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曾公亮

相關(guān)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人物簡介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道翊。
不知何許人。
石晉天福四年。
卓庵天竺山西北。
草衣木食。
高行絕塵。
一夕見前峰有光燭天。
跡其所起。
視之。
得異木焉。
人莫能名之者。
師乃取之。
命匠者孔仁謙刻為觀音大士像。
夜夢白衣人曰。
雕像已就。
明日有僧自洛陽來。
隨身有古佛舍利。
當求之。
已而僧果至。
如其夢求之。
得舍利三顆。
納于大士頂門。
自是靈異大著。
吳越時。
忠懿王始一新道場而奉之。
宋天圣中。
詵寂二僧。
又遷殿東南直乳竇峰。
治平二年。
郡守蔡公襄表其事上之。
曾魯公奏賜靈感觀音院額。
贊曰。
大士心光  奇木斯寓  眾胡不見  心不應故 師心佛心  同體顯露  現(xiàn)白衣身  永?;熟?div id="zhqpgyw" class='inline' id='people_102261_0_32_comment'>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宗元。太宗端拱二年進士。由光祿丞知宣州。真宗大中祥符末,為兩浙轉(zhuǎn)運使。丁謂建捍海塘,索民太急,無人敢言,唯會列其狀,使罷其役,軍民得安。仁宗時,以集賢殿修撰知明州,卒。
全宋詩
曾會,字宗元,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進士。初授光祿寺丞,累遷殿中丞、知宣州。真宗大中祥符末,由三司判官出為兩浙轉(zhuǎn)運使。歷典七郡,擢刑部郎中、集賢殿修撰。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知明州,卒于官。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四一有傳。今錄詩九首。
全宋文·卷二七二
曾會,字宗元,泉州晉江(今福建晉江)人,曾公亮之父。
端拱二年進士,授光祿丞、直史館。
出為兩浙轉(zhuǎn)運使,官至集賢殿修撰,知明州卒。
見《東都事略》卷六九《曾公亮傳》,《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0—1053 【介紹】: 宋開封祥符人,字公雅。
真宗大中祥符中登服勤詞學科。
為大理評事、通判通州。
仁宗朝歷知太常禮院、知審刑院、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
后解政罷為觀文殿學士。
卒謚文簡。
性淳質(zhì),不為威儀。
喜論事,曾上《王鳳論》于章獻太后,以戒外戚。
精通文字訓詁學,與李淑等刊修《韻略》,改稱《禮部韻略》。
又依例刊修《廣韻》,成《集韻》。
康定年間與曾公亮等編纂《武經(jīng)總要》。
所著有《邇英圣覽》、《龜鑒精義》、《編年總錄》等。
全宋文·卷三九五
丁度(九九○——一○五三),字公雅,其先恩州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后徙居祥符(今河南開封)。大中祥符中登服勤詞學科,為大理評事、通判通州,改太子中允、直集賢院。仁宗立,入知制誥,遷翰林學士,進承旨、端明殿學士。慶歷六年,自樞密副使擢參知政事,復改觀文殿學士,歷刑、兵二部侍郎,遷尚書右丞?;实v五年正月卒于京師,年六十四。度好學,敏于為文,嘗奉詔編《續(xù)通典》、《文苑英華》;著《邇英圣覽》十卷、《龜鑒精義》三卷、《慶歷兵錄》五卷、《編年總錄》八卷、《大唐史略》一百卷、詩論制誥奏議碑頌七十卷等;又刊定《武經(jīng)總要》、《唐書》紀志、《集韻》。見孫抃《丁文簡公度崇儒之碑》(《名臣碑傳琬琰集》上集卷三),《宋史》卷二九二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令綽。
曾公亮子。
以蔭知咸平縣,民詣府訴雨傷麥,因親赴田里,辨其虛實,得蠲賦。
除秘閣修撰、提點開封府界鎮(zhèn)縣。
時保甲法行,孝寬榜十七縣,揭賞告捕煽惑者。
累遷樞密都承旨。
后以端明殿學士知河陽,徙鄆州。
復以吏部尚書召,道卒,年六十六。
全宋詩
曾孝寬(一○二五~一○九○),字令綽,一作公綽(《東都事略》卷六九本傳),晉江(今福建泉州)人。以蔭知桐城、咸平二縣。神宗熙寧三年(一○七○)為秘閣校理(《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五),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zhèn)事。五年,擢龍圖閣待制、樞密都承旨。八年,進樞密直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同上書卷二七一)。元豐三年(一○八○),知河陽(同上書卷三○三)。歷知陳、秦等州。六年為吏部尚書(同上書卷三三八)。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知潁昌府(同上書卷四○一)。五年,徙成德軍(同上書卷四三八),召為吏部尚書,道卒(同上書卷四四六),年六十六?!?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二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八
曾孝寬(一○二五—— 一○九○),字令綽,一字公綽,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
公亮子。
以蔭知桐城縣。
選知咸平縣,有政績。
入知審官東院,判刑部。
熙寧五年,遷樞密都承旨。
擢拜樞密直學士、簽書樞密院。
元豐元年,自陳州知秦州,又以端明殿學士改知河陽。
五年,徙知鄆州。
其后又歷知鄧州,潁昌府、永興軍、秦州、成德軍。
元祐五年六月,以吏部尚書召,道卒,年六十六。
贈右光祿大夫。
宋史》卷三一二《曾公亮傳》有附傳。
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三,《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二、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陳睦(?~一○八五),字和叔,一字子雍(《永樂大典》卷三一四一引《蘇州府志》),莆田(今屬福建)人。侗弟。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進士。神宗熙寧三年(一○七○)為秘閣校理(《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八年,遷監(jiān)察御史,出為兩浙提點刑獄(同上書卷二七○)。元豐元年(一○七八)直昭文館(同上書卷二八八)。七年,為鴻臚卿,以寶文閣待制知廣州(同上書卷三四六)。八年,移知潭州,卒(同上書卷三六一)。事見《莆陽文獻傳》卷一三。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七○一
陳睦(?
——一○八五)字子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嘉祐六年進士第二。
治平中為秘書丞。
三年詔舉館閣才學之士,睦與劉攽、李常、李清臣輩首被選擢,除秘閣校理。
熙寧中提舉兩浙常平,以丞相曾公亮薦遷提點刑獄。
八年,兼監(jiān)察御史,后判登聞鼓院。
元豐初假起居舍人、直昭文館,奉使高麗。
還,權(quán)判刑部,進史館修撰,遷鴻臚少卿。
七年改寶文閣待制、知廣州。
八年,直龍圖閣、知潭州,卒,贈少保。
見《永樂大典》卷三一四一引《蘇州府志》,《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二六二、二八八、三二四、三四六、三六一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7—1088 【介紹】: 宋漢州綿竹人,字元素,號無為子。
仁宗皇祐五年進士。
歷開封府推官,知興元府,皆有治聲。
神宗立,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誥、知諫院。
與宰相曾公亮忤,改兼侍讀,繪以“諫官不得其言則去”,不拜。
后擢翰林學士,為御史中丞。
免役法行,繪陳十害,忤王安石,罷知亳州。
哲宗元祐初,以天章閣待制知杭州,卒于任。
有《群經(jīng)索蘊》、《無為編》、《西垣集》等。
全宋詩
楊繪(一○二七~一○八八),字元素,綿竹(今屬四川)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通判荊南府,遷開封府推官,知眉州,徙興元府。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誥、知諫院。熙寧四年(一○七一),擢翰林學士、御史中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出知亳州,歷應天府、杭州,再為翰林學士。貶荊南節(jié)度副使,分司南京,改提舉太平觀,起知興國軍。哲宗即位,復天章閣待制,再知杭州。元祐三年卒,年六十二。事見《范太史集》卷三九《天章閣待制楊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二二有傳。今錄詩十首。
全宋文·卷一五六二
楊繪(一〇二七——一〇八八),字元素,號無為子,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人。少奇警,登進士上第,通判荊南。敏于吏事。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誥、知諫院。以言事罷,未旬月復知諫院,擢翰林學士,為御史中丞。王安石執(zhí)政,政見牴牾,又屢言事,罷為侍讀學士、知亳州,歷應天府、杭州,再為翰林學士。貶荊南節(jié)度副使,分司南京,改提舉太平觀。元祐初,復天章閣待制,再知杭州。卒,年六十二。為文立就,有文集八十卷,今佚。今存《時賢本事曲子集》?!?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二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曾孝宗,晉江(今屬福建)人。
公亮子。
以父蔭入官,神宗熙寧中為將作監(jiān)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八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仲錫。
曾公亮從子。
哲宗元祐中,累官水部員外郎。
河決內(nèi)黃,奉詔行視,疏蘇村,鑿巨野,導之北流,紓澶、渭、深、瀛諸州之害。
遷都水使者,治洛水,消除水患。
累官戶部尚書,罷知杭州。
歷知成德軍、太原府。
卒年六十。
全宋文·卷二五六九
曾孝廣,字仲錫,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從子。元豐末為北外都水丞。元祐中,出通判保州。久之,復都水丞。元符初為水部員外郎,以導河北流功遷都水使者。出為陜西、京西轉(zhuǎn)運副使,擢戶部侍郎,進尚書。崇寧四年,罷為天章閣待制、知杭州,徙知潭、鄆、饒、廣州,歷成德軍、太原府。復故職而卒,年六十。有文集二十卷。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二之二五、方域一五之二○,《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一五、五一九,《宋史》卷二○、二○八及三一二本傳,《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二、三、四、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敷文。
曾公亮從孫。
哲宗時,孟后之廢,誕三與鄒浩書,勸力請復后,浩不答。
及浩諫立劉后被貶,誕著《玉山主人對客問》以譏之,人以比韓愈《諫臣論》。
全宋文·卷二八六三
曾誕,字敷文,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從孫。崇寧間守衡陽。仕不顯,史稱為良士。《宋史》卷三四五《鄒浩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處善。曾孝廣弟。歷官起居舍人、殿中監(jiān)、戶部侍郎,坐事累貶至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兆谛投?,復為天章閣待制、知歙州。方臘起兵青溪,孝蘊約敕郡內(nèi),分兵守厄塞。移知杭州,時城已陷,單車至城下。既克復,令軍士勿枉殺。以功加龍圖閣學士。卒年六十五。
全宋文·卷二七七八
曾孝蘊,字處善,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
公亮從子,孝廣弟。
紹圣中,累遷起居舍人。
崇寧中擢為殿中監(jiān),以集賢殿修撰出知襄州,徙江浙荊淮發(fā)運。
召為戶部侍郎。
徙工部,以顯謨閣待制知杭州。
后貶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
政和四年六月,復為集賢殿修撰。
宣和二年,復天章閣待制、知歙州。
論破方臘功,進顯謨閣直學士,又加龍圖閣學士。
卒,年六十五。
宋史》卷三一二《曾公亮傳》有附傳。
又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八。
共 13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