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09 【介紹】: 宋大名人,號逍遙子。嘗居洛陽賣藥。太宗至道初,以能詩受召見,賜進士及第,授國子博士。后坐王繼恩獄,亡命潛逃。真宗捕得之,釋其罪,以為滁州參軍。其詩清勁灑脫而落落有致,王禹偁、蘇軾皆稱賞之。有《逍遙集》。全宋詩
全宋文·卷一六三
潘閬(?——一○○九),字逍遙(一說號逍遙子),大名(治今河北大名)人,一說廣陵(今江蘇揚州)人。能詩詠,賣藥京師,王繼恩薦之,太宗召見,賜進士第。尋察其狂妄,追還詔書?;蛟谱R多遜黨(又言因王繼恩下獄),追捕甚急,變姓名,僧服入中條山。咸平中來京兆,收系之,真宗釋其罪,授滁州參軍,卒于泗州。著《逍遙集》三卷(今有輯本一卷,又有《逍遙詞》一卷)。見《湘山野錄》卷下,《郡齋讀書志》卷四中,《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宋史》卷四六六《王繼恩傳》。
人物簡介
【生卒】:960—1020 【介紹】: 宋陜州陜縣人,字仲先,號草堂居士。不求仕進,自筑草堂,彈琴賦詩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陰,與表兄李瀆同被舉薦,上表以病辭,詔州縣常加存撫。與王旦、寇準友善,常往來酬唱。為詩精苦,有唐人風格,多警策句。有《東觀集》、《草堂集》。全宋詩
全宋文·卷一八二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號草堂居士,陜州陜縣(今屬河南)人(《東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一生不仕,居陜縣東郊。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薦徵召,力辭不赴。廣交僧道隱者,與當時名流寇準、王旦等亦有詩賦往還。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卒后贈秘書省著作郎。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死后,其子魏閑總其詩重編為《鉅鹿東觀集》十卷。《宋史》卷四五七、《東都事略》卷一一八有傳。 魏野詩,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貴池劉氏影宋刊本《鉅鹿東觀集》為底本,校以宋紹定元年嚴陵郡齋刻本(殘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簡稱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圖書館)、舊山樓藏清鈔本(簡稱舊山樓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張蓉鏡藏清鈔本(簡稱張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章鈺藏清鈔本(簡稱章本)、宋筠錄溫忠翰校跋本(簡稱溫校)、趙氏峭帆樓一九一四年刊本(簡稱趙本)、傅增湘批校本(簡稱傅校)、陳思輯《兩宋名賢小集》(清初鈔本,收《草堂集》三卷,簡稱草堂集本)等。另從《草堂集》、《全芳備祖》等書輯得集外詩,附于卷末。
魏野(九六○——一○一九),字仲先,號草堂居士,蜀(今四川)人,卜居陜州陜縣(今河南陜縣)東郊,遂又為陜州人。家世為農(nóng),及長,不求聞達,惟嗜吟詠,當世顯人多與之游??軠舒?zhèn)北都,嘗召野置門下。大中祥符四年三月,與中表兄李瀆同被薦,辭疾不至,詔州縣長吏常加存撫。天禧三年十二月,無疾而卒,年六十。四年正月,詔贈秘書省著作郎。子閑,亦不仕,有父風,賜清逸處士。野為詩精苦,有唐人風格,契丹使嘗求其集。所著有《草堂集》三卷(存)、《鉅鹿東觀集》十卷(存)。事跡見《宋史》卷四五七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東都事略》卷一一八,《夢溪筆談》卷一六。
人物簡介
【生卒】:963—1039 【介紹】: 宋婺州永康人,字子正。太宗端拱二年進士。調(diào)許田尉,以干練聞。靈夏用兵,轉(zhuǎn)運使命則部送芻糧,入奏稱旨。真宗時累官至三司度支副使。坐丁謂黨降知信州,徙福州,以右諫議大夫知杭州。歷典七州,更六路使者節(jié),踐更中外凡四十七年,所至有聲績。以兵部侍郎致仕。卒謚忠佑,改正惠。全宋詩
全宋文·卷一九六胡則(九六三~一○三九),字子正,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進士,為許田尉。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為京西轉(zhuǎn)運使。乾興初知信州。仁宗天圣中歷知福州、杭州、永興軍,累遷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明道二年(一○三三)知杭州。景祐元年(一○三四)以兵部侍郎致仕。寶元二年卒,年七十七。徽宗宣和間封佑順侯,理宗淳祐間進正惠公,寶祐初加忠佑(《金華黃先生文集》卷九《胡侍郎廟碑陰記》)。事見《范文正公集》卷一二《胡公墓志銘》,《宋史》卷二九九有傳。 胡則詩,舊有清嘉慶二十年胡敬輯《宋胡正惠公遺文事跡合錄》(又題作《胡正惠公集》,清鈔本,藏南京圖書館)。今參據(jù)諸書,得詩七首,重為輯編。別有詩二首入存目。
胡則(九六三——一○三九),字子正,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端拱二年以進士起家,補許田縣尉。后知睦州、溫州,改江淮制置發(fā)運使。真宗幸亳還,擢三司度支副使。出為京西、廣西轉(zhuǎn)運使,累遷太常少卿。乾興初,坐丁謂黨,降知信州,徙福州、杭州、永興軍,以給事中權(quán)三司使,通京東西、陜西鹽法,人便之。以在河北時假官舟販鹽,后按驗出知陳州。逾月遷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劉隨上疏言「則奸邪貪濫聞于天下」,徙杭州。再遷兵部侍郎致仕,寶元二年六月卒,年七十七,謚忠佑,改謚正惠。見范仲淹《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銘》(《范文正公集》卷一二),《宋史》卷二九九本傳。其后裔輯其詩文為《胡正惠公集》一卷。
人物簡介
【生卒】:1017—1080 【介紹】: 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稱古靈先生。與陳烈、周希孟、鄭穆友稱“四先生”,倡理學。仁宗慶歷二年進士。神宗朝為侍御史知雜事,論青苗法不便,出知陳州、杭州。后以樞密直學士知通進、銀臺司兼侍讀,判尚書都省。嘗薦司馬光、蘇軾等三十三人。有《古靈集》。全宋詩
全宋文·卷一○七七陳襄(一○一七~一○八○),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因家在古靈村,人號古靈先生。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初仕浦城主簿,歷知仙居、河陽、濛陽等縣。嘉祐二年(一○五七),入為秘閣校理、判祠部事。六年,出知常州。英宗治平初,復為開封府推官、三司鹽鐵判官。神宗即位,出知明州。熙寧二年(一○六九),同修起居注,知諫院、改知制誥。尋直學士院。四年,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知陳州。五年,知杭州。七年,復知陳州。八年,召還,知通進銀臺司兼侍讀,判尚書都省。元豐三年卒,年六十四。有《古靈先生文集》。事見宋陳曄《古靈先生年譜》(《永樂大典》卷三一四二),《宋史》卷三二一有傳。 陳襄詩四卷,以宋刻《古靈先生文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清影宋本(簡稱影宋本,藏上海圖書館)、清鈔本(藏上海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集外詩編為第五卷。
陳襄(一○一七——一○八○),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慶歷二年進士及第,授蒲城縣主簿,后知仙居、河陽。嘉祐二年遷太常博士,六年出知常州。英宗時曾任開封府推官、三司鹽鐵判官。神宗立,奉使契丹,還,出知明州。熙寧二年召為刑部郎中,修起居注,尋知諫院,除侍御史知雜事。踰年為知制誥,還吏部郎中。后出知陳州,旋移知杭州。熙寧八年召還,以樞密直學士知通進、銀臺司兼侍讀,遷右司郎中。元豐三年卒。有《郊廟奉祀禮文》三十卷(已佚)、文集二十五卷。見《陳先生墓志銘》(《古靈集》附),《宋史》卷三二一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20—1101 【介紹】: 宋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陽,字子容。蘇紳子。仁宗慶歷二年進士。知江寧。皇祐五年召試館閣??保6Y院。遷集賢校理,編定書籍。英宗即位,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誥,知審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誥,出知婺州。元豐初,權(quán)知開封府,改滄州。奉旨編纂《魯衛(wèi)信錄》。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書兼侍讀,以邃于律歷提舉研制新渾儀。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為相務使百官守法遵職,量能授任。后罷知揚州,徙河南。紹圣末致仕。有《蘇魏公集》、《新儀象法要》、《本草圖經(jīng)》。全宋詩
全宋文·卷一三○八蘇頌(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屬福建)人,以父紳葬潤州丹陽(今屬江蘇)而徙居,遂占籍丹陽。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蘇頌傳》)。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試館閣校勘,同知太常禮院。嘉祐四年(一○五九),遷集賢校理,充編定館閣書籍官。六年,出知潁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為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為淮南轉(zhuǎn)運使。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誥。二年,因奏事不當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書監(jiān)、知銀臺司,未幾,出知應天府、杭州。元豐元年(一○七八),權(quán)知開封府,坐治獄事貶知濠州,改滄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詔判吏部,尋充實錄館修撰兼侍讀。四年,遷翰林學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祿大夫、守尚書左丞。七年,拜左光祿大夫、守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八年,罷為觀文殿大學士、集禧觀使。復知揚州。紹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師致仕。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蘇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詩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紹興九年(一一三九)編成,流傳至今。事見本集卷五《感事述懷詩》自注、《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蘇丞相頌墓志銘》。《宋史》卷三四○有傳。 蘇頌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蘇魏公文集》為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樓本(簡稱丁本,藏南京圖書館)、清道光間孫蘇廷玉刻本(簡稱道光本)、北京圖書館藏清鈔本(簡稱鈔本)等。丁本較底本多四首詩,依原次編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樂章、春帖子、口號及新輯集外詩一首,編為第十五卷。
蘇頌(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泉州同安(今屬福建廈門)人,徙居丹陽(今江蘇丹陽)。紳子。慶歷二年進士,授宿州觀察推官,徙知江寧縣,調(diào)南京留守推官。皇祐五年召試,除館閣校勘,歷集賢校理、同知太常禮院,編定集賢院書籍。出知潁州,遷度支判官,為淮南轉(zhuǎn)運使。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誥、知通進銀臺司、知審刑院。出知婺州,徙亳州。召歸,勾當三班院,出知應天府。復知銀臺司,再出知杭州。元豐初,權(quán)知開封府,降知濠州,坐事罷。起知滄州,召判尚書吏部。元祐初。授刑部尚書,遷吏部,兼侍讀,改翰林學士承旨。五年三月,拜尚書左丞。七年,拜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八年三月,罷為觀文殿大學士、集禧觀使,出知揚州。紹圣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建中靖國元年五月卒,年八十二。贈司空、魏國公。南宋理宗時追謚正簡。嘗校訂《神農(nóng)本草》等醫(yī)書多種,主持研制水運儀象臺,著《新儀象法要》,為宋代杰出科學家。又編《華戎魯衛(wèi)信錄》二百卷。為文馴雅有體,有文集七十二卷。見曾肇《贈司空蘇公墓志銘》(《曲阜集》卷三),《宋史》卷三四○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獻能。時稱鴻碩先生。嘉祐二年進士。熙寧末,為秘書丞、通判梓州。鄧綰薦為臺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薦于朝,官終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馮安岳集》。全宋詩
全宋文·卷一七○八馮山(?~一○九四),字允南,初名獻能,安岳(今屬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兩宋名賢小集》卷七五《安岳吟稿》序)。神宗熙寧中為秘書丞、通判梓州。九年(一○七六),鄧綰薦為臺官,不就(《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七三)。哲宗元祐間,范祖禹薦于朝。紹圣元年卒(《安岳集》劉光祖序),官終祠部郎中,追贈太師。有文集三十卷,今存詩十二卷。事見《宋史》卷三七一《馮澥傳》。 馮山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安岳集》為底本,校以一九一五年南城李氏宜秋館刊《宋人集》乙編《馮安岳集》(簡稱宜秋館本)、清汪文柏跋清鈔本《安岳馮公太師文集》(簡稱清鈔本,藏北京圖書館)及《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安岳吟稿》(簡稱小集)。另從《永樂大典》輯得集外詩二首,附于卷末。
馮山(一○三一——一○九四),初名獻能,字允南,號鴻碩先生,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人。嘉祐二年進士及第,與蘇軾兄弟為同年。熙寧中,為秘書丞、通判梓州。熙寧九年,御史中丞鄧綰舉為臺官,不就。元祐八年,范祖禹薦于朝,次年卒,年六十四,官終祠部郎中。著《馮太師集》三十卷(今存詩十二卷)、《春秋通解》十二卷。見《安岳集》卷首劉安世所撰序,《范太史集》卷二五《薦馮山張舉劄子》,《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七三,《宋史》卷三七一《馮澥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41—1095 【介紹】: 宋饒州鄱陽人,字器資。英宗治平二年進士第一。歷任幕職官。所著《詩義》為王安石見重,補國子直講。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陳時政十事。論不當以宦者主兵。歷江西轉(zhuǎn)運判官、京西提點刑獄。哲宗元祐為中書舍人。反對以“車蓋亭詩案”窮治蔡確,落職知徐州。哲宗親政,權(quán)吏部尚書。后知江州。有《鄱陽集》等。全宋詩
全宋文·卷二一九六彭汝礪(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資,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授保信軍推官,武安軍掌書記。神宗熙寧初,召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元豐初,出為江西轉(zhuǎn)運判官,徙提點京西刑獄。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為起居舍人,逾年遷中書舍人。以言事落職知徐州,旋加集賢殿修撰,入權(quán)兵、刑二部侍郎,進吏部尚書。因劉贄事出知江州,紹圣二年(一○九五)正月,召為樞密都承旨,未及赴而卒(《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三一曾肇《彭待制汝礪墓志銘》),年五十四。著有《易義》、《詩義》及詩文五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四十卷),已佚。后人收輯遺詩為《鄱陽集》十二卷,編次多舛誤重復。《宋史》卷三四六有傳。彭汝礪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鄱陽集》為底本,校以清嘉慶周彥、高澤履刻《鄱陽詩集》(簡稱嘉慶本),傅增湘校清鈔《鄱陽先生文集》(簡稱傅校)。參校宋陳思輯《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名賢)、清曹庭棟輯《宋百家詩存》(簡稱詩存)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彭汝礪(一○四二——一○九五)字器資,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治平二年進士第一。歷保信軍推官、武安軍掌書記、潭州軍事推官、國子直講、大理寺丞、太子中允、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元豐初,以館閣??睘榻鬓D(zhuǎn)運判官,改提點京西刑獄。元祐二年擢起居舍人,三年,遷中書舍人。加集賢殿修撰。入權(quán)兵、刑二部侍郎。進權(quán)吏部尚書。紹圣元年,降待制出知江州。紹圣二年正月卒,年五十四。著有《易義》、《詩義》。另有《鄱陽集》十二卷(存),皆詩。見曾肇《彭待制汝礪墓志銘》(《名臣碑傳琬琰集》卷三一),《宋史》卷三四六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48—1102 【介紹】: 宋吉州安福人,字偉明。神宗元豐二年進士。授海門簿。遷知峨眉縣。繼中博學弘詞科,改太學博士。哲宗元符中進《南郊大禮賦》,除秘書省正字?;兆跁r改著作佐郎、實錄院檢討官。文章極為周必大推重。有《龍云集》。全宋詩
全宋文·卷二五四七劉弇(一○四八~一一○二),字偉明,吉州安福(今屬江西)人。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士,授通州海門主簿,調(diào)臨潁令、洪州教授。哲宗紹圣二年(一○九五)知嘉州峨眉縣。繼中博學宏詞科,改太學博士。元符中,因進《南郊大禮賦》,除秘書省正字。徽宗即位,改秘書省著作佐郎、充實錄院檢討官。崇寧元年卒,年五十五。有《龍云先生文集》三十二卷。事見宋李彥弼《劉偉明墓志銘》(《龍云集》附錄),《宋史》卷四四四有傳。劉弇詩,以明弘治十八年劉璋刻《龍云先生文集》為底本(藏南京圖書館)。參校清乾隆十三年刊本(簡稱乾本,藏江西省圖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八千卷樓舊藏清鈔本(簡稱八本,藏南京圖書館)、嘉業(yè)堂舊藏清鈔本(簡稱嘉本,藏上海復旦大學圖書館)、民國涵芬樓刊印《宋詩鈔補》(簡稱鈔補本),并采用《豫章叢書》中《龍云集》胡思敬校記(簡稱胡校)。新輯得集外斷句一聯(lián),附于卷末。
劉弇(一○四八——一一○二),字偉明,吉州安福(今江西安福)人。元豐二年登進士第,除通州海門縣主簿。歷臨潁縣令、洪州教授、興化軍錄事參軍、知嘉州峨眉縣。紹圣三年,中宏詞科,擢太學博士。元符中除秘書省正字?;兆诩次?,改承議郎,為禮部參詳官。又改朝奉郎、著作佐郎,充實錄院檢討官。崇寧元年卒,年五十五。有《龍云集》三十二卷行世(龍云,所居鄉(xiāng)名)。見李端臣《劉偉明墓志銘》(《龍云集》附錄),《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明廣東新會人,初名彝,字士齊,一字觀善,號退庵。洪武二十九年舉人。授貴縣教諭,歷官吏部主事。宣德四年,以言事忤旨,謫戍保安。赦歸,居杭州卒。工詩文及書法。有《退庵集》、《湖山游詠錄》。全粵詩·卷八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鄧林,初名彝,字觀善,又字仕齊。新會人。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一三九六)舉人,歷貴縣教諭、南昌教授。秩滿,試高等,遷吏部主事。明宣宗宣德四年以言事忤旨,謫居杭州,學士大夫多從之游。后放歸田里,卒。著《退庵遺稿》。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二有傳。鄧林詩,以天津圖書館藏清鈔本(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二六)《退庵鄧先生遺稿》為底本。
初名觀善,字士齊,新會人。洪武丙子,以明經(jīng)中鄉(xiāng)舉,自南昌教諭擢吏部驗封主事,太宗改今名。坐累戌保安,尋赦還,居杭州。有湖山游詠錄、退庵集。明詩紀事·乙簽·卷十三
林初名彝,字士齊,一字觀善,新會人。洪武丙子舉人,授貴縣教諭。永樂中,改南昌教授,擢吏部主事。宣德中,坐法戍保安。遇赦,晚居杭州。有《湖山游詠錄》、《退庵集》。
人物簡介
黃翱(15世紀—16世紀),四川夔州府巫山縣人。黃翱是成化十九年(1483年)舉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成進士,獲授云南臨安府知府,為政寬松平和、行事嚴密,操守和學行都有名聲,升副使,后任戶部管理臨清鈔關(guān)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