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釋覺先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簡介

全晉文
曇諦,本康居人,居吳興烏程之千秋里,后徙故鄣之昆山。義熙七年卒,有集六卷。(案:《隋志》列曇諦于慧遠之前,丘道護作《曇諦誄》以為義熙七年五月卒。道護與曇諦友善,必不有誤?!?a target='_blank'>高僧傳》七《神僧傳》三作宋元嘉末卒,恐未可據(jù)?!端逯緯抑B集》《丘道護集》皆列于晉,不列于宋,足以明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生康氏。
其先康居人。
漢靈帝時。
來歸關(guān)中。
漢末大亂。
移吳興。
父肜。
初為冀州別駕。
母黃氏夢。
僧呼之。
以麈尾鐵鏤書鎮(zhèn)寄之。
覺而兩物俱在。
于是大驚。
已而生諦。
諦五歲。
母以兩物視之。
乃軒渠笑曰。
是秦王餉我者耳。
母曰。
汝省所置之處乎。
諦罔然曰。
不憶。
十歲即棄家。
凡所悟解。
不由師訓。
嘗隨肜如樊鄧。
過關(guān)中。
輒名呼?。
僧主?咄曰。
童子而名我。
誰使之耶。
曰向者忽念我沙彌。
為眾僧擷蔬。
而野彘適傍其足。
然沙彌者。
似是阿上。
偶識其名。
不覺失聲耳。
?大怪訝以問肜。
肜敘本末。
出麈尾鐵鏤書鎮(zhèn)視之。
?泣曰。
覺先師。
昔為姚萇講法華經(jīng)時。
我為都講。
二物萇所供者也。
且擷蔬傷足。
事皆可驗。
因復(fù)追計宏覺沒時。
正寄物之日也。
諦閱經(jīng)過目成誦。
晚入虎丘山寺。
講法華大品維摩。
各十五會。
游戲于易春秋左傳。
工文章。
有集六卷。
性嗜山水。
定居章昆山。
澗飲二十馀年。
以宋元嘉末沒。
閱世六十。
所依師。
史亡之云。
釋慧詢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慧詢。
字謀道。
號月堂。
其先永嘉陳氏。
寓居四明昌國之胊山。
母夢異僧而娠。
八歲出家祖印院。
初授法華。
數(shù)遍即能成誦。
嘗歸省。
祖母諭之曰。
汝已去家。
當學吾州忠佛子。
初謁南湖澄炤。
以卓立稱至東掖。
有忌之者群噪之。
師曰。
佛法大義。
有疑即問。
何必見嫉。
即往依圓辯。
聞性惡即具之旨。
名體不轉(zhuǎn)之妙。
一家圓頓。
深有悟入。
紹興末。
出主法昌。
遷凈名普和。
嘗持缽海岸遇盜。
師正色曰。
汝輩。
所欲者財耳。
盡與之。
因諭以善惡業(yè)報。
盜為感動。
歸物悔過而去。
凈名無徒。
每對海山。
為鬼神講維摩經(jīng)。
屢感神應(yīng)。
乾道五年。
遷主南湖。
負笈之士。
自遠而至。
幾莫能容。
丞相魏??。
與師為道契。
嘗問世間相常住之旨。
師曰。
得非以四時代謝為疑乎。
曰然。
師曰。
窮過去。
極未來。
雖有代謝。
而此理常住。
淳熙六年冬。
忽告眾示疾。
慰問者群至。
見門學則勉其進德。
士官則囑其護法。
聞?wù)咩と弧?div id="kky8b0y"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527_0_61_comment'>
趺坐泊然而化。
眾以歷代窆全身。
唯剃發(fā)以酬師志。
逾月視其發(fā)。
舍利可掬。
師坐必端直。
行不傍視。
雖靜處密室。
必披袈裟講說。
不事著述。
學者。
多于聽次筆記之。
禪課有常。
未嘗以事廢制。
學者未二十夏。
不許出世。
躁進之風。
為之一戢。
系曰。
月堂傳道。
直欲追配古人。
非徒塞責。
每曰。
以語之相似而證其言。
以資之善記而駕其說。
皆非所以說法也。
惟自悟心宗。
而宣演之。
庶得祖師之傳。
吾求悟門切。
勿自畫。
習臺人大病處。
數(shù)語道盡。
月堂知本矣。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號松源,俗姓吳,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二十三歲受戒于大明寺。首謁靈石妙禪師,繼見大慧杲禪師于徑山。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臨安西湖白蓮精舍,此后遍歷江浙諸老宿之門。后入閩見乾元木庵永禪師,逾年,見密庵于衢之西山,從之移蔣山、華藏、徑山。密庵遷靈隱,命為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陽山澄照寺。后徙江陰軍君山報恩之光孝寺、無為軍冶父山實際寺、饒州薦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寧宗慶元三年(一一九七),詔住臨安府景德靈隱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眾。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為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禪師法嗣。有《松源崇岳禪師語錄》二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事見《語錄》及所附陸游撰《塔銘》?!〕缭涝姡暂嬜浴墩Z錄》者編為一卷,以《語錄》卷下單編之偈頌贊及他書所錄編為另一卷。
全宋文·卷五四二五
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字松源,俗姓吳,處州龍泉(今浙江龍泉)人。年二十三,受戒于天明寺,首造靈石妙禪師,繼見大慧宗杲于徑山,謁應(yīng)庵華公于蔣山。隆興二年,始得度于臨安西湖白蓮精舍。自是遍歷江浙諸大老之門,謁乾元木庵永禪師、密庵禪師,侍密庵住蔣山、華藏、徑山。木庵遷靈隱,遂為堂中第一座。旋出世,遷江陰之光孝、無為之冶父、饒之薦福、明之香山、平江之虎丘。慶元三年,詔住靈隱,居六年,法席鼎盛,退居東庵。以嘉泰二年八月卒,年七十一。所著有《松源崇岳禪師語錄》二卷(存),編有《密庵禪師語錄》(存)。見《渭南文集》卷四○《松源禪師塔銘》,《補續(xù)高僧傳》卷一一,《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一五。
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崇岳字松源。處州龍泉吳氏子也。隆興二年得度于杭之西湖白蓮精舍。參方最久。后謁密庵杰和尚。聞室中問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話。忽大悟遂得心印。因密庵還靈隱命居第一座。久之出世首住平江澄照。次居江陰光孝饒之薦福明之香山。寧宗慶元三年詔住靈隱三易寒暑。乞老退居寺之東庵。嘉泰二年八月四日手書別公卿。垂語示學者曰。有大力量人。因甚抬腳不起。又曰。開口不在舌頭上。貽囑弟子以闡法是務(wù)。乃書偈曰。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zhuǎn)玄關(guān)。佛祖罔措。加趺而逝。壽七十一。臘四十。塔全身于北高峰之原。得法者香山光睦云居善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崇岳。
號松源。
處州龍泉吳氏子。
幼不好弄。
稍長慕出世法。
二十三。
棄家衣掃塔。
服受五戒。
首造靈石妙公。
繼見大慧杲禪師于徑山。
久之。
大慧升堂。
稱蔣山應(yīng)庵華公。
為人徑捷。
師聞之。
不待旦而行。
既至入室。
未契。
退愈自奮勵。
中夜自舉狗子無佛性話。
豁然有得。
以扣應(yīng)庵。
庵舉世尊有密語。
迦葉不覆藏。
師云。
鈍置和尚。
庵厲聲一喝。
自是朝夕咨請。
庵大喜。
以為法器。
說偈勸使祝發(fā)。
棟梁吾道。
隆興二年。
師始得度于臨安西湖白蓮精舍。
自是遍歷江浙諸大老之門。
罕當其意。
乃浮海入閩。
見木庵永公。
木庵。
舉有句無句如藤倚樹。
師云。
裂破。
木庵云。
瑯琊道好一堆爛柴聻。
師云。
矢上加尖。
如是應(yīng)酬數(shù)反。
木庵云。
老兄下語。
老僧不過如此。
秪是未在。
他日拂柄在手。
為人不得。
驗人不得。
師云。
為人者。
使博地凡夫。
一超入圣域。
固難矣。
至于驗人。
打向面前過。
不待開口。
已知渠骨髓。
何難之有。
木庵舉手云。
明明向汝道。
開口不在舌頭上。
后自知。
逾年見密庵于衢之西山。
隨問即答。
密庵微笑曰。
黃楊禪爾。
師切于明道。
至忘寢食。
密庵移住蔣山華藏徑山。
皆從之。
一日密庵入室次。
問傍僧。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師侍側(cè)。
豁然大悟。
乃云。
今日方知木庵道開口不在舌頭上。
自是機辯縱橫。
鋒不可觸。
木庵遷靈隱。
遂命師為第一座。
旋出世于平江澄炤
為密庵嗣。
遷江陰之光孝。
無為之冶父。
饒之薦福。
平江之虎丘。
皆天下名山。
惟冶父最寂寞。
又以火廢。
師一臨之。
四方名衲踵至。
棟宇亦大興。
人謂師能使所居山大。
慶元丁巳。
被旨住靈隱。
居六年。
道盛行。
得法者眾。
法席為一時冠。
而師有棲隱之志。
即上章乞罷住持事。
上察其誠許之。
退居東庵。
俄屬微疾。
猶不少廢唱道。
忽垂一則語。
以驗學者。
曰。
有力量人。
為甚么抬腳不起。
開口不在舌頭上。
又貽書諸嗣法。
囑令傳持大法。
因書偈曰。
來無所來。
去無所去。
瞥轉(zhuǎn)玄關(guān)。
佛祖罔措。
跏趺而寂。
實嘉泰二年八月四日也。
得年七十有一。
坐夏四十。
徒輩奉全身。
塔于北高峰之原。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六
禪師名崇岳。
號松源。
乃龍泉吳氏子也。
師事密庵。
得法后。
凡七豎剎竿。
有嗣一十二人。
人各有名。
岳為人重。
嘿每見貴客。
則問曰。
大力量人。
因甚抬腳。
不起見禪流。
則問曰。
明眼衲僧。
因甚腳跟紅線不斷。
有對者輒哂而顧之。
時稱岳得應(yīng)庵之機得密庵之用云。
蓋岳早歲厭塵棄家。
以白衣參靈石妙。
不契即上徑山。
徑山萬指軒騰。
岳隨眾末聽妙喜杲和尚說法。
蒙無所知。
但聞杲盛贊。
當今應(yīng)庵真得臨濟正傳。
岳輒走參應(yīng)庵。
應(yīng)庵益難近。
岳乃奮勵。
垢面露肘。
不暇恤。
應(yīng)庵憐之示岳曰。
世尊有密語。
迦葉不覆藏。
岳隨聲進曰。
鈍置和尚。
應(yīng)庵喝之。
岳有省。
應(yīng)庵笑曰。
者俗漢成得甚么。
岳乃求剃發(fā)。
時年三十矣。
既受滿分戒。
入閩見木庵永。
永諦視曰。
樹倒藤枯。
知落處么。
對曰。
裂破。
曰。
瑯琊道好一堆柴聻。
對曰。
矢上加尖。
永休去。
于是岳益自負。
永曰。
公每下語。
老僧不能過。
其如未在。
他日拂柄在手。
為人不得。
驗人不得。
岳曰。
為人者。
使博地凡夫。
一超入圣。
固難矣。
驗人者。
打向面前過。
不待開口。
已知骨髓。
何難哉。
永舉手反覆曰。
明明向你道。
開口不在舌頭上。
岳憤去之。
出嶺逢二道者。
耦坐評論諸方。
岳所舉心肯者。
道者皆拂之。
岳曰。
如是則誰可君意。
道者以指。
書密庵不凡四字。
岳已知密庵為人。
遂至衢之西山。
折節(jié)事之。
幾進商略。
密庵幾笑之。
岳復(fù)心疑。
乃至密庵移居雙徑。
于入室時始徹。
木庵道。
開口不在舌頭上。
久之出世澄炤
演唱宗乘。
以報密庵。
湖海以岳言行無欺。
多從之。
遷光孝。
遂有大名。
慶元間。
詔移靈隱。
蓋晚年也。
是時門弟有文禮輩。
已闡化大方。
岳仍升堂入室。
從未以風晨雪夕不打參鐘嘗以秘魔擎叉語。
接謙頭陀。
以有賊無贓語。
接肇道者。
以心學無聞?wù)Z。
接陸游樞密。
游得證后。
隱鏡湖。
自稱放翁。
嘉泰壬戌秋。
岳年七十有一。
忽召眾言別。
有偈曰。
來無所來。
去無所去。
瞥轉(zhuǎn)玄關(guān)。
佛祖罔措。
跏趺脫去。
塔于北高峰。
岳居靈隱時。
與密庵尊嚴無異。
初密庵居靈隱。
岳首眾僧。
密庵常稱疾。
闔戶不許通謁。
潛上座竊議之。
岳曰。
不然。
師嚴道尊千古。
明鑒當今。
汲引豪貴者。
將謂行道建立為心。
殊不知禮。
輕則慢易生。
辭繁而情識長。
塵勞卜度。
安有了期。
緇俗既為道而來。
必發(fā)露真心。
至誠激切。
然后一言入耳。
永為道種。
兜率悅之待張無盡。
葉縣省之接浮山遠。
是也。
若區(qū)區(qū)老婆禪。
何足重哉。
贊曰。
岳公以白衣有省。
于應(yīng)庵語下。
固非草草矣。
終乃死心于密庵。
其祖父壸奧。
如樊將軍擁盾入鴻門。
孰得而禦之。
故驅(qū)耕奪食。
于分座靈隱時。
班班著聞見焉。
不然。
彼天目禮輩。
各抱奇志。
其甘入公彀中哉。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五
釋崇岳,字松源,龍泉吳氏子也。幼卓犖不凡,長慕出世法。年二十三,棄家依埽塔服。謁大慧杲于徑山,杲稱應(yīng)庵華為人徑捷,岳聞之即行,晨夕咨請。應(yīng)庵大喜,以為法器,勸令祝發(fā),棟梁吾道。隆興二年,得度于杭之西湖白蓮精舍,參方最久,后謁密庵杰。聞室中問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話,忽大悟,遂得心印。因密庵還靈隱,命居首座。久之,出世首住平江澄照,次居江陰光孝、饒之薦福、明之香山,最后居虎邱,道化盛行,得法者眾。寧宗慶元三年,詔住靈隱,三易寒暑,以老乞退,居寺之東庵。嘉泰二年八月四日,手書別公卿,垂語示學者,曰:“有大力量人,因甚抬腳不起?”又曰:“開口不在舌頭上。”遺囑弟子以闡法是務(wù),乃書偈曰:“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瞥轉(zhuǎn)玄關(guān),佛祖罔措?!滨术枚拧燮呤?,臘四十,塔全身于北高峰之原。得法者,香山光睦、云居善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明間江西臨川人,字彥初。官至嚴州同知。一說為翰林待制。明初臨川詩派,瑾與揭軌、張可立、甘復(fù)皆善學唐人詩風,時評瑾詩如美女簪花。
明詩紀事·甲簽·卷十七
瑾字彥初,臨川人。
明初嚴州同知。
(《國雅》:甘二守彥初,思頗清僻,如「一瓢風外樹,雙屐雨中山」,「白草交河道,清笳捕虜營」,「錦衾成獨旦,羅扇覺先秋」,亦是高唱。
列朝詩集》:甘瑾馀干人。
元末張承旨翥僑居云錦山中,與彥初及張可立、甘克敬往返甚數(shù)。
評彥初詩如「美女簪花」,可立如「貞婦守節(jié)」。
彥初入國朝為嚴州同知,或云翰林院待制,皆未詳也。
或云臨川人。
田按:彥初詩集不傳,他本所選者多五七言近體,馀從朱性父《珊瑚木難》見彥初《植芳堂》詩,題名鄱陽甘瑾作,豈流寓不常,錄詩者以所在題之耶?
《明音類選》、《光岳英華》均題作馀干人。
彥初律體音節(jié)高亮,是錢、郎一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