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迥

共 2 首
裴系出興海。麗之季。有諱尚志。判司仆寺事。與中書郎抗禮不屈。脫幘南馳踰嶺。隱居于安東之金溪村。種柏與竹。名其堂以見志。入本朝。不仕以終。即麗朝翊戴佐命功臣三重大匡僉議評理興海君詮之子。典理判書平壤尹榮之孫。檢校將軍景分。其鼻祖也。生四男。并貴顯。遂為安東世族。長曰權(quán)。司憲府持平。生諱孝長。孝長生諱衽。即公高祖。曾祖以純。成均進士贈左通禮。祖巘。成均生員贈左承旨??贾M天錫。忠佐衛(wèi)副司果贈兵曹參判兼同知義禁府事。皆以公貴。參判娶延日鄭氏處士世豪之女。生公于嘉靖甲午。諱三益。汝友字也。幼雋穎不凡。年十一。從參判公游學京師。人見者咸稱偉器。拜退溪先生。受心經(jīng)、詩傳。得聞為學之方。戊午。中司馬。甲子。釋褐。辛未。自成均博士。例升戶曹佐郎。癸酉。丁外艱。服除。歷禮、刑曹佐郎正郎。夏。以正言召。辭疾不赴。授豐基郡守。秩滿還朝。復除襄陽府使。癸未。徵拜掌令。自是朋游益附。歷揚華要。于諫院為正言。獻納。司諫者各二。于憲府再為掌令。于成均再為司藝、司成。一為直講、典籍。以公文學。宜在經(jīng)幄。遂自宗簿正。選入玉堂為副校理。乙酉冬。以司諫擢升同副承旨。至左副。明年。遞為判決事。俄長國子監(jiān)。又明年。銜命朝京。購得會典宗系條草本以進。上下書獎之曰。使予知己雪先王之累。特賜內(nèi)廄馬。俄拜右承旨。病甚辭遞。海西饑。擇方伯。朝廷以為非公莫可。遂起公為觀察使。人或勸之辭。公慨然曰。臣起草萊。榮位至此。上憂民饑。臣子敢言病乎。遂輿疾而行。至則悉棄倉實與民活。事之有利病于民者施罷。不竟日。民賴以蘇。而公瘁病日劇。戊子五月。上章辭。上幸其愈而卒惠民。不允辭。閏六月。又辭乃許。道卒青丹驛村。得年五十五。疾比卒。朝中知舊日發(fā)書問訊。比葬吊。賜賻祭使者相及。又命沿路官庀。以其年十月。卜葬于府北奈城縣虎崖之山。先參判塋后震坐兌向原。從治命也。公天性至孝。稚年喪母夫人。庶母待少恩。參判公將逐之。公為作詩書座隅。冀以感悟不果。逐。其居參判公之喪。哀有過而禮不逾。廬于墓側(cè)。三年一不家。治斂葬奉祭祀。一出于己。不以累弟妹。及喪畢分產(chǎn)。乃以所分田。歸庶母以耕食。友諸弟睦宗姻。好班施不立資遺。由是處約以終其世。平居以禮法自飭。功緦僚友之戚。輕重各盡其制。家廟祭式。悉革俗習。時節(jié)朔望。出告反面之禮。至老如一日。待子弟嚴而有禮。不敢以華衣美食見。常戒見朝報曰。為士者當讀書求志。與聞朝政。非爾事也。在海西病且革。子弟勸進牛肉。以補虛羸。公厲色卻之曰。持一方之憲而敢自蹈乎。居官斬斬。人不敢干以私。為治。以敦風勵俗為先。以束吏寬民為務。不屑屑于末節(jié)。常以修邊幅取聲譽為深恥。故未嘗察也而吏不敢欺。未嘗猛也而民不敢犯。罷羸以逸。疵蠹盡祛。在豐基。將積歲逋負文簿。悉令涂之官壁曰。非不知聚民以焚之。棄有用以取虛名。吾不為也。襄陽俗右鬼多淫祠。公悉撤以焚之。如祀典所當祭。則必虔誠躬執(zhí)事。雖風雨不廢。故水旱災癘。凡有禱必應。民蒙其惠。海西多斥鹵。始載寧守樸忠侃建請設堰屯田。人病歲筑。而又取贏以衒能。民皆稱貸而充之。怨聲載路。公之按廉即驛聞陳弊。監(jiān)獲平分。民始安焉。理荒政。纖悉有條。晝夜焦勞。病亟猶不懈。子弟勸歸公曰。何必死于妻子之手乎。吾既委質(zhì)于朝。死于職。職也。況死生有命。雖遞職??商用?。至死諄諄惟國事。無一言及家私。在臺省。論事慎重。不以利害動其中。宋祀連誣告賢相安瑭。誅陷主家。安氏子孫??箲嵧ピA。弱不能伸。入皆規(guī)避不斷。公即啟削冒勛而決之。輿情咸快。樂善愛人。襟次坦然。酒酣輒高歌朗詠。音調(diào)清越。為文章。以溫婉為主。雖不役志大肆。而語或驚人。筆法遒勁。尤逼古人作者。貞夫人南氏。處士藎臣之女。參議敏生六代孫也。生二男二女。長曰龍吉。擢文科。選內(nèi)翰。今為忠清都事。次曰龍弼。早死。女長適士人李惟圣。生男曰壽豐。次適李迥都事。與余同年友也。懷奇負才。不肯隨人后。年五十。尚棲遲幕佐。然人皆曰裴氏有子也。嘗聞位不滿德者后必昌。吾于是乎徵。銘曰。
裴遷永嘉,粵自麗際,飏于嶺裔。
柏竹風高,翩然遠逝,家聲世繼。
叢而未稔,篤生俊藝,克紹其系。
積之于庭,惟孝且悌,乃儀于世。
邇列攸騫,外庸或滯,罔不砥礪。
義震周行,澤流輿衛(wèi),聲華以揭。
上軫西饑,公往乃濟,蘇枯刬弊。
惟誠益篤,惟疾不憩,載勞而勚。
人曰公歸,公逾自勵,矢為國斃。
西民攀泣,曰篤遺惠,理不浹歲。
年虧位窒,半途以稅,謂天或泥。
虎崖之陽,曰協(xié)龜筮,佳城是閉。
未艾之報,惟后是逮,若符左契。
最跡貞珉,為示無替,我言匪贅。
朕于宣政聽覽之馀,講貫經(jīng)義。歷觀史冊,于《書》見“元首”、“股肱”,“賡飏”、“喜起”之盛,于《詩》見《鹿鳴》、《天?!分T篇,未嘗不慕古之君臣一德一心,相悅?cè)羲怪∫?。今際海內(nèi)宴安,兵革偃息,首春令序,九陌鐙煇,豐穰有徵,吾民咸樂。思與諸臣欣時式燕,爰于乾清宮廣集簪裾,肆筵授幾。斯時也,蟾光鱉炬,焜耀堂廉,彩樹瓊葩,雜羅樽俎。許笑言之勿禁,寬儀法而不糾。復令次登文陛,渥以金罍,咸俾有三爵油油之色焉。《易》曰:“上下交而志同?!薄秱鳌吩唬骸跋硪杂柟€,宴以示慈惠。”則今日之兕觥旨酒,豈徒以飲食燕樂云爾哉?顧瞻諸臣,或位居諧弼,或職任卿尹,或典文翰,或司獻納,宜共成篇什,以紹《雅》、《頌》之音。朕發(fā)端首倡,效柏梁體班聊遞賡,用昭升平盛事,冀垂不朽云。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十四日。
麗日和風被萬方(御制)。
卿云爛熳彌紫閶(內(nèi)閣大學士臣勒德洪)。
一堂喜起歌明良(內(nèi)閣大學士臣明珠)。
止戈化洽民物昌(內(nèi)閣大學士臣李霨)。
蓼蕭燕譽圣恩長(內(nèi)閣大學士臣馮溥)
天心昭格時雨旸(吏部尚書臣黃機)。
豐亨有兆祝千箱(戶部尚書臣梁清標)。
禮樂文章仰圣皇(禮部尚書臣吳正治)。
廟謨指授靖八荒(兵部尚書臣宋德宜)
春回丹詔罷桁楊(刑部尚書臣魏象樞)。
河清海晏禹績彰(工部尚書臣朱之弼)。
百度胥飭綱紀張(都察院左都御史臣徐元文)。
千官濟濟盈巖廊(吏部左侍郎臣張士甄)。
天工無曠勤贊襄(吏部右侍郎臣楊永寧)。
有年歌協(xié)臣所望(戶部左侍郎臣李天馥)。
共期紅朽答殊常(戶部右侍郎臣李仙根)。
轉(zhuǎn)漕億萬充天倉(戶部倉場侍郎臣馬汝驥)。
邦禮叨贊慚趨蹌(禮部左侍郎臣楊正中)。
職司寅清佐垂裳(禮部右侍郎臣富鴻基)。
天河洗甲通蠻鄉(xiāng)(兵部左侍郎臣焦毓瑞)。
皇威四暢咸來王(兵部右侍郎臣陳一炳)。
祗承欽恤和氣翔(刑部左侍郎臣杜臻)。
刑措不用民壽康(刑部右侍郎臣葉方藹)
八材庀化師殳斨(工部左侍郎臣趙璟)。
右平左墄開明堂(工部右侍郎臣金鼐)。
仰窺神策驅(qū)天狼(內(nèi)閣學士臣李光地)。
膏以大澤人胥慶(內(nèi)閣學士臣張玉書)。
帝庸作歌追虞唐(翰林院掌院學士臣陳廷敬)。
身依云漢賡天章(翰林院學士臣張英)。
恪秉訓厲敦羔羊(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臣宋文運)。
奉宣仁風之吳疆(巡撫江寧右副都御史臣余國柱)。
九閽詄蕩瞻龍光(通政使司通政使臣王盛唐)。
斗杓高掩貫索芒(大理寺卿臣張云翼)
圖列養(yǎng)正親羹墻(詹事府詹事臣沈荃)。
黃鐘大鏞諧禎祥(太常寺卿臣崔澄)。
郊衢擊壤歡豐穰(順天府府尹臣熊一瀟)。
大官珍膳羅酒漿(光祿寺卿臣馬世濟)。
調(diào)閑六御騰康莊(太仆寺卿臣張可前)。
忝預風紀凜清霜(都察院僉都御史臣張吉午)。
出入玉佩聲鏘鏘(通政使司左通政臣崔官)
納言惟允尚職詳(通政使司右通政臣吳琠)。
褒忠勵節(jié)感賜觴(通政使司右通政臣陳汝器)。
圜扉闃寂春草芳(大理寺少卿臣榮國祚)。
拜手好生頌禹湯(大理寺少卿臣徐旭齡)
前星令望欽颙卬(詹事府少詹事臣王澤宏)。
終始念典用斯臧(詹事府少詹事臣崔蔚林)。
言模行范煇縹緗(翰林院侍讀學士臣蔣宏道)
猗歟至德日就將(翰林院侍讀學士臣胡簡敬)。
叨塵侍從恩莫量(翰林院侍讀學士臣朱之佐)。
靖共夙夜無怠遑(翰林院侍講學士臣嚴我斯)。
梧桐生矣于高岡(翰林院侍講學士臣孫在豐)。
?書東觀翰墨香(翰林院侍講學士臣盧琦)
三德六行為士坊(國子監(jiān)祭酒臣王士禎)。
宮官備位滋悚惶(右春坊右庶子臣祖文謨)。
六經(jīng)義葉如笙簧(翰林院侍講臣朱典)
奎文煥若森琳瑯(翰林院侍讀臣王封溁)。
朝朝橐筆侍御床(翰林院侍講臣董訥)。
紀載圣治金匱藏(翰林院侍講臣王鴻緒)。
頻年宣室虛對揚(翰林院侍講臣高士奇)。
宸篇掞藻燭昊蒼(翰林院侍講臣郭棻)。
承華毓德成圭璋(左春坊左諭德臣陳論)。
青宮琪樹棲鸞凰(右春坊右諭德臣朱世熙)
金輿導從驂云驤(司經(jīng)局洗馬臣田喜□)。
罘罳流影耀璧珰(通政使司左參議臣趙士麟)。
仁波溟渤同濊汪(通政使司左參議臣趙之鼎)
鸞旂乘春零露瀼(通政使司右參議臣張鵬)。
爰賡天保矢勿忘(通政使司右參議臣鄭重)。
八表同軌來梯航(大理寺寺丞臣徐誥武)。
云門磬管聲喤喤(右春坊右中允臣吳鳴珂)
泰交天闕開春陽(左春坊左中允臣李錄予)。
惟睿作圣金玉相(右春坊右中允臣鄭開極)。
珥筆何幸日月傍(左春坊左贊善臣徐乾學)
瑞逾寶鼎兼芝房(左春坊左贊善臣鄭之諶)。
堯樽夜醉星低昂(右春坊右贊善臣沈上墉)。
在廷悅豫和宮商(右春坊右贊善臣王尹方)。
濫典樂正董上庠(國子監(jiān)司業(yè)臣劉芳哲)
治登三五休聲飏(翰林院修撰臣歸允肅)。
睿謨典誥同洋洋(翰林院編修臣王頊齡)
記神圣功臣職當(翰林院編修臣曹禾)。
瑯函瑤版書焜煌(翰林院檢討臣潘耒)。
石渠高議芟秕糠(翰林院檢討臣嚴繩孫)。
日侍清禁研鉛黃(翰林院編修臣杜訥)
愿言直節(jié)謹自防(吏科掌印給事中臣王承祖)。
帝心勤民重農(nóng)桑(戶科掌印給事中臣王曰溫)。
具舉細目恢宏綱(禮科掌印給事中臣李迥。
誕敷文德四國匡(兵科掌印給事中臣劉沛先)。
嘉禾既殖鋤莠稂(刑科掌印給事中臣姚締虞)。
屈軼朱草紛兩廂(掌河南道御史臣唐朝彝)。
封章問夜檢皂囊(掌江南道御史臣任玥)。
擬將勁操堅蒼筤(掌浙江道御史臣李見龍)
朝無闕事聯(lián)班行(掌山西道御史臣郭維藩)。
千門燎火宵未央(掌山東道御史臣孫必振)
升平高宴邁柏梁(掌陜西道御史臣衛(wèi)執(zhí)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