯道,厥后名儒接踵而出,氣運昌隆,文章爾雅,推回瀾障川之功,論者謂文獻公不在禹下云。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建昌軍南豐人,字道子,一作字師孔。曾易占九世孫。入太學,有文譽。理宗寶祐中,丁大全秉政,逐右丞相董槐。唯與同舍生陳宜中、黃鏞、劉黻、林則祖、陳宗六人上書攻大全,被削籍,編管崖州。大全敗,免歸。時稱唯等六人為六君子。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邛州蒲江人,字不妄。高稼子。理宗紹定二年進士。李心傳修四朝史,辟為史館校閱,分修光、寧二帝紀。因言事,忤宰相史嵩之,出為外官。淳祐六年復以論史嵩之事被排出外。歷福建路計度轉(zhuǎn)運副使,為宰相丁大全之黨誣劾,奪職降官,大全罷,事始得白。恭帝德祐元年累官至參知政事,為宰相留夢炎乘間罷去。有《詩膚說》、《恥堂文集》等。全宋詩
全宋文·卷七九四五高斯得,本名斯信(《鶴山大全集》卷五八《高不妄字說》),字不妄,邛州蒲江(今屬四川)人。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進士,授利州路觀察推官。端平末佐李心傳修四朝史。因冬雷封事忤史嵩之,出通判紹興府,踰年添差通判臺州。淳祐初召為太常博士,遷秘書郎。以言事出知嚴州。遷浙東、湖南提點刑獄。召為禮部郎中,逾年,出為福建路計度轉(zhuǎn)運副使。度宗即位,以秘書監(jiān)召,擢起居舍人,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兼侍講。出知建寧府。度宗卒,陳宜中入相,以權(quán)兵部尚書召,累遷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因處置賈似道事為留夢炎所構(gòu),罷。有《恥堂文集》等,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恥堂存稿》八卷。《宋史》卷四○九有傳。 高斯得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簡稱殿本)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高斯得(一二○一——?),本名斯信,字不妄,號恥堂,稼子,蒲江(今四川蒲江)人。少從李坤臣學,舉紹定二年進士。父死事于沔,奉遺骸以歸,無意仕進。李心傳方修四朝史,辟為史館???。屢言事,群憸悚懼,合力排擯斯得,出知嚴州。度宗即位,辟為秘書監(jiān)。度宗崩,以權(quán)兵部尚書召。擢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進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以論賈似道誤國得罪,留夢炎乘間罷之。宋亡,隱居苕霅間而卒。著有《詩膚說》、《儀禮合抄》、《增損刊正杜佑通典》、《徽宗長編》、《孝宗系年要錄》、《恥堂存稿》等。見《宋史》卷四○九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275 【介紹】: 宋紹興新昌人,字仲潛,一字伯晦,號修齋。寧宗嘉定十三年進士。度宗咸淳初,累官參知政事。十年,為左丞相兼樞密使。恭帝德祐元年,自請罷相回鄉(xiāng)招募忠義抗擊元兵,未許。又言賈似道專權(quán)誤國之罪,始降詔切責似道。尋進平章軍國重事,因素與陳宜中不協(xié),罷相奉祠。有《言子》。
王爚,字仲潛,一字伯晦,新昌(今屬浙江)人。寧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進士。知常熟縣。理宗紹定四年(一二三一),通判泰州,歷知滁州、瑞州。淳祐五年(一二四五)遷淮西總領(lǐng)。六年,為尚書左司員外郎。七年,出為福建提刑,知溫州、寧國府。累官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為左丞相?!?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八有傳。全宋文·卷七六七九
王爚(?——一二七五),字仲潛,一字伯晦,新昌(今浙江新昌)人。嘉定十三年進士,歷知常熟縣,通判泰州,知滁、瑞二州。淳祐中遷太府寺丞、戶部郎官、秘書少監(jiān),出為福建提點刑獄,知溫州、寧國府。寶祐元年權(quán)禮部侍郎,兼國史編修。奉祠,提舉宮觀。景定初任吏部侍郎,遷禮部尚書,徙吏部,出知平江府。度宗立,拜同知樞密院事,咸淳二年,除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復出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大使。十年,拜右丞相。德祐元年擢左丞相,進平章軍國重事。與陳宜中不協(xié),罷政充醴泉觀使。同年卒。編有《言子》三卷(存)。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九,《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續(xù)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九、二○、二一。《宋史》卷四一八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宗室,南渡后寓居婺源,字古談。理宗寶祐四年進士。授無錫知縣。嘗移書責賈似道誤國,不報,遂歸隱終老。文天祥、陳宜中、陸秀夫皆稱譽其為人。有《隱意集》。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1217—1276 【介紹】: 宋溫州樂清人,字聲伯,號蒙川、質(zhì)翁。少讀于雁蕩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試入太學。以上書忤執(zhí)政,安置南安軍。及還,復極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慶軍節(jié)度掌書記,由學官試館職。歷監(jiān)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書兼工部尚書、中書舍人。元兵陷臨安,陳宜中謀擁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羅浮病卒。有《蒙川遺稿》。
劉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聲伯(一作升伯),號質(zhì)翁,學者稱蒙川先生,樂清(今屬浙江)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入太學,時年三十四。時太學生伏闕上書攻丁大全,首署其名,追送南安軍安置,丁貶還太學。景定三年(一二六二)進士,以對策忤賈似道,授昭慶軍節(jié)度掌書記。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召為秘書正字。三年,遷校書郎(《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除監(jiān)察御史。六年,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七年,召權(quán)刑部侍郎(《寶慶四明志》卷一)。累遷中書舍人,吏部尚書。恭帝德祐初隨二王入廣。二年(一二七六),拜參知政事(《宋史》卷四七《瀛國公本紀》),行至羅浮病卒。著作已散失,后由其弟應奎收集詩文殘稿編為《蒙川先生遺稿》四卷。事見本集卷首《朝陽閣記》,《宋史》卷四○五有傳。 劉黻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蒙川遺稿》為底本,校以清丁丙跋明抄本(簡稱明抄本,藏南京圖書館)等。全宋文·卷八一五七
劉黻(一二一七——一二七六),字聲伯,一字升伯,號蒙川,又號質(zhì)翁,溫州樂清(今浙江樂清)人。淳祐十年年三十四,試入太學,翕然有稱。率同舍生上書攻丁大全,送南安軍安置。后登景定三年進士第。咸淳三年拜監(jiān)察御史,改正字,歷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知慶元府。八年,除刑部侍郎。九年試吏部尚書、兼中書舍人。丁母憂歸。德祐二年,衛(wèi)王是立為帝,召黻為參知政事,隨入廣。及羅浮,以疾卒,謚忠肅。著作存《蒙川先生遺稿》十卷。見《宋史》卷四○五本傳,又卷四七《瀛國公紀》。
人物簡介
吳浚(?~一二七七),字允文,旴江(今江西南城)人。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文天祥以同都督出鎮(zhèn)江西時,浚為其軍參贊。次年于汀州降元,未幾奉元軍命至漳州勸降天祥,被縊殺(《宋史》卷四一八《文天祥傳》)。有《吳允文集》一卷。今錄詩三十三首。全宋文·卷七九二九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279 【介紹】: 宋涿州范陽人。由小校積功至都統(tǒng)。元兵來攻,提所部兵入衛(wèi)臨安,與劉師勇等拒元軍于焦山,兵敗。臨安危急時,欲與文天祥背城一戰(zhàn),為丞相陳宜中所阻。臨安失守,率部入海。從二王入福州,與陸秀夫等立趙是為帝,后又與陸秀夫等立趙炳于碙洲。拜少傅、樞密副使,封越國公。元兵攻崖山,與元將張弘范決戰(zhàn)海上,兵敗突圍出,遇颶風壞舟,溺死平章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