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939—1001 【介紹】: 宋青州益都人,字巨卿。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jìn)士。累遷著作郎,預(yù)修《太平御覽》。知遂州,以勤干聞。雍熙中,呂蒙正等薦其文行,授主客郎中、史館修撰。拜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真宗咸平二年,累官知登聞鼓院。循謹(jǐn)守位,不求赫赫之譽(yù),居官未嘗敗事。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河南人。呂蒙正叔子。舉進(jìn)士高等,既廷試,以蒙正居中書,故報罷。后歷下蔡、武平二縣主簿。太宗至道初引對,文學(xué)、政事俱優(yōu),命為光祿寺丞,改大理寺丞卒。
人物簡介
【介紹】: 宋京兆長安人。宋湜從弟。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jìn)士。歷京西轉(zhuǎn)運(yùn)使、度支判官。淳化中,呂蒙正罷相,坐親黨,貶宜州團(tuán)練副使。真宗咸平中,為環(huán)慶路都監(jiān),以擅發(fā)兵襲敵,責(zé)授供奉官。官終京西提點(diǎn)刑獄。
人物簡介
全宋詩【生卒】:979—1044 【介紹】: 宋壽州人,字坦夫。呂蒙正侄。真宗咸平三年進(jìn)士。歷官刑部郎中、權(quán)知開封府。仁宗即位,進(jìn)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天圣六年拜相。贊成仁宗廢郭后,貶逐進(jìn)諫言官孔道輔等,又因范仲淹屢言事,指為朋黨而加以貶斥,頗為時論所少。后拜司空、平章軍國重事。被劾罷相,以太尉致仕。卒謚文靖。有文集。
呂夷簡(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壽州(今安徽鳳臺)人。真宗咸平三年(一○○○)進(jìn)士,補(bǔ)絳州軍事推官。通判通州,徙濠州,知濱州。擢提點(diǎn)兩浙刑獄,入為刑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使契丹,還,知制詔。再遷刑部郎中,權(quán)知開封府。仁宗即位,進(jìn)右諫議大夫,以給事中參知政事。天圣六年(一○二八)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xué)士。明道二年(一○三三)罷,同年復(fù)相。景祐二年(一○三五)加右仆射,封申國公。次年,與王曾爭事,同時罷相??刀ㄔ辏ㄒ弧鹚摹穑┯膳刑煨圮姀?fù)入相。慶歷元年(一○四一),徙封許國公,判樞密院,改兼樞密使。二年因病以太尉致仕。慶歷四年卒,年六十六。謚文靖。有集二十卷,不傳。事見《隆平集》卷五,《宋史》卷三一一有傳。今錄詩十一首。全宋文·卷三二一
呂夷簡(九七九——一○四四),字坦夫,壽州(治今安徽鳳臺)人,呂蒙正侄。咸平進(jìn)士,歷任地方官,知制誥,進(jìn)龍圖閣直學(xué)士,權(quán)知開封府。仁宗立,除參知政事。天圣七年拜相,后封申國公。景祐四年以與王曾爭事罷,出判許州,徙天雄軍。康定元年復(fù)入相,改封許國公。后以疾授平章軍國重事。慶歷三年,以太尉致仕。次年卒,年六十六,謚文靖。有集二十卷。《宋史》卷三一一有傳。
人物簡介
言法華者。莫知其所從來。初見之于景德寺。七俱胝院。梵相奇古。直視不瞬??谖切栃?。不可識。相傳言。誦法華經(jīng)。故以為名。時獨(dú)語笑。多行市里。褰裳而趨?;蚺e手畫空。佇立良久。從屠沽游。飲啖無所擇。道俗共目為狂僧。丞相呂許公。問佛法大意。對曰。本來無一物。一味總成真。僧問世有佛否。對曰。寺里文殊。有問。師凡耶圣耶。舉手曰。我不在此住。至和三年。仁宗始不豫。國嗣未立。天下寒心。諫官范鎮(zhèn)首發(fā)大義。乞擇宗室之賢者使攝儲貳。以待皇嗣之生。退居藩服。不然。典宿衛(wèi)尹京邑。以系天下之望。并州通判司馬光亦以為言。凡三上疏。一留中。二付中書 上夜焚香默禱曰。翌日化成殿具齋。虔請法華大士。俯臨無卻。清旦 上道衣凝立。以待。俄馳奏。言法華。自右掖門徑趍。將至??殿。侍衛(wèi)呵止不可 上笑曰。朕請而來也。有頃至。輒升御榻。跏趺而坐。受供訖。將去 上曰。朕以儲嗣未立。大臣咸以為言。侵尋晚暮。嗣息有無。法華其一決之。師索筆引紙。連書曰。十三十三。凡數(shù)十行。擲筆無他語。皆莫測其意。其后 英宗登極。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方驗前言也。慶歷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將化謂人曰。我從無量劫來。成就逝多國土。分身揚(yáng)化。今南歸矣。語畢右脅而寂。 贊曰。如來世尊曰。我滅度后。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yīng)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zhuǎn)?;蜃魃抽T。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贊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末學(xué)。唯除命終。陰有遺付。言法華臨終乃曰。我從無量劫來。成就逝多國土。分身揚(yáng)化是也。補(bǔ)續(xù)高僧傳·感通篇
言法華者。莫知其所從來。梵相奇古。語言無忌。出沒不測。多行市里。褰裳而趨。或舉指畫空。佇立良久。與屠沽者游。飲啖無所擇。道俗共目為狂僧。時至景德寺七俱胝院。丞相呂許公。問佛法大意。答曰。本來無一物。一味總成真。僧問。世有佛否。對曰。寺里文殊有。問。師凡耶圣耶。舉手曰。我不在此住。至和三年。仁宗始不豫。國嗣未立。天下寒心。諫官范鎮(zhèn)。首發(fā)大義。乞擇宗室之賢者。使攝儲貳。以待皇儲之生。并州通判司馬光。亦以為言。凡三上疏。上夜焚香默禱曰。翼日化成殿具齋。虔請法華大士。俯臨無卻。清旦上道衣凝立以待。俄馳奏言。法華自右掖門徑趨。將至寢殿。侍衛(wèi)呵止不可。上笑曰。朕請而來也。輒升御榻趺坐。受供訖將去。上曰。朕以儲嗣未立。大臣咸以為言。侵尋晚暮嗣息有無。師其一決之。師索筆引紙。連書曰。十三十三。凡數(shù)十行。擲筆無他語。皆莫測其意。其后英宗登極。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方驗前言也。呂申公蒙正居政府日。焚疏請師齋。翼旦師至坐堂上。公將出。念當(dāng)拜不當(dāng)拜。師大呼曰。呂老子。快出來。拜亦得。不拜亦得。呂大驚。遽出拜之。齋畢。問未來休咎。師索筆書亳州二字。及后罷相知亳州始悟。天衣懷公。依景德時。與師遇。拊懷背曰。臨濟(jì)德山去。懷因奮而游禪。遂大振云門之道。兒孫珠走而玉躍。師言于是乎驗。慶歷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將化。謂人曰。我從無劫來。成就逝多國土。分身揚(yáng)化。今南歸矣。言畢右脅而寂。或作壽春許氏子。弱冠游東都。得度于俱胝院。留講肆之久。一日讀云門錄。忽契悟。遂獲感通焉。河南志曰。志言。姓許氏。自壽春來。居?xùn)|京景德寺。為人卜休咎。書紙揮翰甚疾。字體遒勁。初不可曉。后多驗。有具齋薦鲙者。則并食之。臨流而吐。化為小鮮。群泳而去。??陀鲲L(fēng)且沒。見僧操絙引舶而濟(jì)。客至都下。志言謂客曰。非我汝奈何。客猶記其貌。真引舟者也。后卒。仁宗以真身塑像置寺中。榜曰顯化禪師。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河南人。呂蒙正子。以蔭入仕。仁宗慶歷中提點(diǎn)京東刑獄,時孔直溫利用宗教圖謀兵變,居簡盡捕其黨,斬直溫等。濮州叛,居簡馳往,擒首惡誅之。歷知梓州、應(yīng)天府、荊南,進(jìn)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廣州。以兵部侍郎判西京御史臺。卒年七十二。
人物簡介
【介紹】: 元大都人,字德信。一說名德信。生平事跡不詳。工樂府。所作雜劇、散曲散佚甚多,據(jù)《錄鬼簿》載,存《拜月亭》、《嬌紅記》等十四種。今僅存《西廂記》、《破窯記》、《麗春堂》三種及散曲數(shù)套。其中《西廂記》最為出名,被后人推為北曲第一。詞學(xué)圖錄
王實甫(1260—1336) 字德信。大都(今北京)人。雜劇作家。有《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呂蒙正風(fēng)雪破窯記》、《四大王歌舞麗春堂》、《韓采云絲竹芙蓉亭》、《蘇小卿月夜販茶船》等。
人物簡介
王錂,明戲曲作家。字劍池。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約萬歷十一年(1583)前后在世。所作傳奇今知有《春蕪記》、《彩樓記》、《尋親記》、《雙緣航》4種。《雙緣航》已佚,其余3種現(xiàn)存。《春蕪記》寫宋玉與季倩吳相愛事,本事?lián)兜峭阶雍蒙x》而生發(fā),有《六十種曲》本;《彩樓記》據(jù)南戲《破窯記》改編,演呂蒙正事,有清抄本,《古本戲曲叢刊》據(jù)以影印。昆劇《檢柴·潑粥》,近代地方戲曲劇種的《呂蒙正趕齋》、《評雪辨蹤》等均源出于此;《尋親記》據(jù)南戲《教子尋親》改編,敘周瑞隆尋父事,有《六十種曲》本存世。呂天成《曲品》稱其“校曲巧多,久沉酣與音藏。”生平事跡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匯考》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