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田神功

相關(guān)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61 【介紹】: 唐人。
安史亂時,自陳留從軍,數(shù)年至宋州刺史、淮西節(jié)度副使。
剛強自用,為其上者多惡而欲去之。
肅宗上元元年,以展為江淮都統(tǒng),密敕舊都統(tǒng)李峘等圖之。
展悉起宋州兵七千趨揚州。
李峘等拒之,不勝。
遂入揚州,進陷常、潤、升、蘇諸州,江淮之民,始罹兵燹之苦。
二年,為田神功所敗,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09—816 【介紹】: 唐僧。太原文水人,俗姓武。武則天侄孫。七歲應(yīng)童子舉。十三歲從宦,旋升太子通事舍人。玄宗開元間,參荷澤神會,得為執(zhí)侍,會傳其法要。后住廬州浮槎寺,覽《大藏經(jīng)》。代宗大歷五年,入京,參南陽忠國師。八年,賜號大悲。后歷住汴州、潤州。憲宗元和五年,淮南節(jié)度使李鄘召居揚州華林寺。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姓武氏。
太原文水則天皇帝諸孫也。
父宣洛陽令。
母夏侯氏。夢神僧寄寶鑒。
表里瑩然。
曰善護之。
及生而秀整可愛。
七歲誦習通利。
以童子舉入官。
至十三。
擢太子通事舍人。
益進學不怠。
三教典籍。
窺覽靡有遺。
然頗厭世故。
嗜空宗。
時洛下方盛荷澤神會之化。
坦往參焉。
遂見推許。
而命之執(zhí)侍。
父母莫之沮。
天寶初。
會謂坦曰。
吾有一句。
自初祖菩提達磨。
傳之曹溪。
曹溪以傳吾。
汝宜諦受。
毋令斷絕。
茲吾將有難必去汝而它之焉。
未幾果詔會遷弋陽。
坦亦覽藏經(jīng)于廬州之浮查寺。
大歷五年獲以法眷禮。
見南陽忠國師于京帥。
忠公為奏得璽書。
賜號大悲。
時相國田公神功方帥汴。
坦就以行化。
殊見祗待。
乃循維揚六合而下。
忽聞空中有聲曰。
吾與汝開心地。
即睹菩薩像。
如文殊者。
以手按其頸曰。
此其印驗也。
視之有指痕四皆赤色。
久不滅。
潤之金山。
有云氣。
能毒人至死。
蓋穴之蟄龍致然。
至是而弭。
亦坦嘗旅次其間云。
俄庵江陰之定山。
夜聞贊嘆聲。
察之二白龜也。
又白蛇數(shù)丈。
祈受戒懺悔。
寓吳興。
造蘭若于林山。
或見三丈夫衣金紫。
美其壯麗。
元和五年。
相國李公鄘治廣陵。
素嚴刻少恩。
遇坦絕寬厚。
館之華林寺。
寺有吳將張遼墓。
尤舞妖祟。
坦居之。
恬無所忤。
十年有二胡人。
自稱龜茲國使。
致國命請?zhí)埂?div id="w6mzusd" class='inline' id='people_18487_1_75_comment'>
然竟不知何從來也。
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眾以荷澤忌營齋。
坦別眾曰。
吾赴遠請已。
七月染微疾。
九月八日乃終。
塔葬郡之馴翟坊南岡。
壽一百八。
臘八十四。
宋高僧傳·卷第十 習禪篇第三之三
釋靈坦。
姓武氏。
太原文水人也。
則天太后侄孫。
父諱宣。
洛陽縣令。
母夏侯氏。
初妊坦也夢神僧授與寶鑒表里瑩然。
且曰。
吾以此寄汝善保護之。
及誕親無所苦。
年甫七歲誦習畢通應(yīng)童子舉。
十三從宦旋升太子通事舍人。
如是悅學不休。
三教之書彌增洞達。
然而恒嗟朽宅誓入空門。
已備大乘之資糧。
終到涅槃之境域。
于時洛都盛化荷澤寺神會禪師也。
方遮普寂之光漸沒秀師之道。
坦往參焉。
會施善誘頓見其心。
默而許之。
容其執(zhí)侍。
父母不能回其意飛飏莫系始末研磨得破疑滯。
天寶初載召坦曰。
吾有一句是祖祖相傳至曹溪。
曹溪付吾。
汝諦受之。
吾當有留難。
遂辭游方焉。
未幾果敕移會于弋陽。
坦遂向廬州浮槎寺覽大藏經(jīng)。
后聞忠國師自南陽詔入。
于大歷五年禮覲之。
八年欲出關(guān)。
忠奏曰。
此人是貧道同門。
俱神會弟子敕賜號曰大悲。
兼赍墨敕。
行化至梁園。
時相國田公神功供養(yǎng)邐迤。
適維揚六合方嘆大法凌夷。
忽聞空中聲云。
開心地即見菩薩如文殊像曰。
與汝印驗。
令舉項以掌按之尋。
觀有四指赤痕。
其印跡恒現(xiàn)。
又止?jié)欀萁薪鹕健?div id="s3rwz2l" class='inline' id='people_18487_2_49_comment'>
今澤心也。
其山北面有一龍穴。
常吐毒氣如云。
有近者多病或斃。
坦居之毒云滅跡。
又于江陰定山結(jié)庵。
俄聞有贊嘆之聲。
視之則白龜二。
坦為受歸戒。
又見二大白蛇身長數(shù)丈。
亦為受戒懺悔。
如是卻往吳興林山造一蘭若。
有三丈夫衣金紫。
趨步徐正稱嘆。
道場唯善。
村落之民多棄罟網(wǎng)。
元和五年相國李公鄘之理廣陵也。
以峻法操下剛決少恩。
一見坦鄭重加禮。
召居華林寺。
寺內(nèi)有大將軍張遼墓。
寺僧多為鬼物惑亂。
坦居愀然無眹矣。
又揚州人多患山妖木怪之所熒惑。
坦皆遏禦焉。
人爭歸信。
至十年忽見二胡人。
稱自龜茲國來彼無至教。
遠請和尚敷演。
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于荷澤忌齋告眾。
吾赴遠請。
七月示疾。
九月將滅。
斯預(yù)告也。
至季秋八日果寂爾而終。
遷塔于揚州西馴翟坊之南岡。
越州掾鄭詹建塔。
報齡一百八歲。
僧臘八十四焉。
坦即曹溪之孫。
荷澤之子也。
神僧傳·卷第八
釋靈坦。
姓武氏。
太原文水人也。
則天太后侄孫。
父宣洛陽令。
母夏侯氏初妊坦也。
夢神僧授與寶鑒表里瑩然。
且曰。
吾以此寄汝善保護之。
及長參神會禪師。
大歷八年行化至梁園。
時相國田公神功供養(yǎng)邐迤。
適維揚六合方嘆大法凌夷。
忽聞空中聲云。
開心地即見菩薩如文殊像。
曰與汝印驗。
令舉頂以手按之。
尋觀有四指赤痕。
其印跡恒見。
又止?jié)欀萁鹕健?div id="ymk593q" class='inline' id='people_18487_3_19_comment'>
其山北面有一龍穴。
常吐毒氣如云。
有近者多病或斃。
坦居之毒云滅跡。
又于江陰定山結(jié)庵。
俄聞有贊嘆之聲。
視之則白龜二。
坦為受歸戒。
又見二大白蛇身長數(shù)丈。
亦為受戒懺悔。
如是卻往吳興林山造一蘭若。
有三丈夫衣金紫。
趨步徐正稱嘆道場。
元和五年居華林寺。
寺內(nèi)有大將軍張遼墓。
寺僧多為鬼物惑亂。
坦居之愀然無眹矣。
又揚州人多為山妖木怪之所熒惑。
坦皆遏禦焉。
至十年忽見二胡人。
自稱龜茲(音丘慈)國來。
彼無至教。
遠請和尚敷演。
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告眾將赴遠請。
至季秋八日卒。
壽一百八。
僧臘八十四。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武。太原文水人。則天太后侄孫。父諱宣。洛陽縣令。母夏侯氏初妊坦。夢神僧授與寶鑒。表里瑩然。且曰。吾以此寄汝。善保護之。及誕。親無所苦。年甫七歲。誦習畢通。應(yīng)童子舉。恒嗟朽宅。誓入空門。于時荷澤寺神會禪師。洛都盛化。坦往參焉。會施善誘。頓見其心。天寶初載。召坦曰。吾有一句。是祖祖相傳至曹溪。曹溪付吾。汝諦受之。吾當有留難。遂辭游方焉。未幾果敕移會于戈陽。坦遂向盧州浮槎寺。覽大藏經(jīng)。后聞忠國師。自南陽詔入。于大歷五年禮覲之。八年欲出關(guān)。忠奏曰。此人是貧道同門。俱神會弟子。敕賜號曰大悲。兼赍墨敕。行化至梁國。時相國田公。神功供養(yǎng)。邐迤適維楊六合。方嘆大法凌替。忽聞空中聲云。開心地。即見菩薩如文殊像曰。與汝印驗。令舉頂以掌按之。尋觀有四指赤痕。其印跡恒現(xiàn)。又止?jié)欀萁薪鹕健=駶尚囊?。其山北面。有一龍穴。常吐毒氣如云。有近者多病或斃。坦居之。毒云滅跡。又于江陰定山結(jié)庵。俄聞有贊嘆之聲。視之則白龜二。坦為受歸戒。又見二大白蛇。身長數(shù)丈。亦為受戒懺悔。后往吳興林山。造一蘭若。有三丈夫。衣金紫。趨步徐正。稱嘆道場唯善。村落之民。多棄罟網(wǎng)。元和五年。相國李公鄘。召居華林寺。寺內(nèi)有大將軍張遼基。寺僧多為鬼物惑亂。坦居。湫然無朕矣。又楊州人。多患山妖水怪之所熒惑。坦皆遏禦焉。人爭歸信。至十年。忽見二僧人。稱自龜茲國來。彼無至教。遠請和尚敷演。十一年五月十三日。于荷澤忌齋告眾。吾赴遠請。至季秋八日。果寂而終。遷塔于楊州西馴翟坊之南岡。越州掾鄭詹建塔。報齡一百八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河內(nèi)人,字正言。玄宗天寶二載進士。肅宗乾元中為尚書郎。代宗大歷中官潭州刺史,歷太子左庶子,遷禮部侍郎。曾三典貢舉。工詩。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78? 字正言,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
排行十四。
玄宗天寶二載(743)進士及第。
約十三、四載,入安西節(jié)度副大使封常清幕,參預(yù)謀劃有功。
肅宗乾元元年(758)為尚書郎,出使夏口,與故友李白相遇。
代宗永泰初,在淮南田神功幕中任軍職。
大歷二、三年任潭州刺史,與詩人元結(jié)有交往,后入朝為太子左庶子,六年(771)冬,任禮部侍郎,典七、八、九年貢舉,時人稱其能“妙選彥才”。
約卒于十二年(777)后。
生平散見《唐詩紀事》卷二五、《唐才子傳》卷四。
謂工詩。
“格度嚴密,語致精深,多擊節(jié)之音”(《唐才子傳》卷四。
宋史·藝文志七》著錄其詩集1卷。
今人陳文華有《張謂詩注》。
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逸》補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補斷句2句。
唐詩匯評
張謂(約711—約780),字正言,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開元中客游梁宋、齊魯,又北游幽薊。天寶二年,登進士第。入安西封常清幕,又曾參淮南暮府。乾元元年,為禮部郎中,出使夏口,與李白同游沔州南湖。大歷二年,為潭州刺史。征還,為大子左庶子,遷禮部侍郎,掌大歷七、八、九年貢舉,復(fù)知東都舉。大歷十二年尚在。有《張謂詩》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其詩一卷,間條有他人之作。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五
謂字正言。河南人。天寶二年進士。乾元中為尚書郎。大歷中官禮部侍郎。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謂《代北州老翁答》及《湖中對酒行》,在物情之外,但眾人未曾說耳。亦何必歷遐遠、探古跡,然后始為冥搜?
唐才子傳
(謂)工詩,格度嚴密,語致精深,多擊節(jié)之意。
唐詩歸
鐘云:七自律,詩家所難。初盛唐以莊嚴雄渾為長,至其癡重處,亦不得強為之佳,耳食之夫,一概追逐,滔滔可笑。張謂變而流麗清老。可謂善自出脫。劉長卿與之同調(diào),俗人泥長卿為中唐,此君,盛唐也,猶不足服其口耶?且初唐七言律,盡有如此風致者,因思“氣格”二字,蔽卻多少人心眼,阻卻多少人才情。
詩筏
張謂侍郎七言律,多奇警之句。及死后見形,獨愛人誦其“櫻桃解結(jié)垂檐子,楊柳能低入戶枝”二語。
《載酒園詩話又編》
張正言詩,亦倜儻率真,不甚蘊藉,然胸中殊有浩落之趣?!把矍耙婚子珠L滿,胸中萬事如等閑”,有此風調(diào),固宜太白與之把臂。
圍爐詩話
讀張謂《杜侍御送貢物》及《代北州老翁》,其人子美之流。
《詩學淵源》
(張謂)詩取實境,頗有高致。蓋自李、杜以后,風尚所趨呈反復(fù),齊、梁一體,唯獨主于性靈,故使事無跡,而以傳神為能事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4 【介紹】: 唐平州人。
以材力從軍,初隸平盧節(jié)度李正臣。
后與田神功等相繼泛海至青齊間,忠勇多權(quán)略,稱為名將。
又以兵隸神策,充神策京西兵馬使,鎮(zhèn)奉天。
田悅叛,德宗詔惠元領(lǐng)禁兵三千。
與諸將討伐,戰(zhàn)御河,奪三橋,皆惠元之功。
尋加檢校工部尚書,攝貝州刺史,令以兵屬李懷光。
建中四年冬,自河朔與李懷光同解奉天之圍。
次年二月,懷光叛,惠元脫身奔奉天。
懷光遣將冉宗追及于好疇,惠元力戰(zhàn)死,二子投井,冉宗出而害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鄧州南陽人,字君平。玄宗天寶十三載進士。善詩,為大歷十才子之一。侯希逸鎮(zhèn)淄青,辟為從事。府罷,閑居十年。李勉鎮(zhèn)宣武,復(fù)辟之。德宗建中初,以駕部郎中知制誥。時有兩韓翃,其一為刺史,宰相請孰與,帝命與詩人韓翃。官終中書舍人。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玄宗天寶十三載(754)登進士第。肅宗寶應(yīng)元年(762)在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逸幕中為從事,檢校金部員外郎。代宗永泰元年(765)侯希逸為部下所逐,韓翃隨之歸朝,在長安閑居10年。大歷九年(774)后,在汴宋節(jié)度使幕中任職。德宗建中初(780)因《寒食》詩見賞于德宗,擢為駕部郎中、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卒。其與柳氏之愛情故事,盛傳一時,許堯佐撰為傳奇《柳氏傳》,《本事詩·情感》亦載其事。生平見《新唐書·盧綸傳》、《極玄集》卷下、《唐才子傳》卷四,今人傅璇琮有《關(guān)于〈柳氏傳〉與〈本事詩〉所載韓翃事跡考實》。韓翃久在軍幕,其詩多為送別酬贈之作,頗負盛名。高仲武《中興間氣集》卷上云:“韓員外詩,匠意近于史。興致繁富,一篇一詠,朝士珍之?!绷姙椤按髿v十才子”之一,然詩風富麗華美,異于諸人。五律洗煉清麗,佳句迭見,《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題僧房》、《送故人歸魯》為其名作。七律以技巧圓熟著稱,《送客水路歸陜》、《同題仙游觀》等為大歷七律佳構(gòu)。古詩《奉送王相公縉赴幽州巡邊》、《送孫潑赴云中》,氣勢沉雄,為大歷邊塞詩之名作。七絕則風華流麗,為中唐名家?!?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詩集5卷,已佚。明人輯有《韓君平集》?!?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卷?!度圃娡饩帯费a詩2首。
唐詩匯評
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
天寶十三載(754),登進士第。
代宗初,入侯希逸淄青幕為從事。
希逸被逐,閑居將十年。
大歷中,入田神功汴宋幕。
九年,神功死,弟神玉代為節(jié)度,翊仍在幕中。
后又佐李希烈、李勉汴州幕。
建中初,以《寒食》詩受知于德宗,征為駕部郎中、知制誥。
官終中書舍人。
翊工詩,為“大歷十才子”之一。
有《韓翊詩集》五卷。
明人重編《韓君平集》八卷行世。
全唐詩》編詩三卷。
詞學圖錄
韓翃,字君平。南陽人。官至中書舍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有《韓君平詩集》。其愛姬柳氏亂離中曾被番獎沙叱利所奪,因作《章臺柳》詞贈姬,姬和《楊柳枝》,附韓詩集中。
全唐詩補逸
韓翃字君平,南陽人。天寶十三載楊纮榜進士。其詩興致繁富,人謂如芙蓉出水云。補詩二首。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四
翃字君平。南陽人。侯希逸在淄青。李勉在宣武。皆辟佐幕府。后以駕部郎中知制誥。終中書舍人。

作品評論

中興間氣集
韓員外詩,匠意近于史,興致繁富,一篇一詠,朝士珍之,多士之選也。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又“客衣筒布潤,山舍荔枝繁”,又“疏簾看雪卷,深戶映花關(guān)”,方之前載,芙蓉出水,未足多也。其比興深于劉員外,筋節(jié)成于皇甫冉也。
《唐詩品》
君平意氣清華,才情俱秀,故發(fā)調(diào)誓拔,節(jié)奏瑯然,每一篇出,輒相傳布,亦雅道之中興也。七言古作,性情奔會,詞采蓊郁,雖格稍不振,而風調(diào)彌遠,諷其華要,亦足解于煩襟矣。
升庵詩話
唐人評韓翃詩,謂“比興深于劉長卿,筋節(jié)減于皇甫冉”。比興,景也,筋節(jié),情也。
少室山房筆叢
余謂君平之詩,比興不深于長卿,筋節(jié)不減于皇甫也。
詩藪
中唐錢、劉雖有風味,氣骨頓衰,不如所為近體。惟韓翃諸絕最高,如《江南曲》、《宿山中》、《贈張千?!?、《送齊山人》、《寒食》、《調(diào)馬》,皆可參入初盛間。
唐音癸簽
君平高華之句,幾奪右丞之席,無奈其使事堆垛堪憎,見珍朝士以此,見侮后進亦以此。
《詩源辨體》
翃七言絕,后二句多偶對者,藻麗精工,是其特創(chuàng),晚唐人決不能有也。
《詩源辨體》
韓七言古艷冶婉媚,乃詩馀之漸。
《詩辯坻》
君乎長篇,天才逸麗,興逐筆生,復(fù)工染綴,色澤秾妙,在天寶后,文房、仲文俱當卻席者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
貞元以前人詩多樸重,韓翃在天寶中已有名,其詩始修辭逞態(tài),有風流自賞之意,昌黎曰:“歡愉之辭難工,窮苦之言易好?!豹毎糠词?。其佳句如“寒雨送歸千里外,東風沉醉包花前”、“露色點衣孤嶼曉,花枝妨帽小園春”、“池畔花深斗鴨欄,橋邊雨洗藏鴉柳”、“門外碧潭春洗馬,樓前紅燭夜迎人”、“急管晝催平樂酒,春衣夜宿杜陵花”,皆豪華逸樂之慨。唯《送李少府入蜀》詩“孤城晚閉秋江上,匹馬寒嘶山露中”,稍覺凄然可念。然在集中,亦如九十春光,一朝風雨耳。第姿韻雖增,風氣亦漸降。至若“葛花滿地能消酒,梔子同心好贈人”……骎骎已入輕靡,為晚唐風調(diào)矣。
《大歷詩略》
歌行諸制,筆力不高,而調(diào)態(tài)新穎動人。諸絕句興寄或深或淺,具有樂府意。韓舍人翃才調(diào)翩翩,大歷能品。
《石園詩話》
韓君平翃七律健麗而對仗天成,七銫亦神情疏暢?!坝赈派佬淅?,風急馬蹄輕”,“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鳴磬夕陽盡,卷簾秋色來”、“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為五言佳句。如“小縣春生日,公孫吏隱時”、“遠水流春色,回風送落暉”、“過淮芳草歇,千里又東歸”、“縣舍江去里,心閑境又偏”、“還家不落春風后”、“白晰風流似有須”、皆工于發(fā)端。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謝元暉,泛艷輕華,已無深致。歌行法初唐之體,亦能卷舒命匠,經(jīng)緯成機。律體自亞李、盧,猶稱芳潤。