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安

相關(guān)人物:共 29 位。
共 29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漢書》曰:武帝遣細(xì)君為公主,以妻烏孫王昆莫。公主至其國,自治宮室居,歲時(shí)一再與昆莫會(huì),置酒飲食。昆莫年老,言語不通,公主悲歡離合。乃自作歌曰: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yuǎn)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旃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nèi)傷。愿為黃鵠兮還故鄉(xiāng)。
按:《漢書》西域傳。玉臺(tái)新詠九?!稌n》一百六?!额惥邸匪氖?。《御覽》五百七十?!稑犯娂钒耸?。廣《文選》十四。事類賦歌賦注。草堂詩箋十二留花門詩注?!对娂o(jì)》二。又《書鈔》百三十四引方、王、墻三韻?!段倪x》二十七王明君辭注引方、王、墻三韻、四十一答蘇武書注引漿一韻。《御覽》七百八引王、壇二韻。又七百九十五引通典。錄方、王、墻、漿四韻。○逯案。此歌。廣《文選》作劉安烏孫公主歌。殊謬。
樂府云。崔豹《古今注》曰:淮南王?;茨闲∩街饕?。淮南王服食求仙。遍禮方士。遂與方士相攜俱去。莫知所往。小山之徒。思戀不已。乃作淮南王曲焉。
淮南王。自言尊。
百尺高樓與天連。后園鑿井銀作床。
金瓶素綆寒漿。汲寒漿。
飲少年。少年窈窕何能賢。
揚(yáng)聲悲歌音絕天。我欲渡河河無梁。
愿化雙黃鵠還故鄉(xiāng)。還故鄉(xiāng)。
入故里。徘徊故鄉(xiāng)苦身不已。
繁舞寄聲無不泰。徘徊桑梓游天外。
⑴ ○《宋書》樂志?!稌x書》樂志。《樂府詩集》五十四?!段倪x》補(bǔ)遺三十四。廣《文選》十二?!对娂o(jì)》六。又南《齊書》樂志引尊、連、梁、鄉(xiāng)四韻。
① 南《齊書》樂志曰:白符鳩舞。出江南。吳人近造。其歌本本云。平平白符。思我君惠。集我金堂。言白者。金行。符。合也。鳩亦合也。符鳩雖異。其義實(shí)同?!端螘窐分驹唬簳x楊泓舞序云。自到江南。見白符舞?;蜓园坐D鳩舞。云有此來數(shù)十年矣。察其辭旨。乃是吳人患孫皓虐政。思屬晉也。晉辭曰:翩翩白鳩。載飛載鳴。懷我君德。來集君庭。蓋晉人改其本歌云。
《晉書》樂志曰:拂舞出自江左。舊云吳舞也。晉曲五篇。一曰白鳩。二曰濟(jì)濟(jì)。三曰獨(dú)漉。四曰碣石。五曰淮南王?!瘕R多節(jié)略舊辭。而因其曲名。碣石篇四章已見曹孟德。淮南王一首已見漢古辭。今不錄也。
翩翩白鳩,載飛載鳴。
懷我君德,來集君庭。
白雀呈瑞,素羽明鮮。
翔庭舞異,以應(yīng)仁乾。
交交鳴鳩,或丹或黃。
樂我君惠,振羽來翔。
東璧馀光,魚在江湖。
惠而不費(fèi),敬我微軀。
策我良駟,習(xí)我驅(qū)馳。
與君周旋,樂道亡馀。
我心虛靜,我志沾濡。
彈琴鼓瑟,聊以自娛。
凌云登臺(tái),浮游太清。
扳龍附鳳,目望身輕。
⑴ ○《宋書》樂志。《晉書》樂志?!稑犯娂肺迨?。《文選》補(bǔ)遺三十四次諸葛亮梁甫吟后。《詩紀(jì)》四十。
淮南王,好長生,服食練氣仙經(jīng)
琉璃藥碗牙作盤,金鼎玉匕神丹。
神丹,戲紫房。
紫房彩女弄明珰,鸞歌鳳舞斷君腸(○本集三。玉臺(tái)新詠九?!稑犯娂肺迨?、廣《文選》十四并作淮南王?!对娂o(jì)》五十。又《類聚》四十二引生、經(jīng)、盤、丹、房、珰六韻。)。
朱城九門門九開,愿逐明月入君懷。
入君懷,結(jié)君佩,怨君恨君恃君愛。
筑城思堅(jiān)劍思利,同盛同衰莫相棄。
⑴ ○本集三。玉臺(tái)新詠九?!稑犯娂肺迨?。廣《文選》十四?!对娂o(jì)》五十。又《類聚》四十二引懷、配、愛三韻。
燈賦 南梁 · 江淹
淮南王,信自華,淫命彩女兮餌丹砂。
餌丹砂,學(xué)鳳音。
紫霞沒,白日沈。
掛明燈,散玄陰。
顧謂小山儒士,斯可賦乎?
于是泛瑟而言曰:若大王之燈者,銅華金檠,錯(cuò)質(zhì)鏤形,碧為云氣,玉為仙靈,雙碗百枝,艷帳棄庭,昭錦地之文席,映繡柱之明箏,恣靈修之浩蕩,釋心疑而永平,茲侯服之夸詡,而處士所莫營也。
若庶人之燈者,非銀非珠,無藻無縟,心不貴麗,器窮于樸。
是以露冷帷幔,風(fēng)結(jié)羅紈;
螢已別桂,蛾欲辭蘭。
秋夜如歲,秋情如絲。
怨此懷抱,傷此秋期,必然燈坐嘆,停說忘辭。
至夫霜封園橘,冰裂池蓀,云雪無際,河海方昏,冬膏既凝,冬箭未度,悁連冬心,寂歷冬暮,亦復(fù)朱燈空明,但為君故。
乃知燈之為寶,信可賦也。
王遂贊善,澄意斂神。
屈原才華,宋玉英人,恨不得與之同時(shí),結(jié)佩其紳。
今子凝章挺秀,近出嘉賓,吐蘅吐蕙,含瓊含珉,璀驂雕輦,以愛國之有臣焉。
⑴ 《本集》,《藝文類聚》八十,初學(xué)記二十五。
登山馬。間樹識金裝。
草合宜韉短。影轉(zhuǎn)見鞭長。
何殊八公岫。暫上淮南王。
⑴ ○《類聚》九十三。文苑英華三百三十。《詩紀(jì)》六十九。
玄覽賦 南梁 · 蕭繹
歲次旃蒙,月建司空,變凌陰之呂,扇廣莫之風(fēng),蕭子褰帷九水,作牧三宮,乃盱衡而言曰:惟天惟大,惟堯則之;
惟地惟厚,惟王國之。
粵我皇之握鏡,實(shí)乃神而乃圣。
陳六聯(lián)于八則,弘九職于三令,運(yùn)璇樞而御宇,執(zhí)玉衡而齊政,大矣廣矣,無德而稱。
俯《齒取》《齒禺》于軒羲,諒斗笞于子姒;
包《河圖》與《洛書》。
括龍官乎鳳紀(jì),超大德于百王;
高鴻名于萬祀,惟天縱于副后。
逾啟誦而惟首,既倫儒于肅成;
復(fù)斷獄于長壽,豈止丕莊屈膝。
將令班鄭捧帚,譬衢樽而待酌;
若懸鐘之須扣,前逾緊象之外。
聲高洙、泗之右,伊俯己之顓愚;
謬聯(lián)萼于天衢,筮東門而畫野。
創(chuàng)南國而分墟,詔伯宗以為儐;
誥內(nèi)史而策書,用分茲于茅社。
從侯服而俾子,類金獸以封建;
非桐圭以錫處,爾其湘水之東。
即我龜蒙,魏甘露而分邑,吳太平而定中。
鎮(zhèn)麟山之崔嵬,傍龍跡其穹?。?div id="cubk96s" class='inline' id='poem_sentence_19_1354672_comment'>
金城高而相屬,石燕起而依風(fēng)。
豈連鑣于分陜,羨追蹤于二公。
彼瑯臺(tái)之作守,有彭泗之嘉名;
殊并海之分地,異魚石之所城。
經(jīng)沈子之高墉,蓋水運(yùn)之堤封;
謝禮樂之干櫓,閱武騎之輣沖。
軾錦車而前騖,驅(qū)魚軒而繼蹤;
無復(fù)鸞歌鳳舞,唯對綠柳青松。
留吳宮之宿燕,響平陵之夜鐘;
飛余轡而西征,戍太真之舊營。
鳴節(jié)鼓之金鐲,屯戎車于石城;
戮滔天之封豕,斬橫海之長鯨。
每輟書而嘆息,景樹德之風(fēng)聲;
從王役于鏡中,浮文鹢而載鴻。
經(jīng)謝亭而帳飲,想彥伯之高風(fēng);
度五城而騁望,見三冀之無窮。
故以飛云蒼準(zhǔn),白鱧青桐;
金吾舍利,鳴鶴紫宮。
眺方岳乎云閑,望赤坂之珠殷;
想真長之送別,懷思曠之還山。
此檜楫而方遠(yuǎn),彼松舟而未閑;
倦旅泊于新丘,同渭水之不流。
或千人而并唱,乍萬人而相鉤;
毀橋由于瑗度,鑿空資于仲謀。
睇三茅之靈秘,懷九轉(zhuǎn)之仙記。
紫臺(tái)石室之文,青首銀函之字;
獨(dú)有披霧之心,彌軫凌云之志。
捫殷碑之愴望,挹延州之高讓;
井觱沸而??夕蟺,勢崎嶇而低昂。
見傳巴之度曲,開安歌之浩唱;
想觀樂乎朝陽,憶紆衣乎夕張。
回途船之美風(fēng),聳余棹乎云陽;
彼桑梓之必敬,況松榆之舊鄉(xiāng)。
將游目于五湖,乃浩覽于姑蘇;
臨閶門之跨水,聳重闕而開都。
睇太伯之卜祀,爰避國于句吳;
去西滸之樂政,尊東夷之楷模。
時(shí)渡谷水之陽,尚想嘉禾之方;
壯慶亭于吳后,雄槜李于越王。
觀泉亭之涌波,崖巍巍而峨峨;
張素蓋而縈州嶼,馳白馬而越江池。
鼓淇濤于萬里,曾未動(dòng)于纖羅;
及戾止乎東歐,登玉笥與銅牛。
山東武而遙集;
雁南海而飛浮;
巖亭亭其似蓋,飛苕苕其若樓。
登舜橋而延首,瞰禹井而淹留;
御史之狀猶在,督護(hù)之門不修。
雖濫同于借寇,愧人瘼之何求。
皇覽揆余之忠誠,詔入謁于承明,既攝州于淮海,且作尹乎中京。
慕張生之謫伏,挹邊延之勵(lì)精;
珥金貂而待問,鳴玉佩而趨庭。
兼三河及三輔,總九緯乎九經(jīng);
揚(yáng)王庭之俊選,聞裒然于前則。
時(shí)濫假于中臺(tái),掌邦教之觀國;
乍南宮而薦士,且右鄉(xiāng)而表德。
判辟雍之樂語,辯金馬之儒墨;
驅(qū)安居以騁望,壯天居之麗極。
詳夫皇王爰處,本無定所。
堯都平陽,舜在冀方;
玄王居亳;
成周卜洛。
故知黃旗紫蓋,域中為大。
天地之所合,風(fēng)雨之所會(huì);
蔭美氣之蔥蔥,浮卿云之靄靄。
聳梁山而成闕,縈長淮而似帶。
昔者甘泉暉章,平樂未央,凌霄飛雨,麒麟鳳凰,九華仁壽,百福明光。
玉階紫闈,雕柱錦墻;
木蘭為棟,文杏為梁。
溫臺(tái)冬燠,秋窗夏涼,甲乙之帳,庚辛之方,未有祗園之右。
齊之仁壽,用擬舟航,長為稱首,日殿月宮,金池珠叢,七重迢遞,千柱玲瓏,虹橋左跨,雁苑南通。
紫紺之堂臨水,青蓮之臺(tái)帶風(fēng)。
及夫皦光未旭,更籌曙促,猶然陽燧之火,尚執(zhí)驪龍之燭。
或帶桃花之綬,乍響玄山之玉。
爰八命而建旟,誠非親而勿居。
應(yīng)鳴鞞于龍角,覆緹幕于熊車。
開轅門于淮渚,泛船皇之容與。
吟紫騮之長歌,奏玄云之疊鼓。
開右座而納文,設(shè)左廣而投武。
既風(fēng)起而云飛,復(fù)摧班而拉虎。
泛樓船而郁紆,憶霸楚之雄圖。
悲騅馬之不逝,忘鹿逐之長驅(qū)。
豈烏江之天險(xiǎn),資赤帝之神符。
于是途經(jīng)灌壘,水分當(dāng)利。
彼吾王之連和,延魏后之交質(zhì)。
趙將軍之建節(jié),辛侍中之奉使。
亮鼎足其何言,限修江而為二。
泊九井而問津,蓋六服之都會(huì)。
方函谷之設(shè)險(xiǎn),譬魯陽之襟帶。
觀棄繻之裂帛,見高車之輔轪。
顧濡須之故巇,每當(dāng)食而忘飯。
斗二虎于江干,爭兩龍于修坂。
既凱捷而來旋,遂鳴鐃而獨(dú)返。
彼銅山之可傷,何驕容之無方。
已筑長洲之苑,復(fù)實(shí)海陵之倉。
遂稱兵而內(nèi)侮,宜朝起而夕亡。
原西陵以肇基,始沖梯于士治。
載為前茅之首,實(shí)表勤王之師。
同薏苡之興謗,成貝錦之深疑。
良弓藏而高鳥盡,入不謙而出不辭。
游雷中而徜徉,遇日吉而辰良。
祀公瑾以桂酒,薦忠肅以椒漿。
賓討曹之英策,蓋謀桓之秘方。
衣披披而屢舞,神欣欣而樂康。
劉安于下雉,聊載懷于惇吏史。
或策杖而龍飛,或叱石而羊起。
將雞鳴于天上,遂埋魂于蒿里。
匪仙道之云偽,蓋為仁其由己。
經(jīng)釣臺(tái)而高邁,過鄂渚而西浮。
變青門之三襲,為黃塵之一丘。
城逶迤而中斷,階坡陀而半留。
分沙羨而啟鎮(zhèn),即開蕃于夏州。
星尚連于翼、軫,舍兼分于斗、牛。
麗滄浪之水清,良信美乎濯纓。
嗟其釣而非釣,復(fù)何慮而何營。
羌有愿而不獲,拂蘭橈而上征。
冬已謝而春辭,聯(lián)方舟而水嬉。
看白沙而似雪,望卻月而成眉。
臨石渚其如鏡,玩弱柳其猶絲。
停赤壁而延佇,聯(lián)愴望而方思。
吳水鄉(xiāng)之舟楫,魏陸產(chǎn)之皋獵。
本吳長而魏短,況地利與天時(shí)。
結(jié)憤風(fēng)而炎上,潦原火于驚飔。
灰霧霏而擊馬,箭參差而麗龜。
成班車之逸氣,碎當(dāng)途于鹿麋。
分洞庭于吳上,限東益于巴丘。
如淄、澠之相別,似涇、涓之分流。
雖滔滔而直瀉,終耿耿而橫浮。
想蘭香之薦枕,懷娥媓之夜游。
若夫子瑜設(shè)險(xiǎn)之記,閻遨游涌之地,既下車而踐境,早詢求于方志。
曉泊鬻拳之津,夕瞻荒谷之寺。
居柳下而布德,坐棠陰而高視。
班六條于宰邑,賢十部于從事。
每題輿于仲舉,豈虛名乎叔治。
藉務(wù)隙于登臨,乃紛吾之本志。
時(shí)復(fù)設(shè)羽蓋,揚(yáng)旌旆,乘雕玉,從貝帶,浮云起,登高唐,泛枉渚,望涔陽。
荊棘生于龍門之下,狐兔穴于馬牧之旁。
臨章華而流眄,見舊楚之凄涼。
試極目乎千里,何春心之可傷。
其舊渚宮也,夾江帶阡,布濩井田,通逵交迸,高門接連。
人要水心之劍,家給火耕之田。
既追隨而得性,實(shí)燕處而超然。
若平臺(tái)之中,觀閣相通,雄梁渡水,壯翼臨空,金堤之路,銅鞮之宮,閣寫陵霄,樓布麗譙。
橫走馬而為觀,擬牽牛而作橋。
爾乃樹之榛、栗,椅、桐、梓、漆;
三色黃甘,千戶朱橘
桃蔭井而成蹊,萍浮江而泛實(shí),蟬鳴枝而候稻,范飛冠而吐蜜。
復(fù)有水底石發(fā),山筋地骨;
書帶新抽,屏風(fēng)牙發(fā)。
反魂長生,靈壽女貞,金鹽玉豉,堯韭舜榮。
交讓之目,代謝之名;
忘憂長樂,桃杷鼓箏。
竹則筼筜綠箓,交戰(zhàn)策皮。
淚沾虞后,龍還葛陂。
便娟防露,檀欒夾池。
聊右書而左琴,且繼踵于華陰。
彼門人之門道,各家求而有心。
先鉛仇于魚魯,乃紛定于陶陰。
識三家之云謬,知五門之可尋。
時(shí)仰稟于皇猷,討巴、濮于裨鯈;
乃棱威于華、墨,出車檻之云修。
觀月窟之入附,睹日勒之來游。
既虎牙而成號,又龍額而為候。
仰皇德之洪深,疑朱離于侏任。
見白題之蹋鼓,看鳥孫之學(xué)瑟。
獻(xiàn)掛條之良贐,奉桃枝之怪琛。
嗤聚米于馬援,哂畫地于臧旻。
彼蠢爾之為鯁,伊憑凌而未靜。
異黃金于黑山,非綠林于青嶺。
余喟然以指蹤,實(shí)濟(jì)寬而持猛。
負(fù)步光之文劍,驚漢陽之夕景。
麾靈琚之左轉(zhuǎn),光玳簪而右參。
白云生而陣合,紅塵起而軍暗。
于是驅(qū)骕骦,命蹶張,回翠蓋之金爪,臨絳宮之玉堂。
擬都護(hù)之戊己,模荊尸之甲裳。
作齊軍之減灶,教燕師之臣墻。
觀田畯復(fù)于虞澤,命車右而前驅(qū)。
猶從戎于細(xì)柳,若驅(qū)馬于長榆。
矜猿鳴之抱木,傷兔走之依株,每愀然而作色,方載馳而轉(zhuǎn)軾閱放鹿而興憫,對亂鱗而動(dòng)惻,矧高宴于城隅,駐五馬而踟躕。
乃有青琴碧玉,絳樹綠珠。
西河王豹,東野綿駒;
蘭缸夕然,合璧斜天。
照流風(fēng)之回雪,映出水之初蓮。
非吾心之所悅,曾未始而流連。
濫叨榮于分陜,逾一紀(jì)之星躔。
子既生而冠字,嗟留滯以回邅。
罷臨邊之瑞節(jié),觀楚黎之臥轍。
向秋野之蒼茫,對寒江之幽咽。
散歸云之郁蓊,吐長風(fēng)之??笞。
聞羌笛之哀怨,聽胡笳之凄切。
慘余袂兮淚成行,攀余轅兮不忍別。
奉信圭而入朝,驅(qū)駟馬而乘軺。
既總司于戎旅,亦兼飾于豐貂。
登虎踞而目極,忽平原之已超。
帶方逵之九軌,接馳道之三條。
彼重門之擊析,馮霞起以建標(biāo)。
雜丹樓以藻井,閑青山于綺繚。
耆落星之從巃,睹?火之迢繞。
郁如蓬萊之臨滄海,憬如昆侖之出絳霄。
函、夏之所覿,江、漢之所朝。
若夫天不愛道,地不愛寶,賓連紫達(dá),華平朱草,麒麟五色,飛兔雙翼,集我君圃之旁,游我帝梧之側(cè)。
于斯時(shí)也,天子郊帝于員丘,高玉簡于東漢;
邁金版于西周,奏蒼璧而服大裘。
樂有云翹之舞,牲非繭栗之牛;
設(shè)黃琮而禮地,望方澤乎神州。
節(jié)會(huì)咸池之琯,冕無繁露之旒。
觀三農(nóng)乎九谷,薦黍稷之穜稑。
命甸師而清塵,詔封人而出宿。
敬青壇而致虞,動(dòng)翠耜而祈谷。
時(shí)季春之上巳,臨祓乎沼沚。
杏花發(fā)于露寒,棘實(shí)浮于蒙汜。
爰長久之御節(jié),采日精于山趾。
天策夜而動(dòng)星,鉤陳朝而按軌。
予是時(shí)也,陪玉軟,飾金羈,驅(qū)騄駬,《貝翟》翠羆,乘倜儻,控權(quán)奇,寶劍昭晰,彩??陸離,乍俯馬足,時(shí)仰月支。
見靈鳥之占巽,觀司南之候離。
習(xí)執(zhí)鞭而珥筆,雖日夕而忘疲。
奧重明堂地,景已乎正陽。
乃八片而四達(dá),開上員而下方。
置陰鑒之明木,設(shè)圭瓚而盈觴。
誶天官乎冢宰,服端委而辯方。
虔植物之蘊(yùn)藻,鄙將響之牛羊。
藉鴻私而置傳,復(fù)惟轂而懷方。
溯蛟川于匯澤,洽鵠塞于潯陽。
何蠡川之浩浩,而匡岫之蒼蒼。
其匡岫也,盤紆崷崒,??嶙郁律,峻極于天,千霄秀出,岑嵚崎??,鳥兔蔽虧,蜭岈豁聞,背原面野。
墳飛流于天末,鼓雷霆于巖下。
聳高館于去中,聯(lián)叢祠于星社。
雕甍綺閣,吁可畏其欲落;
云霧杳冥,縈萬嶺而俱青。
照曜山莊,岧峣石梁;
雁門馀帳,隆安故床。
鏡臨江而分影,爐銜花而共香。
若乃羽族徘徊,察風(fēng)應(yīng)雷,鴛鴦感夢,干鵲知來。
露華挾雌而嘯侶,銜環(huán)帶壟而含猜。
孔接影而飖揚(yáng),??交頸而陪鰓。
爾其彭蠡際天,用長百川;
沸渭渝溢,瀲淡連延。
大則浩汗滉漾,細(xì)則澆灌潺湲。
遇祈飆之弗爽,彼所報(bào)之無帢夬。
且搏搖以九萬,乍高風(fēng)而三千。
其中則有跎灂嘉魚,燕羽龍須,戴星含石,蒲身雉軀,乍浮圓鏡,時(shí)泛明珠。
報(bào)蕩子之長信,送仙人之短書。
恥觀魚而為樂,解舒雁于高繳。
必冀孔愉之龜,當(dāng)如噲參之鶴。
愾沖冠而發(fā)憤,嗟吾人之施薄。
觀進(jìn)退于我生,每篤靖而居貞。
羞為金谷之富,不矯石閭之清。
每鞠躬而遵節(jié),藉王道之既平。
貴靜者人所便,予得之于自然。
非三百之不足,惜五十于豐年。
笑纻斜之行潦,喜甘雨于石田。
飛新梅于倡粉,拂輕絮于房綿。
月芝抽而曉落,燈花開而夜然。
菊從風(fēng)而金散,荷帶水而珠員。
已寤歌于折柳,復(fù)行吟而采蓮。
課七分與六日,推兩地與參天。
夕章程而鉤股,亦剡注而參連。
幼墳藉以自娛,迄方今而不渝。
云氣、芝英之簡,懸針、倒薤之書,緘乎蒸栗之帙,飾乎酸棗之珠。
擬河獻(xiàn)之留真,希淳儒之席珍。
笑彭聃之下士,聯(lián)重義而自欣。
鑿戶牖而長望,混木雁而兼陳。
嗟今來而古往,方絕筆于獲麟。
⑴ 《藝文類聚》作「蕤賓」。
⑵ 《藝文類聚》作「為」
⑶ 《藝文類聚》作「為」
⑷ 《藝文類聚》作「正元」
⑸ 《藝文類聚》作「夕結(jié)」。
⑹ 《藝文類聚》無「舊」字。
⑺ 《藝文類聚》作「巴」。
⑻ 《藝文類聚》作「驅(qū)駿駟」
⑼ 《藝文類聚》作「希淳于之席珍,臨秋水之至樂,登春臺(tái)而自欣」。
⑽ 《藝文類聚》作「聯(lián)」
⑾ 《文苑英華》一百二十六;又見《藝文類聚》二十六,有刪節(jié)。
山中詩 北周 · 庾信
澗暗泉偏冷,巖深桂絕香。
住中能不去,非獨(dú)淮南王。
⑴ ○本集六。庾開府詩集上?!对娂o(jì)》百十八。
秋天擬文學(xué),秋水擅莊蒙。
草濕蒹葭露,波卷洞庭風(fēng)。
便坐翻桑葉,長坂歇蘭叢。
檐喧猶有燕,陂靜未來鴻。
蟬噪聞疑斷,池清映似空。
劉安悲落木,曹植嘆征蓬。
重明豈凝滯,無累在淵沖。
隨時(shí)四序合,應(yīng)物五情同。
發(fā)言形惻隱,睿作挺神功。
下材均朽木,何以慕凋蟲
⑴ ○文苑英華百七十九作王胄奉和悲秋應(yīng)令?!对娂o(jì)》百十。又《初學(xué)記》三作秋日詩。引蒙、風(fēng)、叢、鴻、空五韻。○文苑英華注云。此篇前五韻按《初學(xué)記》作蕭愨秋日詩。文苑一百五十八卷復(fù)云庾信作。而此卷乃十韻。共題王胄作。觀其辭意。只是一篇。當(dāng)以此本為正?!疱职?。文苑此篇署王胄作。次于江總、蕭愨之前。然王胄隨人。依時(shí)代次序不應(yīng)在前。仍以作蕭愨者為是。今兩存之。并說明如上。
共 29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