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楊徵

共 3 首
憶余初識燕園老,異書英客爭相造。
有如萬甒中山醪,令我入門先醉倒。
君時毚履來逡巡,奇氣挫伏藏嶙峋。
誰期神技出枯指,寸鐵能使萬古奔。
從來此事關時代,金石龂龂不相貸。
自非摩壘頡籀前,豈能拔戟冰斯隊。
羨君天秀通垂芒,近詣銳入歸精剛。
它年彝釴壯冊府,禹鼎再出秦臺僵。
只余促促催行路,無緣琢切聯朝暮。
待我春溟洗翰時,憶君佛岫尋碑處(時將隨侍登萊。)。
按:丁酉冬,季直來京師,枉顧欣然,蓋別來十三年矣。猶憶燕園舊游,張淥卿、周通甫均歸道山,陳鹿樵不知今在何許。主人蔣伯生棄園歸虞山,聞甚佳健,然亦音信久闊矣。何鄰泉、楊徵和幸俱無恙,亦不審重晤何時。季直將老矣,行步轉健,所業(yè)且日進。今求友于京師,所諧賞者當日廣。然求如十三年前,在抱山堂中考彝器,談碑版,剝果呼杯,淋漓酣暢,光景何可再得?冊中拙作,乃爾稚率,欲拉碎之。轉念少年頑態(tài),有「上樹日千回」之意,不忍割也。并記此以志感云。道光十八年戊戌谷日。
《石門頌》者,藉書園所藏舊拓,共四幅,流落散失。陳晉卿得第四幅,留置吾齋。既而楊旭齋以首二幅來,李子青以第三幅來,遂成全璧。余于乙酉春得奚林和尚所藏《石門頌》及《張黑女銘》,忽忽三十五年矣。
憶余昔年廿四五,隨侍使節(jié)至齊魯。
藉書園與燕園鄰,始識伯生及通甫。
淥卿季直摹古印,徵和銳志習書譜。
余偕仲弟正年少,跌宕其間上下古。
漸染金石文字味,四十年來成肺腑。
晚年更作歷下游,乾嘉馀韻留樽俎。
訪古時尋白雪樓,尋詩屢泛青荷渚。
殘書破帖偶一收,非復少年勤記睹。
石門頌出藉書園,當日園名動當寧。
純廟方開四庫館,主人與窺東壁府(書倉先生。)。
藏書多種入宸鑒,名碑古碣裒成簿。
孫曾繁衍苦饑貧,未免縹緗歸市估。
此拓尚是前代墨,想見珍藏等鐘呂。
幾時散落不聯綴,有似鴛鴻失儔侶。
三君有得皆自秘,碎璧斷圭誰問取。
不圖次第來吾齋,劍合珠還神鬼許。
卅年前得宋打本,來并南陽張黑女。
四幅在壁冊在幾,尹邢相望矜眉嫵。
鵲華秋色黯將別,濼社人文誰更主。
平生肆力在書律,氈蠟蒐尋遍寰宇。
東京石墨皆我?guī)?,臂捥雖衰勇猶賈。
徵和有子季直兄,許共談碑資掌拊。
古人精神蓋非遠,二千年間猶仰俯。
因茲片楮棖觸多,早歲才流去如雨。
⑴ 翁覃溪、阮儀徵、桂未谷、黃小松、李鐵橋、孫淵如諸老,搜考金石,?跡多在山左。
《圉令趙君碑》,見于洪氏《隸釋》,后遂無箸錄者,蓋石已毀矣。道光壬辰春仲,先文安公按試寧波,余隨侍登范氏天一閣,見此碑及《劉熊碑》。單紙宋拓,俱有破損。閣上置長案,不設坐具。書帖不得下樓,無緣假歸審訂。奇跡經眼,時入睡?,忽忽三十年矣。其年冬,在都得蘇齋雙鉤《劉熊碑》于琉璃廠肆。適澧州蔣錦秋觀察收得汪孟慈處宋拓《劉熊碑》及宋拓魯公《祭侄文》,許我到粗旗桿廟寓中手鉤《祭侄文》,肴酒供客甚恭,主人不出門半步,而《劉熊碑》則固靳不與鉤。余以甫得翁鉤本可玩,不復強索。后屢游吳門,頗聞有《趙君碑》,以尤物不敢過問也。咸豐辛酉歸長沙,知易小坪令嗣處有立軸本,浼李季眉借到。小坪得之蔣奇男。奇男者,伯生之子。伯生得之黃小松。道光二三年間,伯生居濟南西關外之燕園,余與先弟子毅偕周通甫、楊徵和、張淥卿諸君談碑看畫,過從無虛日,顧未見此碑,其時蓋尚未收得也。小松得之張芑堂,芑堂得碑在乾隆丁未,不箸所從來。以后梁山舟、錢籜石、翁覃溪、伊墨卿、吳荷屋、梁茝林各有題記。似乎王蘭泉、孫淵如、阮伯元師俱未寓目。芑堂、伯生、小坪以藏帖主人,俱不題一字,殊不可解。今立軸炳然,而小松所得之剪褾本不知何往矣。黃荷汀同年官上海,憂歸,攜一軸來,云得之徐紫珊??刺K齋題記,乃錢辛楣宮詹舊藏物,而《潛研堂金石跋尾》不錄是碑,豈得碑于成書后邪?辛楣至紫珊,中間不知流轉何處,或即由錢至徐耳。小松先得顧云美冊,又得芑堂贈軸,又同李鐵橋觀此本于泲寧,最為有金石緣。余不得藏一本,而所見有三本,與蘇齋同。余多見天一閣本,翁多見云美本耳。惟蘇齋于三本俱有題字,而所箸《兩京金石記》《復初齋集》,俱不及此碑,豈亦如宮詹例邪?此軸中題字,如顧澗蘋、練栗人,皆昔年相與諏古者,宿草多年,不勝悽惘。余既借到兩本,值酷暑不能臨摹??瘫藲v城陳浩隨我至湘,令其雙鉤,裝為巨軸。一時壁間遂有三《趙君碑》,可云奇快。易氏軸先索還,黃荷汀軸許我久看。因分作三詩,以志欣賞。此碑自黃小松《小蓬萊閣雙鉤題跋》后,又有萬廉山《百碑研齋》縮刻本,又見于吳荷屋丈《筠清館金石錄》,其他箸錄者,余未及見也。辛酉七月十九、二十日記于長沙化龍池寓齋之磻石山房。
芑堂張氏初獲碑,至今七十有五祀。
最好籜石看碑處,永豐鄉(xiāng)之九曲里。
芑堂十年不題字,持贈秋盦官在泲。
小蓬萊閣本有是,古冊流傳顧云美。
誰期此軸不脛至,軸者在壁冊在幾。
冊落何處軸無恙,燕園蔣子特珍視。
燕園藏寶我盡閱,道光之初歲壬癸。
其時尚未得此拓,遲四十年方覯止。
令嗣奇男宦湘上,轉歸易氏父及子。
金石之壽人不如,漫為斯碑嘆流徙。
初平正是獻帝元,董卓移都世亂矣。
辟雍東觀典司缺,蘭臺鴻都圖冊毀。
陳留況與洛陽近,貞石尚為賢令砥。
東京遺碣此其殿,民心敦樸見惻悱。
安得重摹付妙斲,一代石墨有終始。
誰其愛我轉借示,李子季眉稽古士(題易氏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