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感知賦》,隴西李翱作,其感梁補闕肅也。
《后感知賦》,南陽趙湘作,其感羅著作處約也。
端拱二年秋九月,湘窮悴在衢,適羅君銜欽恤之命南來。
湘始聞羅君好詩,復以王命迅遽,罔以留駕,不暇以所為文為贄,但獻詩二軸。
就館一見,稱賞過分。
且曰:「當垂名爾,豈止博一第、換一官而已!
余當力薦子之善于公卿大夫之前也」。
逮夫去衢赴輦下,過蘇、杭、揚、泗之間,逢知識之士,往往不語他事,而騰口振齒,首鼓其名。
南北之人有來衢言是事,時時聞之。
踰一年,羅君不祿,湘不幸也。
又一年,湘由再舉抵京師,復于朋友間聞君吹唱之聲,猶在耳也;
又聞以湘章句題公卿屋壁間。
其志也,蓋欲使王公大人共知之,然后共成之。
聆其說,酸腑墮睫,不知身之所以處也。
嗚呼!
知己不易得也。
羅君當時之譽確然,未嘗輕許,湘也何人,獲譽如是!
得非天與之而又奪之耶?
所以恨者,惟始一見,未得盡贄文藝,是所贄之淺而受知之深矣。
茍?zhí)焓诹_君,使湘再見,得罄所有,羅君必當直薦于明天子之前,況于公卿大夫乎!
不知梁肅之知李翱能如是乎?
噫!
趙湘之賢不如李翱,羅君之知踰于梁肅,是使湘泣血增感,不知天之奪羅君耶?
厄趙湘耶?
因作《后感知賦》,比夫翱之作,或辭有所淺,而感有所深者,亦無多愧也。
其辭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