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五【介紹】: 唐河?xùn)|人,字伯循。啖助之弟子。與陸質(zhì)等同為啖助《春秋集注總例》編《纂例》。歷洋州刺史。代宗大歷時以治《春秋》著名。
匡字伯循。河?xùn)|人。歷洋州刺史。
人物簡介
【介紹】: 唐僧。居天臺山國清寺。德宗貞元二十一年,日本僧人最澄渡海至,欲求天臺之法,屬道邃講訓(xùn),委曲指教,盡授其旨。后最澄歸國,斯教大行,遙尊道邃為祖師。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一幼專天臺智者三觀之學(xué)。大歷中。荊溪湛然師。悉以止觀輔行記。托以敷揚。而同門有浩然者。名尤重。不聽與較。則為流輩所畏服可知。貞元二十一年。日本國沙門最澄。遠泛滄溟。來承講訓(xùn)。乃盡繕寫一宗部文以東。然猶慮其鄉(xiāng)國之輕蒲者見疑。于是投牒臺州。求署其往來之實。以為證據(jù)。而刺史陸淳即署之云。最證阇梨。形雖異域。性實同源。特稟生知。觸類玄解。遠傳天臺教旨。又遇龍象邃公。總?cè)f行于一心。了殊途于三觀。親承秘密。理絕名言。他方學(xué)徒。未能信受。所請印記。安可不從。故宜執(zhí)以為憑者。澄歸。斯教大行。乃以一山。易名天臺。以一寺。易名國清。且遙尊邃為初祖。后邃終其所住。
釋道邃。不知何許人也。幽識遠晤執(zhí)志有恒。懸解真宗不由邪術(shù)。末傳隋智者教道素得玄微。荊溪之門沓難窺望。大歷中湛然師委付止觀輔行記。得以敷揚。若神驥之可以致遠也。于時同門元浩迥知畏服不能爭長矣。貞元二十一年。日本國沙門最澄者。亦東夷卉服中剛決明敏僧也。泛溟涬達江東。慕天臺之法門。求顗師之禪決。屬邃講訓(xùn)委曲指教。澄得旨矣。乃盡繕寫一行教法東歸。慮其或問從何而聞得誰所印俾防疑誤。乃造邦伯作援證焉。時臺州刺史陸淳判云。最澄阇梨形雖異域性實同源。特稟生知觸類玄解。遠傳天臺教旨。又遇龍象邃公。總?cè)f行于一心。了殊涂于三觀。親承秘密理絕名言。猶慮他方學(xué)徒未能信受所請印記。安可不任為憑云澄泛海到國。赍教法指一山為天臺。號一寺為國清。風(fēng)行電照斯教大行。倭僧遙尊邃為祖師。后終于住寺焉。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介紹】: 唐貝州清河人。早歲客居汴州,及與海賈為友,以誠信為世所稱。尋登進士第。德宗貞元末為中書舍人。順宗即位,與給事中陸質(zhì)并為皇太子侍讀。憲宗元和五年,以刑部侍郎知貢舉,放王璠、楊虞卿等及第。改吏部侍郎。官至秘書監(jiān)。
人物簡介
【生卒】:992—1057 【介紹】: 宋晉州平陽人,字明復(fù)。舉進士不第,遂退居泰山,研學(xué)《春秋》,世稱泰山先生,石介等皆師事之,李迪以弟女妻之。范仲淹、富弼薦其經(jīng)術(shù),除秘書省校書郎、國子監(jiān)直講,召為邇英閣祗候說書。以講說多異先儒,出為州縣佐官。復(fù)召入,累遷殿中丞。有《春秋尊王發(fā)微》、《孫明復(fù)小集》等。全宋詩
孫復(fù)(九九二~一○五七),字明復(fù),晉州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舉進士不第,退居泰山。治《春秋》,為時人推重,世稱泰山先生,石介等皆師事之。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以范仲淹、富弼薦,除秘書省校書郎、國子監(jiān)直講。屢遷殿中丞。嘉祐二年卒,年六十六(《歐陽文忠公集》卷二七《孫明復(fù)先生墓志銘》)。《宋史》卷四三二有傳?!O復(fù)無詩集傳世。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孫明復(fù)小集》載詩三首,今即以此影印本為底本,并從《古今歲時雜詠》錄詩五首。全宋文·卷四○一
孫復(fù)(九九二——一○五七),字明復(fù),晉州平陽(今山西臨汾)人。四舉進士不第,退居泰山,學(xué)者稱泰山先生。石介等皆師事之。因范仲淹、富弼言,除秘書省校書郎、國子監(jiān)直講,為邇英閣祗候說書。后知長水縣,簽書應(yīng)天府判官等,遷殿中丞。嘉祐二年卒。復(fù)治《春秋》,所論棄傳(左傳)從經(jīng),上祖陸淳,下開胡安國。宋以來出新意解《春秋》者,自復(fù)與劉敞始。著有《春秋尊王發(fā)微》十二卷(存)、《睢陽子集》十卷。見歐陽修《孫明復(fù)墓志銘》及《宋史》卷四三二《儒林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