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鄧綰

相關(guān)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
初名獻(xiàn)能。
時稱鴻碩先生。
嘉祐二年進(jìn)士。
熙寧末,為秘書丞、通判梓州。
鄧綰薦為臺官,不就,退居二十年。
后范祖禹薦于朝,官終祠部郎中。
有《春秋通解》、《馮安岳集》。
全宋詩
馮山(?
~一○九四),字允南,初名獻(xiàn)能,安岳(今屬四川)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jìn)士(《兩宋名賢小集》卷七五《安岳吟稿》序)。
神宗熙寧中為秘書丞、通判梓州。
九年(一○七六),鄧綰薦為臺官,不就(《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七三)。
哲宗元祐間,范祖禹薦于朝。
紹圣元年卒(《安岳集》劉光祖序),官終祠部郎中,追贈太師。
有文集三十卷,今存詩十二卷。
事見《宋史》卷三七一《馮澥傳》。
 馮山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安岳集》為底本,校以一九一五年南城李氏宜秋館刊《宋人集》乙編《馮安岳集》(簡稱宜秋館本)、清汪文柏跋清鈔本《安岳馮公太師文集》(簡稱清鈔本,藏北京圖書館)及《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安岳吟稿》(簡稱小集)。
另從《永樂大典》輯得集外詩二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七○八
馮山(一○三一——一○九四),初名獻(xiàn)能,字允南,號鴻碩先生,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人。
嘉祐二年進(jìn)士及第,與蘇軾兄弟為同年。
熙寧中,為秘書丞、通判梓州。
熙寧九年,御史中丞鄧綰舉為臺官,不就。
元祐八年,范祖禹薦于朝,次年卒,年六十四,官終祠部郎中。
著《馮太師集》三十卷(今存詩十二卷)、《春秋通解》十二卷。
見《安岳集》卷首劉安世所撰序,《范太史集》卷二五《薦馮山張舉劄子》,《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七三,《宋史》卷三七一《馮澥傳》。
馮正符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遂寧人,字信道。
從何群學(xué)。
三上禮部不第,以經(jīng)學(xué)教授梓、遂間。
閉戶十年著述,于諸經(jīng)多論解。
神宗熙寧九年,以御史中丞鄧綰薦,召試舍人院,賜同進(jìn)士出身,授晉原主簿。
鄧綰被謫,坐附會,罷官歸。
有《春秋得法忘例》,及《》、《》、《論語》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閩縣人,字景山。
仁宗皇祐元年進(jìn)士。
歷知南陵、海陵縣。
呂誨累薦知封丘縣,薦臺推,遷監(jiān)察御史。
論王安石新法不便,為鄧綰所劾,出監(jiān)陳州酒稅。
陳襄稱其為循吏,可使當(dāng)一路厚俗安民。
官至福建轉(zhuǎn)運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福清人,字士明,一字次中。
林希弟。
仁宗嘉祐二年進(jìn)士。
累官監(jiān)察御史里行。
哲宗元祐初,拜殿中侍御史,上疏論呂惠卿、鄧綰等罪,皆逐之。
官終河?xùn)|轉(zhuǎn)運使。
全宋詩
林旦,字次中,初名雄,字子明(《宋詩紀(jì)事補遺》卷一四),福清(今屬福建)人,希弟。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jìn)士(《淳熙三山志》卷二六)。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知象山縣(《寶慶四明志》卷二一)。神宗熙寧中,提舉淮南常平。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因事罷。累年簽書淮南判官。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拜殿中侍御史。出為淮南轉(zhuǎn)運副使,終河?xùn)|轉(zhuǎn)運使?!?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三有傳。今錄詩十一首。
全宋文·卷二○○六
林旦,初名雄,字子明,一字次中,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希弟。嘉祐二年進(jìn)士。熙寧三年擢監(jiān)察御史里行、判司農(nóng)寺,尋以論李定事罷,沈屈累年。元豐末,入為太常博士,工部、考工員外郎。元祐元年,御史中丞劉摯舉為殿中侍御史,遂論黜元豐諸臣。出為淮南轉(zhuǎn)運副使,歷右司郎中、太仆卿等。六年,為河?xùn)|轉(zhuǎn)運使,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三有傳。參見《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宋詩紀(jì)事補遺》卷一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3—1082 【介紹】: 宋洪州分寧人,字德占。神宗熙寧初行新法,以布衣獻(xiàn)策,受帝賞識,驟被任用,累擢檢正中書禮房公事,出任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副使。元豐初知諫院,遷知制誥兼御史中丞,坐事降為給事中。五年,受命與李舜舉往鄜延主筑永樂城。城成,夏人大舉來攻,戰(zhàn)守不利,城陷被殺。謚忠憫。
全宋文·卷二二三七
徐禧(一○四三——一○八二),字德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
熙寧初行新法,以布衣獻(xiàn)《治策》二十四篇,神宗器之,即授鎮(zhèn)安軍節(jié)度推官、中書戶房習(xí)學(xué)公事。
熙寧八年,擢太子中允、館閣??薄⒈O(jiān)察御史里行。
治趙世居獄,進(jìn)集賢校理、檢正中書禮房公事、提舉絳、隰州義勇保甲。
九年,出為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副使。
十年,令提舉兩浙路常平等事。
元豐元年,召知諫院,兼管勾國子監(jiān)。
二年,加直龍圖閣,除右正言,知渭州,以母憂不行。
服除,召試知制誥兼御史中丞。
官制行,罷知制誥,專為中丞。
五年,以言鄧綰事左遷給事中。
受詔往城永樂,種諤力阻不聽。
九月城陷,死之,年四十。
詔贈金紫光祿大夫兼吏部尚書,賜謚忠憫。
宋史》卷三三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4—1076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元澤。王安石子。性敏甚,未冠已著書數(shù)萬言。英宗治平四年進(jìn)士。作策三十余篇及《老子訓(xùn)傳》等,鏤版行世。神宗熙寧四年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受詔撰《詩義》、《書義》,擢天章閣待制兼侍講。書成,遷龍圖閣直學(xué)士,以病辭。所著尚有《論語解》、《孟子注》、《南華真經(jīng)新傳》等。
全宋詩
王雱(一○四四~一○七六),一作旁(《臨川文集》卷六○《添差男旁句當(dāng)江寧糧料院謝表》),字元澤,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安石次子。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進(jìn)士,授旌德尉,不赴。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為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六)。七年,遷天章閣待制兼侍講(同上書卷二五二)。八年,加龍圖閣直學(xué)士(同上書卷二六五)。九年卒,年三十三(同上書卷二七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七有傳。今錄詩七首。
全宋文·卷二二六九
王雱(一○四四——一○七六),字元澤,臨川(今屬江西撫州)人,王安石子。
性敏甚,未冠已著書數(shù)萬言。
治平四年舉進(jìn)士,調(diào)旌德尉。
嘗作策三十馀篇,極論天下事,又作《老子訓(xùn)傳》及《佛書義解》。
鄧綰、曾布薦之于神宗,召見,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
受詔撰《書義》、《詩義》,擢天章閣待制兼侍講。
熙寧九年卒,年三十三;特贈左諫議大夫。
有《南華真經(jīng)新傳》二十卷(存),《論語解》十卷,注《孟子》十四卷。
見《臨川集》卷八四,《東都事略》卷七九,《宋史》卷二○二、二○五,《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下,《宋元學(xué)案》卷九八,《全宋詞》卷一。
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傳》后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7—1121 【介紹】: 宋成都雙流人,字子常。
鄧綰子。
神宗熙寧間進(jìn)士。
哲宗紹圣中,為國史院編修官,撰《神宗史》。
徽宗初,力薦蔡京為相。
進(jìn)中書舍人、給事中兼侍講,修《哲宗實錄》。
遷吏部侍郎、尚書左丞、中書侍郎。
累官知樞密院事。
仿陜西弓箭手制,募邊民置刀弩手,鎮(zhèn)撫五溪蠻。
后位特進(jìn),拜少保,恩典如宰相。
全宋文·卷二七○八
鄧洵武(一○五五——一一一九),字子常,成都雙流(今四川雙流)人,綰子,洵仁弟。第進(jìn)士,為汝陽簿。紹圣中,累遷至起居舍人。徽宗初,改秘書少監(jiān),遷起居郎,力主相蔡京,進(jìn)中書舍人、給事中兼侍講,遷刑部尚書。崇寧三年,拜尚書右丞,轉(zhuǎn)左丞、中書侍郎。坐事出知隨州,歷亳州、河南府。政和中知樞密院,封莘國公。宣和元年卒,年六十五,謚文簡?!?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九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二五九六
鄧洵仁,成都雙流(今四川雙流)人,綰長子。
元符初提舉河?xùn)|路常平等事。
崇寧二年試給事中、詳定編定大禮敕令,擢翰林學(xué)士。
大觀初知河中府,遷翰林承旨、知制誥兼侍讀。
四年,除尚書右丞。
政和三年四月坐罷,守資政殿學(xué)士知亳州。
宣和中為大名府路安撫使、知大名府。
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四、禮二之二、禮一五之一三、職官五四之三二、職官六八之一六、職官七八之三三,《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二,《宋史》卷三二九《鄧綰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