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焉

相關(guān)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王商 朝代:東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廣漢郪人。
王堂曾孫。
益州牧劉焉以為蜀郡太守,有治聲。
劉誕 朝代:東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94 【介紹】: 東漢江夏竟陵人。
劉焉子。
任治書御史。
獻帝興平元年,參與其兄劉范等謀誅李傕事。
戰(zhàn)敗,與兄均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廣漢綿竹人,字茂安。
少游太學(xué),事楊厚學(xué)圖讖,還家講授。
征辟皆不就。
靈帝時征拜侍中,勸太常劉焉求為益州牧,謂京師將亂,益州有天子氣。
扶亦入蜀為蜀郡屬國都尉。
后去官還家,卒年八十二。
趙韙 朝代:東漢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00 【介紹】: 東漢末人。
益州大吏。
劉焉卒,擁立劉璋為益州刺史。
韙任征東中郎將,屯兵巴郡以備劉表。
在巴中深得民心,陰結(jié)州中大姓,于獻帝建安五年起兵擊劉璋,為璋所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19 【介紹】: 東漢末江夏竟陵人,字季玉。
劉焉子。
襲父為益州牧。
曹操加璋振威將軍。
漢獻帝建安十六年,迎劉備入蜀,使擊張魯。
明年,備還兵攻璋。
十九年圍成都,降備。
被遷于南郡公安。
后孫權(quán)取荊州,以為益州牧,駐秭歸。
尋卒。
全后漢文·卷八十二
璋,字季玉、焉第三子。獻帝遷長安,以為奉車都尉,奉使諭蜀,留不遺。興平元年,襲焉位為監(jiān)軍使者、振武將軍,領(lǐng)益州牧。建安十九年,降于劉備,遷公安。孫權(quán)克荊州,以為益州牧,駐秭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東漢末沛國豐人,字公祺。
張道陵孫。
為益州牧劉焉之督義司馬。
獻帝初平二年據(jù)漢中,以五斗米道教民,自號“師君”。
以教中“祭酒”掌地方政權(quán),雄據(jù)巴、漢垂三十年,漢以為鎮(zhèn)民中郎將,領(lǐng)漢寧太守。
地區(qū)較安定,附者甚眾。
建安二十年,曹操征之,魯奔巴中,尋出降。
拜鎮(zhèn)南將軍。
封閬中侯。
卒謚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237 【介紹】: 三國蜀陳留人,字子遠(yuǎn)。
劉焉入蜀。
劉璋時為中郎將。
劉備主蜀,壹為護軍討逆將軍。
其妹為備夫人。
諸葛亮卒,壹督漢中,任車騎將軍,假節(jié),領(lǐng)雍州刺史,進封濟陽侯。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0—829 【介紹】: 唐僧。絳縣人,俗姓寒。年十七師事惠照。代宗大歷八年納戒,謁石頭禪師,住藥山寺。憲宗元和中李翱出刺朗州,謁唯儼問道,唯儼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答之,翱頓悟。
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護法篇第五
釋唯儼。
俗姓寒。
絳縣人也。
童齔慷愷敏俊逸群。
年十七從南康事湖陽西山慧照禪師。
大歷八年納戒于衡岳寺希操律師所。
乃曰。
大丈夫當(dāng)離法自凈。
焉能屑屑事細(xì)行于布巾邪。
遂謁石頭禪師密證心法。
住藥山焉。
一夜明月陟彼崔嵬。
大笑一聲。
聲應(yīng)澧陽東九十許里。
其夜澧陽人皆聞其聲。
盡云是東家。
明辰展轉(zhuǎn)尋問迭互推尋直至藥山。
徒眾云。
昨夜和尚山頂大笑是歟。
自茲振譽遐邇喧然。
元和中李翱為考功員外郎。
與李景儉相善。
儉除諫議薦翱自代。
及儉獲譴。
翱乃坐此出為朗州刺史。
翱閑來謁儼。
遂成警悟。
又初見儼執(zhí)經(jīng)卷不顧。
侍者白曰。
太守在此。
翱性褊急。
乃倡言曰。
見面不似聞名。
儼乃呼翱應(yīng)唯。
曰太守何貴耳賤目。
翱拱手謝之。
問曰。
何謂道邪。
儼指天。
指凈瓶曰。
云在青天水在瓶。
翱于時暗室已明疑冰頓泮。
尋有偈云。
鍊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jīng)。
我來相問無馀說。
云在青天水在瓶。
又偈。
選得幽居愜野情。
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
孤峰頂。
月下披云笑一聲。
初翱與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為文會之交。
自相與述古言法六藉。
為文黜浮華尚理致。
言為文者韓柳劉焉。
吏部常論仲尼既沒諸子異端。
故荀孟復(fù)之。
楊墨之流洗然遺落。
殆周隋之世王道弗興。
故文中子有作。
應(yīng)在乎諸子左右。
唐興房魏既亡失道尚華。
至有武后之弊安史之殘。
吾約二三子同致君復(fù)堯舜之道。
不可放清言而廢儒縱梵書而猾夏。
敢有邪心歸釋氏者有渝此盟。
無享人爵無永天年先圣明神是糺是殛。
無何翱邂逅于儼頓了本心。
末由戶部尚書襄州刺史充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
復(fù)遇紫玉禪翁。
且增明道趣。
著復(fù)性書上下二篇。
大抵謂本性明白為六情玷污。
迷而不返今牽復(fù)之。
猶地雷之復(fù)見天地心矣。
即內(nèi)教之返本還源也。
其書露而且隱。
蓋而又彰。
其文則象系中庸隱而不援釋教。
其理則從真舍妄。
彰而乃顯自心。
弗事言陳唯萌意許也。
韓柳覽之嘆曰。
吾道萎遲翱且逃矣。
儼陶鍊難化護法功多。
回是子之心拔山扛鼎。
猶或云易。
又相國崔群常侍溫造相繼問道儼能開發(fā)道意。
以大和二年將欲終告眾曰。
法堂即頹矣。
皆不喻旨。
率人以長木而枝柱之。
儼撫掌大笑云。
都未曉吾意。
合掌而寂。
春秋七十云。
系曰。
嘗覽李文公復(fù)性二篇。
明佛理不引佛書。
援證而徵取易禮而止。
可謂外柔順而內(nèi)剛逆也。
故曰。
得象而忘言矣。
經(jīng)云。
治世語言皆成正法者。
李公有。
儼公一笑聲徹遐鄉(xiāng)。
雖未勞目連遠(yuǎn)尋而易例有諸。
隆墀永嘆遠(yuǎn)壑必盈。
道感如然不知其然也。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韓。絳縣人。童齔慷慨。敏俊逸群。年十七。薙染慧照禪師。大歷八年。納戒于衡岳希操律師所。乃曰。大丈夫。當(dāng)離法自凈。焉能屑屑事細(xì)行于布□耶。遂謁石頭禪師。密證心法。住藥山焉。一夜明月陟山巔大笑一聲。聲應(yīng)澧陽東九十許里。其夜澧陽人。皆聞其聲。盡云是東家。明辰展轉(zhuǎn)尋問。直至藥山。徒眾云。昨夜和尚山頂大笑是歟。自茲振譽。遐邇喧傳。元和中。李翱為考功員外郎。坐李景儉謫。出為朗州刺史。翱閑來謁儼。遂成警悟。又初見儼執(zhí)經(jīng)卷不顧。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見面不似聞名。儼乃呼。翱應(yīng)唯。曰太守何貴耳賤目。翱拱手謝之。問曰。何謂道耶。儼指天指凈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時。暗室已明。疑冰頓泮。尋有偈云。鍊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jīng)。我來相問無馀說。云在青天水在瓶。又偈。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云笑一聲。儼于大和二年。合掌而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