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孔文仲

相關(guān)人物:共 37 位。
共 3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林克己 朝代:吳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錢塘人。
仕吳越。
錢俶時官通儒院學士,博洽善文章。
宋林逋即其孫。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九三八
程實之,字士華,號尊己翁,徽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后遷德興。
嘗從朱熹學,博洽工文,累舉不第。
見《新安文獻志·先賢事略》上,《宋元學案補遺》卷六九。
翟逢亨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惠州歸善人。
學問博洽,邦人呼為翟夫子。
事親孝。
居白鶴峰東。
蘇軾謫惠州時,嘗與之交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瑞州新昌人,字致之。
博洽強敏,事母甚孝。
授諸子各一經(jīng),時稱五經(jīng)鄒氏。
葉曙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8—1046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字杲卿,以字行。
三試禮部,考官均以高等予之。
嘗試御前,授鄭州長史,遷桂州司法參軍。
師事林逋,篇翰盡得其妙。
博洽多聞稱。
魚周詢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1048 【介紹】: 宋開封雍丘人,字裕之。
早孤,好學。
第進士。
通判漢州,夜部眾救火,植劍于前曰:“攘一物者斬”,火止,民無所失亡。
歷知真、安、蔡州,以尚書戶部員外郎兼御史知雜事。
仁宗慶歷四年,舉劾蘇舜欽進奏院祠神用公錢召妓樂事。
累官至河北都轉(zhuǎn)運使,拜右諫議大夫、權(quán)御史中丞。
慶歷八年上言論西北邊事,仁宗嘉其詳敏。
后以事落權(quán)御史中丞知永興軍,旋出知成德軍,未行卒。
聞見博洽,明習吏事。
全宋文·卷五七九
魚周詢(?——一○四八),字裕之,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人。早孤好學,第進士,歷知南華、分宜、靜海三縣,通判漢州,知真、安、蔡三州,進侍御史,為三司鹽鐵副使。遷吏部員外郎,知成德軍,拜右諫議大夫,權(quán)御史中丞。慶歷八年四月,坐舉張得一不當落職,旋卒。見《宋史》卷三○二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9—1068 【介紹】: 宋臨江軍新喻人,字原父,號公是。
仁宗慶歷六年進士。
歷吏部南曹、知制誥。
奉使契丹,熟知其山川地理,契丹人稱服。
出知揚州,徙鄆州兼京東西路安撫使,旋召為糾察在京刑獄及修玉牒,諫阻仁宗受群臣所上尊號。
以言事與臺諫相忤,出知永興軍,歲余因病召還。
復求外,官終判南京御史臺。
學問博洽,長于《春秋》學,不拘傳注,開宋人評議漢儒先聲。
有《春權(quán)權(quán)衡》、《七經(jīng)小傳》、《公是集》等,又與弟劉放、子劉奉世合著《漢書標注》。
全宋詩
劉敞(一○一九~一○六八),字原父,或作原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皇祐三年(一○五一),遷太子中允、直集賢院。至和元年(一○五四),遷右正言、知制誥。二年,奉使契丹。三年,出知揚州。歲馀,遷起居舍人徙知鄆州、兼京東西路安撫使。旋召還糾察在京刑獄。嘉祐四年(一○五九),知貢舉。五年,以翰林侍讀學士充永興軍路安撫使、兼知永興軍府事。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改集賢院學士、恒南京留守司御史臺。神宗熙寧元年卒于官,年五十(《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五《集賢院學士劉公墓志銘》)。有《公是集》七十五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成五十四卷,其中詩二十七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九有傳?!⒊ㄔ?,以青武英殿聚珍版《公是集》(福建本)為底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宋名賢小集》所收六卷本(簡稱名賢本)、《宋百家詩存》所收一卷本(簡稱詩存本)、不分卷明抄本(簡稱明抄本)、清乾隆十五年劉氏刊四卷本(簡稱劉本)。并酌采清鮑廷博校記(簡稱鮑校)、近人傅增湘校記(簡稱傅校)。清光緒二十五年廣雅書局刻本(簡稱廣雅本),與底本同一系統(tǒng),偶有異文,亦予出校。新輯得的集外詩編為第二八卷。
全宋文·卷一二七六
劉敞(一○一九——一○六八),字原父,號公是,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慶歷六年進士,授大理評事,通判蔡州。皇祐三年召試學士院,擢太子中允,直集賢院,明年改判吏部南曹。至和元年遷右正言,知制誥。二年八月奉使契丹,使還,出知揚州,徙知鄆州,兼京東西路安撫使。旋召還糾察在京刑獄。嘉祐五年因言事與臺諫異,自請出知永興軍。八年還朝判三班院。后知汝州。治平三年改集賢院學士、判南京御史臺。熙寧元年卒,年五十。敞學問淵博,為文敏贍。著有《公是集》及《春秋權(quán)衡》、《春秋傳》、《春秋意林》、《春秋傳說例》、《七經(jīng)小傳》、《公是先生弟子記》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9—1079 【介紹】: 宋趙州平棘人,字次道。宋綬子。仁宗寶元二年賜進士及第。為館閣???,出簽書集慶軍判官。任編修官,預修《新唐書》。英宗治平中,以工部郎中修起居注,并編修《仁宗實錄》,判太常寺。神宗時,歷史館修撰、集賢院學士、龍圖閣直學士,修《兩朝正史》。藏書三萬卷,熟于朝廷典故,著書甚多。有《春明退朝錄》、《長安志》,輯《唐大詔令集》等。
全宋詩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趙州平棘(今河北趙縣)人,綬子。仁宗時以父蔭召試學士院,賜進士及第。為館閣???,后充編修官,預修《唐書》。出知亳州。英宗治平中,累擢知制誥、判太常寺。后出知絳州,尋召還,除史館修撰、集賢院學士。神宗熙寧十年(一○七七),修仁宗、英宗兩朝正史。元豐二年卒,年六十一。著作今存《春明退朝錄》三卷、《長安志》二十卷。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范鎮(zhèn)《宋諫議墓志銘》,《宋史》卷二九一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四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趙州平棘(今河北趙縣)人,綬子。
天圣三年,以父任為秘書省正字。
寶元二年,召試學士院,賜進士第。
仁宗朝歷官館閣???、集賢校理、知太平、亳州,累遷至工部郎中。
治平初,同修起居注,知制誥。
熙寧中,除史館修撰、集賢院學士,加龍圖閣直學士。
元豐二年卒,年六十一,贈禮部侍郎。
敏求學識博洽,著述甚豐。
嘗奉詔修《兩朝正史》,預修《新唐書》,補唐武宗以下六世《實錄》百四十八卷,輯《唐大詔令》百三十卷,另著有《書闈集》十二卷、《后集》六卷、《西垣制集》十卷、《東觀絕筆集》二十卷、《東京記》三卷、《閤門儀制》十三卷、《長安志》二十卷(存)、《河南志》二十卷(今存本不分卷)、《春明退朝錄》二卷(存)等。
見范鎮(zhèn)《宋諫議敏求墓志銘》(《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蘇魏公集》卷五一《龍圖閣直學士修國史宋公神道碑》,《宋史》卷二九一《宋綬傳》附子敏求傳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6—1116 【介紹】: 宋安州安陸人,字彥輔,自號鳳臺子。
仁宗嘉祐四年進士。
官至司農(nóng)少卿。
受學于鄭獬、胡瑗,學問博洽。
有《麈史》。
全宋詩
王得臣(一○三六~一一一六),字彥輔,自號鳳臺子(《揮麈后錄》卷八),安陸(今屬湖北)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歷知岳州巴陵,管干京西漕司文字,提舉開封府界常平,開封府判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一三、三六九),知唐州、邠州(《彭城集》卷二一《知唐州王得臣可知邠州制》)、鄂州、黃州。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為福建轉(zhuǎn)運司判官(明弘治《八閩通志》卷三一)。官至司農(nóng)少卿。紹圣四年(一○九七)致仕(《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一)?;兆谡土曜?,年八十一(《揮麈后錄》卷八)。有《麈史》三卷傳世。《宋史·藝文志》著錄其《江夏辨疑》、《鳳臺子和杜詩》、《江夏古今紀詠集》,皆佚。事見《麈史》各卷。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三
王得臣(一○三六——一一一六),字彥輔,號鳳臺子,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受學于鄭獬、胡瑗,嘉祐四年登進士第。歷任岳州巴陵令、管干京西漕司文字、秘書丞、提舉開封府界常平等事、開封府判官,出知唐、邠、黃、鄂州。元祐八年為福建轉(zhuǎn)運副使,入朝為金部郎中、司農(nóng)少卿。紹圣四年九月以目疾管勾崇禧觀。政和六年卒,年八十一。得臣平生著述頗豐,有《江夏辨疑》一卷、《鳳臺子和杜詩》三卷、《江夏古今紀詠集》五卷、《麈史》三卷,嘗箋注杜甫詩。其事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二、三一三、四九一,《宋會要輯稿》瑞異三之四二、食貨六四之七三、職官二三之一一,劉攽《彭城集》卷二一,王明清《揮麈后錄》卷八,《宋史》卷二○四、二○六、二○八、二○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41—1097 【介紹】: 宋臨江新淦人,字常父。
孔文仲弟。
仁宗嘉祐八年進士。
哲宗元祐初,歷秘書省正字、集賢校理、國子司業(yè)。
四年,為著作郎,論科舉之弊,詆王安石《三經(jīng)新義》,請復詩賦取士,又欲罷大義而益以諸經(jīng)策。
拜中書舍人,直學士院。
八年,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以寶文閣待制知洪州。
坐元祐黨奪職,居池州卒。
與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聲起江西,時號三孔。
有《詩書論語說》、《金華講義》、《芍藥譜》、《內(nèi)外制》、《雜文》、《宗伯集》(編入《清江三孔集》)。
全宋詩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進士,調(diào)谷城主簿,選教授齊州,為國子直講。哲宗元祐初,歷集賢校理,著作郎,國子司業(yè)。嘗民族矛盾論恢復詩賦取地一下,攻擊王安石經(jīng)義。進起居郎兼侍講邇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書舍人,直學士院。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以寶文閣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紹圣四年,坐元祐黨奪耿,管勾洪州玉隆觀、池州居?。ā端螘嫺濉仿毠倭咧涣?,年五十七。與兄文仲、弟平仲并稱“三孔”。黃庭堅有“二蘇聯(lián)璧,三孔分鼎”之譽。著有,詩書論語說》等百馀卷,已佚。南宋王??收輯孔氏兄弟詩文合刊為《清江三孔集》,武仲詩文共十七卷,其中詩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傳?!】孜渲僭?,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清江三孔集》為底本,參校民國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叢書》,簡稱豫章本)、《宋詩鈔》(簡稱詩鈔)、《永樂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詩篇,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一八六
孔武仲(一○四二——一○九八),字常父,臨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文仲弟、平仲兄。
幼力學,舉進士中甲科。
調(diào)谷城主簿,選教授齊州,為國子直講。
元祐初歷秘書省正字、校書,集賢校理,著作郎,國子司業(yè)。
進起居郎兼侍講,除起居舍人,拜中書舍人、直學士院。
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以寶文閣待制知洪州,徙宣州。
坐元祐黨奪職,居池州。
元符元年卒,年五十七。
元符末追復原官。
著《》、《》、《論語說》、《金華講義》、內(nèi)外制、雜文共百馀卷。
宋史》卷三四四《孔文仲傳》有附傳(卒年見孔平仲《祭三兄侍郎文》)。
共 37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