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道恭

相關(guān)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56—622 【介紹】: 唐僧。婁縣曲阜人,字圓朗。俗姓趙。少出家,師事法流水寺僧滔法師。陳亡,遷居馬鞍山慧聚寺。工草隸,通圖史,尤善篇什。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九 持志科
字圓朗。
姓趙氏。
其先徐州下邳人。
晉渡江。
徙婁縣之曲阜。
性姿超邈。
小學(xué)之歲。
事流水寺滔法師出家。
服勤左右。
無怠寸陰。
未幾。
負(fù)笈趨大莊嚴(yán)爝法師。
以理前業(yè)。
為留一紀(jì)。
未愜所懷。
逮金陵失守。
海宇混一。
自爾東歸。
開弘大法。
久之徙居馬鞍山慧聚寺。
而晦跡焉。
俄復(fù)出山。
利濟(jì)群眾。
既而江都發(fā)難。
天下土崩。
乃泛然無系。
而與道俱。
武德五年七月五日。
以疾終于天策城南。
武州刺史薛士通舍。
春秋六十有七。
是年十一月二十日。
途路夷靜。
弟子法度等。
始克奉柩。
歸于山中。
貞觀四年二月十五日。
弟子慧滿等。
設(shè)圓墳于西嶺以葬。
惟周靜研心性。
遠(yuǎn)謝識情。
提獎后昆。
崇尚先達(dá)。
兼善圖史篇什。
篆隸草楷。
與兄寶愛。
并著名南北。
而事功之偉。
則周莫之讓焉。
時有回向寺沙門道恭。
為之贊文。
多不載。
續(xù)高僧傳·卷第十九 習(xí)禪四
釋智周。
字圓朗。
姓趙氏。
其先徐州下邳人。
有晉過江居于婁縣之曲阜也。
然其神用超邈彰于青綺。
小學(xué)年中違親許道。
師事法流水寺滔法師。
為力生也。
滔乃吳國冠冕。
釋門梁棟。
周服勤左右分陰請業(yè)。
受具之后志在博聞。
時大莊嚴(yán)?法師者。
義府經(jīng)笥道映雄伯。
負(fù)帙淹留專功一紀(jì)。
究盡端涯更同寒水。
自金陵失御。
安步東歸。
本住伽藍(lán)開弘四實(shí)。
學(xué)侶同萃言晤成群。
但久厭城傍早狎丘壑。
遂超然高舉。
晦跡于馬鞍山慧聚寺。
仁智斯合終焉不渝。
而止水致鑒問道彌結(jié)。
舊齒晚秀咸請出山濟(jì)益道俗不拘小節(jié)。
乃又從之。
橫經(jīng)者溢坐。
杖氣者泥首。
炎德既銷僧徒莫聚。
乃翻飛舊谷。
又遭土崩瓜剖。
順時違難泛然無系。
寂動斯亡。
武德五年七月五日遘疾。
終于大萊城南武州刺史薛仕通舍。
春秋六十有七。
其年十一月二十日。
賊退途靜。
弟子法度等。
奉迎神柩歸于本山。
當(dāng)時人物凋疏塋隧未理。
以貞觀四年二月十五日。
弟子慧滿等。
于寺之西嶺改設(shè)圓墳。
惟周風(fēng)情閑澹識悟淹遠(yuǎn)。
容止可觀進(jìn)退可度。
量包山海調(diào)逸煙霞。
得喪一心慈惻萬類。
窮通不易其慮。
喜慍不形于色。
崇尚先達(dá)提獎后進(jìn)。
道俗聞望咸取則焉。
加以篤愛蟲篆尤工草隸。
傍觀圖史大善篇什。
與兄寶愛俱沐法流。
陳氏二方俱馳聲績。
講成論小招提玄章涅槃大品等。
各十馀遍。
兼造殿閣。
門廊周匝壯麗當(dāng)陽。
彌勒丈六夾纻并諸侍衛(wèi)。
又晉司空何充所造七龕泥象。
年代綿遠(yuǎn)圣儀毀落。
乃迎還流水。
漆布丹青彫繢綺華。
允開信表法。
回向寺釋道恭曰。
余以擁腫拳曲不中規(guī)繩。
而匠石輟斤忽垂顧眄。
賞激流連殆逾三紀(jì)。
披云對月。
賦曹陸之詩。
跂石班荊。
辯肇融之論。
故人安在。
仰孤帳而荒涼。
景行不追。
望長松而咽絕。
懼陵谷易遷竹素難久。
托徽猷于貞紺。
揚(yáng)清塵于不朽。
其銘曰。
五蔭城郭六賊丘陵。
膠固愛網(wǎng)縈回業(yè)繩。
雄猛調(diào)御慈悲勃興。
危涂倏靜穢海俄澄。
八樹潛暉五師系軌。
纂此遺訓(xùn)克應(yīng)開士。
皎潔戒珠波瀾定水。
有道有德知足知止。
學(xué)總?cè)航?jīng)思深言外。
樂說河寫餐風(fēng)云會。
七眾關(guān)揵四部襟帶。
振綱頹網(wǎng)繄其是賴。
世途淪喪適化江湄。
去來任物隱顯從時。
壞瓶何愛凈土為期。
有生有滅何喜何悲。
窀關(guān)昔隧封興舊隴。
春郊草平故山松拱。
林昏鳥思徑深寒擁。
妙識歸真玄坰虛奉。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一作慧宣、僧宣。
唐初常州弘業(yè)寺僧。
高祖武德九年(626)撰《釋道慶壙銘》。
太宗貞觀五年(631)撰《釋慧頵磚塔銘》。
二十二年與蘇州僧道恭同奉召至洛陽。
卒年不詳。
生平事跡散見《續(xù)高僧傳》卷一四與卷一六、《廣弘明集》卷三〇、《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七。
存詩5首、斷句2,《全唐詩》分別收歸法宣、慧宣名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73—754 【介紹】: 唐僧。
烏程人,字慧明。
俗姓傅。
九歲出家。
后至光州從岸律師受具足戒。
博覽經(jīng)論,尤精《涅槃經(jīng)》。
曾從天臺宗慧威學(xué)《法華》等經(jīng),又依恭禪師重修觀法。
隱居左溪巖,世稱“左溪尊者”。
有《法華經(jīng)科文》。
全唐文·卷九百十五
玄朗字慧明。俗姓傅氏。東陽烏傷人。大士六世孫浦江。江夏太守拯公之后。九歲出家。如意元年敕度清泰寺。天寶十三年卒。年八十二。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字慧明。姓傅氏。其先浦陽郡人。自江夏太守拯避地江左。遂占藉婺之烏傷。朗則梁大士翕之六世孫也。母葛氏夢。乘羊車行虛空中。寤有妊。逮產(chǎn)笑而不啼。甫九歲即出家。依師誦竺典。日能覆習(xí)七紙。如意元年。五月十九日。詔度配居清泰寺。弱冠依岸律師受具于光州。學(xué)貫毗尼。后于經(jīng)論。無不研究。而尤善涅槃。稔聞天臺宗旨之妙。乃詣東陽天宮寺。稟慧威師止觀法門。遁跡左溪巖中。世因以為號。發(fā)愿期生兜率。嘗于寺之殿壁。繢觀音賓頭盧像。偶焚香斂念。輒感五色神光。觀者群擁。時有盲狗。每至則長嗥宛轉(zhuǎn)于地。朗憐之為懺悔。僅旬浹狗雙目竟明。 優(yōu)游丘。壑。誨飭徒眾。日不怠。疏衣糲食。四十馀年。無小變。且使弟子稟靈營構(gòu)屋廬??樦蜗裨O(shè)。復(fù)磚累二塔。而所居之規(guī)撫益。備。天寶十三年九月十九日。以微疾終。春秋八十二。僧夏六十一。靈輿塔之巖中。其平生所著。法華經(jīng)科文二卷。以付弟子道賓慧徒法源神邕守真。道遵道原清辨等。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玄朗。
字慧明。
姓傅氏。
其先浦陽郡江夏太守拯公之后。
曹魏世避地于江左。
則梁大士翕之六代孫。
遂為烏傷人也。
母葛氏初妊夢乘羊車飛空躡虛。
而覺身重。
自茲已后葷血惡聞。
殆乎產(chǎn)蓐亦如初寐。
覺后心輕體安。
嬰兒不啼唍爾而笑。
九歲出家。
師授其經(jīng)日過七紙。
如意元年閏五月十九日敕度配清泰寺。
弱冠遠(yuǎn)尋光州岸律師受滿足戒。
旋學(xué)律范。
又博覽經(jīng)論搜求異同。
尤切涅槃。
常恨古人雖有章疏。
判斷未為平允。
往在會稽妙喜寺。
與印宗禪師商確秘要。
雖互相述許大旨未周。
聞天臺一宗可以清眾滯。
可以趣一理。
因詣東陽天宮寺慧威法師。
威稟承括州智威。
時傳威是徐陵后身灌頂師之高足也。
朗親附之不患貧苦。
達(dá)法華凈名大論止觀禪門等。
凡一宗之教跡研覈至精。
后依恭禪師重修觀法。
博達(dá)儒書兼閑道宗。
無不該覽。
雖通諸見獨(dú)以止觀以為入道之程。
作安心之域。
雖眾圣繼想而以觀音悲智為事行良津。
游心十乘諦冥三觀。
四悉利物六即體遍。
雖致心物表身厭人寰情捐舊廬志棲林壑。
唯十八種十二頭陀。
隱左溪巖。
因以為號。
獨(dú)坐一室。
三十馀秋。
麻纻為衣糲蔬充食。
有愿生兜率宮必資福事。
乃構(gòu)殿壁。
繢觀音賓頭盧像。
乃焚香斂念。
便感五色神光。
道俗俱瞻嘆未曾有。
此后或猿玃來而捧缽。
或飛鳥息以聽經(jīng)。
時有盲狗來至山門。
長嗥宛轉(zhuǎn)于地。
朗憫之焚香精誠為狗懺悔。
不踰旬日雙目豁明。
至開元十六年。
刺史王上客屈朗出山暫居城下。
朗辭疾仍歸本居。
厥后誨人匪倦講不待眾。
一郁多羅四十馀年。
一尼師壇終身不易。
食無重味居必偏廈。
非因?qū)そ?jīng)典不然一燭。
非因覲圣容不行一步。
其細(xì)行修心蓋徇律法之制。
遂得遠(yuǎn)域沙門鄰境耆耋擁室填門。
若冬陽夏陰弗召而自至也。
其寺宇凋弊。
乃指授僧靈稟建其殿宇。
形像累二磚塔。
繢事不用牛膠。
悉調(diào)香汁。
天臺之教鼎盛何莫由斯也。
一日顧謂門人曰。
吾眾事云畢年旦暮焉。
以天寶十三年九月十九日薄疾而終。
春秋八十有二。
僧夏六十一。
置塔于巖所。
生常撰法華經(jīng)科文二卷。
付法弟子衢州龍丘寺道賓。
凈安寺慧從。
越州法華寺法源神邕。
常州福業(yè)寺守真。
蘇州報(bào)恩寺道遵。
明州大寶寺道原。
婺州開元寺清辯。
齠年慕道志意求師。
不踰三年思過半矣。
行其道者號左溪焉。
第其傳法號五祖矣。
禹山沙門神迥著乎真贊矣。
系曰。
觀其唐世已上求戒者。
得自選名德為師。
近代官度以引次排之。
立司存主之。
不由己也。
朗之求戒不其是乎。
如是師資相練恩義所生。
脫臨事請為則喻同野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