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司馬池

相關(guān)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司馬浩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8—1030 【介紹】: 宋陜州夏縣人。
司馬池從兄。
累舉不第,遂絕意仕進(jìn)。
為人慷慨尚義,篤于宗族累世聚居,食眾田寡,竭力經(jīng)營衣食凡數(shù)十年,始終無纖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8—1066 【介紹】: 宋陜州夏縣人,字昭遠(yuǎn)。
司馬池從子。
登進(jìn)士第。
歷大理寺丞、通判鄜州。
州將武人,不法,與之正色力爭,不少假借。
性廉靜質(zhì)直,所至有惠政。
每罷官至京師,未曾有所謁視。
官終太常少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6—1087 【介紹】: 宋陜州夏縣人,字伯康。
司馬池子。
以父任為秘書省校書郎。
為鄭縣主簿,年少治政有方,上下驚服。
歷知祁縣、宜興、安州等,所至有政績。
歷官十七遷,至太中大夫。
與弟光友愛始終,光平時(shí)所論天下事,頗得旦之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9—1086 【介紹】: 宋陜州夏縣人,字君實(shí)。
司馬池子。
少聰穎好學(xué),以父蔭為將作監(jiān)主簿。
仁宗寶元元年進(jìn)士。
累官知諫院、翰林學(xué)士、權(quán)御史中丞,復(fù)為翰林兼侍讀學(xué)士。
極力反對王安石所行新法,以“祖宗之法不可變”為由,數(shù)與安石、呂惠卿等辯論,因出知永興軍。
神宗熙寧四年,判西京御史臺,退居洛陽十五年,專修史書,絕口不論時(shí)事。
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起為門下侍郎,拜左仆射,主持朝政。
起用劉摯、范純?nèi)?、范祖禹、呂大防等,悉除新法,恢?fù)舊制。
在相位八月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
初編撰戰(zhàn)國至秦二世歷史為《通志》八卷,英宗命設(shè)局續(xù)修,神宗改書名為《資治通鑒》,元豐七年成書。
另有《溫國文正公文集》、《稽古錄》等。
全宋詩
司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實(shí),號迂夫,晚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jìn)士。初仕蘇州簽判。父死服除,改武成軍簽判。慶歷六年(一○四六),以龐籍薦授館閣???,后受龐籍辟為并州通判。召還為開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誥,天章閣待制,知諫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為龍圖閣直學(xué)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學(xué)士。熙寧三年(一○七○),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知永興軍,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學(xué)士兼翰林侍讀學(xué)士居洛陽,主編《資治通鑒》。哲宗即位,召主國政,元祐元年,拜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贈溫國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雜著多種。事見《東坡全集》卷九○蘇軾《司馬溫公行狀》,《宋史》卷三三六有傳?!∷抉R光詩十四卷,以《四部叢刊》影宋刊《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即宋紹熙刊本,亦即紹興二年本)為底本,參校清乾隆六年陳宏謀??端抉R文正公傳家集》(簡稱陳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司馬文正公傳家集》(簡稱四庫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無詩,分別據(jù)陳宏謀刊本補(bǔ)入。底本卷六《又和諷古》“海客久藏機(jī)”一首,與卷一《和之美諷古二首》之二重復(fù),已刪略。又輯得集外詩及斷句,另編為一卷。
詞學(xué)圖錄
司馬光(1019-1086) 字君實(shí)。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主編《資治通鑒》,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存詞三首,見《苕溪漁隱叢話》及《陽春白雪》。
全宋文·卷一一七二
司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實(shí),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寶元元年登進(jìn)士甲科。歷大理評事、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開封府推官,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時(shí)仁宗未立嗣,數(shù)上疏諫言。英宗朝進(jìn)龍圖閣直學(xué)士,判吏部流內(nèi)銓。神宗即位,擢為翰林學(xué)士,除御史中丞,權(quán)知審官院。王安石行新政,光持異議,與安石數(shù)論辯于帝前。由是以端明殿學(xué)士出知永興軍,判西京御史臺,退居洛陽,專修《資治通鑒》,凡十五年。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臨朝,召為門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力廢新政。是年九月卒,年六十八,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有文集八十卷,《資治通鑒》三百二十四卷,《考異》三十卷,《通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涑水紀(jì)聞》十卷等,并注釋《》、《孝經(jīng)》、《老子》、《法言》、《太玄》等。見蘇軾《司馬文正公光行狀》(《東坡集》卷三六),《宋史》卷三三六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